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策略研究
時間:2022-06-05 15:29:43
導語: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新時期,紅色革命文化是社會主義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傳承紅色文化,弘揚紅色精神活動的重要場所和組成部分,在構建紅色文化體系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伴隨著文旅融合趨勢日益增強,我國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不斷推進。本文以成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研究對象,通過資料收集、實地考察等方式對其進行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總結成都市紅色資源概況、優勢及存在的旅游品牌形象模糊、文化產品內涵單薄、宣傳和推廣不到位等問題,以文旅融合為導向,提出成都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應從特色品牌、科技場景、文化活動、宣傳推廣、專業人才等方面進行優化。
【關鍵詞】紅色旅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旅融合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華文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載體。我國所擁有的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真實記錄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展現了近代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豐功偉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影響力,是激發人們愛國情感、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養的重要場所,了解祖國燦爛文明、掌握歷史知識的重要課堂。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特殊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新形勢下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1]。由此可見我國新時期精神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本文將以紅色旅游中的關鍵場所與核心組成部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重點來展開,把握成都所擁有的紅色教育資源,將紅色旅游作為成都旅游業和西部地區精神文化教育進一步發展的新高地。
一、成都市紅色資源概況
通過前期資料收集發現,成都目前設有紀念館、博物館等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計30余個,包括十二橋烈士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劉氏莊園博物館、建川博物館聚落抗戰文物館等。這些基地大體分為自然和人文遺址資源兩類,大多將傳統的紅色文化資源與現代化的科技手段相結合進行宣傳和推廣。并且這些基地選擇將紅色資源數字化的方式,延續紅色資源生命周期。主要方式有:對紅色文化遺產進行掃描,保存紅色文化遺產各類基本信息;通過AR互動、VR體驗等技術手段全方位向游客展示紅色文化遺產,實現文化遺產立體化呈現,從而提高紅色文化遺產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場景再現革命故事背景和歷史場景,提高游客參與度,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
二、成都市紅色旅游發展優勢
(一)定位紅色文化,響應國家政策,推動文旅融合
2021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2021年3號)》,其中提到,要弘揚傳承紅色文化,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建設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2018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要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徑……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價值內涵和文化元素,運用市場機制開發更多文化創意產品,促進文化消費。成都有四千余年的文明發展史,不僅是歷史文化名城,更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的永久舉辦地,有良好的文旅融合發展基礎。因此,成都市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發展紅色文化旅游,關注紅色資源開發研究,充分利用現有紅色資源,將紅色旅游和紅色文化打造成為成都下一個符號,形成成都市文旅發展新熱點
(二)聚焦教育陣地,形成旅游引力,助力產業增值
近年來,紅色旅游廣受關注,我國紅色旅游人次整體呈現上升態勢。據相關數據顯示①,“五一”期間,關鍵詞“紅色旅游”環比提升約7倍,各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迎來參觀小高峰。2021年紅色旅游景區訂單數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實現了約375%的增長。我國擁有數量眾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等。這些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教育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和知識寶庫。因此,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應該成為黨員干部了解黨史、鍛煉黨性的重要場所,應該成為廣大群眾培育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懷的重要陣地,更應該成為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通過對愛國主義教育陣地的高水平開發,滿足消費者文旅需求的同時,推進社會文化教育,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成都作為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助推社會文化建設事業和地區經濟增長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歷史發展也為成都發展文旅事業提供先天的優勢。在革命斗爭史與發展史中,成都經歷了歷經辛亥保路革命、成都解放、改革開放等歷史事件,這些事件無一不給成都這個西南特大城市留下深刻的紅色印記。近年來,成都政府持續加大紅色文化建設方面資金投入,在保護原有紅色文化資源的同時,不斷采取現代手段,拓展紅色資源價值,不斷擴大成都紅色文化影響力。
(三)結合先進科技,釋放資源潛能,拓寬發展空間
目前市場上大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仍采用傳統展出和發展模式,將科技與紅色資源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的案例較少,是值得探索的一大契機。通過對新技術與舊資源的相互融合,探索新科技革命所帶來的新文化產業經濟業態、新文旅發展方式、新展出運營模式。成都發展速度快,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支撐行業綜合運用VR、AR、AI等信息技術對傳統文化傳承和表現的模式及手段進行升級改造;積極應對后疫情時期,新興技術對文化繼承和旅游行業帶來的各項挑戰,關注文旅市場的消費新需求,推動文化繼承和文旅行業的迭代更新與升級。紅色文物是獨特的旅游資源,數字化技術能有效釋放和提升紅色文物旅游資源的潛能。利用數字化技術更新紅色資源的社會展出方式,制造強大吸引力,提高紅色資源傳承與發展中的創新性。同時,利用數字化技術加強紅色創意產品開發,促進紅色文化消費,助推文旅事業發展,既能提升紅色文物的自身價值,也符合當下社會的經濟運行模式。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紐帶,發展紅色旅游,能有效推動成都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產業化發展。
三、成都市紅色旅游發展問題
在良好的發展優勢引導下,成都市的紅色旅游想要突破現狀,尚需解決以下問題。第一,地區的紅色旅游文化形象不夠突出。我國紅色旅游發展地區眾多,想要在龐大的紅色旅游市場中脫穎而出,必須要形成深刻顯著的地區城市品牌形象,打造個性化的紅色旅游體驗。而成都目前的紅色旅游仍是分散發展,未形成立體全面的城市紅旅品牌。第二,地區紅色文化產品內涵單薄,沒有進行深入挖掘。目前成都市的紅色資源展出仍舊將關注點放在表面的文物遺址上,沒有對背后深層次的歷史故事和中國精神進行開發和弘揚。因此,即使擁有最新的技術,采用熱門的方式,但始終無法實現傳統紅色精神在新時期的創新性發展,導致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層意蘊無法外顯。第三,社會文化教育角色不明確。成都市范圍內目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尚處于較為小眾的文化受眾群,沒有在社會上樹立廣泛的影響。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發參觀的觀眾數量較少,參觀的“回頭客”比例低。在后疫情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場館的參觀人流量更是呈現出顯著下降的趨勢。第四,紅色旅游活動的宣傳和推廣工作不到位。成都市目前大多數紅色旅游活動的社會營銷局限于一定范圍內,只針對小部分社會人群,難以實現大眾化宣傳推廣,且傳播內容深度不夠,形式和展現過程流于表面,沒有充分釋放紅色資源的精神價值,難以激發消費者的共鳴,因此很難促進紅色經濟發展。第五,成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存在明顯人才缺位問題。高素質的人才匱乏,專業且長期在崗的人才因為報酬或長期發展潛力等原因離崗,導致人才流失率高,難以形成長久可持續的發展動力。
四、成都市紅色旅游開發優化策略
(一)發展地區特色紅旅,打造城市品牌符號
1982年,國家為保護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運動和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跡,提出了“歷史文化名城”這一概念[2]。成都作為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當選。就成都紅色資源來看,市內的十二橋烈士墓、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劉氏莊園博物館、建川博物館聚落抗戰文物館等,可與成都周邊地區紅色教育基地聯動,如位于四川儀隴縣的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位于四川廣安市廣安區的鄧小平故居,位于宜賓翠屏山麓的趙一曼紀念館等。將各處分散發展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聯合發展,形成聚力,打造屬于地區的紅色旅游特色線路、紅色文化特色展出等。將紅色資源整合,形成強大的城市品牌。調動中西部點狀分散的紅色旅游資源,匯集成條帶狀的旅游線路,強化地區紅色旅游印記,打造獨特的成都紅旅IP。同時,按照各區域特色紅色資源有針對性地開發和推廣紅色文旅產品,把握消費者的娛樂性、趣味性需求,打造一個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
(二)科技助力場景構建,挖掘資源深層內涵
在開發紅色旅游資源過程中,應將傳統的觀光游覽形式轉化為實際體驗形式,讓游客有機會參與紅色文化體驗活動,展現紅色旅游特色,感受其深刻的精神內涵。與此同時,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充分吸引游客,體現不同地區紅色旅游的特色[3]。成都應充分發揮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優勢,將科技與紅色文化結合不斷深入,力圖通過現代化科技,呈現三維立體的場景和故事再現,實現參與和感受方式上的現代化。借助虛擬現實、多媒體等數字化設施設備,以視頻、音頻、模型、景觀等多元化配置方式全面展現文物,充分滿足游客的感官需求。積極引進AR、VR、3D打印等技術,對紅色文物展示形式進行光、電、聲波等途徑的全方位改造,使文物呈現立體化、層次化,游客感知更豐富。通過模擬場景進行場館構造,沉浸式營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觀眾在主動參與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紅色文化教育和紅色精神熏陶,更深層次感受紅色文化的內涵。
(三)開展社會交流活動,發揮教育陣地作用
紅色教育基地在物質、信息和精神三種形態上豐富了黨性教育的內容。革命遺跡、遺址、歷史人物故居等物質形態是偉大的歷史文化遺產,使高校黨員能夠更直觀地感受、體會紅色文化精神,為黨性教育提供鮮活的教材[4]。作為全社會愛國主義教育陣地,成都市各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要積極主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與各類學校機構合作,開展地區特色的紅色教育拓展活動和研學性質的紅色旅游活動,在旅游和文化教育之間找到平衡,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深化中國革命精神;向大小公司企業發起紅色文化體驗活動,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組織各類黨建項目,使紅色愛國主義教育更加普及,提高社會公眾參與度,提高社會普遍愛國教育水平。
(四)創新宣傳推廣方式,激發社會消費共鳴
當消費者與紅色文化產生共鳴時,會更有利于提高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培養穩定的消費群體。“4V”營銷理論被廣泛運用于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等文化機構的產品市場推廣,是目前中國學者提出最先進的營銷理論,對紅色文創產品的營銷也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V”營銷理論是指“功能化(versatility)”“附加價值(value)”“差異化(variation)”和“共鳴(vibration)”,其中共鳴理論是最重要的一點[5]。新時期的紅色文化旅游營銷要擺脫傳統的紅色文化推廣方式,拓展紅色文化的產業鏈發展,把握互聯網+和IP打造方法,實現將紅色文化與其他旅游資源和文化產業的有效融合。引起消費者對紅色文化的共鳴,激發消費者內心深處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產生有關紅色文化的聯想效應,從精神文化方面將其更深入,更全面的與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相融合。紅旅產品不再是一個特殊“高冷”的文化群體,而是多元可接近的大眾化文化產品。
(五)培育專業素質人才,擴大文化海外影響
政府和教育機構加大專業人才培育撥款,或開設相關培訓機構。允許更多人加入專業人員培訓當中,讓紅色文化的推廣工作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人群。有針對性地培養適合本地區的紅色文化、熱愛本地區紅色資源的專業宣傳人員,提高講解和引導人員的綜合素質,以此提高參觀者的體驗感。在全球化新時代,拓寬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國際交流成為趨勢。應積極推動我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加強對外交流合作,與國外同類型教育基地建立友好關系,相互交流,不斷溝通。將我國紅色文化推廣影響到國外華人,召集起中華優秀兒女的凝聚力,提升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強化海外華人對我國優秀文化的認同感。
五、結語
在我國紅色旅游經濟逐漸走強和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不斷深入背景下,成都市應及時把握地區豐富紅色資源,發揮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優勢,通過科技助力創新、打造城市品牌、開展社會交流、培育高素質人才和激發社會消費共鳴等手段來解決地區紅色旅游文化形象不夠突出、文化產品內涵單薄、社會文化教育角色不明確、宣傳和推廣工作不到位以及人才缺位問題。實現成都市紅色旅游文化資源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推動成都文化經濟產業發展,壯大西部地區文化事業力量,助力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文化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關于加強和改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見[N].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04,(10).
[2]王景慧.歷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辨析[J].城市規劃,2011,35(12).
[3]于建澄.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新思路芻議[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41).
[4]曲超,趙國利,郭倩君.紅色教育基地在高校黨員黨性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山西青年,2020,(09).
[5]李宗富,周晴.4V營銷理論視域下的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營銷策略分析[J].檔案與建設,2019,(12).
作者:王星予 鐘沁潔 練紅宇 單位:成都大學旅游與文化產業學院
- 上一篇:傳統茶畫藝術在高校美術教育的實施
- 下一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寫作素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