輸血檢驗質量控制及價值評定

時間:2022-07-26 08:17:02

導語:輸血檢驗質量控制及價值評定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輸血檢驗質量控制及價值評定

輸血在臨床上是一項重要的搶救措施,但是在輸血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會導致并發癥的出現,如傳染性肝炎、血色病、同族免疫反應等[1];因此在輸血時必須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輸血方式。本文為了評價輸血檢驗流程的質量控制,將接受輸血患者分為2組進行研究,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選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住院部收治的80例接受輸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對照組40例。觀察組:男性輸血患者:女性患者=20:20;年齡范圍18~70(61.80±5.30)歲;輸血時間1~14h,平均時間為(6.40±1.50)h。對照組:男性輸血患者:女性患者=21:19;年齡范圍17~75(61.50±5.10)歲;輸血時間1~13h,平均時間為(6.20±1.60)h。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分別在性別、年齡、輸血時間的跨度范圍等基本資料方面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方法:給予常規流程進行輸血。觀察組方法: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質量控制,嚴格控制輸血的各個環節(如采集質量、鑒定質量、配血質量等)。

1.3觀察指標和療效判斷標準

1.3.1接受輸血觀察指標

根據住院隨訪的資料,對2組輸血患者的臨床總滿意情況進行觀察和評價。

1.3.2療效評定標準

以患者的治療效果,作為本次研究輸血患者臨床總滿意率的評價范圍:滿意評價范圍:經輸血治療后,患者的各項指標數據恢復正常值,臨床癥狀消失。不滿意評價范圍:輸血患者的臨床表現未得到緩解,反之加重??倽M意率=滿意例數/總例數。

1.4統計學標準

本文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臨床總滿意率用%表示,采用卡方檢驗,當P<0.05時,表示兩組患者的各項基本資料數據有較大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的臨床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數據(P<0.05)。見表1:

3結論

輸血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是指血液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輸給患者[2]。在輸血過程中應先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再選擇合適的輸血方式進行治療,輸血可分為兩種:(1)新鮮全血;是指采血后數小時之內立即使用的抗凝血液,一般用于急性大量失血患者,因為新鮮全血可以提供紅細胞和血漿。(2)成分輸血:可分為兩種:①濃集紅細胞在臨床上一般用于手術時急性失血患者,是指新鮮血液經沉淀后用特殊的儀器去除大部分血漿,使紅細胞比積提高至濃集紅細胞60%~80%;②少白細胞的紅細胞在臨床上用于多次輸血患者和妊娠期體內出現抗白細胞抗體和抗血小板抗體患者,可采用靜置沉淀、倒置離心等方式進行制備;③洗滌過的紅細胞,是指濃集的紅細胞用生理鹽水洗滌至少3次,用于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患者;④冰凍紅細胞,給予準備作骨髓或者器官移植的患者;⑤新生紅細胞,用于需要長期輸血的重型β海洋性貧血患者。輸血除了治療作用措施外,還具有補充凝血因子(糾正血液的凝血功能障礙)和糾正急性缺氧癥[3]。輸血患者接受常規輸血流程很有可能會有感染等意外的出現,并且會對治療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利于患者的滿意程度的提高[4]。輸血過程中很容易發生感染,所以在進行輸血的時候要做好輸血檢驗流程的質量控制,對獻血者的身份以及血液的健康程度都應該進行檢測,并且在輸血前也要了解接受輸血患者的適應癥,防止其他意外的發生,嚴格執行輸血原則,保證患者進行安全的輸血。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滿意率97.50%優于對照組的臨床總滿意率70.00%。分析結果可發現輸血檢驗流程質量控制的臨床滿意效果比常規輸血流程的臨床滿意效果明顯,提高了安全性??偠灾?,應用輸血檢驗流程質量控制對接受輸血患者的意義重大,可以將輸血檢驗流程的質量控制理念運用在臨床當中,減少傳染病的發生,讓更多的患者能夠安全的進行輸血,以幫助其有效的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率,臨床上值得推廣。

作者:麻寶玲 單位:黑龍江省勃利縣中醫院三門診

參考文獻

[1]陳鵬.探討輸血檢驗流程的質量控制效果[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5):168-169.

[2]王黎明.李海麗.張永輝.輸血檢驗流程及質量控制對策探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2):297-298.

[3]閆震.做好臨床輸血檢驗流程質量控制的有效方法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2):156-157.

[4]王華玲.輸血檢驗流程的質量控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3):189-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