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植樹造林共建綠色家園
時間:2022-07-15 11:35:00
導語:全民植樹造林共建綠色家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這春光明媚、萬物復蘇的美好時節,我們迎來了我國第29個植樹節。植樹造林是一項全民性、公益性事業,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民心工程。同志曾說過:“種樹,是我們共產黨人留給后人的豐碑”。同志強調,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加強生態建設,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我們不但要為子孫后代留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還要為子孫后代留下綠色財富,留下生態文明。
地級威海市成立20年的歷史,既是全市人民萬眾一心、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歷史,也是全民大搞植樹造林、綠化美化家園的歷史。20年來,歷屆領導班子牢牢把握生態立市的方針,把造林綠化作為創造大環境的戰略工程,作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建設最佳人居城市的基礎工程,作為利在當代、惠及子孫的利民工程,一屆接著一屆抓,一年接著一年干。各級職能部門牽頭抓總,分解任務,落實責任,督促檢查,搞好服務。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積極籌措資金,落實扶持林業發展的各項政策;突出重點,建設了一大批綠化的亮點、亮線、亮面;積極開展“城市庭院綠化”“青春、綠色、家園”“村在綠中”“綠色學?!钡然顒?;嚴格限制開山采石,保護和恢復綠化山體。許多企業、鎮村積極參加包山頭活動,包栽、包活、包管理、包成林,成為造林綠化的排頭兵和主力軍。駐威部隊指戰員和武警官兵把駐地當故鄉,積極參加綠化重點工程建設,譜寫了一曲曲軍民共建綠色家園的新樂章。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銘志于樹、寄情于林,踴躍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建設“紀念林”、認建認養綠地、保護古樹等活動蔚然成風,形成了千家萬戶齊行動、千軍萬馬搞綠化的濃厚氛圍。我市的造林綠化工作,受到了國內外朋友的高度贊許,也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繼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環保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聯合國人居獎之后,去年又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綠化模范城市”榮譽稱號。今天的威海,城市與農村、山川與田野越來越綠了,最佳人居的品牌越來越亮了,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越來越高了,城市的綜合競爭力越來越強了。所有這些,造林綠化工作功不可沒。
生態綠化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搞好生態綠化,創造優美、清新、安全、舒適的生態環境,意義更加重大、任務更加艱巨。我市盡管摘取了全國綠化模范城市這項桂冠,但與生態市建設目標、與發達國家和先進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市人均林地面積僅為全國平均占有水平的65%,世界平均占有水平的13%。我市尚有5萬多畝荒山需要綠化,有更多的半荒山和疏林地需要補植完善,還有5萬畝梯田地需要退耕還林。已經建立起來的綠色通道當中,樹種搭配不夠合理,季相變化色調單一,特別是城鄉結合部綠化,檔次品位還不夠高,鎮村綠化的任務也很艱巨。我們要站在歷史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造林綠化的重要性,積極投身到植樹造林、綠化美化家園、改善生態環境的偉大實踐中去,推動我市生態綠化工作在新的起點上向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發展。
要不斷提高生態綠化的覆蓋范圍。在繼續大力實施“五林工程”的同時,突出三個重點:要突出城鄉結合部綠化。要組織發動市民在城郊結合部開展多種形式的植樹造林活動,大力營造森林公園、生態公園等,擴大城郊結合部綠地面積,以森林包圍城市,營造良好的城市生態系統。要突出荒山綠化。要探索建立切實有效的荒山綠化機制,通過拍賣、租賃、承包或聯合開發等形式,加大資金投入,實行封、造、管并舉,力爭再用3到5年的時間,把全市現有荒山全部綠化起來。要突出鎮村綠化。造林綠化與農業、農村、農民的關系非常密切,要把造林綠化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大力開展集鎮公共綠地建設和環村綠化、街道綠化、庭院綠化、墓地綠化,掀起“綠化鎮村、美化家園”熱潮。
要不斷提高生態綠化的品位檔次。要堅持“規劃建綠”。要把綠化作為“有生命的重要基礎設施”,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生態市建設規劃,高起點制定中長期造林綠化規劃,進一步拉開點、線、面相結合,全覆蓋、多層次、立體化的綠化大格局。要重視綠化質量。根據不同地形地貌、不同氣候、不同土質,選擇不同樹種,提出不同綠化要求。交通干線綠化,要按照風景線建設標準,體現“四夠”要求:夠寬、夠密、夠高、夠美;荒山綠化要因地制宜,努力實現“五片”要求:栽一片、活一片、旺一片、綠一片、美一片;重點景區、景點和城市出入口綠化美化,要形成特色和個性,努力達到“五多”標準:多樹種、多林種、多植物、多層次、多色彩;城市園林綠化要上檔升級,優化樹種配置,針闊混交,喬灌混交,落葉與常綠結合,喬灌花草結合,做到四季常青,全年有花。要大搞示范工程。強化精品意識,以市區綠化、通道綠化、景點綠化、鎮村綠化以及荒山綠化為重點,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高效率管理,努力建設精品工程、標志工程,充分發揮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
要不斷提高生態綠化的綜合效益。堅持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不斷提高造林綠化工作的綜合效益。要提高生態效益。堅定不移地把“以生態建設為主”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林業建設的根本任務,作為研究和確定林業發展戰略及政策的出發點?!笆晃濉逼陂g,每年植樹2000萬棵以上、森林覆蓋率增加2個百分點的目標要求不能變,數量只能多不能少,標準只能高不能低。通過持續不斷地植樹造林,把威海建設得“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地更美,空氣更清潔,人與自然更和諧”。要提高經濟效益。植樹造林是義務,是責任,也是利益。要把國家利益與集體及個人利益、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緊密結合起來,運用利益機制調動經營林業積極性。要大力發展經濟林,加快林業的產業化步伐,實現林業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要把植樹造林與種植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引導扶持農民大搞特色經濟林,促進農民增收。要提高社會效益。造林綠化既是經濟和生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文化和社會建設的重要載體。要通過組織廣大干部群眾參加植樹造林活動,不斷增強人們奉獻意識,鍛煉吃苦耐勞精神;各部門要通過開展“包山頭”活動,促進機關作風轉變;各級群團組織要通過開展綠化活動,提高凝聚力、戰斗力和影響力;各鎮村要通過造林綠化,促進村民對國家、對社會、對家鄉的熱愛,促進人們文明意識的提高。
植樹造林,澤被后世;綠化祖國,人人有責。要深入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廣泛動員各部門、團體、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及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要認真落實部門、單位包山頭責任制,包栽包活包管。林業部門是造林綠化的主管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任,認真搞好規劃論證、組織協調和技術指導。要加強輿論宣傳,弘揚植綠、護綠、愛綠的綠色文明,增強全社會建設生態的憂患意識、改善生態的責任意識、保護生態的法律意識,在全社會營造綠化光榮的濃厚氛圍。
大地回春,萬木吐綠。當前,適逢造林綠化的大好時節,全市人民要迅速行動起來,以創建國家生態市為目標,繼續實施“碧海、藍天、青山、凈土”行動,再掀造林綠化新高潮,使人與自然相處得更融洽、更和諧,把我們的城市人居品牌打得更響、更亮,為推動全市又好又快發展、建設全面小康和現代化的和諧威海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