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建構與實施

時間:2022-07-22 03:11:54

導語: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建構與實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建構與實施

一、民族院校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及其意義

(一)大學生就業質量及就業質量評價

1.大學生就業質量20世紀90年代初,國際勞工組織在一份報告中首次提到就業質量一詞,它是一個內涵非常豐富的概念,至今尚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1]。劉素華認為,就業質量是綜合反映勞動者在工作中所取得的報酬及收入狀況的概念,馬慶發認為,就業質量是從業者工資水平、勞動保障、發展潛力及社會地位的全面體現[2]。綜合已有研究成果并結合大學生具體實際,我們認為,大學生就業質量是大學生參加工作所能獲得的就業機會、工作性質、工資收入、福利保障及職業發展前景等多方面內容的綜合體,它是畢業生工作滿意度的具體反映。大學生就業質量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從宏觀的角度看,就業質量指整個大學生群體的就業狀況;從微觀的角度看,就業質量指大學生個體的就業情況。2.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就業質量評價是對就業質量優劣做出客觀的評判,以期全面反映被評價對象的真實就業狀態。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旨在對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做出衡量,并為提高就業質量提供借鑒。

(二)民族院校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的意義

設立民族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創舉,經過多年的發展,民族院校已成為我國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研究民族問題和民族理論政策的重要基地,為國家發展、社會和諧做出了重要貢獻。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少數民族畢業生逐年增多,就業形勢越發嚴峻。因此,當前做好民族院校就業工作,提高民族院校學生的就業質量意義重大。首先,民族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解決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民族大學生的工作、心理和價值觀,并對社會的安定團結形成潛在影響;其次,民族院校大學生就業質量是衡量民族學校辦學水平及就業指導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最后,民族院校大學生就業質量,對民族地區小康社會和新農村建設都會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開展民族院校就業質量評價是促進就業、提高辦學水平、加強民族團結的重要工作,在此背景下,構建民族院校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二、民族院校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

評價指標體系是指由表征評價對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聯系的多個指標,所構成的具有內在結構的有機整體。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是將就業率、薪酬水平、福利待遇、社會保障等就業相關因素建立關聯,綜合反映就業的績效全貌。

(一)評價指標體系建構原則

1.系統性原則。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各指標要全面反映就業質量的特征,要求各指標之間既相互獨立,又要具有合理邏輯關系,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評價系統,從不同側面反映出就業狀況。2.動態性原則。就業質量受社會、教育及院校環境的影響較大,因此,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也應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隨時做出動態調整,以便提高評價的針對性和客觀性。3.可操作原則。評價指標體系是評價活動的基礎和依據,因此,評價指標體系和指標的建立應措辭恰當、內涵準確、外延清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到就業質量評價實踐之中。4.導向性原則。任何評價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出發點,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的宗旨在于提高大學生的就業水平,進而推動高等教育的全面發展。這就要求評價指標體系應體現出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從長遠的角度看,它應成為人才培養的依據和指南。5.針對性原則。從民族院校實際出發,針對民族院校特點及民族大學生就業情況,建立能體現民族院校特色的指標體系。

(二)評價指標體系建構步驟

本文在對大學生就業質量研究文獻進行分析梳理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民族院校大學生就業的實際發展狀況,并參考我院近年來大學生就業的經驗及存在問題,建立了民族院校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指標體系的建立,經過了四個步驟。第一,通過文獻研究,了解就業質量的內涵,收集就業質量評價的相關指標,結合大學生就業的實際問題,初步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的維度及指標。第二,通過調研、訪談,了解師生對初步建立的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意見,并與教務、學生管理等部門進行商討,對初定指標體系進行調整,最終確立評價指標體系(2個維度、8項指標),并描述指標內涵。第三,通過專家咨詢環節,就已形成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細化完善,調整指標項目,使之結構合理、邏輯順暢,且可操作性強。第四,運用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賦予各項指標權重。第五,為保證評價指標的科學性,在正式運用推廣之前,應在小范圍內進行預試檢驗,選擇2-3個系部的畢業生,用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對其做出評價,觀察總結評價過程中評價指標體系的適用性及反饋的問題,并及時修正、完善。通過上述幾個詳細的步驟建立起的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科學性。能夠對評價對象做出有效、準確的評價。

(三)評價指標體系結構與內容

本文所構建的民族院校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含2個維度、8項指標,各指標項目及權重,見表1。

三、民族院校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的實施

(一)評價指標體系實施過程

就業質量評價一般需要如下環節和流程。1.評價準備階段。明確評價任務和對象后,要成立評價小組,明確小組成員及分工,制定評價計劃與方案。2.評價實施階段。運用本研究制定的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對評價對象進行全面評價,重點考察薪酬福利、社會保障、工作滿意度等權重較高的指標項目。3.評價總結階段。對每位被評價對象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判,確定評價等級;整理評價過程形成的材料并歸檔處理。4.評價反饋階段。向被評價對象通報評價結果,反饋評價意見;提出整改及進一步完善的意見和措施。

(二)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

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后,既可用它對大學生個體的就業質量進行評價,也可以實現對大學生畢業群體進行就業質量的評價。就業質量評價的總分為100分,評價所得分數的高低即代表就業質量的優劣。個體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公式:就業質量(g)=每個指標項目得分(C、D、E、F……)*該項指標權重;g=C*15+D*25+E*20+F*10+G*15+H*15大學生整體就業質量(z)公式:就業質量(z)=就業率*0.3+[(個體1就業質量q1+個體2就業質量q2+個體3就業質量q3+個體n就業質量qn)/n]*0.7z=A*0.3+0.7/n∑ni=1gi  其中gi=[g1,g2,g3,……gn]

四、加強民族院校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的建議

(一)加強就業質量評價宣傳工作

民族院校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不僅僅是對就業狀況的衡量,其最終目的是通過評價,促進就業質量的提高,進而提高民族院校綜合實力的發展。目前,高校及系部領導對就業質量評價的認識尚存在差距,沒有認識到開展就業質量評價的重要性,對評價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夠。今后,加強就業質量評價宣傳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開展評價工作前的預熱,能夠有效促進就業質量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更新就業質量評價理念

民族院校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理念應有所創新,將評價的重點放在大學生的就業滿意度上,評價的重心轉移到發展性評價上來,不能限于為了評價而評價,要將評價變為自我照鏡子,逐步樹立以評價促發展、發展是根本的思想。

(三)創新就業質量評價手段

由于民族院校大學生就業質量內涵十分豐富,所以,為保證評價的全面客觀性,應堅持多元化的評價手段,將多種評價方式結合起來,堅持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法多元以及評價價值多元,通過多種評價方式的互相補充,才能全面反映出畢業生就業的真實情況。

作者:岳愛華 郭紅英 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河北城鄉建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