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四川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地質學院學報》是一本由成都理工大學主辦的一本地質類雜志,該刊是北大期刊、CSCD期刊,主要刊載地質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1960年,出版周期雙月刊,影響因子為1.51。該期刊已被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CA 化學文摘(美)、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Pж(AJ) 文摘雜志(俄)、哥白尼索引(波蘭)收錄。
《成都地質學院學報》現已更名為《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作為國內知名的自然科學學術刊物,自創刊以來,始終秉持著鮮明的辦刊宗旨,致力于推動自然科學領域的理論創新與技術進步,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建設貢獻力量。其辦刊宗旨不僅體現了對科學精神的崇高追求,也彰顯了學術期刊在促進知識交流、推動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雜志辦刊的根本遵循。四項基本原則作為我國的立國之本,是確保學術研究與國家發展同向同行的政治保障。在學術研究中,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意味著要堅守社會主義道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以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一原則確保了學報在內容選擇和導向上的正確性,使其成為傳播正能量、弘揚科學精神的重要平臺。
貫徹“雙百”方針,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學報學術自由的生動體現。在自然科學研究中,鼓勵不同學派、不同觀點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是推動科學進步的重要動力。它積極營造開放包容的學術氛圍,為學者們提供自由發表見解、展示研究成果的舞臺。這種學術自由不僅激發了學者的創新活力,也促進了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推動了自然科學領域的全面發展。
1.內容:立意新穎,觀點明確,內容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煉,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所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稿件和專家稿件。
2.格式必備與順序:標題、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正文、注釋或參考文獻。
3. 請在來稿末尾附上作者詳細通訊地址。包括:收件人所在地的省、市、區、街道名稱、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信箱、代收人的姓名以及本人要求等,務必準確。論文有圖表的,請保證圖片和表格的清晰,能和文字對應。
4.本刊實行無紙化辦公,來稿一律通過電子郵件(WORD文檔附件)或QQ發送,嚴禁抄襲,文責自負,來稿必復,來稿不退,10日未見通知可自行處理。
5.本刊來稿直接由編輯人員審閱,疑難重點稿件送交相關專家審閱,本刊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客觀”的審稿原則,實行“三審三?!敝贫?。
6.文章中如出現附錄(Appendix)或附件等形式的內容,統一放在參考文獻之后,它們之間保持適當的間距。
7.來稿所關涉的課題及向有關人員表示的謝忱等內容,應以腳注①的形式標在正文首頁下方,同時注明課題的批準編號。
8.論文作者自愿將其擁有的對該論文的匯編權(論文的部分或全部)、翻譯權、印刷版和電子版的復制權、網絡傳播權和發行權轉讓給編輯部。
9.摘要以20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3-5個,以分號相隔。
10.來稿請附中、英文的題目,其中,中文題目不超過20字,題目要能概括文章主旨,且須簡明、具體、確切,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地址:成都市成華區二仙橋東三路1號
郵編:610059
主編:劉清友
我們不是成都地質學院學報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成都市成華區二仙橋東三路1號,郵編:610059。
成都地質學院學報雜志是一本北大期刊、CSCD期刊,是由四川省教育廳主管,成都理工大學主辦的一本地質類期刊。國內刊號:51-1634/N,國際刊號:1671-9727。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成華區二仙橋東三路1號,郵編:610059。本站僅做歷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