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思路3篇
時間:2022-07-11 10:10:30
導語: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思路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在2014年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卿漸偉反復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喊不著邊際的空口號,不搞脫離實際的高指標,追求實實在在、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盛榮華市長提出:把經濟工作重心轉移到調結構、促轉型上來,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2014年,市經信委將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總體工作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改革創新主基調,堅持新型工業化第一推動力不動搖,以轉型升級為主線,更加注重產業結構調整,更加注重創新發展,更加注重質量效益,全力打造工業經濟升級版,著力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調結構,大力培育地方支柱產業。央企是我市工業發展的絕對主力,在繼續服務央企發展的同時,下大力氣培育地方支柱產業,切實改變央企“一枝獨秀”的產業現狀。一是以綠色化工產業園為平臺,依托長嶺煉化、巴陵石化兩廠的資源優勢,圍繞碳一、丙烯、碳四、芳烴四條主產業鏈延鏈、補鏈,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壯大地方化工企業。二是以千億食品產業為新起點,著力將油脂、黃茶、黃酒以及魚制品、豆制品、休閑食品等具有特色的優勢食品產業做大做強,培育一批有品牌、有效益的大企業。三是加快北斗衛星導航應用及產業發展,全面推進“兩中心、兩基地”建設,爭取到2020年實現產值300億元。四是加快發展先進裝備制造、磁力設備及熔煉技術裝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有比較優勢的新興產業,加快形成一批能夠主導工業快速發展地方支柱產業。
二、著力強主體,加快培育地方龍頭企業。實踐證明,一個產業如果沒有一批龍頭骨干企業集聚,這個產業就無法得到長足的發展;一個地區如果沒有一批骨干企業作引領,這個地區發展就沒有核心競爭力。卿漸偉書記曾強調:在做好招商引資的同時,更要把現有的企業服務工作做好,迅速做大做強一批本地已有的骨干企業。我們將學習借鑒佛山、蘇州培育“地標型”企業的工作經驗,制定市關于加快培育地標型企業的扶持政策,最大程度的整合全市資源,通過鼓勵重組并購、支持科技創新、保障要素供給、擴大品牌效應等舉措,并參照省政府《關于進一步支持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方式,確定一批重點骨干企業由市領導掛帥重點幫扶,著力培育一批有影響、帶動力強、貢獻大、發展前景好、體現特色的“地標型企業”,努力形成“鋪天蓋地”與“頂天立地”相適宜的企業生態,實現經濟發展增速提質。
三、著力強保障,助推中小微企業發展。2013年,全市中小企業在宏觀經濟形勢極其復雜的背景下,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預計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1190億元,增長11.7%,為我市穩增長、調結構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涉及就業的民生問題和穩定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一是加大融資平臺建設,推廣汨羅和經開區的“一會三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建設,建立統貸統還平臺,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慢、融資貴的難題。要參照常德擔保公司模式,加大市財政對擔保公司的注資力度,增加市本級擔保平臺授信額度。二是以知名企業管理咨詢機構為依托,開展管理咨詢服務,幫助企業提升管理效能。三是加大企業家培訓力度,在過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企業家培訓班的基礎上,進一步舉辦更高水平、更具實效的培訓活動;籌建市企業家俱樂部,促進我市企業家與先進發達地區企業家交流合作,提升我市中小微企業發展水平。
四、著力轉方式,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近幾年來,我們通過開展淘汰落后產能攻堅,累計淘汰48家企業的88條落后生產線,關閉近100家“十五小”企業,中心城區首批6家“退二進三”企業進展順利,節能降耗年年超額完成省定目標,使天更藍、環境更美、城市更加宜居。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更高的高度;近期國務院頒布《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進一步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中組部印發的《關于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也明確提出將加大資源消耗、環境保護、消化產能過剩等指標的考核權重。淘汰落后產能必須常抓不懈。一是完成中心城區首批6家企業“退二進三”任務,盡快啟動第二批企業“退二進三”。二是突出抓好造紙、冶煉、化工等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關停一批“十五小”企業,按期完成省下達的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三是全面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嚴格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
五、著力抓項目,增強工業發展后勁。項目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抓手,抓住了項目,就抓住了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主要載體。要緊緊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繼續開展重大項目引進和建設攻堅行動。一是擴張項目總量。搶抓沿江沿湖開發和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機遇,加快長江經濟帶、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綠色化工產業園等重大戰略實施,支持長煉、巴陵1500萬噸/年原油擴能改造工程、科倫二期、遠大可建三期等續建項目,推動企業提質擴張。二是加快項目建設。堅持精干力量向項目集中,要素資源向項目集聚,加快推進泰格林紙70萬噸涂布包裝紙、中聯重科湘陰和工業園、北斗導航“兩中心兩基地”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三是嚴把項目質量。堅持招商選資、擇優選項,全力把好項目規劃關、環評關、效益關和質量關。優化項目規劃布局,堅持以項目建設引領產業發展,實現同質集聚、錯位發展。四是優化項目環境。推行項目審批流程再造,構建項目“綠色通道”,以行政效能提升推動項目建設提速。繼續開展聯手幫扶企業行動,為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六、著力抓載體,全面推進園區建設升級。近年來,我市通過開展工業園區項目建設升級行動、園區項目滿園擴園行動,打造了一批產業競爭高地。但與發達地區的工業開發區和產業園區相比,我市工業園區在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培育、體制機制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必須創新思路和舉措,全面推進園區建設升級。一是加大園區道路、供電、給排水、通信、供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設一批標準化廠房,全面提升園區項目承載能力。二是推進園區服務平臺建設,重點做好融資擔保、企業孵化、人才培養、物流倉儲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工作,提高園區對企業的服務水平。三是圍繞園區主導產業開展招商引資,引導同類產業向園區集聚,加快產業集群化發展,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空間集聚、管理科學、競爭有力的產業園區。四是完善市新型工業化考核體系,增加工業園區考核指標,將園區基礎設施、產業項目建設、特色產業培育等方面納入考核范疇。
第二篇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我們于近期開展多次調研、多次座談,初步確定了明年工作的思路和目標。基本思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穩增長、促和諧”戰略不動搖,牢牢把握“四三六”工程要求,更加注重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更加注重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更加注重促進大中小微企業協調發展,更加注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更加注重推動信息化發展,全面提高工業工作的科學化水平,促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建設現代工業大市打下堅實基礎。預期目標:力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5%,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5%,食品產業產值過千億;非公經濟增加值增長16%,新增規模工業企業80家,新增產值過5億元的工業企業10家、過10億元的工業企業5家、過20億元的企業3家。具體來講,明年工作要立足發展大局,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突出穩增長,抓好“千百十”工程和聯手幫扶企業行動。今年,通過強勢推進聯手幫扶企業行動和狠抓經濟運行調度服務,全市工業經濟總體保持平穩較快增長趨勢。元至10月份,規模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890億元,增長14.3%;預計全年規模工業實現增加值1200億元,增長15.5%左右。通過推進“千百十”工程,石化產業已成為了我市首個千億產業集群。但今年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工業增速明顯放緩;確定明年工業增幅時我們感到壓力較大,穩增長的問題需要緊盯不放。一是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和協調服務,切實開展好準規模工業企業“入規”行動,深入開展好產業合作對接等有針對性的“服務中小企業”活動。二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好“千百十”工程實施,依托長煉、巴陵技改擴能和綠色化工產業園建設等渠道,推動石化產業規模再上新臺階;規劃建設好君山洞庭湖綠色食品產業園,力爭打造食品產業成為我市第二個千億產業集群。三是要務求實效地開展好“聯手幫扶企業”行動,做到幫扶“突出重點”與“全面鋪開”相結合,確定一批重大產業項目由市級領導掛帥,確定一批明星骨干企業由部門對口幫扶,其他所有企業均可通過“掛號銷號”制度申報解決困難問題。建議:一方面,進一步完善市領導和部門對口幫扶企業制度,以市委、市政府名義下文,并加大聯手幫扶在民本績效考核的力度,確保幫扶工作深入開展。另一方面,以市政府名義出臺《市關于促進新增規模工業企業工作實施方案》,通過加大政策獎勵力度,鼓勵企業積極入規。
二、突出調結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通過實施項目引進與項目建設攻堅,一批重大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部分項目已建成投產。特別是通過明確國家級經開區的產業定位,推動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促進了全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但傳統產業依然是我市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仍然較小。特別是缺乏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能夠在產業發展中起帶動引領作用的高端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壓力較大。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更加注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加注重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一是根據開發區的產業定位,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方面引進一批好項目、大企業。二是大力促進企業提檔升級,集中國家和省、市的各項產業扶持資金,重點支持一批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項目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著力培育一批能支撐產業發展升級的明星骨干企業。三是組織一批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與資本市場對接,積極引進風險投資,助推企業快速成長。建議:以市委、市政府名義盡快出臺并實施《市關于開展“工業企業提檔升級”行動的若干意見》。
三、突出強服務,助推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通過著力全民創業、企業家人才培訓,強化政策扶持,完善服務平臺,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服務年、管理巡診、融資服務對接會、工業磁力及熔煉技術裝備展覽會等活動,全市中小企業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預計今年實現增加值1015億元,增長16.1%。但目前中小微型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仍然很多,融資困難、服務平臺不完善、企業家素質偏低等問題尤為突出?!按笃髽I強市,小企業富民”。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涉及就業的民生問題和穩定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一是要認真貫徹實施《市人民政府關于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促進我市中小微企業快速健康發展。二是繼續組織好企業家培訓活動,力爭舉辦好14期優秀企業家培訓班,重點辦好“2013年北京大學—市企業家高級研修班”,全年計劃培訓6000人次,為工業經濟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三是繼續完善公共服務平臺,利用省級市中小企業窗口服務平臺,深化中小企業服務內容,大力開展工業企業對標活動,幫助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創新能力和品牌建設等。四是利用擔保公司等融資平臺,開展系列融資服務活動,切實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五是在工業園區建設一批標準廠房,出租、出售給入園企業作為生產經營場所的通用工業廠房,為中小微企業、創業企業提供發展平臺。建議:以市政府名義出臺《關于加快推進園區標準廠房建設的實施意見》,著力構筑中小微企業投資創業和承接外來投資項目的有效載體。
四、突出抓融合,以信息化助推新型工業化。通過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扎實推進數字建設,積極承接北斗衛星導航民用產業發展,推進“兩化融合”,信息化建設領域取得明顯成效。但由于我市在機構改革中信息化建設職能未明確到位,存在信息化職能交叉、多頭管理、推進手段不多等問題,明年還需要創新思路和舉措、加大推進力度。一是抓好信息產業發展,積極推進北斗導航系統在洞庭湖水務管理、生態環境監測、國土資源監測、交通運輸以及民生等重點領域的示范應用,全面推進“兩中心、兩基地”建設。要發揮好“北斗應用示范”城市的優勢,加大產業項目招商力度,爭取把以北斗導航為主導的電子信息產業打造成又一個千億支柱產業。二是要大力推進省級“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加快石化、食品、機械等傳統行業信息化改造步伐,全面提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信息化水平,實現“兩化”深度融合。建議:經專家評審的《環洞庭湖北斗城市應用示范工程實施方案》,完善和規范北斗應用系統項目的建設、管理和運營等機制;出臺《關于推進北斗城市應用示范工程的實施意見》,通過加強組織領導、明確部門責任、加大政策扶持、強化督查考核等舉措推進示范工程建設;貫徹落實《省信息化條例》,進一步理順工作體系、加強統籌管理,明確將信息化建設職能歸口市經信委,保障我市信息化建設順利推進。
五、突出保生態,打好淘汰落后產能攻堅戰。通過建立健全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長效機制,大力實施中心城區重點排污企業“退二進三”,今年我市共拆除35條落后生產線,關停54家“十五小”企業,有力促進了產業調整、城市發展、環境再造。但是由于缺乏政策資金支持,我市城區還存在64家“小磚窯”、17家“小化工”企業未能關閉,還需要通過一系列切實可行的途徑,有序關停。一是重點加強對中心城區范圍內“十五小”企業的關閉力度,明確各區政府、管委會為中心城區范圍內淘汰落后產能及關閉“十五小”企業的責任單位,各相關職能部門配合,從2013年到2015年實行分期分批關閉。二是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國家和省淘汰落后產能及關閉小企業各類專項資金支持,同時在市本級財政中安排專項經費,通過獎勵政策引導“十五小”企業關閉。三是充分發揮環保、住建、安監、質監、國土、稅務、電力等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通過行政許可審批、稅務征收、環保檢查、節能檢查、限制供電等經濟、行政舉措,對落后產能和“十五小”企業依法進行淘汰和關停。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標準,控制“兩高”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建議:從新型工業化引導資金和市墻改基金中安排專項資金,用于獎勵補助按期關閉的小化工、小磚窯等“十五小”企業;把淘汰落后產能和關閉“十五小”企業工作納入市委民本績效考核,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第三篇
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突出重點,轉型升級,加快發展,力爭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5%,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5%,食品產業產值過千億。
1、立足通江達海優勢,大力打造長江經濟帶。實施沿江開放發展戰略,重點打造五大平臺:一是以城陵磯新港建設為平臺,加快推進城陵磯新港二期建設,切實做好城陵磯綜合保稅區、進口肉類指定口岸、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申報工作,大力發展航運物流業,將城陵磯新港建設成為全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樞紐、現代物流的重要園區、開放型經濟的重要門戶。二是以產業新區建設為平臺,重點引進大耗水、大運能、大制造企業落戶新區,抓好中聯重科制造基地、三網融合智能終端產品制造基地等項目建設,扎實做好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前期工作。三是以綠色化工產業園建設為平臺,煉化、石化為龍頭,以長煉工業園、產業新區化工新材料園、精細化工產業園、臨湘濱江產業示范區為載體,延伸壯大四條產業鏈,爭取到“十二五”末,實現原油加工1500萬噸、化工產業總產值2000億元,力爭創建國家級綠色化工園區。四是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為平臺,推進開發區二次創業,把開發區打造成先進制造業基地、千億園區。五是以湘北能源基地建設為平臺,依托至地區煤運通道建設,加快建設煤炭儲備(中轉)基地,支持華能電廠擴大產能,推進沿江風力發電建設,繼續抓好小墨山核電前期工作,積極建設湘北能源基地。把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2、立足農產品資源優勢,大力打造食品千億產業。充分發揮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良好的產業基礎優勢,加快推進油脂加工業、糧食加工業、飼料加工業等三大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打造中南地區食用油加工基地,確保飼料加工業在全省的領先地位。培育發展淡水魚加工業、黃茶加工業、果蔬加工業等三大新興產業,通過進一步整合產業存量資源,推廣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裝備,促進食品加工產業現代化、規?;透叨嘶l展。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重點支持君山銀針、古越樓臺、巴陵春茶、正虹飼料、山潤茶油等11個具有人文和地域特點的中國馳名商標產品,提升食品行業在全國的知名度。按照全省食品加工業示范基地要求,高標準建設好洞庭湖綠色食品產業園,加速推進湘陰縣洋沙湖食品工業園、華容縣插旗蔬菜工業園和平江縣食品工業園等特色食品產業園區建設,將食品產業打造成第二個千億產業集群。
3、立足現有產業優勢,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中高端工程機械裝備和關鍵部件、電磁設備和特種電機、化工機械、造紙機械、汽車零部件、安防設備等產業。加快培育科倫藥業、健朗制藥、同聯藥業、新華達制藥等龍頭企業,抓好生物醫藥工業園建設,打造抗生素和中成藥生產基地。加大化工新材料產業產品研發和技術改造力度,重點發展高分子材料、工業催化劑材料,爭取建設催化劑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物酶制劑國家工程實驗室,努力把建成全國最大的精細化工材料產業基地。大力提升工業信息化水平,積極承接北斗衛星導航產業發展,全面推進“兩中心、兩基地”(北斗導航區域運營中心、產業技術研發中心和北斗城市應用示范工程基地、北斗導航終端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加大產業項目招商力度,重點發展以北斗芯片制造、終端生產、系統集成為主體的高科技北斗產業集群,構建完整的北斗產業鏈。
4、立足特色園區優勢,大力發展縣域工業。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合、優勢集聚、資源集約”的原則,推動要素向園區集聚、企業向園區集中、土地集約利用,園區建設向生產、生活、生態一體化協調發展,把園區建設與城區發展一并規劃,基礎設施一體建設,公共服務設施一并完善,生產與生活區合理布局,實現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互動發展。進一步明確園區發展定位,突出園區產業發展特色,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實現產業區域化合理布局。進一步創新園區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實現一體化管理、公司化運作,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大力發展特色經濟、非公有制經濟、開放型經濟,輻射帶動縣域經濟全面發展。
5、立足生態宜居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生產。著力推動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大力發展兩型產業,做大做強綠色化工、綠色食品、節能裝備制造、循環經濟、綠色建材、綠色服務等六大綠色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能耗落后產能,積極培育生態優勢產業,促進產業高新化、集約化、清潔化和循環化,努力構建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 上一篇:民營企業幫扶行動實施方案
- 下一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