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科學發展意識發展危機中的經濟
時間:2022-12-15 09:41:00
導語:樹立科學發展意識發展危機中的經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是對我國長期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發展進行科學總結的基礎上形成的思想體系,它與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是豐富和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面對金融危機的強力沖擊和復雜的國際競爭,面對發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如何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保持快速健康發展,開展學習和實踐科學觀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具有極其重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指導意義。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結合實際,我談幾點體會:
一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應對挑戰的需要。就國際形勢來說,正處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際競爭實質上是經濟實力、綜合國力的競爭。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雖然經過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鄉30年來的發展,有了長足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還存在較大差距。就我省來講,我省是不發達和欠開發的省,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條件和基礎條件的制約,我省經濟實力在全國居后。就息峰而言,我們地處黔中地區,是貴陽市的一個縣,在貴陽市一市三區縣排位中雖然有了前移,但是僅好于修文。如與其地區縣比差距甚遠。加上我們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我們隨時都有掉隊落后的危險。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就是要認清發展形勢,增強緊迫惑、危機感和責任感,找準自身存在差距及其問題,找到又好又快的發展方式和發展路子,走捷路,不走或少走彎路,加快發展步伐,用最短的時間和最快的速度趕上和超過別人,趕上和超過先進發達地區、發達的省份、發達國家。
二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重新審視發展經驗教訓,思考和謀劃發展思路、模式,探索更加科學發展途徑的需要。過去我們只強調發展速度,不注重質量和效益,只注重經濟效益,不注重生態效和社會效益,具體表現在工業發展上,不進行論證評估,盲目引進,存在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產出和低效益的不科學做法,鄉鎮企業發展上無計劃、無規劃、盲目開采和亂挖濫采,賣原材料和初級產品等,造成資源嚴重浪費和環境嚴重污染;農業生產上不了解市場,研究市場,盲目種植,產銷脫節,不按質量技術標準生產種植,有毒有害污染超標;生產上行政命令、越俎代庖,違背農民群眾意愿,影響農民利益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些做法都不是科學發展的表現,是思想觀念上的錯誤表現。科學發展觀從宏觀上既強調了發展,又強調了如何發展,強調了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的統一,糾正了只重發展速度忽視質量效益的發展觀,把發展的質量效益更加突顯出來,提出了又好又快發展;既強調了發展要以人為本、又強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全面協調可持續和統籌兼顧;既強調了注重經濟效益,更強調了注重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不能以犧牲環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強調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涎生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和正確道路。
三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搞好我們自身工作的需要。我們從事的是科技工作,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2006年1月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中央正式提出了中國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是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前人沒有的或比前人更具新穎性、完備性的能推進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的科技發明和創造,是提高勞動生產力率和推動經濟發展的力量源泉。作為縣級科技工作,它是科技工作承上啟下的一個層面,面對的工作對象是廣大農村和省市駐縣的部分企業,而我國又是農業國,搞好縣級科技興農工作對推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農村穩定都將作出巨大貢獻,搞好了科技興工可以推進工業強縣戰略。無論科技興農,還是科技興工,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縣級科技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是縣級科技部門及每個科技工作者的光榮使命,責無旁貸。我縣科技工作如何圍繞建設創新型息烽,實現科技創新?
我個人認為:第一,科技創新離不開智慧、機制、條件三要素,我們要為科技創新強力構建三要素。所謂智慧,是人的聰明才智。所謂機制,是激勵和調動人的創新意識的政策、法律法規和規章,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所謂條件是滿是人實現科技創新的環境條件和技術手段。人的聰明才智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和前提,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同等的智慧,都能搞發明創造,也不是有了聰明才智的所有人都樂意創新,而是受利益驅使或別有所圖。這就需要建立完善必要的政策獎勵扶助機制,通過機制可以促進創新的欲望。有的人有了創新的智慧和欲望,但沒有創新的條件和手段也是搞不出創新的。所以,還必須考慮創新的必要條件。我國是個人口大國,有豐富的人才智力資源,而縣級科技創新重點在建立激發和調動人的創新欲望的機制,為科技創新人才搭建一個創新平臺。通過這個干臺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展現他們創新成果,實現他們的創新價值,使創新成果真正轉化為生產力。構建三要素很必要也很重要。公務員之家
第二,我認為科技創新必須狠抓知識產權。知識產權是智力成果的財產所有權,是科技進步的原動力,是核心技術,是科技經濟實力的標志。誰擁有的知識產權越多誰的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就越強,它可以壟斷生產或不生產,可以左右市場,靠賣技術賺錢。市場越沒有的東西賣得越貴,知識產權更是如此,因為它是“專利”。各級各相關部門特別是企業,應高度重視。要加大知識產權宣傳力度,建立知識產權的體制機制,注意創新人才的培養愛護,積極幫助創新人才營造好的創新環境,使科技創新的成果層出不窮。
第三,要認真注意農作(植)物地理標志和種質資源的搜集、培育和申報,通過試驗示范和改良,不斷培育有知識產權的名特優特色農產品。
第四,要大力扶持特色優勢產業和品牌產品。大力鼓勵特色產業、優勢產品、創馳名商標、著名商標產品。建立評價體系和扶持政策,對獲得特色產業、優勢產品、著名、馳名商標的產品要加大獎勵扶持標準。促進特色產業、優勢產品、品牌產品做大做強,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第五,要建立科技創新的法制保護機制,依法打擊科技創新侵權行為,依法保法創新權利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