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教師科學發展觀演講稿
時間:2022-06-01 09:13:00
導語:校園教師科學發展觀演講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創建和諧校園是全面樹立和落實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戰略部署,學校是培養人的場所,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作為自己的本質和核心,將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的全面進步作為自己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學校是引領社會發展與文明的機構,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和諧的校園,就沒有和諧的社會。
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質并不是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睂W校如同一個小社會,教師之間、教師與領導之間、領導與領導之間,無疑也構成了一張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網。正確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才有可能在學校教職工內部形成團結、和諧、進取的氛圍,使每個人心情舒暢,群體具有凝聚力,學校面貌也才可能蒸蒸日上;反之,就會出現人心渙散,糾紛叢生,磨擦不斷,矛盾四起,寶貴的時間、精力都在內耗中喪失,不僅工作效益低下,學校管理目標難以實現,甚至還會危及學校的生存。因此,建立和諧的校園人際關系,是教職工隊伍建設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社會為什么要構建和諧校園
和諧作為一種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精髓。中華文化的和諧精神可以歸納為“和而不同、求同存異”。這就是說,和諧不是指完全統一,而是指事物協調、均衡、有序的發展狀態。具體延伸到學校,延伸到和諧校園,主要是指學校協調、均衡、有序發展的態勢。學校是由學生、教師、領導組成的按照一定規范相互聯系的一種特殊社會組織。校園和諧主要是指校園內部各種要素處于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狀態,主要表現為校園組織結構要素的和諧、教育環境的和諧、教師間人際關系和諧、學生間人際關系和諧、師生關系和諧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和諧等等。和諧校園是學校結構、質量、效益、規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諧發展。和諧校園是校園人際關系和諧。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團結友愛,既包括個人與個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和諧,也包括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和諧。和諧校園是自我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和諧統一。
第一,構建和諧校園是促進學校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現實需要。發展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前提和基礎,我們應該看到,和諧校園是建立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的基礎之上,需要發達的物質技術基礎為支撐。因此,需要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學校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通過構建和諧校園,為促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二,構建和諧校園是增強校園創造活力的現實需要。創造活力是學校生命力和學校生存發展的現實力量和動力源泉,是教育事業協調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和保護好廣大教師的首創精神,承認、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個性差異,使學校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和切實保證。構建和諧校園,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學校事業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斷增強校園創造活力。
第三,構建和諧校園是實現校園安定有序的現實需要。和諧校園一個重要方面是校園井井有條,學校的管理秩序、教學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現出一種持續的、連貫的、平穩的運行態勢,在校園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每個人都能夠從中獲得人身和財產的安全與保障,實現校園結構穩定、關系融洽,廣大師生員工能夠心氣平和地干事業、求發展。
二、學校教職工隊伍存在的主要問題
人際關系是多種心理因素的復合體,是由人的理解、情感和行為等基本組成的。學校中領導者之間、領導與教職工之間、教職工之間等任何層級的人際關系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都是這三種成分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當前,學校的人際關系通常存在以下幾種問題:
(一)心理壓力造成人際交往中的相互排擠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作為一種現代教育思想,逐步占領了教育教學的領域。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致力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已成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識。同志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因此,為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教育行政部門全面啟動“跨世紀優秀園丁培養工程”,從學歷達標、學歷提高、學科帶頭人三個層次培養教師。各學校也為此實施了各種考核、競爭和獎勵機制。改革給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但教師工作中相互排擠,如:同行教師寫出,有的教師卻在背后議論是抄襲、轉載等等;有外出參觀學習的機會,有的教師就爭名額,拿出一大堆理由,資格老、專業特殊、工作先進、多等等。
(二)學校領導集體缺乏凝聚力給學校人際交往造成負面影響
領導之間的人際關系是指學校各級領導之間的相互關系。辦好學校、建設學校、穩定隊伍、建設隊伍等等,取決于學校各級領導尤其是校級領導,學校領導集體的團結和凝聚力以及領導成員之間所形成的良好人際關系是它的根本保證。一個團結和諧、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友情深厚的領導集體,必定是一個思想融洽、情緒穩定、工作配合、具有凝聚力的領導集體。這樣的領導集體不僅在領導層內部具有較強的凝聚
力,而且也是形成學校凝聚力的一個根本因素。當前,相當一部分領導集體或因個人的思想品德因素,或自身的認識、情感、行為、個性、能力等因素,在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方面有失嚴明公正,或好壞不分、功過不分、拉幫結派、突出自己,從而直接影響了教職工的正常人際交往。學校還應根據實際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機構和領導班子,以和諧的理念和方法管理學校。領導班子要思想統一,目標一致,團結協作,職責分明。如果領導班子之間為名利、為地位、分幫派、互相明爭暗斗、必然造成師生員工思想的混亂,行動的無所適從,產生個性被壓抑,矛盾被掩蓋,問題被擱置的“穩定局面”。這樣的局面,連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都難以維持,就更別談校園的和諧了。因此,學校領導班子的團結和諧將為創建和諧校園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導向作用。
(三)工作矛盾和利益沖突給學校教師間交往造成較大的影響
幾年來,“科教興國”發展戰略的確定,雖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但是,學校這塊改革領域中最后的“凈土”同樣受到市場經濟的有力沖擊,要求教師全奉獻已不大現實,各學校更多地把教師創造的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與自身的利益結合起來,多勞多得,優勞優酬。于是,學科起點不一致造成教學效果不一致,教學工作量不一致造成結構工資高低不一致,甚至所帶班級學生的綜合考核成績不一致也會使班主任津貼高低不一致種種矛盾出現時,教師之間也一改知識分子的過去“斯文”,面紅耳赤,該爭必爭,毫不留情,過去是親密的朋友也有可能成為今天的敵人。上優質課、評職稱、年底評先、工資晉升等就更加當仁不讓了。如此種種,良好的人際關系關系也就不堪一擊了。因此領導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時候,要注意讓教工在寬容、公平與公正的和諧氛圍中競爭,或多點進行團隊合作的競爭,大力培植群體精神和群體意識,從而獲得效益的整體提升。再就是教工對各類的競賽看得過緊,對個人榮譽看得過重,于是閉關自守,孤軍作戰,對同事處處提防,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群體意識。
(四)個性品質與思想修養也是影響人際關系的障礙
一般說來,教育工作者大多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良好的思想素養,但也有少數教師缺乏良好的修養,或過于敏感、或口無遮攔,不善于處理同事關系,今天和這個不說話,明天跟那個吵起來,后天又與某人斗氣,或在人前隨意評論題他人的長短及生活隱私,甚至蓄意制造矛盾、中傷貶損別人,到領導面前進讒言;對學生板著面孔,不愛和學生接觸,瞧不起學習不好的學生,偏向好學生;上課照本宣科,講課枯燥乏味、經??荚?,作業繁多,改作業不認真;譏笑學生在學習上的錯誤,當著同學們的面譏諷學生,同學回答不上的問題,教師當面使其難堪;態度粗暴,體罰打罵學生,或把學生趕出教室,與學生斗氣,使性子,對學生的批評意見打擊報復,對有缺陷的學生諷刺、挖苦、鄙視。這樣,極大地傷害了同事間,師生間的感情,對融洽各種關系更是有害無益。
三、怎樣構建和諧校園
構建和諧校園要努力實現教學與科研的和諧統一。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應當是正相關關系,科學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推動著科學研究的開展。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逐漸推廣和深化,廣大教師的觀念已開始更新,作為新型教師,不能總是強調“紅燭精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應該將“紅燭精神”升華為“火箭精神”——通過不斷添加燃料,不但自己能遨游太空,還能將“目標”送入預定的“軌道”。其實,優秀的教師往往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并將其積極應用于教學中的教師。廣大教師應當利用在探索自然規律過程中形成的創新知識和技術來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成為新的教學內容的源泉。
第一、構建和諧校園必須優化領導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學校里領導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是上級與下級、領導和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但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學生面前都是教育者,都需要以自己的高尚形象來做學生的楷模。要優化領導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作為學校領導首先要始終確立領導和教師是平等共事,互相尊重這樣一種意識,而不同于企業組織那樣一種純粹行政上的關系,其次要尊重教師業務上的專長,做到人盡其才,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業務才干,為他們創造表現自我,實現自我的機會,并且充分利用教師中的典型來影響大家,發揮優秀教師的榜樣作用,示范作用。再次相互溝通,增強了解,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好政治學習,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執行好師德規范,注意經常性地了解教師的想法,聽取廣大教師的意見,改進工作方法,盡可能解決工作、生活上的實際困難。最后領導要以身作則,做表率。學校的各項工作,開展的各種活動領導能親自參加,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良好的形象來影響教師、學生。
第二、構建和諧校園必須優化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教育工作中,教師之間雖有一定的分工,但這種分工與其它工作中的分工有區別,所有分工都統一在育人這個總目標中,在教育、管理學生的過程中,特別需要相互配合、協調。因此,領導要善于引導,自覺地調節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做到彼此適應、互相幫助、分工不分家。其次要引導教師正確地看待自己,看待別人,尊重他人的勞動,不要自命清高,孤芳自賞。要求教師要注意心理角色的互換,對自己要嚴格,待人要寬容、諒解,正確地處理好人際矛盾的沖突,防止矛盾激化。要經常地開展一些教育、教學的經驗交流活動,在交流中融合教師之間的關系,把身邊的經驗利用起來,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傊辛己媒處熑后w關系、教育、教學的整體功能強,育人的效果就好。
第三、構建和諧校園必須優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在學校關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教師對學生施加影響的重要手段,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渠道。形成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和諧教育的前提。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諧為基本特征的新型師生關
力,而且也是形成學校凝聚力的一個根本因素。當前,相當一部分領導集體或因個人的思想品德因素,或自身的認識、情感、行為、個性、能力等因素,在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方面有失嚴明公正,或好壞不分、功過不分、拉幫結派、突出自己,從而直接影響了教職工的正常人際交往。學校還應根據實際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機構和領導班子,以和諧的理念和方法管理學校。領導班子要思想統一,目標一致,團結協作,職責分明。如果領導班子之間為名利、為地位、分幫派、互相明爭暗斗、必然造成師生員工思想的混亂,行動的無所適從,產生個性被壓抑,矛盾被掩蓋,問題被擱置的“穩定局面”。這樣的局面,連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都難以維持,就更別談校園的和諧了。因此,學校領導班子的團結和諧將為創建和諧校園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導向作用。
(三)工作矛盾和利益沖突給學校教師間交往造成較大的影響
幾年來,“科教興國”發展戰略的確定,雖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但是,學校這塊改革領域中最后的“凈土”同樣受到市場經濟的有力沖擊,要求教師全奉獻已不大現實,各學校更多地把教師創造的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與自身的利益結合起來,多勞多得,優勞優酬。于是,學科起點不一致造成教學效果不一致,教學工作量不一致造成結構工資高低不一致,甚至所帶班級學生的綜合考核成績不一致也會使班主任津貼高低不一致種種矛盾出現時,教師之間也一改知識分子的過去“斯文”,面紅耳赤,該爭必爭,毫不留情,過去是親密的朋友也有可能成為今天的敵人。上優質課、評職稱、年底評先、工資晉升等就更加當仁不讓了。如此種種,良好的人際關系關系也就不堪一擊了。因此領導在制定考核制度的時候,要注意讓教工在寬容、公平與公正的和諧氛圍中競爭,或多點進行團隊合作的競爭,大力培植群體精神和群體意識,從而獲得效益的整體提升。再就是教工對各類的競賽看得過緊,對個人榮譽看得過重,于是閉關自守,孤軍作戰,對同事處處提防,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和群體意識。
(四)個性品質與思想修養也是影響人際關系的障礙
一般說來,教育工作者大多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良好的思想素養,但也有少數教師缺乏良好的修養,或過于敏感、或口無遮攔,不善于處理同事關系,今天和這個不說話,明天跟那個吵起來,后天又與某人斗氣,或在人前隨意評論題他人的長短及生活隱私,甚至蓄意制造矛盾、中傷貶損別人,到領導面前進讒言;對學生板著面孔,不愛和學生接觸,瞧不起學習不好的學生,偏向好學生;上課照本宣科,講課枯燥乏味、經??荚?,作業繁多,改作業不認真;譏笑學生在學習上的錯誤,當著同學們的面譏諷學生,同學回答不上的問題,教師當面使其難堪;態度粗暴,體罰打罵學生,或把學生趕出教室,與學生斗氣,使性子,對學生的批評意見打擊報復,對有缺陷的學生諷刺、挖苦、鄙視。這樣,極大地傷害了同事間,師生間的感情,對融洽各種關系更是有害無益。
三、怎樣構建和諧校園
構建和諧校園要努力實現教學與科研的和諧統一。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應當是正相關關系,科學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推動著科學研究的開展。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逐漸推廣和深化,廣大教師的觀念已開始更新,作為新型教師,不能總是強調“紅燭精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應該將“紅燭精神”升華為“火箭精神”——通過不斷添加燃料,不但自己能遨游太空,還能將“目標”送入預定的“軌道”。其實,優秀的教師往往就是那些善于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并將其積極應用于教學中的教師。廣大教師應當利用在探索自然規律過程中形成的創新知識和技術來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成為新的教學內容的源泉。
第一、構建和諧校園必須優化領導和教師之間的關系。學校里領導和教師之間的關系是上級與下級、領導和被領導,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但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學生面前都是教育者,都需要以自己的高尚形象來做學生的楷模。要優化領導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作為學校領導首先要始終確立領導和教師是平等共事,互相尊重這樣一種意識,而不同于企業組織那樣一種純粹行政上的關系,其次要尊重教師業務上的專長,做到人盡其才,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業務才干,為他們創造表現自我,實現自我的機會,并且充分利用教師中的典型來影響大家,發揮優秀教師的榜樣作用,示范作用。再次相互溝通,增強了解,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好政治學習,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執行好師德規范,注意經常性地了解教師的想法,聽取廣大教師的意見,改進工作方法,盡可能解決工作、生活上的實際困難。最后領導要以身作則,做表率。學校的各項工作,開展的各種活動領導能親自參加,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良好的形象來影響教師、學生。
第二、構建和諧校園必須優化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教育工作中,教師之間雖有一定的分工,但這種分工與其它工作中的分工有區別,所有分工都統一在育人這個總目標中,在教育、管理學生的過程中,特別需要相互配合、協調。因此,領導要善于引導,自覺地調節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做到彼此適應、互相幫助、分工不分家。其次要引導教師正確地看待自己,看待別人,尊重他人的勞動,不要自命清高,孤芳自賞。要求教師要注意心理角色的互換,對自己要嚴格,待人要寬容、諒解,正確地處理好人際矛盾的沖突,防止矛盾激化。要經常地開展一些教育、教學的經驗交流活動,在交流中融合教師之間的關系,把身邊的經驗利用起來,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傊辛己媒處熑后w關系、教育、教學的整體功能強,育人的效果就好。
第三、構建和諧校園必須優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在學校關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教師對學生施加影響的重要手段,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渠道。形成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和諧教育的前提。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建立起以民主、平等、和諧為基本特征的新型師生關
- 上一篇:環保局危險廢物經營管理的通知
- 下一篇:政府企業誠信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