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防治通知
時間:2022-05-31 08:41:00
導語:地質災害防治通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
為做好今年我市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持續發展,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等規定,結合年初我市地質災害核查情況,制定本方案。
一、地質災害現狀
自20*年以來,我市已經完成了山區各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今年又組織進行了全面調查,復查了所有的地質災害點,對已無危害的隱患點進行了核減;對新發現的地質災害點,明確了責任人,落實了防災措施,建立群測群防網絡。經調查,全市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共為431處,其中靈壽縣44處,平山124處,鹿泉市25處,井陘及礦區44處,行唐縣35處,贊皇縣79處,元氏縣80處。按類型分滑坡82處、斜坡109處、泥石流179處、崩塌27處、地面塌陷23處、地裂縫11處。這些隱患點直接威脅著村莊、學校、農田、公路及輸電線路,地質災害防治任務非常艱巨。各縣地質災害點種類及數量見下表。見附件
二、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確定
根據山區各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的野外實際調查情況,結合今年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調查,在綜合研究工作基礎上,確定63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為2009年市級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對象,其中滑坡32處、泥(水)石流23處、崩塌6處、地面塌陷2處。針對63處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對象制定了防治方案,核實并確定了監測和預防責任人,制定了應急預警信號、居民和財產轉移路線和治理措施。
三、重點地質災害點發展趨勢預測
我市地質災害的主要誘發因素是降雨,汛期是地質災害的多發期,因此,要密切關注天氣形勢的變化,認真落實防治方案,切實保護國家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起到有效的防災作用,達到防災的目的。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強化領導組織。各有關縣、鄉人民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領導責任制,將災害點的監測和防治責任要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具體責任人,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人。汛期要組織有關部門成立巡回檢查組,對重要隱患點定期進行檢查,遇暴雨或連續降雨天氣要隨時進行檢查。各有關部門均要成立以行政一把手為組長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一旦發生地質災害,有關人員要立即趕赴現場,協助政府做好搶險救災工作。
(二)建立健全群測群防監測網絡。地質災害監測與防治是關系到千家萬戶,建立健全群測群防監測網絡十分重要。群測群防監測網絡分一、二、三級,由縣國土資源局負責具體實施。三級監測網絡由本村的村干部負責,定時定點進行地質災害的監測和巡查,并定期向鄉、鎮級匯報記錄;一旦發現災情有立即組織村民轉移的職責。二級監測網絡由一名副鄉(鎮)長負責,對本鄉鎮的地質災害點進行巡查,并做好上報下達的工作,組織實施本區的預警系統工作。一級監測網絡由縣(市)國土資源局全權負責,不僅負責全縣(市)的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警工作,而且負責對本縣(市)二、三級監測人員的地質災害知識和地質災害監測技能的培訓工作。
要建立地質災害監測組,明確負責人,簽訂責任書。監測人員根據地質災害監測技術要求對災害點負責定期監測,在汛期應加強監測,盡可能做到每天監測一次,在降雨強度較大的時間,應24小時不間斷值班監測。每次觀測需認真做好記錄,及時把監測數據向上級監測網點匯報,為預測預報地質災害發展趨勢和工程治理設計提供基礎資料。一級、二級監測網絡要定期對監測點進行巡查,切實把地質災害監測落到實處。
(三)加強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在總結去年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的基礎上,市國土局要與氣象部門緊密配合,加強綜合分析研究,深入探討地質災害發生與降水等氣象因素的關系,提高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的時效性、準確性和防災成功率。汛期要在當地當天氣象預報電視節目中播出地質災害預報或警示,發現險情及時采取工程治理或者避讓措施,并作好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結果的信息反饋工作。
(四)認真執行地質災害值班和速報制度。要進一步落實汛期值班制度。各縣、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汛期要堅持24小時值班,公開值班電話。各災害隱患點所在的鄉(鎮)、村的監測、預防責任人,汛期一定要堅守崗位,及時進行監視和監測,確保信息暢通。要認真執行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如果發生地質災害,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地質災害速報制度》的要求,認真做好速報工作,以保證各級主管部門及時組織調查和作出應急處理。
- 上一篇:法制辦推進依法行政實施方案
- 下一篇:統計局科學發展觀轉段整改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