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中小企業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13 09:11:00

導語:獨家原創:中小企業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中小企業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中小企業的發展牽動著社會發展的脈搏,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小企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與規模,但由于一些自身的、外部環境的原因,中小企業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無法逾越的障礙。特別是2008年,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風云變換和中國國內經濟政策的轉變,中小企業集群受到了強力的動蕩,內在的問題在外界因素的強烈沖擊下凸現出來,在困難的重壓下廣大中小企業顯得舉步維艱,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出口型中小企業困難更為突出,部分行業和企業出現了減產、停產甚至倒閉現象,中小企業遭遇了金融危機的“寒冬”。

一、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融資難是融危機下,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題。為何融資難?簡化的來看是這樣一個循環:中小企業缺錢→因為無抵押貸不了款→企業無法維系→導致之前的銀行貸款無法歸還→銀行出現壞帳→更加謹慎對待中小企業貸款……像這樣的循環讓中小企業希望通過改善資金環境的希望仿佛打上了死結。

㈠關于融資渠道方面的問題

1、直接融資困難。我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和資本市場發展滯后和結構性欠缺存在比較突出的矛盾,一方面中小企業的快速擴張,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愈來愈大,對融資的需求愈來愈強;另一方面,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滯后而且層次單一,主板市場已經通過發審會等待上市的企業不斷增加,使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安排更加困難。而隨著間接融資過快增長,導致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比例嚴重失衡,中小企業股票融資和債券融資僅占其全部外部融資的1.3%。而美國小企業股權融資占總資產的49.63%,債務融資占50.37%,其中金融機構貸款占27%。

2、間接融資也困難。據調查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供應98.7%來自銀行貸款,風險集中于銀行。因貸款交易和監控成本高等原因,銀行不愿意對中小企業放貸。同時,中小企業因資信等級低,缺乏抵押資產,融資成本高等原因,難以得到銀行資金支持。由于直接融資渠道缺乏,企業發展主要靠自我積累。

3、其他融資渠道也困難。由于我國創業投資體制不健全,缺乏完備法律保護體系和政策扶持體系,影響創業投資的退出,中小企業也難以通過股權融資;在現行金融體系中,多數金融機構有一定規模,主要面向大型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中小金融機構發展滯后,服務范圍、服務品種難以滿足中小企業的需要;我國雖然設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和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基金,但由于數量少、服務范圍有限,仍無法滿足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

從融資渠道可以看出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中小企業的資信差,抗御風險的能力弱,難以像大企業那樣自由進入金融市場,在我國對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嚴格加以限制。間接融資成為中小企業籌集資金的主要形式,而銀行出于自身風險的考慮,對中小企業貸款要求提供擔保,而我國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擔保不足,導致中小企業貸款困難重重。

㈡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產生的原因

從內在原因分析,是因為中小企業自身質素不高。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內因主要有:產權制度不明晰;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賬目透明度不高;財務數據失真,銀行與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自身實力有限,固定資產數額較少等。中小企業的自身缺陷導致其社會信任度低,融資十分困難。

從外在原因分析,一方面是政府對中小企業扶持力度不夠。長期以來,國家在政策、資金、技術、人員等諸多方面對大型企業特別關注并大力支持,而對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夠重視。因此,大多數金融機構包括眾多中小金融機構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大型企業項目上,久而久之,為中小型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越來越少。同時,國家現行的金融體制也不利于中小企業。大企業可以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募集資金,而中小企業幾乎很少能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融資,解決資金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法律和金融扶持不足。首先,銀行“惜貸”。我國宏觀經濟運行趨緊。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外部市場萎縮,出口銷售放緩,這對江浙粵等出口依存度高、中小企業較多的沿海地區影響相對突出。企業盈利下滑,再加上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節能環保要求提高、出口退稅和加工貿易政策調整以及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多因素影響下,經濟結構調整壓力更多集中到勞動密集型的下游中小企業。此前中央銀行連續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也迫使商業銀行收緊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其次,由于證券市場發育滯后,廣大中小企業很難通過發行股票或債券直接融資;民間借貸目前還處于非法階段,既缺乏法律保障,又有很高的融資成本,滿足不了大量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

㈢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主要表現

1、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小,期限短。從中小企業貸款需求結構看,他們普遍對目前金融機構大多為3-6個月的貸款期限不滿意,要求獲得期限更長的貸款。另外貸款的總額也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企業不得不采取短期貸款多次周轉的辦法解決長期資金的需要,這為企業帶來了新的風險。

2、擔保公司和各類基金還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求。據調查,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有100多個城市建立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和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各類基金,但數量極為有限。全國擔保機構僅能為中小企業提供500-800億元的擔保支持,這顯然與中小企業的需求相距甚遠。

3、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可能性較小。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要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只能到國內主板市場或海外上市,但主板市場上市對中小企業而言幾乎是不可能的,海外上市并非容易,不但要滿足海外資本市場的上市要求,而且會受到國內一些因素的干擾。

4、缺乏足夠的抵押擔保。隨著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商業銀行進一步強化了信貸管理。國有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逐漸向以控制貸款安全性為主的管理方式轉變。實際工作中,提供有效擔保和抵押,是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前提條件。目前國內銀行一般偏好于房地產等不動產的抵押,而中小企業大多受經營規模所限,土地、房屋抵押物不足,一般很難提供合乎銀行標準的抵押品。而中小企業社會信用度的不理想,使他們很難找到讓銀行放心的擔保人。這樣,中小企業因為缺乏合適的抵押和擔保使他們面臨著融資困難的窘境。

二、幫助小中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的對策

中小企業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成為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力量。金融危機使全球的經濟放緩,同時金融危機也帶來了新的經濟建設。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發展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因此,為了解決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必須樹立“大金融富國、小金融富民”的觀念,既要對大銀行從放寬利率浮動范圍、降低營業稅費、擴大抵押品范圍、改進風險管理與考核制度等多方面著手,從利益機制上刺激其擴大中小企業貸款額度,又要認真貫徹2007年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業持續健康安全發展的若干意見》,下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中小金融機構,不斷健全中小金融服務體系,切實從體制機制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1、在城市開發區大力發展科技銀行。科技銀行是專為科技型中小企業量身定做的、機制創新的、專業化的區域性商業銀行。在科技型企業聚集區域大力發展科技銀行,同時實現科技銀行與風險投資機構的有機結合,可以有效規避傳統商業銀行過于強調安全性、盈利性的弊端,能夠充分滿足科技型企業在技術研發和成長階段的資金需求。為此建議參照美國硅谷銀行模式,在城市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廣泛建立專門支持中小科技型企業發展的科技銀行。

2、在大中城市大力發展社區銀行。社區銀行是指在大中城市的特定區域內組建并獨立運營,主要為當地中小企業和居民提供個性化金融服務的小銀行。社區銀行在目標市場方面主要服務于周邊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家庭,在客戶關系方面中高層管理人員可以廣泛接觸居民、深入了解社區事務,在貸款審批方面擁有更完備的貸款人信息等特點,使其在促進社區小企業發展、穩定社區居民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建議在我國大中城市廣泛建立社區銀行。一方面可以推動城市小型金融機構向社區銀行轉變;一方面可以引導城市大中型商業銀行部分引入社區銀行經營模式。

3、在城鎮和農村地區大力發展村鎮銀行。在我國城鎮和農村地區,金融支持不足始終是小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尤其是在農業發展銀行主要轉向糧棉收購、農業銀行大量撤并縣及其以下分支機構重點轉向中心城市后,農村地區金融支持不足問題更加突出。如今,我國已提出要加快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建設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就要解決農村地區的融資難問題。為此,建議在城鎮和農村地區抓緊建立專門服務于當地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服務于農業、農村、農民的村鎮銀行,一個縣至少設立1至2家。

4、積極建立和發展小額貸款公司。不吸收公眾存款、只從事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在解決小企業融資難方面日益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那些產業鏈條上龍頭企業發起組建的小額貸款公司,在支持上下游配套企業發展過程中,由于信息比較對稱,顯著增強了貸款風險的可控性。因此建議加快建立和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尤其是要加大對具備條件的龍頭企業組建小額貸款公司的支持。

5、積極建立和發展小額貸款擔保公司。截至2007年底,我國有小額貸款擔保公司3700多家,加上未統計進來的大大小小有上萬家。這些擔保公司在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支持小企業融資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但總體規模小、作用有限,有些擔保機構自身也存在很大的生存壓力。為此建議政府:一要加大對小額貸款擔保公司的扶持力度;二要積極探索與企業、擔保機構相互合作的機制;三要推動再擔保機構的建立。應在財政預算中設立再擔?;?,以提高擔保機構運作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幫助其有效分散風險。

6、加速推進民間金融的公開化、規范化、合法化。長期以來,民間金融在我國一直存在,且在小企業融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民間金融非法的地位,使其失去了正常的監督和管理,由此也造成了其貸款利率過高、易引發民間糾紛等一系列社會問題。為此,建議政府盡快出臺《放貸人條例》,抓緊啟動民間資本解決小企業融資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