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科學發展觀   發展壯大鎮村經濟

時間:2022-11-04 12:10:00

導語:樹立科學發展觀   發展壯大鎮村經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樹立科學發展觀   發展壯大鎮村經濟

經過幾天市委黨校鄉鎮黨委書記(鎮長)培訓班的學習,本人對總書記提出的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探索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新途徑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體會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深化改革為動力,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下面,本人主要談談自己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樹立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

東田鎮是南鄉市最早實現小康達標鎮之一。這成績的取得,是東田鎮黨政領導班子在實踐“三個代表”、樹立科學發展觀,帶領農民由溫飽小康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邁進的實踐中,抓好第三產業、民營經濟城郊型農業這個重點,走工業強鎮、農業穩鎮、第三產業旺鎮的路子,把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樹立科學發展觀,實現村民致富、村委增收、全鎮繁榮的近期目標落實到一件件好事、實事上,為南鄉市區加快經濟發展步伐作出了貢獻。

東田鎮地處南園工業開發區,市政府在創辦南園工業開發區初期,東田鎮近郊村委被征用了不少土地。農民和村委、鎮得到了一筆補償、安置款。近郊村委得到了一、兩千萬的征地補償款。鎮、村急于“吹糠見米”得實惠,沒有管理經驗、沒有專業人才、沒有詳細的市場調查就盲目投資,盲目上項目,大肆發展工業、企業。結果上一個項目就死火一個,造成負債累累,如新村村委,車隊、攪拌廠等已名存實亡。近郊除新場村委沒有負債外,其余每個村委均負債一、兩千多萬元。

因此,發展經濟既要積極進取,又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必須堅持辦實事,求實效,堅持察實情,講真話,不虛報浮夸,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不能急功近利。

二、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大興求真務實之風

新的發展觀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把解決農村和農民問題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這為解決三農問題指明了方向。要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更加注重以人為本,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以及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近兩年來,東田鎮黨委吸取了以往的教訓,樹立起科學的發展觀,把東田鎮經濟發展定位為第三產業和民營經濟。抓好以第三產業、民營經濟、城郊型農業為重點,走工業強鎮、農業穩鎮、第三產業旺鎮的路子;發展以第三產業為主的南鄉大道經濟帶和以壩廠為核心的城郊型農業經濟帶;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財政收入創新高。2003年,我鎮農村經濟收入8.2095億元,同比增長3%,其中企業收入7.929億元,農業收入37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92元,同比分別增長了4.2%,6%,3.4%。財政收入、稅收穩步增長。

(一)積極參與招商洽談活動,全面、合理、有效的利用和引進外資。如:投資1500多萬元改造的長來市場一期工程交付使用每年為村委增收80多萬元,投資1350萬元的新場通天陂市場既增加了600多個就業崗位,同時為村委帶來年120萬元的純收入,新場引資近2000萬元合作開發的交警大隊左側建設項目、沙村園引資1400萬元開發商鋪土地等項目使集體固定資產進一步增值,沙村園利用原有廠房物業引進名車修理廠、廣源汽修廠、特惠店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一年為村增收180多萬元等,既減輕了負擔,又增加了收入。

(二)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投資力度。從2000年起,東田鎮投入了1800萬元用于鎮轄區的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政府對城鄉建設進行統一規劃,重點整治,實現了城區綠化面積達32%,人均綠地面積11.5平方米,實現村村通硬底化道路率達93%,村村通電通有線電視通電話。遠郊村委還開通了公交車,解決了村民進城的問題。另外還投資800萬元創建南鄉大道文明樣板路,成為了南城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抓好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增產增收。為了進一步農業的集約化、產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我鎮在壩廠建立了優產優質、暢銷的淮山、粉葛基地。在全鎮建立了8000畝的甜筍竹,2800畝蔬菜,1700畝的水產基地,極大的促進了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農戶利用近郊的村委長來市場、通天坡市場、三鳥市場、蔬菜批發市場等的合作,完善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實現了產供銷價值鏈的協調發展。

(四)發展“農家樂”,促農村經濟發展。新場村委投資150多萬元建起了休閑娛樂為主的“農家樂”項目,為市區居民提供了一個娛樂休閑的好去處,促進了村委經濟的發展。上園村引資80多萬元在村邊建起了一處“農家樂”,通過“農家樂”的帶動,壩廠地區的農產品,如雞、魚、菜等的銷售旺了起來,村莊道路也得到了美化,村風、民風進一步純樸。

三、樹立科學發展觀,為民創建長遠致富路

樹立科學發展觀,各級領導干部必須確立正確的政績觀,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為創造政績的重要內容。同時,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制度和法制建設也在加緊制訂落實當中。在制訂新的國家五年發展規劃時,中國政府承諾,將以人為本,突出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東田鎮轉變觀念,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不再只靠賣地發財,把“寸土是金”的動態效應變成富民、益鎮的經濟效益。如利用現有的可使用地塊招商引資或以土地入股,參與開發經營,所得的商鋪用于出租,其物業收入比賣地多幾倍、十幾倍,農民又能參與分紅,把短期效益變成了長期效益。2003年,全鎮“以地生財、經營生財”收入800多萬元,走出了一條解決失地農民生存大計與壯大集體經濟的發財路。

現在樂園鎮用征地補償款投資發展城郊型農業和服務于城市的第三產業形成的固定資產達23600萬元。新場、沙村園、長來、新樂4個村委分別是7400、7500、5700、3000萬元,其每年的物業和經營收入分別在180至600萬元以上。其中新場村農民每股的分紅收入達1500元。沙村園利用補償款投入1200多萬元建起的市場,被南鄉市政府定位為南鄉市蔬菜批發市場,現在每年有120多萬元的收入,加上其它物業、經營收入,年總收入達600多萬元。失地的村民不僅自下而上有保障,而且還能長期致富,惠用子孫,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落實到村、到戶、到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