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在溫室建設暨農田觀摩會講話

時間:2022-05-21 10:05:00

導語:縣委書記在溫室建設暨農田觀摩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委書記在溫室建設暨農田觀摩會講話

同志們:

縣委、縣政府決定召開這次日光溫室建設農田節水技術觀摩會議,并把參會范圍擴大到村一級,旨在通過觀摩學習,總結交流我縣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和現代設施農業的基本經驗,深入開展節水增收入戶工程和日光溫室效益年活動,加強農田節水技術示范推廣工作,進一步落實縣委十二屆五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比較深入地了解了全縣日光溫室建設和農田節水技術推廣情況,看到了一些典型和亮點,應該說對我們開展農田節水技術推廣、加快發展現代高效節水農業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一、大力推進農田節水勢在必行

水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不僅在全國而且在全球,淡水資源的緊缺與浪費,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之一,如何節約用水,以最小的水資源消耗換取最大的經濟效益,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課題。在我縣,農業主導著國民經濟發展,農業用水方式決定水資源利用水平。革新傳統粗放無序的農業用水方式,大力推廣農田節水技術,發展以日光溫室為主的現代高效節水農業,提高農業用水效益事關全局。

推進農田節水,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縣現狀人均水資源量只有520方,除去維系生態和基本生活用水外,用于生產發展的人均約為490方。按照國際公認標準,人均水資源量低于500方的地區為極度缺水地區。但全縣水資源利用水平與我們極度缺水的實際形成巨大反差:全縣90%的水資源被高耗水的農業灌溉所消耗,畝凈灌溉定額480方,高于先進灌區100方;單方水GDP僅為2.87元,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8;種植業單方水產值不足2元,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5元。這種反差加劇了水資源供需矛盾,必須以新的用水方式取代舊的用水方式。農業是最薄弱的環節,緩解這一矛盾就應首先從農田節水抓起。

推進農田節水,是適應未來用水總量及用水結構的需要。規劃確定,到2012年全縣用水總量控制在3.51億方,比今年減少近2億方,其中農業配水量2.89億方,占82.3%。從規劃的目標要求可以看到,節水的重點和關鍵在農業。而目前全縣實際農田灌溉水量5.2億方,幾乎是規劃限制水量的2倍;實際農田灌溉配水定額比規劃定額370方高出110方,實際與目標差距非常大??s小和消除這一差距,僅僅依靠壓縮種植規模是不夠的,也是不現實的,必須要從農田節水抓起。

推進農田節水,是落實總理講話精神,全面貫徹“根本出路在于節水”思想的需要。總理提出要把建成“全國節水模范縣”,省委陸書記經過充分調研和理性思考,提出“根本出路在于節水”。我們必須積極探索荒漠綠洲氣候條件下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新機制、新模式、新技術,徹底改變以犧牲資源、環境、生態代價的粗放高耗水農業發展方式,為全國同類地區做出樣板。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基于水權配置和管理,扎實落實總理要求,貫徹“根本出路在于節水”的思想,從節水入手,把農業作為全縣節水工作的主戰場,大力推廣和普及農田節水技術,積極探索節水增收的多種途徑和模式,挖掘農業節水潛力。近日,省物價、財政、水利等部門發文批復,從今年7月1日起,地下水資源費由現狀每方0.01元調整到0.02元,這是省物價、財政和水行政主管部門針對縣地下水嚴重超采、水資源嚴重短缺,運用價格杠桿調控用水總量的又一項政策措施。

二、大力推進農田節水切實可行

一是有良好的群眾基礎。多年來,廣大農民在生產實踐中摸索出了不少節水灌溉模式和種植模式,在運用農田節水技術中積累了很多經驗。有些雖然還停留在認識層面,但卻是推廣農田節水技術的重要基礎。隨著重點治理規劃的實施和水權水價改革的不斷深入,這種認識將會逐漸轉變為行動。特別是今年以來,農民群眾依據分配的水權,認真謀劃調整種植結構,選擇節水增收模式,改變傳統灌水方式,采用小畦灌、溝灌、一膜兩用、干播濕出等常規節水技術和大田滴灌、溫室滴灌等高新節水技術,并盡可能延長灌水間隔時間,減少灌水次數,降低灌溉定額。應當講,群眾的生態意識、節水意識、參與意識明顯增強,推進農田節水技術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二是實用農田節水技術日趨成熟。在技術服務上,四級技術服務網絡得到充實和加強。近年來,開展了多種作物節水模式和農田節水試驗研究,分區域建立了一批農田節水技術示范點、示范園和示范片,對各種節水技術和節水模式進行示范。在技術儲備上,在各種農藝節水技術完善配套、保護性耕作技術探索和綜合抗旱節水技術集成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形成以溫室滴灌、膜下滴灌、壟作溝灌、隔溝交替灌溉、保水新材料、新技術應用等多種高新農田節水技術和傳統農田節水技術模式,率先在全省推廣應用了膜下滴灌、地膜再利用免耕技術,為發展高效節水農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成熟的技術。

三是農田節水仍有很大潛力。差距就是潛力。目前我縣農田節水工作與可持續發展要求、與規劃目標要求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這本身就是巨大的潛力。規劃落實后,通過實施工程措施可節水7000萬方。據田間試驗和調查測算,目前農田灌溉用水除滿足作物正常生育、下滲補充地下水外,80%通過地面蒸發而浪費。按現有80萬畝耕地計算,若通過農田節水技術的應用,畝節水按100方計算,僅農田節水一項年可節水8000萬方。若采用先進的灌溉技術,發展日光溫室等現代設施農業,還有十分廣闊的節水和增產潛力。因此,農業節水的關鍵環節和著力點在農田節水上,其潛力也在農田節水上。實現重點治理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推進農田節水是最現實、最有效,也是打基礎、管長遠的措施和途徑。

三、把握好農田節水的關鍵

一要引進管控技術,抓好管理節水。加強灌溉用水管理是實現農業高效用水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抓好水權水價改革的基礎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體系,依靠科技手段,實現過程性控制、精細化管理和調度。要大膽引進和推廣智能化監測、自動控制、遠程控制等現代管理技術,強化灌溉源頭管理。

二要依托項目工程,抓好工程節水。按照重點治理項目年度實施計劃,加快骨干渠系等各類輸水設施設備的節水改造,完善田間配套工程,因地制宜實施好渠灌、管灌、滴灌等節水項目工程。積極爭取其它節水灌溉項目,力爭將工程節水延伸到田間地頭。

三要普及實用技術,抓好技術節水。以高新節水技術引領節水農業發展,并與常規節水技術進行有效對接,加強技術集成和運用,因地制宜推廣各種節水技術,積極探索適宜我縣的節水模式,提高農業產出效益。

四要發展節水產業,抓好結構節水。按照“面積調小、水耗調低、效益調高”的要求,進一步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壓縮耗水量大的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大力發展棉花、食葵、小茴香、中藥材、飼草等節水作物面積,加快節水農作物優良品種推廣。積極推進日光溫室、暖棚養殖、勞務輸出、生態經濟、二三產業等節水增收模式,努力建立低耗水、高效益的節水型農業結構和產業結構。

五要強化政策扶持,建立節水長效機制。充分發揮政府扶持的引導作用,科學合理的用好縣鄉村三級節水基金,因地制宜選取最匹配的節水技術和增收模式,加強組裝配套,通過技術集成發展各具特色的節水農業??h鄉村三級節水基金目前正在按比例進行測算,包括用水者協會經費、執委會人員工資已全部列入年度財政預算。認真實施“節水增收入戶工程”,形成良性發展機制。同時要突出農民的主體地位,鼓勵農民通過“一事一議”等辦法,實施田間小型節水工程、節水農藝等投資少、見效快、效益好的節水措施。

四、扎實推進日光溫室建設

在日光溫室建設上,去今兩年政府采取項目補助、干部幫扶、財政貼息等方式,直接投入建設日光溫室的補貼資金達到4000多萬元,同時還在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培訓等方面制定了許多政策,出臺了農民技術員隊伍建設、日光溫室貸款貼息、農業政策性保險以及暖棚養殖、養殖小區建設扶持辦法。應當講,縣上在扶持日光溫室產業發展上,項目在投入、財政在補貼、部門在幫扶、干部在捐助,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花費了不少精力,付出了巨大的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不僅在全市是投入最多、政策最優惠,而且在全省、全國從投入到政策都是最優惠的,但是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日光溫室的整體經營管理水平在全市仍處于落后狀況。為此領導多次批評,甚至部分群眾包括個別村干部還認為我們在搞形象工程。與貧困地區相比,當地政府也在為促進農民增收想辦法,但是這么大的扶持力度是絕對沒有過的。經濟條件、財政狀況比我們好得多的張掖、酒泉也在發展日光溫室,也沒有拿出這么優惠的政策對群眾進行扶持。拿出這么多資金、出臺這么優惠的政策扶持發展日光溫室,目的是面對生態治理、關井壓田、落實水權的情況下增加農民收入。在發展日光溫室過程中,由于技術、營銷隊伍不健全,部分建成的日光溫室沒有完全發揮效益,加之今年年初低溫凍害造成的損失,群眾積極性不高,同時與各級干部的主觀努力和當前種植規模都有一定的關系,這是必須承認的現實。日光溫室是重點治理規劃的內容,是增收的措施,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不容置疑。在今后發展過程中,縣上不會采取強行措施,而且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給群眾。明年的水權比今年還要少,削減的力度比今年還要大,種植棉花、玉米、葵花的增收空間非常狹小,通過單位面積單方水效益的對比,發展日光溫室是最終必須要走的一條出路。同時,要按照縣委討論通過的節水增收入戶工程實施意見,結合本鄉、本村實際,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不斷總結提升,通過樹立典型、推廣示范,綜合運用政策創新模式,真正把節水增收入戶工程實施好、落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