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編制管治執行情況匯報材料
時間:2022-02-24 11:05:00
導語:機構編制管治執行情況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依據中共市區規律檢查委員會、中共市區委組織部、市區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機構編制執行狀況檢查評價的通知》部署精神和詳細工作要求,現將我鄉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治理工作有關狀況自查匯報如下:
一、基本狀況
鄉地處區東南部,屬遙遠沿山鄉鎮之一。全鄉為和庫峪兩個鄉于2002年1月兼并而成,總面積129.8平方公里(個區總面積92.8平方公里),轄24個行政村,10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94萬人(個中非農業人口416人)。2012年度全鄉財務收入69.7萬元(新口徑),農大家均純收入達7090元。
2012歲尾,我鄉機關編制數28人,實際有20人,個中指導干部8人(含調研員一名)。機關內設科室四個,辨別為黨政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財務所,各科室均設主任(所)一名,共4名。
2012歲尾,我鄉事業編制數26人,實際有24人(不含聘用合同制司法干部1人)。事業單位內設“兩站一所一中間”,辨別為方案生育技能服務站、文明播送電視衛生服務站、社會事務服務所、農業綜合服務中間。農業綜合服務中間編制數8人,實有10人(含方案4人,2012年齡業雇用2人)。個中:治理干部0人,專業技能干部9人,技能工人1人;方案生育服務站編制數6人,實有人數7人(含方案1人,2012年齡業雇用1人)。個中:專業技能干部4人,技能工人3人;文明播送電視服務站編制數5人,實有4人,個中專業技能干部4人;社會事務服務所編制數7人,實有3人,個中治理干部1人,專業技能干部1人,技能工人1人。
總的說來,我鄉在機關事業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治理方面均能嚴厲遵循上級的有關規則,無超編制限額進人、無超職數設置內設機構、無超職數裝備干部等違規行為。
二、抓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治理工作的詳細做法
1、認真學習體會上級文件規則精神,提高思想看法和工作責任心。嚴厲節制鄉鎮機構和人員編制,既是深化鄉村稅費變革、推進鄉鎮機構變革的主要內容,還也是增強黨的在朝才能建立、處理“三農”問題的主要行動。而要抓好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治理工作,不認真學習上級文件精神,不具體把握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治理方面的有關方針政策是不可的。恰是基于此看法,鄉首要指導和分擔人事治理工作的干部非常注重抓好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治理方面的相關方針政策的學習提高工作,先后系統地學習了《中心編辦關于嚴厲節制鄉鎮機構和人員編制的通知》(中編辦密發[]6號)、《國務院關于做好年深化鄉村稅費變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國發[]21號)、《中共省委辦公廳、人民縣政府辦公廳轉發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增強機構編制治理,嚴厲節制財務供養人員的意見〉的通知》(辦字[]61號)、《中共市委、市人民縣政府關于進一步嚴厲節制機構編制和財務供養人員有關問題的意見》(事發[]26號)、《中共區委、區人民縣政府關于進一步嚴厲節制機構編制和財務供養人員有關問題的意見》(發[]59號)以及《當地各級人民縣政府機構設置和編制治理條例》、《機構編制監視檢查工作暫行規則》等政策性文件和司法律例,具體把握和深入體會了相關政策規則,然后有用提高了鄉首要指導干部和分擔人事干部的思想看法,加強了抓好此項工作的自動性和責任感。
2、定崗定員,嚴厲執行實名制注銷。按照上級有關規則和區編辦的工作布置,指定專人增強指導,研討制訂出了我鄉機關事業單位實名制治理的詳細辦法和辦法。在此基本上,結合我鄉年施行鄉鎮機構及事業單位變革,抽調組織、人事、財務、紀檢等部分人員構成專門的工作組,于年12月底對鄉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一一進行了審定注銷,做到了定編到人,定員定崗到人。核編注銷名單在報區編辦審核經過后,予以了張榜公示,承受了社會各界監視。年12月、2012年12月,依照上級工作布置,我們又辨別圓滿完成了公事員實名制注銷以及事業單位崗亭設置及人員聘用工作。恰是因為嚴厲執行了實名制注銷和治理,然后徹底根絕了超編進人、超職數設置崗亭和內設機構、機關事業人員混崗以及在編人員不在崗等違規行為,完成了政事分隔,各執其事,推進機關事業各項事務具體發展。
3、夯實責任,嚴把機關事業人員進口關。一是嚴厲人事編制治理規律,把好“進人關隘”。鄉上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鄉任副組,其他副職指導以及組織、人事、紀檢、財務、司法等部分負責報酬成員的鄉機構編制治理工作指導小組,逐級落實了機構編制與治理工作責任追查制,對不按規則違規進人、形成惡劣影響的,層層進行責任追查。因為規律嚴,準則硬,責任明,首要指導和分擔人事干部深感責任嚴重,從不在政策之外亂啟齒子,也從不徇私交違規進人。二是嚴厲財務供養經費治理,把好“人事編制治理關”。適應財務體系體例變革,從源頭動手,嚴厲落實了“增人不增資、減人不減資”的財務經費與人事編制相掛鉤的治理準則,嚴厲節制鄉鎮財務供養人員經費,以編制核撥經費,以經費增強人事治理,然后有用根絕和杜塞了違規進人、超編制及職數裝備干部等景象。三是嚴厲落執行編制審批制和報批制。凡編制內的人員調動,均按要求向編辦申報批復。批復后,實時處理編制及工資基金上、下冊手續,完成了人事編制工作的常態化和動態化治理。
4、行使編制稽察審核本能機能,增強編制臺帳審核治理。每年依照區編辦的要求,除照實搞好在崗在編人員注銷外,對所屬機關及事業單位的實名制臺帳按期進行年度審驗查對,并將核編后果與干部年度審核、干部職務提升、工資福利待遇調整、財務統發工資經費核撥等相掛鉤,對在編不在崗人員以及違規進入人員除年度不予審核外,不予調整工資規范,財務停發工資。對不按編制治理規章準則超編用人、違規進人的單位或科室,除對超編、借調人員予以清退外,按照有關規則,追查單位首要負責人及人事治理干部的責任。恰是因為增強了編制稽察審核和編制治理,我鄉機關和各事業站所均未呈現一例違規行為。
三、抓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治理工作獲得的成效
經過增強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治理工作,獲得了如下成效:
1、精簡了內設機構,優化了干軍隊伍,完成了精壯效能的目標。
經過嚴厲增強編制治理,不單有用完成了我鄉干軍隊伍的不變,還經過競爭上崗、定員定崗等行動,增強了干部治理,提拔了干軍隊伍綜合本質,消除了杯水車薪、機構癡肥等毛病。
2、嚴控了財務供養人員,減輕了鄉級財務壓力。近年來,我鄉未超編進人,還經過天然減員等辦法,削減了在編在崗人員,大大減輕了我鄉財務支出供養壓力和農民擔負。
3、提高了做事效率和工作效能。因為執行了“一人多崗”、“定員定崗”的人事治理形式,然后有用增強了對干部的量化治理審核和崗亭目的責任審核,加強了干部的工作責任心和工作積極性,提高了做事效率和工作效能,遭到了廣闊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4、為深化鄉村稅費變革、鄉鎮機構變革、財稅體系體例變革、公事員準則變革、事業單位崗亭聘用準則變革等配套變革系統奠基了堅實基本。因為嚴厲落實了編制限額治理準則,我鄉鄉村稅費變革、鄉鎮機構變革、財稅體系體例變革、公事員準則變革、事業單位崗亭聘用準則變革等鄉村綜合配套變革政策均獲得了具體貫徹和落實,有用減輕了財務壓力和群眾擔負,人民非常稱心。
四、在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固然我鄉在抓機關事業單位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治理工作中做出了必然的成果,獲得了必然的工作成效。但與提高前輩兄弟單位和提高前輩地域比擬,仍存在著一些不足,工作中仍存在著一些需求進一步改良的問題,其首要顯示在:
1、行政機構中指導職數多,官多兵少,干事人員嚴厲不足,行政效能大受影響。尤其是編制治理中,對指導職務設置的條理高(如撤縣設區后,指導職級條理被“報酬”提高(鄉鎮正職高定為正處,副職高定為副處或正科),而對非指導職務設置的條理不單太低(非指導職務最高為正科),并且極為不合理(30年以上工齡才干不受職數限制被定為非指導職務正科或副科),絕大大都普通干部職務提升面對單位規格、職數目標等重重限制,職務提升難,工資福利待遇低,嚴厲傷害了干部工作熱情,影響了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
2、遙遠地域和貧窮鄉鎮前提較差,待遇低下,沒人情愿到這些當地工作,既形成了這些當地人力嚴厲不足,還也使遙遠當地的干部感應心灰意冷,出路迷茫,工作無能為力。
3、司法、經委等本來依照上級有關政策招轉的聘用合同制干部雖和其他干部干著相同的事,為國家建立和社會事業發展也相同作出了不成磨滅的奉獻,但因為體系體例、編制等問題影響,這些人員至今仍未歸入財務供養系統,成為了社會不變工作的隱患。
4、機關人員職數遍及不足,很多拉用事業人員景象遍及存在,形成了政事不分、人員混崗。
5、事業單位人員身份復雜、本質差別大,專業技能技藝嚴厲缺少,招致事業單位工作難以正常有用開展。
五、幾點建議
1、嚴厲節制行政機構中的實職指導干部職數,大力履行指導干部穿插任職或兼職,保證機關專職工作人員職數足夠,知足各項工作和事業發展需求。與此還,結合撤縣設區工作,提高基層鄉鎮非指導職級構造及設置條理,逐漸減少指導與非指導之間“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的宏大鴻溝,從基本上調動屬于鄉鎮干事創業中堅和主干力氣的普通干部工作積極性,促進“四強區”計謀穩步疾速推進。
2、大力履行干部異地交流、輪崗等準則,特殊是要增強經濟興旺地域與貧窮地域之間的干部交流、對換力度,在互相交流中,一方面鍛煉干部,加強干部工作閱歷和工作才干,提拔其應對、順應各類復雜情況的才能。另一方面平衡地域差別,不變干部心態,煥發和調動貧窮地域干部工作熱情和工作動力。
3、將司法、經委等聘用合同制人員歸入財務供養系統,采取招錄或雇用等方法,將其增補到事業單位,定編定員定崗,發揚其應有本能機能效果。
4、嚴厲落實政事分隔政策,加大行政機構人員裝備,需要時,可以在一致前提的事業單位人員中或大中專學生中應考錄用行政工作人員,以處理行政人員嚴厲不足這一實踐問題。
5、積極履行事業單位分類變革,并結合事業單位變革,加大事業專業技能人員裝備和培訓工作力度,使事業單位專業技能人員發揚才有所,在各自工作崗亭上作出應有的本能機能奉獻。
- 上一篇:統計違法處分檢查總結
- 下一篇:鄉鎮宣傳理論學習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