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論文

時間:2022-04-07 09:52:15

導語: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論文

一、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對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提出的新要求

1.要轉變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的理念

思政課作為高職院校的公共必修課,必然要適應以職業為導向,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為目的,以市場需求為運作平臺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聚焦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促進學生“理論學習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學習和工作相結合”,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職業素養和道德修養、創新精神和實踐品格上下功夫。因而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要“從理念上堅持‘發展性評價’并實現‘三個轉向’,即從重過程評價向重結果評價轉向;從重教師、條件測評向重學生學習效果測評轉向;從面面俱到向重點突破轉向?!?/p>

2.要創新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的方式方法

教育部頒布的《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鋼》要求:“德育考評應堅持實事求是,采取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進行整體考核和綜合評定,力求客觀公正。應當以事實為依據,做到動態考評與靜態考評相結合,定性考評與定量考評相結合,全面考評與重點考評相結合,階段性考評與總結性考評相結合,教師考評與學生考評相結合。在考評過程中,要貫穿教育,注重實效。要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教育?!币蚨?,高職思政課要在堅持方向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原則下,優化組合目標評價法、過程評價法、綜合評價法、總結評價法、標準評價法、問卷評價法、網絡評價法等,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手段,保證評價結果的公正性、客觀性和有效性。

3.要建立高職思政課多元化教學質量評價主體

“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教學系統從相對封閉轉向全面開放,教學活動的主體由單一的學校變成學校和企業兩個主體,教學空間從學校課堂向企業車間延伸,企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企業人員的反饋信息往往有助于建立對學生更為全面的評價?!币虼?,思政課要改變以往傳統的政府考評學校、學??荚u教師、教師考評學生的單向性評價方式,激發企事業單位、社會咨詢機構、科研機構、學術團體等積極參與教學評價活動,使官方評價和社會評價相結合,學校評價與企業評價相結合,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相結合,構建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注重知識學習與素質養成,能力訓練協同發展,重視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性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4.要構建職業取向鮮明的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就評價教師而言,一是要重視社會實踐能力的考核,包括思政課教師與專業系部、企業、社會的聯系,對相關行業、專業背景知識的學習和研究,教學內容體現與學生所學專業相貼近的職業素養、企業文化、行業發展、就業形勢的新元素;二是要注重在教學技能和教學研究上的創新,一方面是對“教學做合一、德知行并進”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嘗試,另一方面是對實踐基地、互聯網、校園文化等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評價學生而言,“則需改變考評內容重教材理論研究的學科化趨向,根據高職教育自身特色,緊扣職業教育這個主題,將考評內容與專業培養目標緊密結合起來,突出對學生職業素質、職業道德養成方面的考查。如加強對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等與職業態度相關方面的考評,從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往這方面建立相應的行為標準,最終使學生形成以誠信和敬業精神為重點的職業道德心理和行為?!?/p>

二、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1.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缺乏高職教育的職業特性

一是重理論知識評價,輕職業德行評價。高職思政課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思想素質目標和實踐能力目標。教學內容要與行業、專業、職業以及地區發展相結合,教學目標要與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相符合,重視職業道德和法制教育,重視培養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為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高技能、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服務。二是重視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輕視實踐教學質量評價。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改變了以課堂、教材、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更加突顯了“教學做合一”的特點。學生在半工半讀、頂崗實習、義工勞動或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中是否養成了良好的職業素養和行為品質。是否鍛煉了社會能力和實踐品格,是衡量思政課教學成效的重要標尺。

2.自上而下的行政性監控和督導多,自下而上的民主性診斷和反饋少

一是沒有專門針對思政課教學制定單獨的質量考核辦法。比如思政課課程建設質量標準、課堂教學質量標準、實踐教學質量標準、課程考試質量標準、學生學習質量標準等。二是重監督檢查,輕反饋矯正。雖然高職院校定期開展教學常規檢查,但往往局限于教學秩序、教學資料、教學規范上的考核,未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職業能力提升產生實際影響。三是重內在考核,輕外在保障。教學質量評價常局限在師生主觀因素上,忽視教材開發、實踐基地建設、教學設施等客觀條件的保障。四是重常規管理,輕創新發展。高職思政課在充分發揮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優勢方面的動力不足。

3.政府和學校參與教學質量評價的多,社會和企業參與的少

目前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往往局限于教學管理部門評教師、教師評學生、學生評教師等學校內互評,把評價等次作為衡量師生素質和能力的重要參照,而忽略了教學評價要根據評定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為教學決策提供服務的目的。工學結合強調校企合作育人,不僅要制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社會和企業須參與其中,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更要拓展到思政課教師之外的班主任、輔導員、專業導師、社會實踐單位、實習單位,改變政府和學校評價為主,企業和社會評價為輔的狀態,發揮社會和企業在設計評價方案、選取評價指標、處理信息數據中的主導權。正如有學者指出:“思政課程的評價要社會化,因為不同的社會主體代表社會的不同需求和利益,他們的評價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更能反映出高校思政課程的效果與不足,更有利于高校思政課程的改進和完善”。

三、構建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對策

1.不斷完善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的制度體系

(1)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制定和頒布的指導性和綱領性文件,為高職院校開展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提供了可靠參照。一要堅持《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及高校思政課建設“05方案”的正確政治導向,使教學評價成為育人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二要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改革和創新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和人才評價制度,構建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的長效機制。三要領會《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創新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模式。

(2)高職院校要建立健全思政課教學質量管理和監督制度。一要制定和完善思政課教師任教資格“準入”制度、主講教師負責制度、教學質量跟蹤觀察制度、教學研討制度、青年教師導師制、教學競賽制度、學生意見反饋制度、信息員制度等。二要不斷強化對思政課教學質量動態管理與監控,促進教學管理工作經?;?、規范化和科學化。

2.加強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的組織體系建設

(1)加強行政部門的組織領導和宏觀指導。一是學校將思政課建設納入到校黨政聯席會的重要議題中,研究部署學校思政課建設工作。二是加強思政課的組織領導,實行校黨委領導責任制。三是以思政課建設評估為契機,健全思政課建設領導小組,統籌行政職能部門,積極支持和參與思政課建設工作,確保教學資源最大化利用。

(2)支持專家、學者和思政課骨干教師積極參與教學評價工作。一是要發揮國家高等學校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在制定教學質量標準和教學督導、巡視、檢查上的引領作用。二是發揮省高校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在落實“05方案”,加強思政課建設上的指導作用。三是地區高職院校組建校際教學指導委員會,互聘專家、學者和骨干教師對思政課教學質量進行診斷分析并提供整改方案。

(3)充分利用網絡渠道,打破地域界限、校際界限,建立全國高職高專院校思政課建設聯盟,實現資源共享、協同創新。

3.構建高職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的指標體系

(1)以教師“教”的過程為觀測點,立足于教師的職業能力發展,構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一是職業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等。二是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具體表現為對學情的了解程度,師生關系的融洽程度。三是對教輔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程度,包括對課件、案例、習題、實踐教學基地、網絡資源等。四是教學技能,包括對教學內容的重構、教學的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進等。五是對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的貢獻程度。

(2)以學生“學”的過程為觀測點,著眼于學生知識、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構建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學生學習質量評價主要有考查和考試兩種方式??疾閮热莅ǎ阂皇鞘丶o和履行職責等行為規范;二是課堂學習質量,包括教學參與度和作業質量等;三是課外學習質量:聽學術報告、專題講座和參加理論學習和交流活動等;四是實踐活動質量:參加主題辯論、演講等社團活動,主題調研、志愿者服務、暑期社會實踐等。考試內容包括:筆試試卷考試、口試主題匯報等。另外,還應積極探索思政課項目化考核方式。

(3)以教學影響為觀測點,以政府、師生、家長、企業和社會滿意度為落腳點,構建思政課教學效果評價指標體系。一是改變以教材、知識、理論、分數為本的錯誤傾向,堅持以人為本,使三維教學目標與學生個人發展目標、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相統一,使教學評價更人性化。二是強化師生滿意度測評,包括教師教學成就感、學生學習滿足感、師生教學效果滿意度測評等。三是引入社會、企業第三方評價,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一方面,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共育”的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設;另一方面,委托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開展項目策劃、問卷調查、數據整理分析以及撰寫調查報告等工作,依據調查結果和建議進行動態跟蹤和橫向比較,及時提出整改方案。

作者:劉兵單位: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