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業評估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3 17:49: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產養殖業評估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探析水產養殖規劃與環境影響
【摘要】我國是用糧食大國,也是水產品資源消費大國,隨著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導致對水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需求量更大,為此提出了集約型養殖的概念。雖然集約型養殖可以滿足社會市場的基本需求,但是對水資源的破壞也是十分明顯的。基于此,本文以此為研究對象,講述了水產養殖規劃與環境影響之間的關系,為水產養殖市場提供借鑒意義。
【關鍵字】水產養殖;養殖規劃;環境影響
1水產養殖的基本現狀
我國地域遼闊,水資源豐富,隨之而來的水產養殖業也逐步發展,快速占領了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地位。在水產養殖方面,大量的養殖魚類、蝦類、蟹類、貝類等多種品類。改革開放以來,水產養殖業大力發展,推動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調整了農業產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優化了居民的膳食結構,促進了對外貿易。隨著我國水產養殖業的大力發展,海洋捕撈能力、復合型漁場、漁業人口等等都得到了大力發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各項經濟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在2005年,我國水產養殖業在全球的占比達到了71%,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全球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直接引領著我國漁業的發展。
2水產養殖規劃與環境影響
2.1基本定義
水產養殖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摘要:在水產養殖過程中,諸多因素均會導致環境被污染。為了加強對環境污染的防治,改善養殖環境,必須對水產養殖引發污染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從而實現養殖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水產養殖;環境污染;防治措施
一、水產養殖引起環境污染的原因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導致環境被污染的原因較多,主要可以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來進行分析。其中,就微觀原因來看,主要在于養殖模式的影響;而宏觀方面主要在于養殖管理方式和養殖人員的影響。(一)微觀原因。當前,我國水產養殖主要采取淡水池塘、工廠化和網箱3種養殖方式。就淡水池塘的養殖方式而言,其屬于產能較高和密度較大的養殖方式,內部水體的整體穩定性和水體自身凈化能力較差,而且水環境中水生動物的糞便與殘餌較多,導致水體營養較為豐富,而且會出現水體缺氧的情況,這就會導致水產動物成群死亡,且水體內的浮游植物會在短期內瘋狂生長,進而導致水產養殖失敗。而就工廠化養殖方式來看,主要是外部投放飼料,并投放相應的魚藥,這樣內部水體就能及時更新,同時把養殖廢水排入周邊水域,因為其中包含了諸多氮磷,導致周邊水域被污染,且會導致周邊水域被富營養化,甚至因此出現赤潮現象。而就網箱養殖模式來看,主要是在水中設置網箱而限制水產動物的活動,此時養殖環境直接和外部的水體環境連接,在網箱中投入魚餌和魚藥之后,不僅會導致網箱內部水體受到影響,而且外部水體也會受到影響,導致整個水體被富營養化,進而極易導致大水面出現赤潮的情況,導致水體環境被嚴重污染。(二)宏觀原因。當前,在我國的水產養殖業中,不管采取哪種養殖方式,養殖戶(場)為了提高自身的同期利潤,往往會擴大養殖規模,并投入大量的養殖資源,且生產方式較為粗放。在養殖過程中,放養的密度要比水體環境所能承受的最大值要大,進而使得環境被嚴重污染。而為了確保水體清潔,養殖人員需要頻繁更換水體,此時大量的污染水體就會向外排放,進而引起巨大的環境污染問題。加之當前我國從事水產養殖的人員的環保意識嚴重不足,且出于對經濟利益的考慮,忽視了對環境污染的預防。例如,在養殖飼料選擇方面,大多選用價格低廉且對環境污染較嚴重的魚飼料,而且使用量較大;在用藥方面,我國在水產養殖用藥方面的規定較為明確,但實際上經常存在盲目用藥與采用違禁藥的現象,導致養殖環境受到巨大的污染和危害。此外,政府在這方面的監管力度嚴重不足,很多養殖戶沒有許可證件,缺乏對養殖戶的教育培訓,尤其是養殖人員往往是非專業人員,加上對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的懲治力度不夠,給很多養殖戶難以形成強烈的震懾作用,最終導致環境污染現象時有發生。
二、防治措施
(一)推廣實施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實施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主要是為了從源頭上對水產養殖的范圍、規模與從業人員進行控制。這就需要政府設置相應的水產養殖管理部門,在特定區域對其實施全面的水產養殖審核,并明確特定區域內可以承受的水產養殖數量、規模以及可以采取的水產養殖方式。同時,要加強對水產養殖技術人員的考核,切實加強對其水產養殖技術和裝備的審核,并有效評估其在環保措施方面的可行性,只有評估合格才能頒發許可證件,并有效明確其環保職責。此外,還應加強對非法養殖的指導,督促其責令限期改正,不改正的需要及時取締,加強與環保部門的合作,切實加強水域環境的監督,才能從源頭上加強污染防治成效的提升。(二)切實提升技術人員的環保意識。為了提升水產養殖人員的環保意識,首先應加強對其的教育和培訓。在教育過程中,應引導其意識到自身在整個水產養殖中的重要作用,切實肩負起環境保護的職責,盡可能避免環境污染的情況出現。而在培訓過程中,主要應注重其專業水平的提升,同時結合其養殖規模和區域以及環境保護的需要,針對性地進行培訓,特別是在環保措施上應加強培訓。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其的考核和監督檢查力度,全面培訓和考核飼料、魚藥的投喂技術要點,確保水產養殖飼喂的合理性,避免由于飼喂過多和飼喂方式不合理而給環境帶來影響。最后,應加強對其在水產養殖布局方面的指導,建立健全養殖范圍及其周邊水域的環境預警評價機制,強化環保工作的開展。尤其是應減少化學試劑的使用,降低對水體的污染。此外,還應采取針對性的水體凈化措施,確保水產養殖污染得到有效的處理。
免疫調節劑在水產養殖的應用效果
無論水產養殖業者是否愿意和做好了相關養殖技術準備,在水產養殖中的規?;图s化養殖模式,已經越來越普遍地成為了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的必然選擇。然而,隨著水產動物飼養密度的增加,如果水產養殖業者選用的水產養殖動物飼料品質不佳、預防水產養殖動物疾病時采用的技術措施不當,或者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的管理措施不盡合理的話,所飼養的水產養殖動物在高密度、集約化的飼養環境中,其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就有可能受到嚴重抑制。當水產養殖動物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時,養殖水體中常在的各種條件致病生物就容易侵染水產養殖動物,最終導致水產養殖動物暴發出各種各樣的疾病。因此,對于廣大的水產養殖業者而言,所采用的養殖技術與方法,能否調節和穩定水產養殖動物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令其不受到養殖環境因素的抑制,既是衡量其采用的水產養殖投入品是否優良的判定標準,也是判定其采用水產養殖技術是否科學合理的依據。這是因為調節和穩定水產養殖動物免疫系統的免疫防御功能,不僅是水產養殖業選用水產養殖投入品的標準,也是可以作為評價養殖技術水平的依據。眾所周知,在我國的水產養殖業中,大多是將大量的同種或者不同種類的水產養殖動物,集中放養在同一個養殖水體中進行所謂“單養”或者“混養”的。無論是單養還是混養的養殖方式,其共同點都是將大量的水產養殖動物實施的群體養殖。因此,位于水產養殖一線的水生動物執業獸醫以及養殖業者,應該將其主要精力放在關注水產養殖動物的群體健康,注重對水產養殖動物各種疫病的群體預防方面。然而,在我國的水產養殖動物疾病防治方案制定和實施的過程中,群體免疫(Groupimmunity)和群體預防(Colonyprevention)的概念,尚處于發展階段,相關的研究及成熟理論的論述尚比較鮮見。群體免疫概念中的所謂“群體”,只是針對“個體”而言的。根據養殖方式與模式的實際情況,其群體規模大小也會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在本文中的“群體”,主要是指水產養殖場中某個池塘或者網箱中的養殖水產養殖動物的群體水平。
1群體免疫的概念
群體免疫是指當某種致病生物傳染至某個水產養殖動物群體后,水產養殖動物群體中的一部分個體,因接種疫苗或者內服免疫調節劑而獲得免疫力,也使其它沒有獲得免疫力的個體間受到保護而不被傳染。關鍵就是即使水產養殖動物群體內發生感染,其病原也不能在這個養殖環境中增殖、不能快速擴散。為達到這個目標,就要求達到或超過保護力的養殖動物在這個群體中達到一定比例,而這個比例需要在不同免疫水平的群體中,利用致病生物攻擊才能夠計算出來的。在群體免疫中,個體免疫是基礎。如同細胞是機體最基本的組成單位一樣,由于個體之間遺傳、體質存在差異,對同種疫苗產生的免疫應答水平存在差異等,一般而言,對水產養殖動物進行群體免疫接種后,雖然免疫密度達到了100%,但是,結果也是很難達到全部免疫合格的。這是因為漏免或者免疫劑量不足,是不可忽視的主要原因。在群體水平上,免疫合格率(Immunizationpassrate)是評價群體免疫的最重要指標。依照群體免疫學的理論,當水產養殖動物群體的免疫保護力下降時,在這個水產養殖動物群體中易感動物個體數量就會逐漸地增加,而由于水產養殖動物群體中感染個體數量的不斷增加和向養殖水體中排除致病病原數量的相應增加,導致水產養殖環境中病原生物數量不斷上升,最終就可能導致疾病在這個水產養殖動物群體中暴發。因此,從群體免疫的角度考慮,對水產養殖動物群體的疾病防控,應該受到水產養殖業者的重視,并在在水產養殖實踐中貫徹實施。
2群體免疫的評價指標
免疫合格率是指免疫抗體水平達到臨床保護力的動物個體數量,在群體中占免疫動物總數的比例。迄今為止,多數疫苗接種后的免疫合格判定指標,是根據受免動物血清中抗體水平確定的。但是,不同疫苗的免疫合格率水平有所不同。通過對受免動物血清中抗體水平高低判斷是否免疫合格,主要是用于監控病毒性疫苗的免疫效果。對于細菌性疫苗,除了通過血清抗體進行評估外,還可以通過測定血清的抑菌試驗效果進行判斷。但是,在這方面尚未有明確的判定指標。目前,我國尚無商業化的魚類寄生蟲病疫苗。按照上述方法測定水產養殖群體中至少50尾受免魚類的血清抗體,根據對不同疾病的防控要求,達到不同的免疫合格率(一般需要至少達到70%以上的免疫合格率),則可以判定受免養殖魚群的免疫合格水平。但是,對于一些烈性傳染性疾?。ㄈ鐐魅拘栽煅鞴俟炙啦。琲nfectioushematopoieticnecrosis,IHN)可能例外,因為養殖魚群中只要有少量魚體感染這種病毒后發病的話,從患病魚體中釋放出的病毒量,就有可能遠遠超過疫苗提供的能抵抗發生感染的病毒閾值。群體免疫評估所需要的樣品,具有統計學意義即可,同時樣品應采取分類別采樣,才有臨床意義。即應該明確到具體的季節與水溫,某個年齡階段的魚群,如是屬于魚種、成魚還是親魚等。通過監測,如果受免魚群的免疫抗體合格率低于上述要求,則需要考慮進行加強免疫接種。在對魚類的群體免疫評價中,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抗體類型均具有臨床保護力,例如,日本學者川合(1985)在利用福爾馬林滅活的鰻弧菌(Vibrioanguillarum)接種日本鰻鱺(Anguillajaponica)后,發現血清中凝集抗體水平高低與受免日本鰻鱺的免疫保護力之間沒有顯著相關性。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和抗體效價與受免魚體免疫保護力的相關性更顯著。但是,中和試驗需要的時間長、對檢測條件要求嚴格,不便作為基層檢疫單位使用,這也是其缺點之一。正確評估免疫合格率的作用,還需要考慮流行毒株與疫苗毒株抗原或血清型的匹配性問題。如果疫苗需要防控的野生毒株已經發生了抗原變異,如果草魚出血病病毒、異育銀鯽造血器官壞死癥病毒的表面抗原發生了變異,就會導致制備疫苗的免疫保護力出現不完整的問題。因此,在選擇制備疫苗的毒株并預估其免疫保護力時,需要注意選用制備疫苗的毒株與野生毒株抗原或血清型的一致性。在評定以某毒株研制的疫苗是否能抵抗野毒株感染時,可通過測定這個疫苗毒株與流行野毒株之間的血清交叉中和試驗,以計算相關抗原指數(antigenindex),通常是需要選擇最高相關抗原指數的毒株制備疫苗。當然,最直接的方法是比較免疫原性基因的同源性,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選擇同源性高的疫苗毒株制成的疫苗,效果就是最好的。
3影響水產養殖動物群體免疫水平的環境因素
海洋生物技術與水產養殖病害防治
摘要: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養殖國。在集約化水產養殖中,大量的飼料投入和魚類代謝產物的積累不僅造成水體資源污染,而且水產養殖廢水的釋放還導致周圍水體富營養化。當前,處理水產養殖廢水的主要方法有物理、化學和生物處理技術。生物處理技術具有成本低,環保,無二次污染的優點,是處理養殖廢水的主要方法。
關鍵詞:海洋生物技術;水產養殖;生物病害防治
自21世紀初以來,水產養殖生物疾病的發病率一直處于直線上升階段,尤其是病毒性疾病的爆發和擴散,這一因素對海水養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阻礙作用。海洋生物技術研究在海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的應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國內外專家對此領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科學成果。水產養殖中的海洋生物技術動物疾病預防和控制的應用主要包括用于生態育種的生物修復技術,評估和預防生物疾病的繁殖。
1海洋生物技術
1.1對于生態環境的作用。在水產養殖的環境生物修復技術中,過去已經研究并廣泛使用了許多微生物制劑。這些制劑的共同特征是在繁殖環境中減少氨氮、硫化氫和亞硝酸鹽,增加溶解氧等,并對繁殖具有確定的固定作用。但是,分解有機物的速度并不令人滿意,并且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很大,農藥日益污染海洋環境。幾乎所有天然微生物都缺乏分解鹵代烴所需的酶。擺脫這些有毒化合物的一種可能方法是使用生物技術制造新菌株,并使用必要的酶對其進行降解;還可以構建轉基因細菌和轉基因藻類,以防止諸如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等污染物,從而恢復繁殖環境[1]。1.2生物技術和方法。海洋生物技術發展和應用的關鍵領域是海水養殖,目的是利用生物技術來改善育種、生長等整體狀況。海洋生物活性和生物技術成分的使用意味著新一代化學品的開發,以及用于制藥、酶、夜苗和診斷試劑的工藝是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天然產物的開發、酶的開發和應用以及脂肪酸的制備是當前引起人們廣泛關注和快速發展的主題。海洋酶的來源和性質,酶分離的生化和工業應用前景是重要的研究內容。環境生態生物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專注于海洋生物修復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開發領域包括使用生物活體或其產品來降低污染物,降低毒性等。
2我國水產養殖的隱患
地方水產養殖污染治理策略
作為江蘇省三大沿海開發城市之一,連云港市水域資源類型齊全,既有遼闊的近海,又有眾多的河、溝、塘、庫等水面,區位條件良好,非常適宜海淡水養殖業的發展。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水產品需求的日益增加及全國海洋漁業經濟大環境的不斷推進,連云港市水產養殖業迅猛發展,養殖規模不斷擴大,隨之而來的水產養殖業以多種形式產生的自身污染也日益凸現,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到養殖水域自身的生態環境,還對周邊的水環境和生態系統構成一定威脅。
1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普查概況
以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為契機,連云港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細致、深入的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普查,此次普查自2007年開始,歷時兩年半,普查范圍為全市有投入品使用的具有一定規模的水產養殖戶或規模戶養殖場。全市的水產養殖業一方面存在很多規模較小的分散養殖戶,另一方面海水養殖大量的淺海貝藻全浮流式養殖、貝類底播增養殖、潮間帶貝類圍欄增養殖、藻類半浮流養殖、灘涂增養殖等無投入品使用,內陸淡水養殖大多數河道及河溝養殖、水庫及網箱養殖等也沒有投入品使用,因此,此次污染源普查面積僅占全市養殖總面積的30%。據統計,全市水產養殖業污染源普查總面積約2•065萬hm2,其中,海水養殖污染源1•164萬hm2,淡水養殖污染源0•901萬hm2。按養殖模式分,池塘養殖約2•044萬hm2,約占普查總面積的98•94%,工廠化養殖、網箱養殖等僅占普查面積的1•06%,可見全市水產養殖主要污染源為池塘養殖。全市池塘養殖或工廠化養殖廢水大部分水體直接外排入河或入海,部分循環使用,極小部分排入農田;網箱養殖或圍欄養殖基本是定向交換水體;全市約97%的養殖廢水外排,且外排廢水主要來源為池塘養殖,占總外排水量的98•4%(詳見表1)。2007年,全市水產養殖業共投放餌料30•78萬t,以配合顆粒餌料為主,另外還使用青草餌料及鮮活野雜魚或冰鮮海水小魚等喂養。其中,淡水養殖投放餌料28•95萬t,占總投放量的94%,海水養殖投放餌料1•83萬t,占總投放量的6%;池塘、工廠化養殖投放餌料30•23萬t,占總投放量的98•2%,網箱、圍欄養殖5429•64t,占總投放量的0•8%。據此分析,連云港市內陸淡水養殖餌料投入較多,平均投放32•25t/hm2,海水養殖餌料投入量相對較少,平均投放1•5t/hm2,且池塘、工廠化養殖是餌料投放的主要貢獻部分。全市共使用漁藥1885•12t,平均91•5kg/hm2,使用方法主要為潑撒,口服較少??偟膩碚f,該市注重用藥的選擇與管理,總體用藥量較少,基本能按照國家的用藥標準及投入品使用管理規定使用高效、無(低)毒性的藥物。使用藥物主要包括抗菌類、消毒類及抗寄生蟲類三類,其中,消毒類藥物使用較多,如生石灰等;而抗菌類藥物及抗寄生蟲類藥物使用較少。全市共施用肥料17355•64t,施用主要肥料為糞肥、氮肥,另外還施用復合肥、磷肥等,施用方法主要為潑撒。其中,淡水養殖施用肥料11623t,占總施用量的67%,平均施肥量為1294•35kg/hm2,海水養殖施用肥料5732•64t,占總施用量的33%,平均施肥量為490•95kg/hm2;池塘、工廠化養殖使用肥料17347•54t,占總量的99•95%,平均施肥量為854•7kg/hm2,網箱、圍欄養殖施用肥料8•1t,占總量的0•05%,平均施肥量為39kg/hm2。可見,淡水養殖平均施肥量相對較高,且總施肥量以池塘、工廠化養殖為主要貢獻(全市投入品使用情況詳見表2)。
2水產養殖業自身污染現狀
水產養殖自身所產生的污染物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養殖生產投入品,主要為餌料、漁藥和肥料的溶失;另一類是養殖生物的排泄物、殘餌和養殖生物的死亡尸體等。其污染產生主要表現為:殘余餌料、肥料或各種養殖生物的排泄物及殘骸等在分解過程中,會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并釋放出各種氨氮、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等產物,從而增加水體中COD、總氮、總磷、氨氮等的含量,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水體溶解氧含量降低,水質惡化等;殘餌、各類代謝物等的非溶解部分會沉積池底,增加底質耗氧量,降低底質的氧化還原能力,釋放出硫化氫、甲烷等,增加水體中氮、磷等含量,最終導致底棲生物的組成與數量發生改變,進而影響養殖水域的生態環境[1-2]。此外,養殖廢水外排會對周圍受納水域環境造成一定污染,漁藥等的殘留會導致水體中銅鋅等重金屬含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可能對養殖魚類造成毒性污染,從而影響人類食用及水生動物的生態平衡等??梢娝a養殖主要污染表征為養殖廢水中總氮、總磷、氨氮、COD、銅、鋅等含量。據普查數據匯總計算得知,全市2007年水產養殖外排量見表3。從養殖模式看,全市水產養殖污染貢獻最大的為池塘養殖,其總氮貢獻率為71•4%,總磷貢獻率為72•5%,COD貢獻率為96•7%,氨氮貢獻率89•7%,銅貢獻率為92•4%,鋅貢獻率為93•4%,這主要因為該市池塘養殖的面積與規模在此次普查中所占的比例很大,約98•94%,并不說明池塘養殖模式污染高。若按單位面積的平均污染貢獻比較,工廠化養殖和網箱/圍欄養殖要比池塘養殖大得多,這些養殖模式投入高、養殖密度高且網箱/圍欄養殖水體流動緩慢,自凈能力相對較低,易生污染。從養殖水體看,淡水養殖的污染貢獻較大,其總氮、總磷、COD、氨氮、銅、鋅的污染貢獻率分別為94•9%、95•3%、94•6%、90•5%、68•3%、74•1%,這主要因為海水中富含浮游動植物、水生大型植物或底棲動物等天然餌料,養殖過程中投入品使用相對較少,且水體自身凈化能力相對較強。從外排廢水量與污染排放量結合看,2007年全市水產養殖外排廢水總氮平均0•542mg/L,總磷平均0•106mg/L,化學需氧量平均4•445mg/L,氨氮平均0•133mg/L,銅平均0•00125mg/L,鋅平均0•003mg/L??梢娙兴a養殖外排水體中總氮、總磷等的平均含量處于貧-中營養等級,其排放短期內不會對受納水域環境造成明顯影響;水體中銅鋅等重金屬含量較低,基本不會對水生生物或周圍環境等造成影響??偟膩碚f,全市水產養殖業自身產生的總體污染量與工業源、農業源相比較低,但由于投入品使用產生的污染大多都外排,說明投入品吸收利用率相對較低,另外,由于水產養殖用水大多只經簡單消毒處理就直接排放,廢水處理及循環利用技術相對薄弱,因此其長期大量排放對周圍水域環境所產生的污染不可小覷。
3主要環境問題
小議水產養殖對漁業發展的啟示
進一步完善水產許可證制度與相關的漁業養殖法律法規體系,在實地調查當地養殖區域的養殖負荷量與環境負載量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的環境評估與養殖量評估,避免盲目擴大養殖規模而導致環境超載負荷,從而對水域的生態平衡產生影響。進一步明確科學的養殖排水標準,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嚴格控制養殖場的廢水排放可以有效控制污染,但我國現行的漁業法對排放標準的規定還相對比較模糊,因此迫切需要設計一套嚴格、標準的排施規范。設立健全的水產養殖業管理系統與模式,我國的水產養殖業屬于農業部門與水產系統,而鮮有環境部門參與其中,國內可以借鑒國外一些先進的水產業綜合治理模式,把環境問題納入水產養殖業的管理要素中。全面培養養殖業人員的環保意識,提高養殖業整體的環保水平,現階段我國很多養殖從業人員技術水準相對較低,多數學歷水平、知識水平不高,且環保意識也相對薄弱,因此在養殖業中不僅養殖技術落后,而且對環境問題也不夠重視;相關部門要針對現狀采取相應的改善策略,定期組織養殖戶進行專業培訓,開設各類知識講座與競賽活動,提高養殖人員的技術水平;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宣傳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樹立養殖戶的環保意識與使命感、責任感。
在養殖過程中,只要解決養殖用水的處理問題,提高其循環利用率,即可實現環境污染的有效控制。要提高養殖用水的循環使用率,要將水中的殘餌、生物代謝物等懸浮物質、溶解性營養鹽類等凈化干凈。現在水產上常用的水體凈化方法有兩類,即物理化學處理與生物處理,其中物理化學處理可以將水中的懸浮物質、無機物等去除,而生物處理則可以有效除去水中的有機物、氨氮、亞硝酸鹽氮等物質,其工作原理利用的是微生物的代謝反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各自不同的優勢與不足,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養殖戶要根據養殖用水的水質情況、經濟條件來選擇適用的處理技術。物理處理法物理處理法屬于一種初級處理方法,其根據水體及相關污染物的理化性質,通過機械的方法對水體進行凈化,該方法的普及度相對較高。常用的物理處理法包括沉淀法、過濾法、泡沫分離法、逆滲透法、吸附法、曝氣法以及磁分離法等,其中針對水中懸浮顆粒物較多的水質,可以采用沉淀法、過濾法、泡沫分離法等進行處理;水中如果存在諸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物質,可以采用吸附法,利用多孔性的固相物質將有毒物質吸附清除,常用的多孔性固相物質包括活性炭、硅膠、沸石、浮石粉等;水中如果存在有害氣體,比如氨氣或者氯氣等,可以采用換水、曝氣等方法向水體增氧,清除有害氣體;磁分離法主要是利用電磁分離原理清除水體中的重金屬離子污染物,不過該方法的成本投入大,而且技術含量高,所以目前不具推廣性?;瘜W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可以有效除去水體中的有害離子,常用的方法有凝聚法、氧化處理法、離子交換法、絡和法以及中和法、消毒殺菌劑法等等,其中又以氧化處理法的應用最為普遍,該方法是利用各種氧化劑氧化水體中的化學物質,氧化劑有臭氧、漂白粉、高錳酸鉀等,其中臭氧的應用范圍最廣、處理效果最好。氧化處理過程中所采用的氧化劑不僅可以消毒、殺菌,而且其本身所具備的氧化性還可以與有機物、具有還原性的物質發生反應,去除有害離子。不過對于化學處理法而言,由于化學試劑本身存在一定的污染性,因此要限制其應用范圍。
生物處理法在各種水凈化處理方法中,生物處理法安全性高,且效果好,因此正逐漸成為水體凈化處理方法中的主流發展趨勢。生物處理法的原理如下:微生物與自養植物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會對有機物產生相應的生理需求,因此可以在水體中人為培育有益生物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例如水中未被進食的殘餌、養殖對象的代謝產物等可以作為一些藻類、高等水生植物等微生物和自養植物的營養來源,從而防止殘餌、代謝物累積,對水質產生破壞。不過通常不會單純地采用生物處理方法進行水體凈化處理,而是要根據水質的實際情況與其他方法結合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生物處理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穩定塘法等多種形式。比如可以制作生物濾器,將凈化生物利用生物膜使其附著在固體表面,比如魚網、貝殼等,可以有效除去懸浮物、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常用的生物濾器包括滴濾池、浸沒式固定床生物濾器、流化床生物濾器、生物轉盤以及生物轉筒等多種,其制作簡單、操作方便,且處理效果好,因此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非常廣泛。還可以通過在水體中投入有益生物的方法來凈化水質,比如光合細菌、綠藻、水生植物、酵母等,其中綠藻可以攝取二氧化碳以外的低分子有機物質,比如醋酸、葡萄糖類等,不僅可以實現自身的增殖,而且可以去除水體中的營養鹽類與生物耗氧源;而在水體中投入光合細菌,大量繁殖有益菌形成優勢種群,也可以對病原的繁殖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凈化池中適宜生長的生物如下:龍須菜、西施舌、貽貝等適用于鹵水種類;而水耕蔬菜、浮萍、布袋蓮、蜆等適用于淡水種類。
總之,水產養殖對水域環境的影響巨大,水體污染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特別是食物污染嚴重的今天,更應當注意對于養殖業水體的保護,特別是緩流和靜水體。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防治,從制度面與技術面著手,在最短時間內解決環境問題,在保證生態環境的正常穩定和可持續性發展的情況下,促進我國水產養殖業的穩定繁榮發展。
本文作者:楊明偉工作單位:廣西水產畜牧學校
鄉村河道生態建設問題探討
摘要:生態清潔型小流域中鄉村河道為重點治理項目,對鄉村河道生態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從河湖治理、水生態現狀、農業面源污染、農村生活污水等方面進行建設,滿足生態清潔小流域的綜合指標。
關鍵詞:生態清潔;小流域;鄉村河道;生態建設
1.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概念
近幾年上海市水環境治理經過了消黑、除劣兩個階段的整治,市的水環境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全面貫徹生態文明和“幸福河”的理念,水環境治理應貫徹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用足用好河長制平臺,全面推行“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清潔小流域以街鎮為單位、以村落水系為治理單元,通過全面規劃、綜合治理,形成多目標、多功能、高效益的綜合防治體系,在河湖水環境改善、做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基礎上,把生態自然修復、水源保護、面源污染控制、人居環境改善、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起來,使其成為“河湖通暢、生態健康、清潔美麗、人水和諧”的高品質生態清潔小流域。因此,鄉村河道的生態建設在清潔小流域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2.問題分析
鄉村河道的生態環境受水域和陸域兩者共同影響,兩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把生態自然修復、水源保護、面源污染控制、人居環境改善、鄉村振興等有機結合起來加強河道水生態治理。
環保局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方案
一、普查目的
農業污染源普查是摸清農業污染底數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是做好農業環境管理的重要基礎。全面掌握全縣境內種植業、畜禽養殖業、水產業等農業污染源的數量、地區分布、主要污染物的種類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措施、治理現狀和治理成本等情況,為農業環境污染防治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重要依據,為制定“十二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提供決策參考。
二、普查時點、對象、范圍和內容
(一)普查時點。
普查時點:20**年12月31日。
時期資料:20**年度。
漁業領域合作基礎與前景
進入21世紀,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在農業、科技、經濟、教育等領域取得矚目成就。而我國也在此基礎上與東盟等國家展開了工業、漁業等領域的合作。本文將文萊漁業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在漁業發展中的各項政策措施以及地理環境展開剖析,分析文萊漁業的發展現狀,為我國特別是與文萊毗鄰的南方諸省區與其漁業的合作提供參考意見。
1文萊漁業概況
文萊地處加里曼丹島東北部,占地面積5700多平方公里,周邊鄰國有馬來西亞、越南。文萊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海洋面積,因此其在海洋經濟的發展上具備天然的優勢;文萊位于赤道附近,地處臺風帶以外,常年未出現龍卷風,屬于熱帶氣候,全年多雨、高溫、潮濕;文萊作為一個東南亞國家,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和污染程度較低的海域,魚類和蝦蟹種群繁殖場較多,適于開展魚蝦養殖和海域捕撈。金槍魚的洄游途徑必經文萊海域,因此文萊也擁有大量的金槍魚資源和市場。
1.1漁業經濟規模
在19世紀,文萊經濟發展模式單一,主要是依靠農業和海洋業維持國家經濟。20世紀初,石油和天然氣的發現為文萊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途徑,因此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出口成為其新的經濟產業。2008年,文萊利用能源的出口創造170億的經濟價值。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對生態能源的保護,文萊政府出臺政策重點發展海洋經濟,旨在降低對能源的依賴。文萊工業和初級資源部提出在未來十年內要降低能源在國家經濟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文萊天然的海洋優勢為其漁業的發展注入強大的活力,成為政府重點扶持產業,也是未來文萊主要的經濟發展目標。文萊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將200海里納入其海洋經濟圈,這也使得當地的漁業得到快速發展。根據權威資料顯示,文萊最大的漁業產量達到21300噸,這其中包含有沿海物資、海底物資以及浮動物資。2005年,文萊漁業生產量17258噸,涉及捕撈、生產加工等多領域。文萊利用漁業的發展為當地的經濟創造巨大價值,并且漁業的發展也使水產類食物成為當地人民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在漁業的帶動下文萊的生態和經濟都得到很大的改善。
1.2漁業政策
水產養殖病害控制技術研究
1我國水產養殖病害現狀
1)疾病的種類比較多。在世界上,中國的水產養殖量比較多,是唯一一個超過捕撈量的國家,并且水產養殖的種類是比較多的,主要有魚類、水生植物。貝類和甲殼類等。同時形成規?;乃a養殖的種類已經超過等了60種,但是每種養殖的水產品都會受到病害的侵襲。2)復雜的發病情況。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國土面積比較大的,因此我國水產養殖具有較大的跨度,在此基礎上,養殖水產品的水域環境也呈現各種各樣的類型,主要有海洋、湖泊、池塘和水庫等,從這種情況來看,我國水產品養殖的水域環境確實比較發雜,這樣一來,水產品的病害情況也會呈現很多類型,造成復雜的現象。因為不同的養殖條件和方式,以及氣候條件的不同都會促使水產品病害呈現不同的狀況。此外,水產品的種苗能夠實現全國的互換,并且呈現較為頻繁的狀況,增加大了病害的多樣性,而病害發病的時間和頻率也不固定,由原來的季節性發病轉向全年性的發病形式,對我國水產平養殖的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3)重大疫病暴發流行。對于水產養殖行業來說,重大疫病的暴發和流行對其是一種致命性的打擊,降低了水產品養殖的成活率,對我國的水產品養殖企業造成嚴重的經濟利益損失,在重大疾病的發病期間,具有較高的致死率,例如我國養殖規模最大的水產品類型是草魚,但是由于受到出血病病害的侵襲,我國的草魚數量急劇的下降,大量的死亡,而其的死亡率已經超過了90%;而我國的主要出口水產品類型對蝦,在受到白斑綜合癥或者是桃拉綜合癥病毒,那么對蝦也會大量的死亡,死亡率在85%左右,這樣的話,不僅降低了對蝦的數量,還對我國養殖水產品的出口效益造成嚴重的影響,而特色養殖品種患鱖魚如果受到傳染性脾腎壞死病毒的侵害,那么其的死亡率高達90%以上。針對這種情況,制約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病害的侵害。
2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現狀
1)輕預防重治療,病害防治觀念較為落后。我國水產品養殖人員往往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在養殖水產品的過程中,不加強水產病害的預防,而是在水產受到侵害之后才采取防治措施進行治療,這樣一來,不僅防防治效果不明顯,還會浪費大量的藥物和人工。2)藥業落后,研發能力不高。在防治水產病害過程中,使用的藥物通常是從農藥和獸藥當中移植出來的,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包括藥理學和毒理學等方面的理論基礎,而防水產病害的過程中嗎,藥物使用的程度和藥物的給劑量不能夠很好的掌握,存在使用藥物治療沒有針對性,沒有起到任何的療效在,不但如此,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藥物殘留,存在很多的弊端。3)缺乏快速診斷病害的能力。由于受到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我國水產病害快速診斷技術還不是很完善,缺乏技術指導和依據,肉眼、憑經驗行事是基層病害工作者對病害檢測過程中的方式,普遍存在誤判誤診現象。而縣級水生動物防疫站人才隊伍的專業素質比較低和設備配備也不很完善,病害快速診斷技術嚴重缺乏。3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控技術發展趨勢1)病害風險評估。在進行水產養殖過程中,很有必要對水產動物進行疫病風險評估,然后在根據評估的結果去制定風險管理措施,這樣能讓水產動物疫病的傳播有所控制,縮小疫病流行的范圍。進行風險評估主要就是根據決策需要,并將科學作為評判那些不確定事件的過程,作出邏輯判斷,然后再結合現代數學方法還有專家的經驗,這樣一來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就建立成了,通過指標值得確定和權重的確定,還能夠建立一個綜合評價模型,在確定風險程度的時候主要是利用合適的閥值來確定,還可以依據風險因素所占有的權重比例采取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2)在遠程診斷技術方面。水產養殖病害遠程診斷系統建立為水產養殖病害的預警預報及診斷治療提供了信息快速傳遞,分級管理平臺。采用統一建模語言(UML)構建開發的魚病遠程監測預警與診斷系統,為水產養殖動物病害的預測提供了新途徑。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遠程診斷平臺是建立在以B/S結構為主的Web瀏覽器平臺上,將先進的信息處理技術和水產病害防治技術相結合,及時收集、分析、反饋信息,利用水產病害專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和診斷技術,建立了水產病害專家數據庫和水產病害文獻資料庫,通過“水產病害遠程診斷技術系統“建立的業務應用子系統、管理子系統、按點部署的視頻采集子系統,實現了數據傳遞、自助查詢、在線交流等功能,可提供電子答疑、用藥指南等咨詢服務,以可視、交互的方式,實現病害的自助診斷和專家遠程診斷。3)免疫調節劑方面。應用免疫增強劑主要的目的就是讓機體抗病能力有所增強,免疫調節劑主要的作用就是促進防御反應并誘發宿主防御反應,尤其是對高低等無脊椎動物所具有的非特異性免疫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我國應用先天性免疫增強制劑在水產動物中還是比較多的,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批免疫防治制劑,有海藻多糖、糖蛋白以及幾丁質等等,最典型的就是中草藥制劑,這些防治制劑已經廣泛應用到了水產動物中。
3結語
水產品的種苗能夠實現全國的互換,并且呈現較為頻繁的狀況,增加大了病害的多樣性,而病害發病的時間和頻率也不固定,由原來的季節性發病轉向全年性的發病形式,對我國水產平養殖的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