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學??茖W發展觀的內涵

時間:2022-06-02 05:07:00

導語:??茖W??茖W發展觀的內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茖W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并且對科學發展觀進行了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系統、深刻的闡述??茖W發展觀的提出,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進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新成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首先要對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科學內涵和根本要求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一、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提出來的。黨的*以后,面對新世紀新階段的國際國內形勢,針對我國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進程中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了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和決策。它的提出,是以科學的理論指導、中外的歷史經驗和我國的實踐發展為基礎的。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對它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對它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地位,以及它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作用,有準確、深刻的認識和把握。

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對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進行了系統、精辟的闡述。

首先,報告從理論層面分析了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的關系,概括了科學發展觀在理論方面的地位及其理論意義。對于這個層面的概括,報告又分為三個角度:一是從發展思想的角度,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二是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角度,指出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三是從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角度,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這樣概括,深刻具體地揭示了科學發展觀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地位以及它與這個理論體系中其他科學理論的內在聯系。

其次,報告從實踐層面分析了科學發展觀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關系,概括了科學發展觀在實踐方面的地位及其實踐價值。報告先是指明了科學發展觀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義,指出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針,然后擴展開來,進一步指明了它對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指出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這些概括言簡意明,準確到位,含義深刻,我們要認真深入地學習和理解,以提高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二、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

科學發展觀是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在當代中國發展問題上的創造性運用,是在進一步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的同時,對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問題的創造性回答??茖W發展觀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全面準確地把握它的內涵。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作了這樣概括:“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蓖ㄟ^初步學習,我對這四句話試作如下解讀。關于“第一要義是發展”

科學發展觀內涵豐富,其第一要義或者說是首要含義就是發展。這開宗明義地強調了發展的重要性。對這個“第一要義”可作三層理解:

其一,發展是第一位的,是絕對的,發展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茖W發展觀是關于如何發展的思想和觀念,是為發展服務的,離開發展就無所謂科學發展觀。在理解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住發展這個第一要義,而不能把它的地位和作用降低了。

其二,鄧小平同志所說的“發展才是硬道理”,一語道破了發展的絕對性、永恒性和對于中國的極端重要性;同志所說的“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高度概括了發展在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地位。這些思想都同“第一要義”有密切關系。對發展這個“硬道理”、“第一要務”和“第一要義”到什么時候都要堅持,都不能含糊。

其三,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歸根到底是要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而不是否定發展、不要發展、磨滅發展的鋒芒、阻礙發展的腳步。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堅持發展“第一要義”與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系,通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

“第一要義是發展”,揭示和概括了發展在科學發展觀全部內容中的首要地位,指明了發展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理解和貫徹科學發展觀必須抓住的首要一環。關于“核心是以人為本”

同志曾經對“以人為本”的內涵作過精辟的闡釋。他說:“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币罁@個闡釋來理解“核心是以人為本”,我以為至少可包括三層含義:

一是以人為本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目標。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的本質要求,也是科學發展觀的終極的、核心的目標。這個目標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艱巨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始終不渝地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不斷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

二是以人為本構成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茖W發展觀內涵豐富,核心內容是以人為本,也就是把實現、維護、發展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謀求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發展成果更多體現到改善民生上。這個核心內容影響和制約著科學發展觀中的其他內容,其他內容都是圍繞這個核心內容來展開的。

三是以人為本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價值。我們黨之所以要提出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實現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就是要把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到發展當中去。離開以人為本的“發展”,不是我們所需要的發展?!昂诵氖且匀藶楸尽保瑥暮诵哪繕?、核心內容、核心價值三個方面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本質。關于“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

什么是科學發展,科學發展的基本要求和實現標準是什么?用一句話來回答,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換句話來說,就是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

所謂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實現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全面進步。

所謂協調發展,就是要促進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之間的發展相協調,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全面協調可持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只有堅持這些基本要求,才能避免發展中的片面性和發展的失調、失衡、不可持續,從而實現科學的發展。關于“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整體性思維和整體性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法運用于解決發展問題,就是“統籌兼顧”。統籌兼顧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根本方法。把這個方法用于指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實踐,是的一個創造。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就提出了“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的思想,這些思想在《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中都有具體的體現和精辟的闡述。

統籌兼顧,就是要從整體的角度把握構成這個整體的各個局部以及這些局部之間的相互聯系,在謀求發展時統一考慮這些局部的實際情況和要求,兼顧到各個局部和每個局部的各個方面,從而形成能夠代表各個局部要求的整體發展合力和共同價值取向,使各個局部在實現整體發展中各得其所。

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綜合考慮我國發展的全局,提出“五個統籌”的發展戰略思想和布局,就是統籌兼顧我國城市與農村的發展,東西南北中不同區域的發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的發展,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得出的結果。

“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個方法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體現了全國一盤棋的整體思想,表明了在實現科學發展的過程中進行宏觀調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

十七大報告不但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科學內涵,而且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根本要求。

第一、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觀的政治保證。報告對“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內涵和意義作了新的和更加深入的闡釋,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要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第二、要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茖W發展與社會和諧相輔相成、互為因果??茖W發展觀的貫徹落實需要和諧的社會保證,沒有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就難于實現科學發展。要緊緊抓住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第三、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離不開改革開放這個活力源泉。要通過改革開放促進科學發展。報告提出,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創新,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全面提高開放水平。改革開放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動力保證。

第四,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關鍵在于黨,在于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報告指出,要站在完成黨執政興國使命的高度,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體現到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落實到引領中國發展進步、更好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以上這四個方面的根本要求,涵蓋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所需要的政治保證、社會保證、動力保證、組織保證,要深刻理解、準確把握、結合實際、扎實推進。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導思

羅文東

同志最近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蓖镜闹匾v話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堅持和發展,是對改革開放29年來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對于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明確指出:“一切劃時代的體系的真正的內容都是由于產生這些體系的那個時期的需要而形成起來的?!保ā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3卷,第544頁)和任何理論體系一樣,科學發展觀也是以我國近現代的整個發展為客觀依據的,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波瀾壯闊的實踐為其產生提供了現實基礎。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并提出按照統籌兼顧的方針,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但在一段時期內,出現過追求高速度、高積累、高投資的情況,甚至出現“”、“”、“洋躍進”等失誤。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我們黨實現了工作重心的轉移,制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實施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經濟社會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但也應看到,我們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許多矛盾和問題,如在積累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出現了資源消耗過多、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問題;在打破“吃大鍋飯”、克服平均主義的同時,出現了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在經濟迅速增長的同時,出現了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的問題??茖W發展觀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發展理論和實踐的艱辛探索,凝聚著幾代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巨大勇氣和智慧。

科學發展觀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總結國內外發展的經驗教訓,創造性地回答了我國為什么發展、怎樣發展的根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今時代特征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而形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茖W發展觀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基本觀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和、鄧小平和同志有過論述,但提出“科學發展觀”這個重要范疇,提出“以人為本”和“五個統籌”,并把它們與“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而嚴密的關于發展問題的理論體系,這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還是第一次??茖W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統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社會全面發展相統一,堅持各方面盡快發展與整體協調發展相統一,堅持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生態環境相統一,開拓了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思路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境界。科學發展觀不僅深刻揭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而且豐富了黨的執政理念,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反映了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豐富和發展了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在內的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

科學發展觀在*以來黨的理論創新中,處于核心關鍵的地位,具有統領全局的作用,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必須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進入21世紀,我國開始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一系列新情況和新問題。例如,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建立,但這一體制還不完善,體制創新的任務仍然艱巨;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但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性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能源、資源、環境的制約日益突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逐步落實,社會主義文化日益繁榮,但人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不斷提高,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社會結構和社會組織形式發生深刻變化,社會活力顯著增強,但協調社會利益和社會矛盾的難度加大,社會建設和管理的任務更加繁重??茖W發展觀正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黨中央著眼于我們正在做的事情,致力于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而進行的重大理論創新??茖W發展觀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結合我國現階段發展的具體實際,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這種客觀真理性與直接現實性的品格,決定著科學發展觀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普遍和長遠的指導作用。

我們黨是一個擁有七千萬黨員的大黨,我們國家是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我們所從事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大業。這樣的大黨,這樣的大國,這樣的大業,要求我們堅定不移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柱。我們要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持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化為謀劃發展的正確思路,轉化為促進發展的政策措施,轉化為領導發展的實際能力,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和各個環節,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全黨同志只有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科學發展觀上來,才能團結和帶領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奮發圖強,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