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動員會發言材料
時間:2022-02-12 09:11:00
導語:造林動員會發言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為進一步提高認識,推動我市造林綠化上質量、上檔次、上水平,使全市創森工作保持又好又快發展態勢,下面,就今年秋冬季造林綠化工作,我講三點意見:
一、對全市造林綠化工作的簡要回顧
今春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林業“雙增”為目標,以創森為主線,以工程為骨干,以科技為支撐,以改革為動力,科學布局、規模治理,全市造林綠化工作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果:據第三季度末統計,全市共完成造林54.3萬畝,占年度創森任務的82.6%。其中人工造林33.3萬畝,占任務的93.2%,新封山育林21萬畝,占任務的70%,義務植樹1400萬株,占任務的100%。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大力推進創建。市委、市政府明確了今后十年全市林業發展藍圖和奮斗目標,先后出臺的《關于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意見》、《關于支持林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為創森工作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和機制保障。今年3月6日,省政府在涿州召開環首都綠色經濟圈綠化動員大會,趙勇常務副省長講話,拉開了環首都綠化的大幕。3月11日,市委書記宋太平、市長李謙在《日報》上聯合發表了“全民植樹造林共建綠色家園”的署名文章,號召全市人民加入到造林綠化熱潮中來,市政府專門組織召開了全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春季造林綠化動員大會,石海林副市長作動員講話,會上給各縣(市、區)下發了《市綠化委員會關于年度創森工作實施意見》,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各部門協調聯動,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記其功,形成了抓好造林綠化工作的強大合力。
二是樹立典型造林模式,示范引領創建。在石灰巖地區,重點推廣淶水、淶源造林模式。整合涉林資金,按照“高規格整地,大苗木栽植,水、電、路配套,規模化推進”的原則,加大單位面積資金投入,大力推廣抗旱造林、困難立地造林等實用技術,達到栽一片,活一片、綠一片的效果;在片麻巖地區,重點推廣阜平、易縣造林模式。連片開發、整體推進,做到機整地、路上山、窖集水、保抗旱、統一治、分戶管、優選種、早豐產的治理模式,用挖掘機大規模整地,建立各類優質果品基地;在平原地區,重點推廣望都農田林網建設模式。各縣、鄉、村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農田林網功能的需求,通過向老百姓大力宣傳展示農田林網良好功效,配合靈活的利益分配機制,通過建骨架、配網格、樹成行、田成方、林成網,在我市平原地區構筑大規模的農田林網;在通道綠化上,重點推廣涿州、定州、蠡縣造林模式。按照“政府要綠,讓利于民”的原則,合理租用土地,并與農民簽訂合同,每年每畝補償農民600—1200元,連補5—8年,成林后優先納入市級公益林補償范圍,有力調動了農民造林積極性。
三是創新綠化機制,有力保障創建。堅持落實目標責任制,各縣(市、區)按照市綠委辦年初安排的創森任務,把年度造林綠化目標層層進行細化和分解,落實到鄉鎮村屯,明確到山頭地塊,具體到道路河渠;積極建立綠化長效機制,市明確要求各縣級財政拿出不少于上年財政總收入1.5%的資金用于林業建設,淶源、曲陽、易縣等縣(市)積極爭取縣財政資金對造林綠化進行補貼獎勵;挖掘義務植樹活動有效載體,順平、唐縣、徐水、曲陽等縣把義務植樹與森林公園、通道綠化等林業生態建設相結合,開辟義務植樹的新戰場,有效緩解國家在工程建設上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有力推進了我市生態環境建設。
在充分肯定前階段造林綠化工作成績的同時,我們還應清醒地看到,當前創森任務依然很重,造林綠化工作與新形勢、新任務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前段時間,由市人大、政協領導帶隊,對縣級城市城區創森工作進行了達標考核,同往年相比,各縣(市)對縣城綠化的重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仍然存在著綠化目的性不強,不能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生態優先、注重景觀”的綠化理念,城區綠量少、綠層薄、林相差,城鄉結合部綠化薄弱等問題。當前正在進行的鄉村創森考核工作雖然仍未結束,但也暴露出面積不實、成活率不高、作業不規范、造林標準低等問題。
對此,我們必須引起高度關注,時刻不忘自身發展的責任,切實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以高度的負責的態度和強烈的事業心推進我市創森工作又好又快地發展。
二、明確思路,突出重點,認真抓好秋冬季造林綠化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年,也是全力推進創森工作關鍵之年,做好秋冬季造林工作,對圓滿完成今年造林綠化工作任務十分重要。
今年秋冬季造林工作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主線,以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為依托,以建設大規模、多功能、高效益的區域防護林體系和優質果品基地為重點,科學布局、規模治理,新工程上質量,老工程上效益,新老工程結合上水平,以西部山區生態屏障、城區森林體系、鄉鎮村屯綠色家園、平原農田林網、水系凈水護堤林、綠色廊道、森林公園、濕地和自然保護區和生態文化體系等八大城市森林建設為重點,建設以林木為主、總量適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樣、景觀優美的森林生態網絡體系。
具體目標:完成人工造林15.21萬畝,封山育林9萬畝,義務植樹100萬株。
主要做到“四抓四?!保?/p>
一是抓時機,確保任務完成。秋冬造林的時間較春天更加充裕,氣溫低、水分蒸發量少,苗木不易失水,且根部傷口恢復期長,來春生根早、發芽快、易成活,所以,秋冬季植樹要比春季植樹成效更明顯。尤其是平原縣要轉變秋季不植樹的舊觀念,山區縣秋冬季防火任務較春季小一些,更易集中力量抓造林工作。如果抓住了秋冬季造林,就為明年造林綠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按照我市提出的每年增長1個百分點,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的要求和我市提出的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總體目標,我們山區縣必須每年森林覆蓋率凈增量不低于1.2個百分點,平原縣森林覆蓋率凈增量不低于0.6個百分點,全市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不低于60萬畝的規模和速度推進,才能達到規劃要求。盡管全市年度創森工作已完成了任務的82.6%,但今年秋冬季全市仍然安排了15萬畝的人工造林任務?,F在秋冬植樹時節已經來臨,抓住了時節就爭取了主動,各縣(市、區)一定要抓住有利時機,認真謀劃,廣泛發動,精心安排,迅速在全市掀起造林高潮,切勿貽誤戰機。
二是抓重點,確保造林成效。按照市政府主要領導要求,在環市城區規劃建設環城生態林帶,形成以城市綠化為中心、高速綠化為環、水系綠化為帶,高速出入口為點、特殊區域為片的“一環、五區、七帶、八景”環城生態綠化格局,規劃涉及南市區、北市區、新市區、高新區和滿城縣、清苑縣、徐水縣、順平縣,相關縣(區)要按照市總體規劃落實到具體地塊。在深遠山區,樹立人天并重的思想,充分利用大自然自身修復能力,大力推廣封造結合的模式,做到造林地要封禁,封禁區也造林,形成近自然林分結構和穩定的生態系統。在淺山丘陵區,注重核桃、棗等生態經濟型防護林體系建設,多采取“圍山轉”、水平溝等綜合開發模式,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既有效實施水土流失治理,又發展名特優新干鮮果品,促進農民增收。在平原地區,建設規模宏大、縣縣毗鄰的農田防護林基地,構筑農田生態屏障,抓好造林與林下產業的良性發展,以林業帶產業,以產業促林業,實現平原地區林業的高效可持續發展。在鄉鎮村屯,要做到有山就有樹、有荒就有樹、有路就有樹、有渠就有樹、有院就有樹、房前屋后和閑散地都種上樹,創造“村在林中,房在樹中”的環境。在道路河渠兩側,要以防風固土、保護路基、美化環境為目的,因地制宜建設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景觀林,盡可能實行喬灌結合、針闊混交、建設立體復層、結構合理、功能完備的綠色長廊。在城鎮周圍,著重發揮森林的社會功能,注重營造美化、除塵、降噪等樹種,提高林地視覺景觀、抗逆性、舒適性、生物多樣性等功能指標,營造為人們提供旅游觀光、休閑游憩、保健療養為目標的生態景觀林,達到優化社會發展環境、改善人居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目的。
三是抓完善,確保工程水平。質量是工程建設的生命線,沒有質量的數量,就是“濫竽充數”,沒有質量的工作就是無效勞動,而且造成極大浪費,我們不僅要重速度,更要重質量。要把科技貫穿造林始終,在工作定位上要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大規模,在工作效果上要出精品、出特色、出典型。重視“回頭看”,查不足,抓完善,促提高,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和“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抓好造林的補植、補造、澆水、修枝和封山育林的碑牌、標語、界樁、圍欄等環節,提高工程造林整體水平和封山育林整體效果,今年工程造林單位面積投資標準由原來的200元/畝提高到300元/畝,封山育林投資提高到70元/畝,為全面提高造林質量和封山育林成效提供了保障,在省森林覆蓋率凈增量目標考核中不應再出現面積不實、成活率不高、封育措施不到位等問題。安新、望都兩縣作為今年我市首批國家三北五期工程平原試點縣,更要提高標準、注重質量,起到示范帶頭作用。
四是抓管護,確保造林成效。栽植是基礎,管護是關鍵。要高度重視撫育管護工作,牢固樹立“三分造、七分管”的造林理念,真正做到樹木栽到哪里,撫育管護工作就跟到哪里,確保栽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要堅持造林與撫育管護并重,采取綜合措施,堅決制止邊治理邊破壞的行為。嚴厲打擊亂砍濫伐、亂占林地和毀林行為,落實資源保護責任制。同時要實行封山禁牧,發展舍飼圈養,嚴禁牲畜放養,防止對林草植被造成破壞。對已造林木,林業部門要及時發放林權證,給造林戶吃上“定心丸”,增強其管護責任心。
三、發揮職能作用,確保秋冬季造林工作順利開展
一是發揮好借力推動作用。一方面要借領導之力。就是要向黨委、人大、政府、政協領導多匯報、多宣傳,提高他們對創森的認識程度和關注程度;多請他們出面作造林綠化工作動員、檢查指導綠化工作或參加綠化活動,推動各級領導更加重視、支持、身體力行抓綠化,真正把創森工作由部門行為上升到黨委、政府行為。另一方面要借部門之力。各級綠委辦要在落實部門分工負責制,抓好部門創森工作的同時,切實加強與各成員單位的協調和溝通,通過聯合組織開展城鄉綠化檢查、評比、宣傳等活動,形成部門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的格局。
二是發揮宣傳造勢作用。要積極爭取宣傳部門和主流媒體的支持,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的作用,采用領導易于接受和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開展創森宣傳活動,宣傳創森的重大意義,宣傳創森工作中的先進典型,推廣各地在創森工作中創造的新鮮經驗,普及造林綠化、生態建設和生態保護的科學知識。要營造濃厚的城鄉輿論氛圍,讓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在持續不斷的耳濡目染中,提高對綠化工作的認識,自覺投入到植綠、愛綠、興綠、護綠的創森行動中來。
三是發揮考評激勵作用。一要建立逐級考核制度。市委組織部已將創森考核納入對各縣(市、區)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考核內容。各縣(市、區)都要把創森工作納入到考核體系中,逐級制定考核辦法,充分運用好政績考核這一有效手段,為推動創森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二要建立逐級檢查評比制度。要把檢查評比與實績考核結合起來,市對縣(市、區),縣(市、區)對鄉鎮、街道辦事處、村的檢查評比制度。通過督促檢查,評比表彰,排出等次,推動工作。三要建立逐級通報制度。在搞好考核和檢查評比的基礎上,要利用好通報這種手段,對工作業績突出的要給予表彰,對于表現差的要給予曝光。既要在本系統內通報,也要在新聞媒體上向全社會通報,建立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的激勵機制。
同志們,秋冬季植樹造林的戰鼓已經敲響,為了全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更加扎實有效推進,要堅定信心,真抓實干,全面完成全年林業工作任務,為建設綠色、生態做出新的貢獻。
- 上一篇:書記在地區治安檢查會發言
- 下一篇:書記在安全運行大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