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漢籍研究集刊》是一份專注于研究流傳于中國以外地區、以漢字書寫的文獻資料的學術刊物。探討東亞文化圈內,特別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歷史上所創作或保存的漢文書籍、文書、碑銘等文化遺產,為深入理解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歷史、文化以及與中國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學術平臺。從版本學、目錄學的角度出發,對域外漢籍的特點、流傳路徑及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情況進行細致剖析。
雜志的目標讀者主要是從事東亞歷史文化研究的學者、研究生以及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興趣的專業人士。雜志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其跨學科性質,它不僅限于單一學科視角的研究,而是鼓勵從歷史學、文學、哲學等多個角度綜合考察域外漢籍的價值。這有助于構建更加全面的認識框架,揭示出隱藏在文本背后的深層次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重視國際合作交流,經常邀請國外專家撰稿或參與編輯工作,確保了內容具有較高的國際視野和學術水平。這種開放的態度使得期刊能夠及時反映全球范圍內關于域外漢籍研究的新發現和新觀點。
1.插圖盡量簡潔,反映論文所必需的內容,避免相互重復或與正文重復。一般不超過6~8幅,具體視篇幅和內容而定。
2.正文標題:內容應簡潔、明了,層次不宜過多,層次序號為一、(一)、1、(1),層次少時可依次選序號。
3.著作權清晰,不存在任何分歧。視角新穎,具有原創性、學術性和科學的嚴謹性。
4.為保證期刊的質量,對于所有的論文,將邀請2位專家評議確定提出意見。然后根據評審意見,由本刊編委會確定用稿意見。確定最終入選文章。
5.參考文獻:本刊參考文獻附于文末,執行國家標準《信息與文獻參考文獻著錄規則》GB7714—2015的規定,序號用數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
6.文末請附作者詳細聯系方式(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地址、郵編、電話、電子郵箱等),以便及時聯絡。如愿附上作者個人簡況,甚是歡迎。
7.基于委托課題形成的論文,需征得課題委托方同意公開發表。杜絕為規避重復率檢查采取變相抄襲行為。因抄襲等原因引發知識產權糾紛,作者將負全責,編輯部保留追究作者責任的權利。
8.引用報刊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標題、刊名、刊期 ;引用書籍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出版時間和頁碼 ;引用互聯網資料,請注明作者姓名、文獻名、網址和時間。
9.來稿請附中英文對照的摘要(300~500字左右),客觀真實地反映論文的內容;關鍵詞用5~8個反映文章的主要內容。
10.行文中的注釋可使用腳注,注釋應是對正文的附加解釋或者補充說明,每頁連續編號,腳注符號用①②……,如果參考文獻中已經有完備信息的,可采用文中簡注,注釋內容置于( )內。
地址:北京市豊臺區太平橋西里38 號
郵編:100073
主編:卞東波
我們不是域外漢籍研究集刊雜志社。本站持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主要從事雜志訂閱與期刊服務,不是任何雜志官網。直投稿件請聯系雜志社,地址:北京市豊臺區太平橋西里38 號,郵編:100073。
域外漢籍研究集刊雜志是一本CSSCI南大期刊,是由南京大學文學院主管,南京大學文學院主辦的一本教育類期刊。國內刊號:--,國際刊號:--。該期刊詳細信息可以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網站上查詢。
您好,我們擁有多年豐富的期刊服務經驗,可以協助您進行期刊投稿,優化投稿流程,避免頻繁碰壁,縮短發表周期,節省您的寶貴時間,讓您的學術成果快速發表。
能否發表主要取決于您稿件本身的內容,期刊編輯會基于一定的考量,比如發表范圍、投稿資料、研究原創性等內容做出主觀決定。因此,任何正規的學術服務機構均無法保證發表,但我們會用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您理解和遵循發表要求,助您提升發表幾率。若我們未達到服務承諾,我們將退還款項。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豊臺區太平橋西里38 號,郵編:10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