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桑產業工作大會領導講話
時間:2022-03-31 03:33:00
導語:蠶桑產業工作大會領導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去年月22日和今年7月9日,縣政府分別召開了全縣優化蠶桑產業布局會和秋蠶生產形勢分析會,這兩次會議基本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縣蠶桑產業發展的思路和工作重心,以實施“”工程(在32個蠶桑重點村建設核心桑園2萬畝,年養蠶2萬張)為抓手,扎實推進蠶桑重點村建設。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效果明顯。為落實縣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抓好年乃至“十二五”期間蠶桑產業工作,我講四點意見。
一、看到年蠶桑產業成績,堅定“十二五”期間發展蠶桑產業的信心
(一)目標任務得以實現。年,蠶桑產業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各鄉鎮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全縣產鮮蠶繭151噸,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比上年77.5噸蠶繭增長95%。
(二)養蠶農戶有所增加。通過組織、引導、培訓等措施,引導種桑戶發展養蠶生產,春、秋兩季養蠶總戶數達到1854戶,比上年1530戶增加324戶,增長21%。
(三)產業基礎得到鞏固。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核心桑園得到鞏固。31個蠶桑重點村調撥優質嫁接桑苗480萬株,通過新建、補植、改造等方式推進核心桑園建設,桑園質量和規模得到進一步提高。對重點村桑園進行核查,15731畝核心桑園基本兌現了退耕還林補貼。二是蠶桑重點村得到鞏固。通過實施“3222”工程,32個重點村除1個村淘汰外,其余重點村的桑園、蠶繭產量均得到明顯提高,并且有7個村的桑園面積達到600畝、年產繭達到5噸以上。三是養蠶設施不斷完善。組織220個養蠶戶新建(改造)養蠶專用房7100平方米,并配套了相應的蠶具及設備,改善了養殖條件,提高了蠶繭質量。六郎鄉羅坡埡村組織種桑戶建設養蠶專用房18間430平方米,解決了消毒防病不徹底、采桑葉費工費時、桑園管理不方便等難題,今年全村發放蠶種145張、產蠶繭5062公斤、平均售價達到31.2元/公斤,全村種桑養蠶積極性高漲。四是生產效益得到提高。全年發放蠶種5000張,產繭151噸。發種張數比去年減少了76張,但產繭量增加73.5噸,平均單產由去年的11公斤提高到30.4公斤,實現養繭收入460萬元,基本達到了干部滿意、群眾放心。
(四)蠶繭銷售價格看好。金融危機后,全球繭絲綢行業穩步回升,蠶繭價格進入快速上漲周期。中國繭絲綢交易網月17日現貨交易的生絲價格每噸接近40萬元,比年金融危機時每噸13.6萬元上漲了290%;干蠶繭報價達到每噸11.5萬元,比低谷時的3.6萬元也漲了319%;鮮繭收購價由最低的14元/公斤上漲到31元/公斤,上漲222%。今年,我縣蠶繭實際平均收購價達到30.40元/公斤,比縣政府出臺收購價29元/公斤高1.4元,比去年平均售價20.8元/公斤上漲9.6元。蠶農收入戶平養蠶收入達2500元以上,比去年1300元增加1200元。
蠶桑是一項長遠產業、朝陽產業、生態產業,縣委、縣政府明確要求在“十二五”期堅持發展。各蠶桑重點鄉鎮、重點村要堅定信心、下定決心,推進蠶桑產業持續發展。
二、正確認識蠶桑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有難度、有應付。蠶桑產業面臨困難較多。蠶桑目前是全縣“六大”農業特色產業中基礎最弱、發展難度最大、干部群眾付出最多、產業規模最小的產業,普遍存在著上熱下冷、中間不得力的現象。但從長遠看,發展蠶桑產業符合國家政策,有利于南水北調水源區保護,有利于中部地區蠶桑主產區建設,有利于避災減災,并且桑樹全身是寶,桑葉、桑根、桑椹均可入藥。因此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十二五”期堅持發展。但是,蠶桑產業中存在應付因素。目前,有少數鄉鎮分管領導沒有深入研究蠶桑工作,桑園按調苗量報面積,養蠶按領蠶種量報張數,理不清工作思路,說不出工作亮點,落不實工作措施,不思進取,被動應付。部分農戶對蠶桑生產被動接受,只種不管、只栽不養。影響了蠶桑產業的穩步發展。
(二)桑園建設水平低。目前,31個蠶桑重點村有15731畝桑園,按核心桑園每畝養1張蠶計算可達到1.5萬張,年僅養蠶5000張,不到1/3。主要原因是桑園沒建好、沒管好,養蠶缺桑葉。一方面說明對種桑戶沒有組織、引導到位,放任自流;另一方面證明桑園管理不規范,要么沒修剪,要么從兜砍,都沒有按技術要求養樹留拳成形,甚至有部分桑園因缺苗或砍伐過低導致退耕還林檢查不合格。
(三)養蠶設施不夠配套。從年開始,縣政府連續出臺了養蠶房新建和改造補貼政策,—年共兌現了養蠶專用房新建資金48.5萬元,新建蠶房僅20間、改造蠶房553間;年又新建蠶房33間1500平方米,改造蠶房187間5600平方米,但仍有相當一部分養蠶戶養蠶設施簡陋,人蠶混居。農戶對蠶桑生產投入不足,縣政府補貼建設蠶房效果不理想。
(四)技術服務不到位。我縣是蠶桑新區,技術是困擾產業發展關鍵問題。由于養蠶戶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有的實用技術不能及時、全面的傳授給養蠶戶,蠶繭質量和產量不穩定。有的養蠶戶未按技術要求采用“預防為主”綜合生產措施,消毒不嚴格、防病不科學、桑葉不優良、喂養不及時,特別是缺乏應對長期陰雨、低溫多濕、高溫高濕等異常天氣的應急處理能力,誘發了部分蠶病,造成了一定的損失,甚至絕收。
(五)弄虛作假有苗頭。少數鄉鎮領了蠶種,養蠶戶卻寥寥無幾,收購蠶繭又“變”出來了;個別鄉鎮甚至開假票、套數字,任務觀念嚴重,這對鄉鎮經濟發展、產業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不僅會毀壞名聲、而且會毀掉產業。蠶桑產業發展要真抓實干,要有實實在在的發展基礎,關鍵是提高產業履蓋人群和養蠶戶收入。
三、齊心協力、再接再厲,推進年蠶桑產業上臺階
(一)年蠶桑工作指導思想
年是“十二五”規劃開局年,也是我縣蠶桑產業發展的關鍵之年。要按照“加強桑園管理,提高桑葉產量;加強大戶培育,提高蠶農數量;加強技術服務,提高蠶繭質量”的指導思想,通過加強桑園管理、大戶培育、技術服務等措施,實現桑葉產量、蠶農數量、蠶繭質量的提高,達到村盡其業、園盡其力、桑盡其用、戶盡其收的目標。“村盡其業”——培植核心桑園600畝,年產蠶繭5噸以上的蠶桑專業村,逐步實現“一村一品”。“園盡其力”——要加強桑園的修剪、追肥、除草等管理,最大程度的提高桑葉產量和質量?!吧1M其用”——積極組織和引導更多的種桑戶養蠶,每個村至少有80%的種桑戶參與養蠶生產,做到每一塊桑園都有人管理,每一棵桑樹都產生效益?!皯舯M其收”——通過技術培訓和服務,努力增加養蠶戶數和養蠶張數,提高種桑養蠶戶的收入,使蠶桑收入發展成為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
(二)發展目標
進一步建設和鞏固高效核心桑園2萬畝;單季養蠶戶達到1300戶,全年產鮮正繭180噸;新建養蠶專用房4000平方米以上,推廣方格蔟10萬片;培植核心桑園600畝、年產蠶5噸以上的大村20個;培植年產繭100公斤以上的養蠶大戶200個;擴大蠶絲被生產規模,做好繅絲廠建設項目的招商引資和前期準備工作,力爭實現蠶桑產業收入1000萬元以上。
(三)工作重點
1、加強桑園管理。年是基地管理年。一是繼續推進核心桑園建設。各蠶桑重點鄉鎮、重點村,特別是桑園面積未達到600畝的村,要早規劃、早動員,在年必須新建高標準桑園100畝以上,力爭分兩年將桑園面積建到600畝以上。同時,鼓勵桑園達到600畝以上的重點村,根據需要新建高標準桑園。年力爭培植核心桑園600畝、年產蠶5噸以上的大村20個以上。二是要加強現有桑園管理。要組織、引導所有種桑戶按技術要求加強桑園的施肥、修剪、除草等管理,提高桑葉產量和質量。三是積極探索桑園流轉和桑葉集中采收、交易(入股)養蠶等方式,確保每一塊桑園都產生效益。四是桑園退耕還林政策兌現。林業部門要早落實重點村桑園核查和退耕還林政策兌現。
2、加強大戶培育。養蠶戶是蠶桑產業發展的基礎。只有培養一批規模適度的種養大戶,蠶桑產業才能穩定、持續發展。一是加強宣傳、組織和引導,不斷提高農戶對蠶桑的認知和參與程度。二是干部帶頭發展蠶桑生產。村干部一定要帶頭示范、帶頭發展、帶頭關心蠶桑生產,只有這樣,群眾才能真心、安心、放心的發展蠶桑產業。村干部參與蠶桑生產,才了解和掌握群眾生產中的每一個環節,以便解決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供相應的服務。三是實現蠶桑生產增點擴面。在組織種桑戶管理好桑園的同時,積極引導種桑戶參與養蠶生產,每個重點村最少有50%以上的農戶或80%的種桑戶參與蠶桑產業發展。年全縣每季養蠶戶要達到1300戶以上,養蠶戶數將納入明年蠶桑產業考核內容。四是培養產業大戶。大戶要規模適度,標準為年養蠶4張、產繭100公斤、收入3000元以上。每個重點村至少要有40個大戶,才能支撐產業發展。
3、加強技術服務。一是堅持蠶桑標準化生產,普及小蠶集中共育、多批次發種、省力化養殖、方格蔟營上繭等實用技術,提高蠶繭產量和質量。二是加強技術培訓。通過“陽光工程”、農廣校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后續產業培訓等項目,組織所有種桑、養蠶戶開展蠶桑技術培訓,吸引更多的種桑戶參與養蠶生產。三是建立技術服務責任制。要建立蠶桑技術服務責任制,每個養蠶戶要有蠶桑技術服務日志,實行技術人員包技術、鄉鎮(村)干部包監督落實的雙重管理機制。四是加強蠶繭收購服務。中綾絲綢公司要積極參與蠶桑生產的各個環節,積極組建蠶桑專業合作社,走“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發展之路。繼續實行約時點收購和繭站收購相結合,確保蠶農就近銷售蠶繭。
4、加快蠶房建設。年,繼續對新建養蠶專用房進行補貼。新建蠶房必須達到標準并且用于養蠶生產,要有水泥地坪、有對開紗窗、有消毒池,墻面平潔,獨立開門。每個養蠶專用房配置能養3張蠶的蠶具(蠶箔、蠶臺、蠶網、方格蔟等)。
5、實行末位淘汰。繼續對蠶桑重點村中工作不主動、種桑不管理、養蠶不積極的村實行末位淘汰。對非重點村中無基礎好、干部群眾發展積極性高的村,由村、鄉鎮申請,經蠶桑產業領導小組驗收后,納入蠶桑重點村管理。
(四)政策措施
年蠶桑產業扶持政策主要有八項:
1、蠶繭價格補貼。對本縣蠶農生產的鮮正繭在市場收購價的基礎上每市斤補貼1元,補貼資金在蠶繭收購時直接兌現到養蠶戶。
2、蠶種補貼。對張平產鮮正繭達到50市斤以上的重點村,養蠶戶所需蠶種實行全額補貼。
3、退耕還林政策。對發展蠶桑產業重點村的大塊連片高效桑園,經林業部門驗收合格后繼續享受退耕還林補貼政策。
4、蠶房建設補貼。對有5畝以上的高標準桑園,年養蠶4張以上,產繭100公斤的大戶扶持新建的標準蠶房1間(不少于25㎡),并配置3張以上的蠶具,每平方米補貼100元。
5、蠶藥蠶具補貼。對蠶農在蠶前消毒和回山消毒中所需的蠶藥實行全額補貼;方格蔟實行半價補貼(即買一送一)。
6、嫁接桑苗補貼。對新建高標準桑園所需嫁接桑苗,實行差額補貼。
7、蠶桑重點村獎勵。對建設高效核心桑園600畝、年養蠶300張,產鮮正繭5噸、7噸、10噸以上的蠶桑重點村,經考核合格后,分別給予1萬元、2萬元、3萬元的獎勵。
8、落實有償技術服務。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指導農戶每生產銷售1市斤鮮正繭,補貼服務費0.3元。
四、當前蠶桑工作安排
(一)落實桑園管理。迅速組織農戶,按照冬季桑園管理的技術規范對桑園進行修剪、追肥、除草管理,為明年春蠶生產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組織蠶房驗收。按照年蠶桑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對31個蠶桑重點村的今年新建或改造的養蠶專用房進行逐戶驗收,報縣蠶桑產業領導小組審定后統一兌現。養蠶專用房驗收標準如下:墻面、地面要水泥抹平、涂白;蠶室獨立開門,有對流窗,安裝紗門窗;配套3張以上的蠶具;年養蠶4張,產繭100公斤以上;新建養蠶專用房按室內使用面積計算;改造養蠶專用房室內使用面積必須達到25平方米以上。
(三)組織產業考核。按照年蠶桑產業考核細則由縣蠶桑產業辦公室對7個鄉鎮31個村的蠶桑產業進行考核??己私Y果經縣蠶桑產業領導小組審定后,月底報縣考核辦。
我縣蠶桑產業發展基礎堅實,縣委、縣政府對蠶桑產業發展有信心、有辦法、有措施,希望大家吃透政策,以這次會議為契機,迅速掀起宣傳政策、培訓技術、桑園管理和蠶房建設的高潮,推進蠶桑產業再上新臺階。
- 上一篇:和諧平安協會理事會工作制度
- 下一篇:建立平安醫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