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好村黨組織考評報告

時間:2022-10-23 04:03:00

導語:五個好村黨組織考評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五個好村黨組織考評報告

一、“五個好”鄉鎮黨委考評細則

1、領導班子好

(1)政治堅定,自覺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好,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忠實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2)結構合理,按規定職數配備領導班子,成員的年齡、文化、性別結構等符合政策規定,按要求配備后備干部。

(3)注重學習,自覺加強執政能力建設,保持先進性,團結干事,奮發有為,班子整體功能強,富有戰斗力。

(4)堅持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項集體討論決定,善于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科學決策。

(5)注重發展,勇于創新,班子成員懂經濟,善管理,有較豐富的市場經濟知識,能夠帶領和引導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6)求真務實,作風優良,深入基層,深入群眾。

(7)嚴格執行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廉潔自律。連續三年沒有班子成員受黨紀政紀處分。

(8)黨委書記黨性強,作風正,政策理論水平較高,駕馭全局能力強,認真履行職責,重視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在黨員干部和群眾中威信高。連續三年年度考核民主測評優秀率在80%以上。

2、黨員干部隊伍好

(1)政治素質好,宗旨觀念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勤于學習,勇于實踐。

(2)黨員干部能力素質好,具有執行黨在農村各項政策的能力,民主管理、依法辦事的能力,帶領群眾發展經濟、增收致富的能力,做好群眾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

(3)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干部骨干帶頭作用發揮好,愛崗敬業,先進性、示范性強,崗位業績突出,受群眾信賴。

(4)工作深入,密切聯系群眾,公開辦事,公正論事,公平理事,公道處事。

(5)組織管理好,教育、監督、培訓、組織發展常規化。發展黨員堅持標準、保證質量。黨員隊伍結構合理、充滿活力。

(6)自覺遵守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嚴于律己,形象良好,連續三年沒有機關黨員干部受到黨紀政紀處分。

3、工作機制好

(1)黨委議事、決策和工作等各項制度完善,民主集中制執行好,黨政領導班子團結一致。

(2)農村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得到落實,真正做到黨員干部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群眾長期得實惠。

(3)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落實好,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健全。黨的基層組織健全,設置合理,黨員管理實現全面覆蓋,轄區內“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切實加強。形成城鄉一體的流動黨員動態管理機制。黨委書記認真履行管黨職責,用足夠的精力抓好鄉鎮黨委建設和村級黨組織建設。

(4)“三級聯創”活動方案完備,措施得力,聯創結合,落實到位,鄉鎮站所積極參與,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創的工作格局和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

(5)新農村建設規劃科學合理,發展路子符合本地實際,有利于經濟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6)黨員發揮作用的機制健全,黨員承諾制、設崗定責制、雙培雙帶、黨員與群眾結對幫扶等做法普遍推行,富有成效。

(7)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制度健全,重視抓好鄉村干部的學歷教育、技能培訓、掛職鍛煉、年度輪訓和農村黨員、農民群眾的教育培訓,形成制度,成效明顯。

(8)致力推進現代農業生產,科技入村入戶、農村各類人才資源的開發、新農村建設帶頭人的培養、新型農民的培育形成機制。

(9)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經費、教材、師資、基地得到落實,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遠程教育站點的管理、使用制度化,功能發揮好。

(10)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功能增強,鄉鎮職能切實轉變,在統籌協調、營造發展環境、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作用明顯增強。

(11)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制度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各項民主制度得到落實,農民群眾真正享有各項民主權利。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制度健全,普遍推行。

(12)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農村的機制健全,各類文明教育活動和文明創建活動普遍開展、持續推進,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新風尚的形成。

4、小康建設業績好

(1)黨在農村的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農村基層黨的建設明顯加強,黨的組織堅強有力,黨員干部素質明顯提高,作風明顯改進,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黨群干群關系和諧。

(2)經濟發展思路明確,科學制定了長遠經濟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并推進有力,鄉鎮經濟快速增長,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鄉鎮財政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或經濟增長幅度連續三年在全縣名列前茅,農民生活殷實。

(3)現代農業發展迅速,農業增長方式明顯轉變,農村經濟結構和農業產業結構合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水平較高,形成特色主導產業,農村服務體系健全,新型農民廣泛涌現,農村富余勞動力有效轉移。

(4)城鎮化推進有力,水平較高。農村道路、水利、通訊、電力、學校、村部等基礎設施完善,村容村貌整潔,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5)農村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教育事業發展,教育結構合理,九年制義務教育達標;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弱勢群體得到較好救助;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廣,衛生保健條件不斷改善,疾病控制體系健全,計劃生育政策落實好;文化設施完善,群眾文化生活健康文明。

(6)社會治安狀況良好,社會和諧穩定。無邪教、地下六合彩等非法活動,轄區內連續三年無重大刑事案件,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無重大涉農事件,無群體性集體上訪。

5、群眾反映好

(1)對黨在農村的政策滿意。鄉鎮黨委對黨的政策執行到位,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享受到黨和政府政策的實惠,群眾擁護。

(2)對鄉鎮領導班子滿意。尊重農民,愛護農民,工作措施符合群眾意愿,維護群眾利益,作風好,實績突出,群眾認可。

(3)對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滿意。黨組織關心群眾,為民辦事。黨員干部深入群眾,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好。鄉鎮站所的服務質量得到提高,基層滿意,群眾贊許。

(4)對經濟社會發展滿意。轄區內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群眾肯定。

(5)對“三級聯創”活動滿意。活動緊貼“三農”,取得實效,人民群眾深受其益,群眾歡迎。

(6)群眾綜合滿意率在90%以上。

二、“五個好”村(社區)黨組織考評細則

1、領導班子好

(1)政治堅定,自覺學習和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決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認真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履行帶領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職責,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忠實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

(2)領導班子健全,結構合理,按要求配備后備干部。

(3)注重學習,自覺提高自身素質。村(社區)“兩委”關系和諧,村干部團結干事,班子整體功能強,富有戰斗力。

(4)堅持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項集體討論決定,具有較強的民主意識、科學意識和法制意識。

(5)注重發展,勇于開拓,班子成員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市場經濟知識,懂得農村經濟和農村社會管理,具有帶頭致富和帶領農民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能夠帶領和引導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現代農業,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6)求真務實,奮發有為。關心群眾,深入群眾。有公心,能奉獻,積極為村里求發展,為群眾謀利益。

(7)嚴格遵守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作風正派,廉潔自律。

(8)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黨性觀念強,政治素質高,作風民主,有一定的政策理論水平、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和較強的致富帶富能力,既善于做群眾思想工作,又善于做農村經濟工作,群眾威信高。連續三年年度考核民主測評優秀率在80%以上。

2、黨員干部隊伍好

(1)政治思想素質好。黨性觀念、組織觀念、道德觀念強。尊重民意,秉公辦事。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

(2)黨員隊伍結構合理,整體素質較高。

(3)黨員能夠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平常時刻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險時刻豁得出來。

(4)黨員干部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能力較強,多數黨員、干部掌握了農業實用技術或就業技能。有較強的組織群眾、推動生產和做群眾思想工作、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

(5)自覺加強學習,規范教育管理,無黨員參與邪教、地下六合彩等非法活動。連續三年無黨員干部涉及刑事案件。

(6)群眾觀念強,黨員聯系群眾,干部服務群眾。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較強,依法辦事,公正處事。集體觀念強,熱心公務,樂于奉獻。生活作風正派,生活方式文明,在群眾中形象良好。

(7)自覺遵守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有關規定,嚴于律己,不貪不占。

3、工作機制好

(1)村(社區)黨組織議事、決策和工作等各項制度完善,民主集中制執行好,形成村(社區)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居)民自治運行機制。村(居)務公開等民主管理制度得到落實,黨員權利得到保障,農民權益受到保護。

(2)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長效機制得到落實,黨員干部經常受教育、永葆先進性,農民長期得實惠。

(3)村級黨建工作責任制落實好,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健全。村級黨組織建立健全,設置合理。黨組織活動經?;?、制度化,黨組織議事制度、黨員“”制度、民主評議制度、干部管理教育培訓制度等健全并堅持落實好。“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切實加強,黨員管理實現全面覆蓋,黨員發展常規化。

(4)“三級聯創”活動方案完備,創建措施得力,創建氛圍濃厚,創建成效明顯。

(5)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制度得到落實,“兩推一選”形成制度,村級形成鼓勵學習的機制。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完備,遠程教育站點功能發揮好。農村人才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新農村建設帶頭人群體不斷壯大,“新型農民”不斷增加。

(6)新農村建設規劃科學合理,發展路子符合本村實際,有利于村級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7)村級組織運轉的物質保障機制、扶貧幫困機制健全完善。

(8)黨員發揮作用的機制健全,黨員承諾制、設崗定責制、雙培雙帶、黨員與群眾結對幫扶等做法普遍推行,富有成效。

(9)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構建和諧農村的機制健全,各類文明教育活動、文明創建活動普遍開展、持續推進。

4、小康建設業績好

(1)黨組織建設明顯加強,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干部群眾中威信高。

(2)新農村建設思路、目標、任務和措施明確具體,村莊建設的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科學合理、推進有力,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4)生產發展。農村經濟結構和農業產業結構合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明顯提高,特色主導產業基本形成,現代農業得到推進。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農民收入明顯增長。

(5)生活寬裕。村(居)集體經濟收入增幅、農民人均純收入、可支配收入居全縣前列,村(居)民生活殷實。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

(7)村容整潔。村莊布局合理,生態良好,環境宜人,美化、亮化、凈化程度高。

(6)鄉風文明。村(居)民基本素質較高,精神狀態較好,法制觀念較強,生活方式健康,通過開展“和諧家庭”、“和諧村組”、“和諧村莊”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村風民風和社會治安良好,村(居)民安居樂業。無邪教和地下六合彩等非法活動,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無重大群眾性集體上訪。

5、農民群眾反映好

(1)對黨在農村的政策滿意,村(社區)黨組織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享受到黨和政府政策的實惠,群眾擁護。

(2)對村級領導班子滿意,尊重農民,愛護農民,辦事情作決策尊重農民意愿、維護農民利益,作風好,實績突出,群眾認可。

(3)對村(社區)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滿意,村(社區)黨組織關心群眾,為群眾辦實事,黨員干部緊密聯系群眾,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先鋒模范作用好。

(4)對村級發展滿意,村級生產發展,村(居)民生活寬裕、村風文明健康,村容整潔美觀,鄰里和諧,人民安定,群眾肯定。

(5)群眾綜合滿意率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