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方案初探
時間:2022-05-18 10:10:30
導語:商務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方案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學質量評價委員會建設的必要性
目前,現有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還存在以下不足:1.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學環節等標準建設規格過高,對國際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還沒有一個合理的定位。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高等教育對國際商務人才的培養嚴重匱乏,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當時在全國各地涌現的中職學校所培養的外經貿人才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需求的壓力,但是以追求注重理論和學科體系建設為目標的培養模式仍然沿用至今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了。只有重新審視培養目標及規格才能適應生產實際及學生發展的需要。2.教學質量評價缺乏實踐性、開放性,未能建立多元化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從當前中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來看,大多數院校的信息采集、反饋局限于專業內部,尚未形成行業、企業、學校、社會共同深度參與評價的機制,不符合工學結合、校企密切合作的職業教育要求。3.作為教學質量評價中的重要一環———頂崗實習評價,仍流于形式,缺乏嚴謹的科學評價體系,無法使學生在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中得到有效提升。目前,中職院校對頂崗實習考核的普遍方式為寫實習小結,實習小結往往由指導教師寫評語然后加蓋企業公章,以此作為實習的評價手段。這種評價方式主觀性強,并且無法對學生的實際實習效果進行全程動態跟蹤管理。
二、建設目標
要圍繞學生基本素質提升,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和企業認可度,加快推進評價機制改革,引導學生評價以就業為導向并形成社會評價與校內評價的高度統一。改變傳統的“唯分數論”評價模式,建立以考核實踐能力為中心,職業導向為重點,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評價主體和評價方法多元化,與行業從業標準相接軌,操作性強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從而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升和持續改善。
三、建設內容
加快推進評價機制改革,探索與構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相適應的國際商務專業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改變原有單純以專業教師為評價的考核模式,聘請行業企業的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與專業教師共同管理、教學、評價、考核,將企業和職業崗位的因素融入各個環節中,確保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探索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運行機制,縮短教學和就業崗位的距離,形成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中職教育開放機制。在評價內容上,由注重評價教師講課效果,到注重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理論課和專業基礎課與企業實踐操作能力考核相結合。課程結束后,以操作、理論等形式,對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綜合運用能力進行結果考核;在評價主體上,改變單純以教師為主體的評價,由教師、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團隊(小組)成員、學生本人組成多元評價主體,注重社會、企業與教師的評價相結合;在評價方式上,以職業崗位的實際需要和專業技能的調查分析作為質量考核標準,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用職業資格考試代替課程考試,同時強化考核過程,用過程的演練與環節的達標測試取代單一的一次性考試形式,以檢驗教學效果、對相應的課程進行教學評價。
四、保障措施
(一)資源保障
堅持政府主導,逐步完善政策措施,是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作為專業建設發展的強有力后盾,學校要努力突破單一依賴學校資源尋求發展的模式,而應該爭取政府資源、社會資源、企業資源和其他可以集結和利用的各類資源,積極探索優質資源共享的管理平臺模式。
(二)政策保障
目前,以中職示范校為代表的中職院校正在進行相關專業教學標準的建設與探索。隨著中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示范院校的先進理念和教學經驗將逐步推行,并對其他中職院校采取相應的對口支持,以發揮其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最終實現中職院校的全面發展。
(三)管理保障
首先,明確與行業企業軟硬件資源配置等方面的政策規定,嚴把質量關,確保其功能和性價比;其次,嚴格執行國家、學校項目建設相關管理規定;再次,嚴格控制進度,保證各項目落實到人,確保按期完成建設任務。
作者:劉贊 單位:撫順市一職專高山路校區
參考文獻:
[1]馬樹超,郭揚.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歷史的抉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章建石.基于學生增值發展的教學質量評價與保障研究.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441
- 上一篇:高職會計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 下一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