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產機械促進會領導講話
時間:2022-03-23 05:19:00
導語:玉米生產機械促進會領導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過這次玉米生產機械化考察活動,大家一定會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找到差距,為推動我省的玉米生產機械化工作做出貢獻。省局決定考察結束后在淮北市集中,召開全省玉米生產機械化促進會議,交流組織玉米生產機械化的經驗和做法,目的是要進一步分析形勢,抓住機遇,緊緊圍繞玉米振興計劃,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加快推進我省玉米生產機械化特別是收獲機械化的步伐。剛才10個重點縣都做了很好的發言,可以看出,各地態度是積極的,工作是扎實的,成效是顯著的,取得了一些經驗,也總結和發現了一些問題,可以說,我省玉米機械化開局是好的。
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我省玉米生產機械化基本情況
我省玉米種植主要集中在沿淮、淮北地區,阜陽、亳州、宿州、淮北、蚌埠5市玉米種植面積占到全省的80%以上,種植制度以小麥、玉米兩熟制輪作為主,是主要的秋糧作物。
應該說,我省的玉米生產機械化還處在起步階段,與小麥生產機械化相比,與全國和周邊省份相比,玉米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程度都明顯偏低,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裝備總量少。至去年底,全省玉米收獲機僅415臺,**玉米種植面積4100萬畝,是我省的4倍,但到去年底**的玉米聯合收割機保有量已經達到1.6萬臺,是我省的38倍。此外,我省發展玉米生產機械化所必須的大中型拖拉機、秸稈還田機等機械數量也嚴重不足。
二是作業水平低。20**年全省玉米機播近600萬畝,機播率55.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3個百分點,比我省小麥機播率低近30個百分點;而玉米機收則處于試驗示范和推廣階段,機收玉米面積僅有43萬畝,機收率僅4%,低于全國水平3個百分點,低于**19個百分點。
三是認識差距大。目前,我省玉米收獲機械化尚處于試驗示范和推廣階段,群眾對玉米生產機械化認識不高,購置玉米生產機械的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而在山東、河北等地,農民對玉米生產機械化的認識已經很高,發展玉米機械化已經從“要我干”轉變到“我要干”的主動行為,玉米機收跨區作業市場已經逐步成熟,政府和部門的主要工作已從宣傳示范轉向做好相關的配套服務上。
差距是客觀存在,但同時也是我們發展的潛力和動力。今年省局已經作出部署,緊緊圍繞玉米振興計劃,加大玉米收獲機械推廣力度,希望在玉米機收這個難點上有所突破,安排了55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11個玉米重點縣的玉米收割機購置補貼,每縣50萬元,要求補貼不少于30臺的玉米收割機。這樣今年11個縣通過專項補貼就可增加玉米收割機330臺以上,全省預計可新增600臺以上,總量突破1000臺,在20**、20**年玉米收割機保有量連續兩年翻番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力求玉米收割機數量在基數較低的情況下,實現超常規發展。但是,從上半年進展情況看,初步統計一下,全省目前新增玉米收割機約300臺左右,僅僅占計劃的一半,而且各地進度不一,差別很大。有的較多較快,有的較少較慢。有的已經完成或超額完成任務;有的已經實施,但還沒有結算;有的正在實施過程中,等待玉米收獲期的到來;有的剛剛拿出方案,還沒有開始實施。希望這些縣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在玉米收獲前的這一個月時間里把這項工作落實好,計財處要加大調度,對專項資金完不成的,隨時進行調整。
從上半年實際操作情況看,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有些縣50萬元的補貼資金用完了,但補貼30臺收割機的任務沒完成,原因是全部補貼了自走式機型,單臺補貼額高。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近年來一些企業在原小麥收割機的基礎上,生產小麥、玉米兼用型收割機,提高了機械的使用效率,因而受到農民的歡迎。這應該說是件好事,但各地在操作中一定要注意跟蹤機械的使用情況,確保補貼的收割機能夠真正用于玉米機收。當前淮北地區小麥收割機陸續進入更新報廢期,在小麥收割機退出補貼的情況下,部分企業和農民就企圖借玉米收割機補貼購置小麥收割機,對此各地要有所警覺,切不可讓少數人鉆了玉米收割機補貼的空子。省局安排的50萬元是專門用于補貼玉米收割機的,不要補到其它機具上去了。
二、玉米生產機械化面臨的形勢和機遇
當前,我省推進玉米生產機械化,正處于十分有利的形勢,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
1、政策環境十分有利。
首先,國家高度重視糧食安全,陸續出臺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的惠農政策。玉米也是我省第三大糧食作物,年播種面積在900萬畝左右,玉米總產25-30億公斤左右。今年的玉米種植面積1142.8萬畝,比上年增長4.7%。今年中央新增我省玉米良種補貼面積660萬畝,補貼資金6600萬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玉米振興計劃,和小麥高產攻關活動、水稻提升行動一并列為糧食生產的“三大行動”,為此,省財政已安排4000萬元資金,用于玉米振興計劃核心示范區建設,而核心示范區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推進玉米生產機械化。此外我省還啟動了玉米生產政策性保險,每畝保險金額為240元,保費為每畝12元,其中各級財政負擔9.6元,農戶負擔2.4元。通過這些措施,必將有力地促進玉米生產的發展。在去年糧食總產創下歷史新高的基礎上,今年省政府提出全省糧食總產再增加10億公斤,力爭達300億公斤,任務十分艱巨。但從玉米生產分析,20**、20**年全省玉米單產分別為286公斤、256公斤,比全國平均水平低74公斤、98公斤,如果按全省種植1000萬畝,單產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那么10億公斤就可以通過玉米增產來實現。
其次,中央財政不斷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增加補貼機具種類、提高補貼標準,擴大補貼覆蓋面,玉米生產機械全面納入補貼范圍。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要求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積極推進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今年以來又采取十項舉措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對推進糧食生產機械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為玉米等糧食生產機械化帶來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
2、市場環境長期看好。
主要表現在玉米市場需求旺盛,價格持續攀升,種植效益提高。僅從我省來看,玉米常年產量不到30億公斤,但玉米需求量超過50億公斤,其中僅豐原集團深加工需求量就達20多億公斤。隨著我省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特別是加工轉化的拉動,飼用玉米需求量呈剛性增長。在玉米供應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都趨緊的情況下,我省只有立足于自力更生,充分利用國家重視農業生產的政策環境,大力發展玉米產業,立足于提高單產,增加總產,提高玉米自給率。
供需失衡拉動玉米價格持續攀升,種植效益穩步增長。20**年玉米價格首次超過小麥,據有關部門監測,今年3月份全省玉米市場均價為每公斤1.74元,同比上漲19.2%,比同期小麥價格每公斤高0.24元。我省玉米不與小麥、水稻爭地,相對與其他作物,種植玉米產量高,糧、經、飼兼備,商品率高,效益好。通過實施玉米振興計劃,加強技術指導,強化政策扶持,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化服務水平,進一步引導農民擴大種植面積,增加產量,就能夠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3、發展氛圍逐步形成。
從2005年開始,農業部在山東和河北兩省開展了玉米收獲機補貼試點,去年擴大到9個,不少省也通過地方購機補貼資金、技術推廣資金扶持玉米收獲機械化的發展。20**年4月,農業部出臺《關于加快玉米生產發展的工作方案》,明確了發展玉米生產“一增四改”的工作任務和推進玉米全程機械化等七項措施。同年7月份,省農委出臺了《20**年玉米生產意見》,把發展玉米生產作為增加糧食產量、農民收入,加快畜牧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明確具體目標,提出具體措施,促進玉米生產發展。當年全省玉米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比上年擴大170萬畝,增幅近20%。
4、自然條件得天獨厚。
我省淮北地區地處黃淮海玉米主產區的南端,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日照充分、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春秋季晝夜溫差大,非常有利于玉米生長和品質提升,發展玉米生產的基礎條件很好?;幢逼皆貏萜教?,適于機械化作業,同時近年來農村土地流轉趨勢加快,玉米大縣、大片、大戶逐步形成,玉米種植規模不斷擴大,也為推進玉米機械化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機械化水平低成為我省玉米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特別是玉米收獲勞動量占整個玉米生產勞動量的55%以上,人工作業效率低、成本高、勞動強度大,在農村青壯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季節性勞動力十分短缺的情況下,迫切需要提高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
三、推進玉米生產機械化的措施和要求
總體上說,農機化發展要緊緊圍繞糧食生產三大行動?;幢逼皆←溨鳟a區主要是調整結構,大力發展大中型拖拉機及其配套的復式作業機械和玉米種、收機械,提高作業質量;江淮丘陵地區和沿江水稻產區主要是大力發展插秧機;皖南山區重點發展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提高名特優農產品加工機械化水平。
推進玉米生產機械化,必須緊緊圍繞玉米振興計劃,堅持農機農藝結合,著力解決玉米生產中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促進玉米振興計劃順利實施,重點是玉米機收和機械種植。一是要加快發展玉米種植和收獲機械,主要靠購機補貼的拉動,增加機具數量。二是要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主要靠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通過提高服務組織裝備水平,增加機具數量,擴大服務規模,增加效益。三是要認真組織農機跨區作業,在目前玉米機具數量較少的情況下,通過精心組織,科學調度,擴大單機作業面積,提高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具體的說就是:
1、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玉米生產機械化的領導。
加快發展玉米生產,是促糧增產、促農增收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擺在玉米主產區各級農機部門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根據規劃,我省將用5年的時間實施玉米振興計劃,通過建立核心示范區,開展高產創建活動,擴大面積,主攻單產,增加總產,提高玉米綜合生產能力。這是我省繼小麥高產攻關、水稻產業提升行動之后,發展糧食生產的又一重大舉措。玉米主產區各級農機部門一定要站在保障糧食安全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玉米生產機械化的認識,切實加強領導。要緊密結合當地玉米生產實際和玉米振興計劃的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明確階段性工作目標,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的認真抓好落實,積極推進。
2、加大投入,大力發展玉米生產機械。
各地要把購機補貼作為推動玉米機械化發展最直接的抓手,充分調動農民購置玉米生產機械的積極性,大力發展適應我省玉米生產農藝要求的大中型拖拉機、玉米收獲機、免耕播種機、秸稈還田機、深耕、深松機、旋耕滅茬機等,提高玉米生產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
玉米振興計劃示范縣和核心示范區的購機補貼要向玉米生產機械傾斜,優先滿足玉米機械需求。省局確定的11個玉米機械化重點縣,對購置玉米收獲機械實行專項補貼,各地要加強宣傳,專款專用,確保任務落實。要重點補貼農機大戶和農機作業服務組織,支持、引導各種渠道資金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為加快玉米生產機械化創造良好條件。
3、注重農機農藝結合,提高玉米生產水平。
各地要借鑒小麥高產攻關的成功經驗,注重農機農藝結合,按照“一增四改”的要求,推廣應用適應農藝要求的機械化技術和機具,確保各項增產措施落實到位。
根據我省玉米種植實際,玉米生產的農機農藝結合包含3個層次,一是與種植制度的結合。玉米播種要立足早,在小麥收獲后及時進行免耕貼茬播種,保墑情、搶農時、爭積溫,因此要大力示范推廣免耕播種機具。二是與玉米栽培技術的結合,實行合理密植,要教會農機手按農藝要求調整播種機行距、播量,提高作業質量。三是組織管理的結合,各級農機部門要主動參與當地核心示范區建設,打破部門界限,建立農機農藝結合的工作機制。
4、組織開展社會化服務,培育玉米生產機械化作業市場。
玉米主產區要把農機跨區作業向玉米生產領域延伸,重點扶持玉米生產專業化服務組織。做好玉米大縣、大戶與農機大縣、大戶的對接,引導農機大戶、農機作業服務組織開展訂單作業,實行耕種收一條龍、區域性跨區作業服務。建設玉米生產機械化信息服務平臺,及時玉米機收供求信息,加強玉米機收跨區作業的組織調度、技術培訓和維修服務,提高玉米機收服務的專業化、組織化、規?;潭?。
5、加強試驗示范,加快玉米生產機械化選型。
各示范縣、示范區要廣泛開展試驗示范,組織玉米生產機械的試驗選型,一方面要選擇一批性能可靠、適用性強、技術含量高的機型向社會公布,引導農民選用。同時還要注重玉米生產機械化集成技術研究,做好與小麥等前茬作物生產機械化的銜接,盡快制定適應當地農藝要求的玉米生產機械化技術規范、作業標準和機具配套方案,高起點推進玉米生產機械化。
6、強化宣傳,營造玉米生產機械化社會氛圍。
要結合各種試驗示范活動和核心示范區建設,盡可能召開不同形式的玉米生產機械化現場會、觀摩會或演示會,組織農民群眾觀看先進機具展示演示,親身感受玉米生產機械化的優越性、先進性、經濟性,增強他們發展玉米收獲機械化的自覺性。以農機、種植大戶和農機服務組織為依托,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培養一批玉米生產機械化示范戶、帶頭人,用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身邊人、田頭事,去影響、帶動更多的人接受玉米生產機械化技術。廣泛應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大眾媒體,報道玉米生產機械化的重大活動和先進典型,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促進玉米生產機械化快速發展。
同志們,還有一個多月,我省玉米就要收獲了。希望大家回去后結合這次考察和會議所見、所聞、所思,進一步調整思路,細化方案,硬化措施,爭取在玉米振興計劃的開局之年,打一場玉米機收漂亮仗,充分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展現農機人的風采,在保障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中再立新功。
- 上一篇:小麥秋種技術培訓會領導講話
- 下一篇:農機局長座談會領導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