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貿流通業科學發展加深理解科學發展觀內涵

時間:2022-09-04 10:41:00

導語:商貿流通業科學發展加深理解科學發展觀內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貿流通業科學發展加深理解科學發展觀內涵

在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學習調研階段,通過系統學習和深入調研,我進一步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的理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分管的商貿流通工作的進行了重新審視和定位;對照科學發展的目標,對全縣商貿流通服務業的發展現狀、面臨機遇進行了調研和剖析;結合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今后推進商貿流通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點工作進行了梳理和思考。具體談以下三個方面的學習體會,不當之處請各位領導和同志們批評指正。

一、重新審視和認識商貿流通服務業的影響力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十七大報告指出,關于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的戰略措施;關于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和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等,為我們提供了重新審視商貿流通服務業的創新支撐點。

(一)商貿流通業是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的戰略問題。

商貿流通服務業是服務業的基本組成部分,是支撐和促進國內貿易和國際貿易的載體,是實體經濟中與商品交換直接關聯的經濟活動的總和。商貿流通服務業包括為第一產業提供服務的農產品流通業,為第二產業提供服務的工業生產資料(資本品)流通業,以及為城鄉居民提供生活服務的消費品流通業。從專業化、社會化角度考察,商貿流通服務業包括第一、第二產業自我衍生、自我服務的自設采購、分銷、物流服務機構,也包括第三產業中專門從事采購、分銷、物流活動的服務機構。

在新時期,流通產業的內容已經遠比狹義的商業要豐富得多,隨著國際化、市場化、城市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現代流通越來越成為經濟運行的先導?,F代流通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又是產業升級的客觀要求。發達國家在全球經濟中擁有話語權和影響力,絕不僅限于自主創新能力,還在于流通生產力也發揮到了極致,進而帶動了本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以及企業組織形式的不斷調整和優化,不斷擴大世界市場份額。市場化、競爭性的商貿流通服務業強大的天然功能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形式的“財富的閑置和浪費”,縮短流通時間、加快經濟節奏、消滅耽擱遲滯和斷檔脫銷,已成為新時期提高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最重要的戰略問題,也是商貿流通服務業問題首先屬于宏觀經濟范疇的重要理由。

(二)商貿流通業對服務“三農”和擴大內需有著重大戰略意義。

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要求更加關注民生、改善民生,而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涉及百姓衣食住行,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領域和有效措施,因此現代商貿流通既是發展的問題,又是事關民生的問題,特別是對于中央高度關注三農問題,加快發展農村現代商貿流通業,構建城鄉一體化交換體系和暢銷體系對于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擴大農村消費、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將發揮積極作用,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解決"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別的重要突破口,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社會經濟效益。

同時擴大內需特別是刺激消費需求,是促進科學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在當前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下,刺激國內消費顯得尤其重要。商貿流通不僅是促進內需的主力軍,同時在促進其它相關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方面也有很大潛力?,F代流通是提高國民經濟運行速度、質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對于擴大內需、活躍市場和擴大就業、保障消費安全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判斷我縣商貿流通業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形勢

(一)商貿流通業進步明顯但又面臨著諸多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縣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商貿流通業健康推進。特別是本世紀以來,隨著我縣經濟快速發展,三產服務業全面發展,商貿流通業有了長足進步,商貿繁榮、消費增強、流通活躍,全縣初步形成了四大專業市場體系,連鎖配送、專賣店、大型商超等新興商貿業態起步發展,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年保持較快速增長,2007年達到54.33億元,批零貿易、住宿餐飲業2007年實現增加值18.47億元,占全縣服務業增加值的31%,對發展地方經濟和便利群眾生活作出了積極貢獻。但是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我縣商貿流通產業發展還存在著一些差距和問題,主要有五個方面:

1、流通主體規模偏小,集約程度不高。從流通產業的企業規模結構看,企業數量雖多,但規模偏小,小企業和個體商戶是流通業的主體,單體分散經營的流通主體占較高比重。全縣限額以上流通企業銷售2007年12.46億元,僅占全縣社零總額的23%,全縣副食品流通主體近3000多家,但真正實行連鎖經營的不到200家。

2、專業市場提升不快,輻射能力不強。與周邊城市比較,我縣的幾大專業市場發展不快、輻射能力欠缺、產業拉動能力不強,與周邊的海寧皮革、桐鄉羊毛衫、余姚塑料等專業市場有著較大差距。

3、吸引消費能力不強,高端消費外流。嘉善引以為傲的區位、交通優勢,在發展三產服務業特別是商貿流通業上某種程度上變成了劣勢,由于緊鄰上海、杭州,高速公路、跨海大橋的交通設施的便利,“通道經濟”“洼地效應”比較明顯,非但不能吸引外來的消費,本地的高端消費反而大量外流。

4、農村市場開拓不夠,統籌發展不夠。盡管近幾年通過實施“千鎮連鎖超市”、“萬村放心店”工程,我縣基本形成了多層次、多類型、多渠道的農村流通體系格局,但由于農村人口居住分散,消費購買能力小而散,物流配送運營成本較高等因素,全縣農村市場仍然存在著流通網絡拓展不夠,有規模、有實力、著力參與農村流通的龍頭企業不多,農村消費不安全、不方便、不經濟,農村流通主體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還是比較薄弱,農村市場監管難度較大,假冒偽劣商品在農村還不同程度存在,影響我縣城鄉協調發展進程。

5、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商業人才短缺。流通領域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與流通規模與總量不相適應,現代化營業設施、物流配送設施、倉儲運輸設施相對缺乏。商貿流通領域了解現代流通方式、熟悉現代流通管理的人才短缺,導致流通現代化發展遲緩、水平較低。

(二)商貿流通業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

當前我縣正處在著力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提升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城市化的歷史進程中,我縣商貿流通服務業正面臨著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空間廣闊,大有可為。

一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對發展商貿流通服務業日益重視,為加快商貿流通服務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笨h委縣府把提升發展服務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發展戰略來抓,加強領導,加大力度,對商貿工作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應該說大大增強,政策環境將持續向好。

二是流通產業格局不斷變化,新技術、新方式廣泛應用,為加快商貿流通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當前,流通領域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流通產業正成為創造需求、引導生產、擴大消費、服務“三農”的重要推動力。商業信息技術廣泛應用,零售連鎖、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迅速發展,為商貿流通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三是我縣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加快商貿流通服務業發展提供了現實基礎。隨著我縣經濟社會小的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加快,城鄉居民收入快速提高,為擴大消費、提升消費能級增加了源動力。同時,城鄉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大大改善了城鄉居民的消費預期。

三、根據科學發展要求,梳理把握商貿流通工作的方向和重點

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這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商貿流通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選擇。作為經貿部門負責主管的全縣商貿流通工作,總的方向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進一步加強流通產業調研,加強商貿流通領域的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加大我縣商貿流通業改造提升力度,積極培育商貿新興業態,大力提高現代經營和管理水平,支持大型商貿企業建設,切實增強嘉善商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積極發展面向民生、面向農村的服務業,積極探索建立城鄉協調發展的新型流通體制。在今后的工作中,結合我縣商貿流通工作的實際,我認為應著重把握三個方面:

(一)圍繞“發展”第一要務,突出轉型升級,著力提升商貿發展規模和質量。

按產業升級的要求推動商貿流通業,以創新的理念和現代的眼光研究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努力實現商貿流通業的現代化。要解決商貿流通產業規模不大、總量偏小,聚合輻射能力不強的問題,促進商貿產業規?;?、組織化,要不斷改變流通現代化水平較低,新興業態發展緩慢的問題,切實提高流通產業發展質量。

一是加快發展連鎖經營。在完善和提升現有商貿流通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上,以資產為紐帶,品牌為載體,采取招商引資、投資主體多元化等方式,開展資產重組和行業合作,培育擁有品牌、主業經營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商品銷售超億元的大型流通企業,逐步改變我縣流通業組織化、集約化程度低的局面。

二是加快推進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引進先進的流通技術,促進企業管理現代化,配送作業自動化,逐步實現商貿運作和管理專業化和程序化、標準化。切實把發展信息化作為流通現代化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現有信息平臺,使其成為流通信息化的基本載體,加快建立包括有形市場、電子交易系統、工商企業網絡營銷和管理系統等電子商務基礎網絡服務平臺,努力促進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結合。

三是加快推進工貿聯動。嘉善作為資源短缺的區域,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工貿的有機結合與聯動發展是一條十分重要的發展道路。要以我縣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有利契機,積極培育“以工促貿,以貿引工,工貿聯動”的發展模式,推動商貿業和加工制造業優勢互補、聯動發展。要重點培育發展生產資料市場,加強本地專業市場與主導產業的融合,比如針對嘉善木業產業大量需求的原木,亟待規范、整合原木銷售市場,又比如規范提升陶莊廢舊金屬市場,延伸產業鏈,需要我們加強研究和推進。要扶持商貿公司,制訂出臺商貿公司政策,重點培育工業原材料、設備、產品的商貿公司做大做強。要積極發展電子商務,通過行業協會或龍頭企業建立行業網站開展網上交易,完善我縣天凝植絨、西塘紐扣、楊廟紡織和陶莊五金機械4個特色產業創業園的功能,進一步促進產業提升。

(二)圍繞“以人為本”核心,突出長效管理,著力保障肉食品消費安全。

作為生豬定點屠宰和肉食品質量安全的牽頭部門,在規范肉食品市場秩序保障肉食品質量安全方面責任重大。近年來,我們在完善聯合執法機制、引導發展統一配送、加大私屠濫宰打擊力度方面做了相當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與上級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還有較大距離,肉食品消費的不安全因素還繼續存在。因此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要重點圍繞“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繼續下大力氣狠抓肉食品質量安全長效管理,促進全縣社會和諧穩定。重點要抓好三個方面:公務員之家:

一是制定目標與落實責任相結合。繼續強化各鎮的屬地管理,明確工作目標和責任,對各鎮的稽查中隊要加強日常指導,全面掌握全縣面上的情況,及時溝通信息,充分調動主體的積極性;二是專項整治與長效管理相結合。專項整治工作是階段性的工作,是規范市場的一個手段,不是目的。專項整治的目的,還是要建立長效管理,讓政府和群眾對生豬定點屠宰管理工作真正放心。下一步要抓緊肉食品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的開發和試點推行,爭取早日實現肉食品安全電子化管理;要抓緊肉食品市場準入辦法的完善,針對針對近期較多消費者反映魏塘鎮農貿市場出售公、母豬產品混雜、誤導消費的現象,抓緊牽頭有關部門研究制定規范全縣公、母豬檢疫、屠宰及肉食品市場管理的意見,進一步規范肉食品市場監管,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三是循序漸進與突出重點相結合。注重把握工作節奏,有序推進,在保證縣城區域肉食品市場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逐步推行監管重心下移,抓好城鄉結合部和重點鎮的監管工作。同時注重抓好抓住四個重點,叮住重點目標,對屢禁不止的頑固私屠濫宰窩點,加強監控和隨時抽查;叮住重點區域,對城鄉結合部等私屠濫宰高發區域,集中人力實施不間斷的排查;叮住重點市場,對車站路、談公路、魏中、楓南等重點農貿市場進行嚴格檢查和不間斷巡查,嚴格索證索票制度;叮住重點鎮,要對生豬養殖量大的鎮實施重點監管。

(三)圍繞“全面協調可持續”基本要求,突出統籌兼顧,著力推進城鄉商貿平衡發展。

要以城市反哺農村為指針,根據省經貿委提出的“擴面延伸、規范提高、一網多用、長期推進”的總體思路,切實抓好農村流通網絡發展工作,以延續、深化“千鎮連鎖超市”、“萬村放心店”工程為抓手,加大開拓培育農村市場、促進農村消費的工作力度,積極引入連鎖加盟、配送中心、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新型商貿業態,鼓勵和培育大型流通企業,編織“農副產品、農村日用消費品、農資”三張農村現代流通網,通過城市放心農資、日用消費品配送下鄉與農村優質農副產品營銷進城的雙向良性互動,既使農民能享受到現代的消費生活方式,又促進農業生產穩定和農民增收,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一是培育流通主體。鼓勵大中型流通企業進入農村商品流通,支持跨行業、地區、所有制的資產重組,鼓勵各種資本參與流通企業改組改造,支持和鼓勵農民進入農村流通領域,積極培育一批機制靈活、管理先進、面向農村的大型農村消費品和農資流通企業,扶持一批貿工農一體化、內外貿相結合的農產品流通企業。二是發展流通方式。開展農產品“農超對接”工程,發展一批農產品直采基地,加強農村日用品連鎖配送經營網絡建設,積極發展農村日用品、農資連鎖超市、加盟店,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引導農村流通企業加快建立和完善連鎖經營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安全可靠、高效有序的連鎖配送體系。三是加強運行監測。建立完善農村生活必需品、重點流通企業、重要生產資料、重要商品供求和節日市場供求等市場運行監測體系,抓好突發事件和市場異常波動情況下商品物資的組織調運,保證市場供應,維護市場穩定。四是強化政策推動。要建議政府加大對新型業態、規模經營的政策傾斜,鼓勵加大農村流通設施基礎設施和設備投入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