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0 21:24: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煤炭資源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煤炭資源管理

副市長在煤炭資源管理會講話

同志們:

剛才,大家集中觀看的非法井盜采新聞錄像,已經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昨天上午,市委專門召開常委會議,觀看了梨樹區非法井盜采導致梨樹礦中心幼兒園沉塌新聞錄像,并做出決定,由市紀委牽頭,公安、煤炭等部門協助,查清事件的真相,查明問題的根本,全力抓捕非法盜采人員,依法依紀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同時,對打非工作要再部署、再要求、再動員,根據市委王書記要求,按照德義市長安排,今天我們這次會議就是要深刻吸取梨樹區非法井盜采導致梨樹礦中心幼兒園沉塌事件教訓,全面部署2011年打擊盜采煤炭資源工作。剛才會議摘要下發了2003年以來國家、省、市關于打擊盜采煤炭資源方面的文件,希望同志們要深刻吸取這起非法盜采事件教訓,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領導,落實責任,采取切實有力措施,全力抓好打擊盜采煤炭資源工作。下面,就全年打非工作做以部署。

第一、要深化認識,吸取教訓,全面增強做好打擊盜采煤炭資源工作的主動性和緊迫感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打擊盜采煤炭資源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打非”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有效扭轉了非法井猖獗的不利局面。特別是2010年,市政府把打擊盜采煤炭資源作為地方煤礦“四個專項推進”的主要內容,擺上重要工作日程,建立起了市政府統一領導、公安部門牽頭、相關部門配合的聯合打擊治理機制,經過各縣(市)區政府、各有關部門不懈的努力,2010年共打擊非法小井283處,炸毀填平非法小井311處,拘留、教養、判刑145人,打擊非法盜采煤炭資源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盡管如此,我們不得不看到,一些不法份子受利益驅動,無視國家法律法規和政府監管,冒險頂風而上,肆意盜采煤炭資源,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特別是梨樹區非法井盜采導致梨樹礦中心幼兒園沉塌事件,已經嚴重危及到人民群眾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嚴重危及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件被黑龍江日報、黑龍江電視臺等新聞媒體披露、曝光后,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壞的不良影響,嚴重影響了良好的社會發展形象。這起事件充分說明,我市盜采煤炭資源現象在某些區域有所抬頭,個別縣(市)區政府和相關部門監管不力,打擊的力度不夠,還存在行動不快、反映遲鈍的問題。為此,各縣(市)區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清事件的嚴重性和形勢的嚴峻性,要從打非工作事關發展的大局、事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政治前途和執政能力的考驗的高度,來提高對打非工作的認識,從而時刻保持清醒認識,把安全生產和打擊盜采煤炭資源工作記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真正做到吸取事件教訓,舉一反三,強化領導,落靠責任,加大力度,全面開展好打擊盜采煤炭資源工作。

第二、要明確責任,重拳出擊,集中深入開展好打擊盜采煤炭資源專項整治工作

查看全文

煤炭勘查開采管理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局、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

為了加強煤炭和煤層氣資源綜合勘查、開采管理,有效解決煤炭、煤層氣礦業權重疊問題,促進煤炭和煤層氣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其配套法規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47號),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支持和鼓勵煤炭礦業權人綜合勘查開采煤層氣資源

(一)投資人申請煤炭探礦權,應提交煤炭和煤層氣綜合勘查實施方案。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設置煤炭探礦權,應對煤炭和煤層氣綜合勘查實施方案進行嚴格審查。煤炭探礦權人在依法取得煤炭勘查許可證后,應對勘查區塊范圍內的煤炭和煤層氣進行綜合勘查。

(二)煤炭探礦權人完成勘查工作,應提交綜合勘查報告,并按規定的程序進行儲量評審(估)、備案,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探礦權人可直接申請煤炭采礦權:

1.采用露天開采方式采煤的;

查看全文

我市煤炭資源采礦回采率情況調查報告

××市煤炭資源采礦回采率情況調查

××市是以礦產資源開發為主的礦業城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礦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本市蘊藏的礦產資源中以煤炭資源為主極為豐富,尤其是無煙煤更是馳名中外。全市含煤面積4654平方公里,占全市國土面積的49%,主要可采煤層三層,自上而下分別為3#、9#、15#,其中9#煤為局部可采,預測保有資源儲量約322億噸,其中現有煤礦保有儲量67億噸,可供規劃的探明儲量約70億噸,未探明預測儲量185.32億噸。

在二十世紀80、90年代,全市煤礦企業曾經達到1063個。近年來因資源枯竭和關井壓產等原因,煤礦企業數量減至現有的564座,按企業性質分:國有煤礦48座;二輕煤礦15座;集體煤礦501座。按生產規模分:9萬噸以下的368座;9—45萬噸的166座;45萬噸以上的30座。從以上數據來看,鄉鎮集體煤礦太多,占全市煤礦總數的89%,大部分的生產規模又都在9萬噸以下,正是這些小煤礦存在過多的原因,使煤炭資源得不到充分的合理利用,許多資源被遺棄在地下,永遠見不了陽光。為了摸清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保護和合理開發煤炭資源,加強對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情況的監督管理,今年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煤炭資源回采率專項檢查工作,截止目前,××市的煤炭企業自檢工作已基本結束,經初步統計,全市生產礦井的煤炭資源平均采區回采率為57.93%。

按行政區域統計。高平市的最低,平均采區回采率將近40%,為39.5%。城區、澤州縣和陵川縣的不足50%,城區的平均采區回采率為43.83%,澤州縣的平均采區回采率為49.9%,陵川縣的平均采區回采率為44.51%。陽城縣和沁水縣的超過了60%,陽城縣的平均采區回采率為63.71%,沁水縣的平均采區回采率為60.8%。蘭花集團下屬煤礦的平均采區回采率為70.16%,晉煤集團下屬煤礦和晉普山煤礦的為全市最好,均超過了80%,晉煤集團的平均采區回采率為81.58%,晉普山的平均采區回采率為83.06%。

按煤礦企業性質統計。國有煤礦平均采區回采率為77.04%,二輕煤礦平均采區回采率為59.49%,集體煤礦平均采區回采率為40.69%。在國有煤礦中,只有晉煤集團下屬煤礦和晉普山煤礦采區回采率超過了80%,蘭花集團下屬煤礦平均采區回采率只有70.16%,各縣(市、區)縣營煤礦平均采區回采率為68.47%。在二輕煤礦中,澤州縣、陵川縣的平均采區回采率超過了70%,陽城縣的平均采區回采率為61.48%,高平市的平均采區回采率為57.08%,城區的平均采區回采率為48.21%,沁水縣的平均采區回采率不到30%。在集體煤礦中,陽城縣的平均采區回采率超過了60%,沁水縣的平均采區回采率超過了50%,城區、澤州縣的平均采區回采率為40%多,高平市、陵川縣的平均采區回采率不到40%。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按煤礦生產規模統計。9萬噸以下煤礦平均采區回采率為35.67%,9—45萬噸煤礦平均采區回采率為57.22%,45萬噸以上煤礦平均采區回采率為77.8%。在9萬噸以下煤礦中,陽城縣的平均采區回采率超過了50%,沁水縣的平均采區回采率不足30%,其余縣(市、區)的平均采區回采率超過了30%。在9—45萬噸煤礦中,除城區、高平市的平均采區回采率不到50%外,其余縣的平均采區回采率都超過了55%,陽城縣、沁水縣的平均采區回采率超過了60%。在45萬噸以上煤礦中,除高平市的平均采區回采率為66.22%外,其余的都超過了70%,其中以晉煤集團下屬煤礦和晉普山煤礦為最好,均超過了81%。

查看全文

煤炭資源勘查管理實施意見

煤炭是*省的重要基礎能源,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改革開放以來,*省煤炭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煤炭產量穩定增長,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生產技術水平逐步提高,安全形勢持續好轉,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煤炭工業發展過程中還存在煤炭后備資源不足、增長方式粗放、安全基礎不牢固、專業技術人才匱乏、環境治理滯后、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等問題。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全省煤炭工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現結合*省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構建資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煤炭工業化體系為目標,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加快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強化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治理,推進大基地、大集團建設,加強煤炭行業管理,使全省煤炭工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的又快又好的發展,為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社會主義新*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二)發展目標。1.煤炭生產:“十一五”期間,全省煤炭年產量穩定在1.5億噸左右,努力保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2.煤礦安全:實現安全生產穩定好轉,全省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穩定在0.3左右,力爭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3.技術裝備:全省煤礦采煤、掘進機械化程度分別穩定在90%以上,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其中大中型煤礦分別達到95%和90%以上;到20*年,全省煤礦實現安全監測監控系統聯網。4.產業集中度:積極推進大集團建設,加強小煤礦整合重組和技術改造,到2010年,淘汰年核定生產能力9萬噸及以下小煤礦,大中型煤礦產量占總產量的95%以上。5.結構調整:到2010年,全省原煤入洗率提高到60%以上,其中大中型煤礦提高到80%以上;煤炭深加工及非煤產業產值占到經濟總量的60%以上。6.循環經濟:確保煤炭資源回采率達到國家規定標準以上,到2010年,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礦井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0%以上并實現100%達標排放,采煤沉陷區生態恢復治理率達到60%以上。7.職工生活:職工生活質量明顯改善,職工收入與企業經濟效益同步增長。

(三)基本原則。堅持安全與生產有機統一的原則,切實做到安全才能生產,生產必須安全;堅持穩定煤炭產量與加強資源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建立煤炭資源戰略儲備制度,適當控制煤礦開發建設規模;堅持煤炭綜合利用與相關產業協調發展的原則,加速發展煤炭轉化產業和接續產業,走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堅持發展先進生產力與淘汰落后生產力相結合的原則,培育大型煤炭企業集團,促進中小型煤礦聯合改造提升;堅持政府引導扶持與企業自主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強化宏觀調控,為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堅持煤炭開發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相協調的原則,加大礦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帶動地方經濟及社會發展;堅持省內資源與省外、國外資源開發相互補充的原則,提高煤炭資源儲備和接續能力。

二、加強煤炭資源勘查和管理,合理利用煤炭資源

查看全文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和礦產資源建設節約型社會實施意見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和礦產資源建設節約型社會實施意見

一、資源狀況

1、土地資源。我市土地總面積14130642.7畝。其中農用地10379061.4畝,占土地總面積的73.45%;建設用地683329.9畝,占總面積的4.84%;未利用地3068251.4畝,占總面積的21.71%。

2、礦產資源。現已查明和發現的礦種有煤、鐵、硫鐵礦等23種,占全省已發現礦種的19.5%。其中有探明儲量的礦產12種,占全省有探明儲量礦產的19.3%。其中全市含煤面積4654km2,占全市國土面積的49.01%。資源總量458.8億噸,現已探明儲量273.8億噸,占全省無煙煤探明儲量的54.5%,占全國的26.6%。全市現有煤礦保有儲量約66.5億噸,其中鄉村煤礦保有儲量約17.5億噸。

二、目標任務

1、大力開展對未利用地和廢棄建設用地及被破壞土地的開發復墾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積,確保耕地總量占補平衡有余。2010年前,每年開發復墾整理土地不少于8000畝,增加有效耕地面積不少于5000畝。

查看全文

煤炭資源整合方案通知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中央駐滇單位,省屬企業:

為提高煤炭產業的集中度,加強對煤炭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有效遏制煤礦重特大事故多發的勢頭,維護正常的煤炭生產秩序,現將《****省煤炭資源整合工作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并就進一步推進我省煤炭資源整合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煤炭資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意義

煤炭資源整合是指合法礦井之間對煤炭資源、資金、資產、技術、管理、人才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重組,以及合法礦井對已關閉煤礦尚有開采價值資源的整合。做好煤炭資源整合,合理調整煤炭產業布局,嚴格依法對煤炭資源的勘查、開采活動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是實現煤炭資源有序開發、節約利用的重要措施,是緩解資源環境壓力、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實現產業優化升級、促進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治本之策。全面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工作,盡快實現規模化、集約化開采,逐步形成以大中型礦業集團為主體,大中小型煤礦協調發展的新格局,有利于大幅度減少小煤礦數量,提高辦礦規模和安全、裝備、技術管理水平,從源頭上減少和控制煤礦安全事故,有利于增強煤炭資源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有利于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步伐。

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和煤炭生產企業要嚴格按照《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8號)、《國務院關于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國發〔20****〕28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等部門對礦產資源開發進行整合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08號)以及國家安監總局等11部委《關于加強煤礦安全生產規范煤炭資源整合的若干意見》(安監總煤礦〔20****〕48號)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從全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提高對煤炭資源整合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艱巨性的認識,統一思想,明確任務,積極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全面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工作。

二、加強對煤炭資源整合工作的組織領導

查看全文

煤炭技術地質勘查論文

一、煤炭地質勘測技術發展狀況

我國的煤炭地質勘探工作起步的比較晚。煤炭地質勘探工作和技術的發展歷史也不過150年。150年前德國人李?;舴揖歪槍ξ覈禾抠Y源有過考察和開發。在這之后,我國的煤田地質工作者克服各種困難、共同努力,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不斷積累經驗,增進對煤田地質的認識。

(一)煤田地質勘察的走向

我國煤炭地質勘查工作不斷加強,聚煤盆地的綜合研究工作不斷得到深化。在華北、華東、鄂爾多斯盆地等多地域展開了盆地聚煤規律的研究,從盆地整體的高度上把握我國煤炭資源的聚集形式和規律。盆地地形中煤炭資源的研究讓煤炭勘察工作更有保障。其中,《中國聚煤作用系統分析》建立了聚煤作用系統和系統分析方法,為我國開展聚煤盆地煤炭資源開發指明了方向。另外,東部煤田的勘探工作也取得了很大進展,《中國東部煤田構造和找煤研究》為實地的煤炭開采奠定了基礎,東部地區煤炭開發翻開了新的一頁。

(二)煤炭資源綜合勘查技術

每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條件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煤田的地質特點也會有差別。這就意味著我國煤炭勘查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我國煤田地質特點,建立獨具特色的煤炭綜合勘察技術體系。煤田地質勘察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勘察的準確率和精度。圍繞這一目標,就需要不斷加強對煤田地震技術研究,提高對煤炭勘查的準確性。三維地震技術在勘探工作中的應用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這種技術成功的減小可誤差,提高了勘探精度。這種技術把查明地質構造的準確率提高到了60%以上,同時突破了各種地形地質條件的限制,對煤炭勘探范圍大幅度擴大。煤炭開采的鉆孔技術業發展迅速,鉆探裝備不斷更新,鉆探工藝也進一步改進。各種新型裝備和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鉆探的速度和質量,也使我國煤炭鉆探水平達到了國際水平。

查看全文

市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工作意見

近年來,我市煤炭工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煤炭產量持續增長,生產技術水平逐步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條件有所改善,對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著管理體制不順、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科學技術水平低、安全事故多發、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治理滯后等諸多矛盾和問題。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加快彬長旬能源化工基地建設,促進我市煤炭工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現結合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兩型三化礦井”(本質安全型、安全高效型;基礎管理精細化、教育培訓制度化、技術裝備現代化)建設為目標,以“三個轉化”(煤向電轉化、煤向化工轉化、煤電油向載能工業轉化)為主線,統籌煤炭工業與相關產業協調發展、統籌礦區開發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統籌礦山經濟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型煤炭工業體系,堅持依靠科技進步,走資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二)發展目標。到2010年,逐步建立起規范的煤炭資源開發秩序,彬長旬東開發初具規模。建成大佛寺1000萬噸/年煤礦,建成胡家河、亭南、火石咀、下溝4個300萬噸/年以上煤礦,建成燕家河、蔣家河2個150萬噸/年以上煤礦,全市原煤生產規模達到3000萬噸以上,實現產值60億元;建成4個規模300萬噸/年洗煤廠和2個大型煤炭深加工廠,精洗煤規模達到1200萬噸/年以上;建設2-3個大中型煤電、煤化工企業,力爭開工建設180萬噸甲醇、120萬噸烯烴、100萬噸二甲醚和地下殘煤氣開發利用項目,720萬KW火電廠、2×20萬KW以上煤矸石電廠項目;原煤轉化率達到49%,原煤入洗率達到40%,煤炭轉化新增產值達到90億元以上。煤炭資源回收率明顯提高,煤礦安全基礎條件明顯改善,生產技術水平顯著提高,瓦斯災害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安全生產狀況穩步好轉,礦區生態環境初步得到改善。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彬長、旬東礦區為依托的北部能源化工基地,原煤生產規模達到5000萬噸以上,煤、電、化、建材等工業總產值達到300億元以上,上繳稅金36億元以上,實現利稅75億元以上。形成以合理保護、強化節約為重點的資源開發監管體系,以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為主體的煤炭供給體系,以強化管理和投入為重點、先進技術為支撐的安全保障體系,以煤炭加工轉化、資源綜合利用和礦區環境治理為核心的循環經濟體系。

(三)基本原則。堅持發展先進生產能力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相結合的原則,加快彬長旬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步伐,培育大中型煤炭綜合開發企業集團,促進中小煤礦重組聯合改造提高,依法關閉布局不合理、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浪費資源、破壞生態環境的小煤礦。堅持標本兼治的原則,著力解決影響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不斷提高煤炭資源勘查、開發準入條件。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和綜合治理的原則,促進煤礦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責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安全培訓等各項要素到位。堅持國家引導、扶持和企業自主發展相結合的原則,為企業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堅持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相結合的原則,推進煤炭企業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產和促進健康發展的激勵約束機制,不斷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堅持煤炭開發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合理開發利用煤炭資源,促進煤炭、電力、冶金、化工、建材等相關產業的聯合和煤炭就地轉化,帶動地方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二、加強資源管理,強化對礦井資源的有效監管

查看全文

去產能下煤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現狀

摘要:我國是煤炭生產大國,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煤炭資源發揮著關鍵作用。尤其在改革開放以后,煤炭資源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階段的經濟大發展過程里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同時也造成了生態環境的破壞。新形勢下,為了完成從經濟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增長模式的轉變,我國開始針對煤炭、鋼鐵等行業落實去產能政策。在去產能政策背景下,煤礦企業紛紛采取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尤其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相關的工作,一方面保證煤礦企業員工的安居樂業,另一方面穩定煤礦企業的經營發展。了解去產能條件下人力資源管理對于煤礦企業的重要性,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能夠為相關煤礦企業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去產能;煤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煤炭資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但是,從生態角度看,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煤炭的過度開采不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化,針對煤炭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我國提出了去產能政策。去產能背景下,很多領域使用的煤炭資源逐步被其他清潔能源替代;而且在煤炭生產中更多地應用先進的機械化技術,煤炭開采的生產效率得到了巨大提升。煤礦企業必須要對現有的人員結構進行優化和調整,才能夠順利實現煤礦企業的轉型。

一、去產能條件下煤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煤炭行業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要維持正常生產經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但是在去產能背景下,一些不符合行業發展要求的小型煤礦企業面臨關閉,而大型煤礦企業隨著機械化水平的提升,人工作業的需求也逐漸減少。因此,人力資源管理的質量則可能直接關系到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保障,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能夠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以及長遠穩定發展提供有效幫助,尤其在去產能條件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工作更加復雜,也更加重要。去產能條件下煤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有助于人力資源合理配置

查看全文

物價局稅費調整調查報告

明確縣國土或煤炭局取消向煤礦企業重復收取“礦產資源彌補費”。取消重復收費,建議縣政府協調縣國土資源管理局、縣煤炭局等部門。

保證和提高煤炭資源的合法、高效開采及利用,為進一步規范我縣煤炭稅費征管。達到以完善、和諧、統一、高效、清廉的征管機構,加強煤炭稅費、調節基金征管,打擊私挖盜采及非法運輸國家煤炭資源銷售的違法行為,有效遏制煤炭稅費、調節基金跑、冒、滴、漏現象,確保煤炭稅費、調節基金應征盡征,為縣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服務之目的結合我縣實際,就如何設立煤炭稅費和價格調節基金征收管理機制進行了調研,現就調研情況作如下匯報:

一、縣煤炭產業發展前景及分析

導致我縣煤炭產業發展滯后,縣煤炭資源貯量大、分布廣、煤種全。由于地形地貌特殊、人口、文化素質、資源環境、交通等因素制約。有證煤礦產煤大多集中在中部地區,南北偏少,發展極不均衡。但是通過近年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和今年在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深化改革等激勵措施拉動及縣委政府出臺整合煤礦產業發展措施推動下,縣煤炭產業的發展空間將較為廣闊,煤礦產業將會逐步一改以往有證煤礦少、規模小、耗能污染大、產出低、綜合開發利用率低且發展不均衡的狀況。煤炭產品通過水、陸均可運輸入境銷售,交通極為便利。今年,雖然受道路設施改善及市場價格等因素影響,縣各煤礦企業亦可望產煤160至180萬噸,十一五”期末,各煤礦產煤將遞增至350萬噸左右,十二五”將突破500萬噸。發展前景相當可觀。

二、縣煤炭稅費征管現狀及發展方向

由于縣委、縣人民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措施有力,縣自強化煤炭稅費征管、開征煤炭價格調節基金以來。通過政策引導,煤炭產業發展較快,煤炭稅費及煤炭價格調節基金征收逐年遞增。各煤礦累計生產煤炭140多萬噸,實現銷售120多萬噸,繳納煤炭稅費、調節基金近1.5億元。較大地推動和保障了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然而,縣的征管體制和機制卻與煤炭產業的發展需要不相適應,尚處于雛形,各項征管措施有待健全和完善,無規范、統一、按程序審批的煤炭稅費、調節基金征管機構,雖有縣人民政府常務紀要明確的兼管機構,但是隨著煤炭產業的發展,該機構由于受職責權限、執法主體、執法依據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已不能有力地打擊非法運輸煤炭銷售而偷逃煤炭稅費、煤炭價格調節基金的違法行為。加之我縣煤炭驗票站設置尚不健全,設置的煤炭驗票站現僅有砂鍋驗票站、沙汆驗票站、箐口驗票站、173驗票站、竹塘驗票站。偷運煤炭的投機商可通過等鄉鎮邊境自由出入縣境。同時,驗票站值班人員為國稅、地稅、煤炭局派駐工作員及聘用人員參雜值班,人員文化水平、業務素質、知識結構整齊不齊,多部門領導、多部門管理,這些問題都不同水平地增大了管理的難度。并且,現有著我縣交通設施的進一步改善,水運、陸運、鐵運的綜合開發利用,勢必推動煤炭產業的迅猛發展,煤炭產量到十一五”期末可望達到350萬噸,十二五”期間將突破500萬噸。煤炭產量遞增之際,煤炭運輸入境口亦將增多,征管工作難度將會更大,原明確的征管方式、征管體制和機構已遠遠滿足不了煤炭產業的發展。因此,籌建新的完善健全、高效、執法主體明確和程序合法的煤炭稅費征收管理機構已成必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