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
  • 創刊時間2022
  • 發行周期季刊
  • 審稿周期1個月內

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雜志 省級期刊

主管單位: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 主辦單位:敦煌研究院

《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是一本由敦煌研究院主辦的一本歷史類雜志,該刊是省級期刊,主要刊載歷史相關領域研究成果與實踐。該刊創刊于2022年,出版周期季刊。該期刊已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

出版信息:
期刊類別:歷史
出版地區:甘肅
出版語言:中文
紙張開本:B5
基本信息:
國內刊號:62-1222/K
國際刊號:2097-1370
郵發代號:54-200
全年訂價:¥200.00
查看更多
雜志介紹 征稿要求 聯系方式 常見問題 推薦期刊

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雜志介紹

《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雜志是一份專注于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專業學術期刊,尤其側重于石窟和土遺址的保護理論、技術方法及其應用的研究。雜志不僅為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學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同時也促進了石窟與土遺址保護技術的發展和傳播。涵蓋了廣泛的主題,包括但不限于石窟寺、古墓葬、古城墻等各類土遺址的歷史文化價值評估、病害機理分析、保護材料研發、保護修復工程案例研究以及預防性保護措施等。通過發布最新的研究成果、技術進展和實踐經驗,旨在提高文物保護工作者的專業水平和技術能力。

自創刊以來,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憑借其高質量的內容和嚴謹的學術態度,在國內外文化遺產保護界贏得了良好的聲譽。它不僅是推動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石窟與土遺址保護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也為加強國際間文化交流與合作搭建了橋梁。本刊主要面向從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科研人員、工程師、高校教師和學生,以及其他對該領域感興趣的社會各界人士。通過閱讀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讀者可以獲取前沿的科技信息,了解行業動態,拓寬視野,并應用于自身的實踐工作之中。

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雜志征稿要求

1.文題避免使用簡稱、縮寫、標點符號、化學結構式及藥品商品名等不規范名詞。論著類文章應有英文題名,其含義應與中文一致,一般以不超過10個實詞為宜。

2.各級標題不得使用引文標示。正文中如需對引文進行闡述時,引文序號應以逗號分隔并列排列于方括號中,如“文獻[1,2,6,9]從不同角度闡述了……”

3.來稿不退,請作者自留備稿。來稿一經發表,文章的復制權、發行權、匯編權及信息網絡傳播權將獨家授予《傳播與版權》期刊編輯部。

4.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間用逗號隔開;不同單位的作者,應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數字序號,并在其單位名之前加注相應的數字;作者單位之間連排時以分號隔開。

5.摘要只需簡明、準確地概述論文內容即可,不要增加注釋和評價性文字,以150-200字為宜,字體、字號為“楷體、五號”。

6.引言言簡意賅,突出重點。不應過多敘述同行熟知及教科書中的常識性內容,引言作為論文的開端,主要回答“為什么研究”這一問題。

7.注釋是對論文中特定名詞或新名詞的注解。注釋可用頁末注或篇末注中的一種。選擇頁末注的應在注釋與正文之間加細線分隔,線的長度不應超過紙張的三分之一寬度。

8.基金項目指文章產出的資助背景,一般為國家或省部級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應按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正式名稱填寫;多項基金項目應依次列出,中間用“;”隔開,每個項目須給出基金編號。

9.本刊參考文獻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標注體系:文章正文部分所引用的文獻,在引文后的圓括號內標明作者名和文獻的出版年份。

10.全文圖和表分別統一編號(即:圖1、圖2,表1、表2……)。復雜的圖如果不能在Word文檔中直接繪制,請用繪圖軟件繪制生成單獨的文件。圖和表均須有圖題和表題。

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雜志社聯系方式

地址: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南濱河東路522號敦煌研究院

主編:蘇伯民

常見問題

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
石窟與土遺址保護研究雜志

價格:¥200.00元/1年 季刊 郵發代號:54-200

主辦單位:敦煌研究院

免責聲明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南濱河東路522號敦煌研究院。

亚洲一区综合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