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社區黨建新路子

時間:2022-09-18 05:02:00

導語:探索社區黨建新路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索社區黨建新路子

**街道于**年10月建立,地處**城區西北部,東至大洋路,南至麗陽街和麗青路的西段,西至聯城鎮,北至**山,面積37.68平方公里,下轄**、北郭橋、后慶、燈塔、三巖寺等五個社區和燈塔、麗光、城西、城北四個村。人口4.7萬,相應的設有二個黨總支、18個黨支部,黨員385人,并有在職黨員1519多人,報到在冊的1261人。由于街道建立時間短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存有基礎工作薄弱、街道財力不足、工作開展難;國有企業大量下崗職工返回社區,由“單位人”變為“社區人”工作量大;居、村混居工作難度大;城市建設規模迅速擴展,大量民工的進入,社情復雜等四個特點。為此,街道黨工委在經過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把社區黨建工作作為基層組織建設的重點,使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向社區拓展、延伸,做到以黨建為龍頭,帶動社區各項工作。經過一年多時間的探索實踐,在**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試點的基礎上,堅持從**街道實際出發,充分發揮現有黨建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社區黨建工作,初步找到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社區黨建工作新路子。

一、提高認識,明確思路,制定社區黨建工作方案

社區是城市的最基本單位,是黨在城市工作的基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區工作出現了新的情況:一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和勞動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帶來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單位人”向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人”轉變,大批勞動者和各類人才在社區流動,下崗和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難,迫切要求城市社區進一步發揮聚合功能;二是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普通農民轉為城市居民,城市人口規模迅速擴大,同時,大量的外來人口在社區工作與生活,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難,迫切要求進一步強化管理功能;三是隨著人們生活向“小康”社會邁進,社區成員對社區環境、衛生、服務和文化生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區黨組織發揮職能難,迫切要求社區進一步強化服務功能。面對新形勢和新情況,社區黨建工作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因此,我們在工作中堅持以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以社區黨組織為基礎,以廣大社區黨員為主體,以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創造力為目的,緊緊圍繞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把社區各方面的力量都動員起來共同參與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推進社區兩個文明建設。根據這一思路,我們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實施方案》?!斗桨浮访鞔_了指導思想,規定了工作的主要內容和任務,包括建立健全組織體系,建立黨員監督管理機制,開展各種服務活動,健全有關規章制度等等?!斗桨浮愤€確定了社區黨建工作的方法和步驟。整個方案切合實際,可操作性強。

二、宣傳發動,營造氛圍,形成共建社區黨建合力

發揮社區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是有效開展社區黨建工作的關鍵。為此,我們在工作中,把宣傳發動工作作為推進社區黨建的首要任務來抓。一是輿論先行,營造氛圍。通過張掛橫幅標語、墻報、廣播、電視等宣傳工具廣泛宣傳社區黨建的目的意義,向每戶居民發放“致社區居民的公開信”15000份,懸掛橫幅50條,張貼標語500多條,制作宣傳窗30多期,黑板報100余期。二是層層發動,人人教育。先后召開全街道黨員干部動員大會,街道、社區、駐區單位領導座談會,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工作培訓會,社區居民代表座談會,社區黨員代表座談會和利用社區居民學校形式進行廣泛的宣傳和發動,街道和社區干部還挨家挨戶上門調查摸底和宣傳,共發放各類調查表和征求意見表15000多份,強化了社區每一個成員建設美好家園的意識。共駐共建氛圍已逐步形成,并已廣泛地體現在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之中。三是加強領導,穩步推進。街道黨政班子成員和機關干部落實端點到各個社區,直接參與對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工作進行調研,了解工作情況,解決工作過程中所碰到的困難,具體指導工作。四是向街道所屬的黨組織和在職黨員發出了參與所住社區參與社區黨建工作,同時積極主動配合宣傳和接納市、區級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共建到社區報到的具體事宜。

廣泛的宣傳發動工作,使社區單位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充分認識了在新形勢下,開展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效地調動了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參與社區黨建的積極性,增強了他們參與社區建設的責任意識和為民服務的宗旨觀念。各社區先后推出的“全天候黨員”、“辛苦我一人,幸福千萬家”、“我為人家守一夜,人人為我保安寧”等特色活動得到了社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響應。

三、建立組織,構筑網絡,建立健全社區黨建組織體系

建立社區黨組織是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要環節。為了努力構建“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社區黨建工作網絡,以實現社區黨建共商、文明共創、資源共享、難題共解的新格局。一是按照“一社一支部”的要求,每個社區建立社區黨支部;二是街道建立社區建設工作委員會。由街道黨工委牽頭,轄區內的黨組織參加,負責協調、決策,先后二次組織轄區單位黨組織共商社區黨建大事;三是社區建立黨建聯席會議,由社區黨支部牽頭,轄區內的黨組織參加,組織協調開展社區黨建活動。同時我們還公開黨員身份,在各樓道住戶的居民之窗號上標明;四是建立了社區在職黨員協管制度。對住區的在職黨員進行登記,填寫《在職黨員登記表》,建立個人檔案,采取屬地化管理和協助管理相合的方法,加強對社區黨員的教育管理。并做好信息反饋工作,將在職黨員參加社區黨建活動中的情況及時向其所在黨組織反饋;五是建立黨員志愿者服務隊伍。由社區黨員填寫《社區黨員志愿服務意向表》,黨員可以根據自身特長和優勢的服務項目,由社區黨支部組織定期或不定期為居民提供各種志愿者服務;六是社區分別建立社區黨校和市民學校。充分利用共建單位的會議室、教室及教學設施,實行資源共享,創造良好的活動陣地;七是依法選舉產生了社區居委會等自治組織。通過居民民主推選,建立了社區成員代表會議,并選舉產生了社區居委會,建立了共青團、婦聯、治保調解、計生協會、老年協會等配套組織。這些組織的建立基本上構筑了比較完善的社區黨建組織體系,最大限度地凝聚了社區力量,共同營造了“黨建促共建、共建促創建、創建促發展”的氛圍。

四、選賢任能,配強班子,加強社區干部隊伍建設

社區黨支部是社區各類組織的領導核心,社區居委會是組織社區居民實現自信的主要組織,選好配強社區領導班子是抓好社區黨建工作的基本保證。為此,我們把加強社區干部隊伍建設,特別是領導班子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來抓。先后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選好配強一把手。根據社區黨支部的實際,針對不同情況,我們從街道機關選派有工作經驗,能力強,懂黨務工作,會管理的四位同志分別到四個社區擔任黨支部書記。另外選派二位擔任居委會指導員,加強了社區班子的力量。二是從原居委會干部中選聘。從原居委干部年齡50歲以下,初中文化以上,工作表現突出的對象選聘了5名。三是采取公開公正,向社會公開招聘。通過報名、筆試、面試、考察、確定候選人,再由社區成員代表會議選舉,當選后簽訂聘用合同。通過公開招聘17名社區工作者,文化程度都具有高中以上,平均年齡為35.3歲,使社區干部隊伍的結構有了明顯改善。四是加強培訓和實踐鍛煉。通過集中培訓教育增知識,組織外出參觀考察長見識,制定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加壓力,互相交流學習等不同途徑,切實提高社區干部的工作能力。去年9月份,街道黨工委專門集中社區干部到市委黨校進行為期一周的封閉性、系統性地培訓學習。接著又組織他們赴溫嶺、臺州、寧波等地社區黨建先進單位進行專題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考察,使社區干部開擴了視野,拓寬了思路,增強了信心。同時,還組織他們去本市松陽縣城西等社區參觀學習。今年我們又制定了社區黨建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明確了工作內容和要求、考核辦法、獎懲措施等。進一步調動了廣大社區干部工作積極性,形成了一種學比趕超的良好氛圍。

五、建立制度,完善規章,規范社區黨建工作運行機制

為確保社區黨建工作規范、正常、有序地開展,我們把外地的經驗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根據社區黨建總體思路,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原則,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社區黨支部制定了《社區黨支部職責》,進一步明確了社區黨支部的工作任務和工作要求。班子建設方面有《社區黨支部書記工作職責》、《社區“兩委”議事規則》、《民主生活會制度》。黨員管理方面,制訂了《黨員議事制度》、《“”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和支部工作制度》、《流動黨員管理制度》。社區在職黨員管理方面,建立了《在職黨員檔案》,同時開始探索了信息反饋制度,把在職黨員參與社區黨建和社區共建情況反饋給黨員所在的黨組織。社區服務方面,建立了《黨員“一人一崗”活動制度》、《黨員活動日制度》等。通過各項制度的制訂和落實,實現了“有章理事”,建立了有序的工作機制。

六、加大投入,完善設施,創造良好社區黨建工作環境

由于街道和社區均建立不久,原來底子薄,又沒有資金,原居委會沒有辦公用房。為了解決社區居委會沒有辦公場所,街道確實動了不少腦筋,通過采取承租、借、新建、購房等多種途徑辦法解決。如:北郭橋社區原辦公放在居委干部家里,通過與駐區單位協商,在市運輸公司的幫助下,以最低兼的價格租了二間作為社區的辦公用房;三巖寺社區在麗光村的幫助支持下,也以最優惠的價格受讓了100多平方的辦公用房;燈塔社區新購120平方米的辦公房也已確定;目前**社區在市區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一個占地8間182平方米,建筑面積440平方米,造價40余萬元的辦公樓也破土動工。

為了社區工作信息化管理,街道想方設法為各社區配置了電腦,最近街道的社區黨建信息服務網絡即將上網開通。為了解決社區辦公經費的不足,我們采取街道撥一點,共建單位捐贈點,社區通過開辦社區服務站低償服務收入籌集點的辦法,彌補辦公和活動經費的不足。

七、建設社區,服務群眾,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凝聚民心

社區黨組織是社區各類基層組織的領導核心,充分發揮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全心全意為社區居民服務是社區黨建和社區建設的出發點和立腳點。俗話說:“打鐵須要自身硬”,為了引導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共建,首先要提高黨員隊伍的素質。社區黨支部一方面注重班子建設,堅持每月一次支委會,每年二次民主生活會,加強班子團結。另方面每季至少組織黨員學習教育,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其次是主要采用組建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等形式,開展各種“民心工程”活動。目前,各社區根據黨員年齡、特長、工作性質,共組織了由1650名黨員參加的以政治教育、法律咨詢、環境保護、治安安全、扶貧幫困、醫療保健、家政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61支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全街道為困難戶和殘疾人“一幫一”結對幫扶150戶,去年在結對現場全上,當場為他們捐贈了錢物,有的特困戶聲淚俱下,連聲說:“共產黨真好,街道、社區干部真好”。同時,開展便民服務,幫助居民排憂解難。如:**社區黨員何國友同志,是個管道水電修理工,他為所在社區居民全部免費服務,一次一戶居民看他為其修理管道累了大半天,硬是塞給20元報酬,而何國友卻把它交到社區黨支部,說把這錢損給社區困難戶。最近在抗擊“非典”工作中,全街道發動黨員1100多人走上街道里弄打掃衛生,清理垃圾300多立方。社區黨支部和黨員以特有的方式影響著廣大居民群眾,用自己的言行把黨的思想滲透到群眾中去,并從中樹立起黨員威信,以增強黨支部的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

八、運用載體,開展活動,著力提高社區居民共建意識

**街道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全市高教園區座落在轄區內,有浙江省麗水學院、市委黨校、黎明中專等。我們充分發揮這一優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積極向上、文明有序的文體活動,努力培育居民的社區意識,提高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

一是根據居民的喜好,組建了業余文藝宣傳隊、腰鼓隊、軍鼓隊、扇舞隊、秧歌隊,開辟了社區健身氣功活動站(點)和晨練點、健身路徑。先后組織了數次大中型的文體活動。如**年元旦舉辦了“喜迎新世紀”文藝晚會,**年春節期間舉辦了社區首屆文化藝術節,在各社區巡回演出20場次。黨的十六大召開各社區又分別組織了“高歌十六大文藝演出”。社區居民自編自演,以大合唱、小品、歌舞、相聲等形式,寓教于樂,既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又使社區居民在歡聲笑語中得到啟示。去年9月又迎合社區居民的要求,結合社區居民的特點,組織開展了首屆**街道社區運動會,內容豐富多彩,人員參與眾多,僅運動員和表演者就達1000余人。得到了廣大社區居民的喜愛,也得到了市、區領導的充分肯定。

二是設立“公益電影日”,每月定期在各社區固定地點放映公益電影和幻燈片,以此為載體,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加強教育,提高居民素質。在居民中積極開展宣傳愛國主義、集休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宣傳同志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思想。專門印發了“居民公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歌頌黨的十六大“新三字謠”等宣傳資料。并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窗、樓道居民之窗等形式,宣傳黨的時事政策,在社區中營造講文明、樹新風的氛圍。同時開展“文明樓院”和“文明家庭”評比活動,近二年通過評選,有75幢樓院被評為“文明樓院”,290戶被評為“五好家庭”戶。社區還結合開展文明社區創建、平安社區創建、綠色社區創建等活動,進行科普、法律、環保、揭批“”等宣傳教育。

四是發揮群團組織的作用。主要充分發揮了社區青年團、婦聯、老年協會等群團組織的作用,結合各自的特點,開展特色活動。近年來,通過經?;顒?,共建社區意識不斷增強。如市二醫院、大洋路學校、市委黨校、市國稅局、中國銀行等許多單位為社區活動無償提供活動場所。括蒼房產、工行、區法院等許多駐區單位經常為社區捐贈活動經費,還發動單位黨員參與社區的志愿者服務等活動。特別是聯通公司已連續二年為社區每年捐贈價值3萬元的辦公設施和物資。有電腦、復印機和用于黨員電化教育的電視和音響設備等物資。由于社區共建意識的普遍提高,有效地促進了社區的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