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村改造農民異地轉移會發言摘要
時間:2022-06-25 10:16:00
導語:舊村改造農民異地轉移會發言摘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工作的重要性,前面、同志已經作了充分闡述??h委、縣政府在月日召開全縣農村工作會議之后,不到一個月時間,又專門召開這次推進會,同樣說明了這兩項工作很重要,也很緊迫,必須強力推進,抓緊抓實,抓出成效。關于這兩項工作的重要性,這里我再強調三句話。
第一句話,實施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是統籌城鄉發展、全面改善民生的基礎工程。這些年,中央、省委大力統籌城鄉發展,全面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城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明顯進步,人民群眾民生明顯改善。不久前召開的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又專門作出了《關于全面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決定》,對全面改善民生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要貫徹落實好省委決定,加快城鄉統籌發展,全面改善民生,必須立足的實際。當前,我縣人口23萬,農民占了20多萬,其中生活在高山遠山、庫區、地質災害隱患區域的就有7.6萬多人。如果占全縣80%以上的農民、特別是7.6萬山區農民的民生得不到根本改善,那么,全面改善民生就是一句空話。這是一個方面。第二,全縣401個行政村,自然村數量達1000多個,10戶以下的有400多個,2007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僅3741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99元。村莊規模小,基礎設施差,人口分布散,生活水平低,仍然是農村的基本現狀。如果不能有效改變農村的這一現狀,統籌城鄉發展、全面改善民生同樣也是一句空話。特別是這幾年,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出現了大量無人居住的空房,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而另一方面,由于國家“地根”緊縮,想建房的農民又無地建房,農民“住有所居”的基本民生訴求受到嚴重影響。我們只有通過實施舊村改造,大力“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建設新農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群眾“建房難”、“增收難”等農民群眾反映最強烈,人大議案、政協提案最多的民生熱點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現狀、改善農民民生。我們只有加快農民異地轉移,把山區農民搬下來,把自然村的農民集聚到中心鎮、中心村,加快人口集聚步伐,才能更好地統籌城鄉發展,更好地促進農民增收。所以說,不論是舊村改造,還是農民異地轉移,都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基礎工程,也是促進農民增收、全面改善民生的基礎工程。
第二句話,實施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中心環節。實事求是講,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存在著一個認識不斷深化、路徑不斷明晰的過程。過去幾年,我們強調“村規劃、路硬化、墻刷白、畜圈養、垃圾收、氣入戶”,認為這就是建設新農村。通過幾年的實踐,農村的村容村貌和農村基礎設施的確發生了較大的改觀。但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由于村莊布局沒有變,房屋沒有變,分布還是雜亂無章,房屋還是低矮破爛,污水還是到處橫流,垃圾還是隨處可見。一些農民雖然建了新房,但東一座,西一幢,公共設施根本無法配套,村莊建設水平上不去。農民朋友說,“年年建新房,歲歲無新村”,“年年建設新農村,年年農村無新貌”。所以,僅靠路硬化、墻刷白,表面看農村面貌是改善了,但這僅僅是“治標”,不能“治本”,不可以建設出真正的新農村?,F在,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我們對建設新農村的認識不斷深化,建設新農村的路徑也不斷明晰??梢钥隙ǖ卣f,如果不進行舊村改造,徹底優化村莊布局,徹底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拆除老房子,建設新房子,我們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面貌,就不可能建設真正的新農村;農民群眾不能建新房,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小康。同樣,對于生活在高山遠山、庫區和地質隱患區域的農民來說,如果不實行農民異地轉移,走出深山,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生存環境惡劣、生產水平落后、生活質量低下的現狀,同樣也不可能建設新農村。所以說,實施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中心環節、核心環節。
第三句話,實施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是農民增收六大目標的中心工作、中心任務。今年,市委下發了一號文件《關于加快農民異地轉移,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確定了農民增收的“六大目標”,其中首要的、中心的目標就是促進農民異地轉移。按照市委的要求,縣委、縣政府立足我縣農民人均純收入仍然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實際,確定今年為“農民增收年”,提出了兩年內使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總目標,把農民增收作為今年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中心工作、中心任務來抓。如果全縣7.6萬多山區農民永遠住在高山遠山,生產條件不能得到大的改善,生產力水平不能有大的提高,那么,持續增收就是一句空話。如果農村大量閑置用地,不能通過舊村改造和宅基地復墾,實現土地集約利用開發,增強農民增收后勁,就必然會嚴重影響農民增收目標的順利實現??梢哉f,實施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舉措,也是我縣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必由之路。為此,縣委、縣政府和各鄉鎮簽訂《農民增收六大目標管理責任書》時,同樣把農民異地轉移和舊村改造工作擺到首要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說,促進農民增收是今年全縣的中心工作,而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則是中心的中心、重點的重點,是硬碰硬的指標,必須確保完成。
二、把握關鍵環節,強力推進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
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是涉及面很廣,工作頭緒很多,關系千家萬戶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抓住關鍵,突破重點,強力推進。
1、圍繞“轉移”這個前提,切實做好農民群眾思想發動工作。實施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主體都是農民,也都離不開“農民轉移”。山區農民要通過“異地轉移”下山脫貧,舊村改造村的農民要通過“村內轉移”拆除舊房建起新房。而要“轉移”,就必然涉及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民群眾愿不愿轉移,就成了能否實施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必備的前提條件。只有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主體積極性,變“要我轉移”為“我要轉移”、變“要我改造”為“我要改造”,我們的工作才有加快推進的基礎。否則,舊村改造、宅基地復墾,都是空話。因此,必須把做好農民群眾的思想發動工作,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主體積極性,作為推進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的最關鍵、最重要、最緊迫的一環,切實加大工作力度。一要打好政策組合拳,增強政策拉動力。要充分整合農民異地轉移、舊村改造、宅基地復墾的優惠政策,讓農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政策扶持的實惠。要加大其他各項惠農政策向舊村改造村、整村搬遷村、自然村撤并村、宅基地復墾村的傾斜配套力度,形成政策組合優勢。要實施靈活的安置政策,鼓勵農民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需要,通過購買商品房、小區建房、購買農民公寓、租住廉租房、購買農村老房子和貨幣化安置等多種方式進行靈活安置,最大限度減輕農民轉移安置的成本,消除農民轉移的后顧之憂。二要念好典型示范經,增強典型引導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積極組織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外地的舊村改造示范村和我縣北山村等舊村改造先行村參觀取經,組織山區農民到筏鋪下山脫貧小區等地參觀,直觀感受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帶來的巨大變化。要努力樹立我們自己的典型,特別是對當前舊村改造的試點村和正在建設的安置小區,要確保成功,努力把試點村和安置小區打造成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小區)。通過典型示范,激發農民參加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的內在動力。三要打好合力攻堅戰,增強工作推動力。百姓百姓百條心。農民群眾想法各異,要求不一,這是現實。同時,中國農民自古有“安土重遷”的傳統,以前老百姓“見不到獨山要掉淚”,這種根深蒂固的農村傳統思想,在農村特別是山區農民身上還普遍存在。各鄉鎮要充分發揮村兩委和村民自己的力量,做好統一農民群眾思想工作,同時,組成強大的工作小組,深入農村,及時協助村里解決各種困難。特別是對一些“釘子戶”,要通過深入的懇談、面對面的溝通和耐心細致的工作,真心實意地化解他們的心頭隱憂,消除他們的思想顧慮,盡最大努力統一農民思想,促成廣大農民自覺參與、自覺行動。
2、圍繞“改造”這個重點,大力推進舊村改造和安置小區建設。推進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好事,也是徹底改變農村面貌、關系農村長遠發展的大計。在推進過程中,要重點處理好四個關系。一是規劃先行和有序實施的關系。規劃是做好工作龍頭,必須先行。要嚴格按照新農村建設的標準,因村制宜,編制好功能齊全、規模適度、布局合理、集約用地、適度超前、具有可行性的村莊建設規劃和農民異地轉移規劃。然后嚴格按照規劃,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有序推進舊村改造和安置小區建設,有序推進農民異地轉移。二是拆除舊房與建設新房的關系。主要是兩句話:第一句話是“先拆后建”,無論是異地轉移農戶還是舊村改造農戶,都必須在舊房拆遷了,宅基地復墾了,再安排新房建設用地,兌現優惠補助政策。這是硬原則,必須堅持,不能動搖。第二句話是“先拆先建”。要著眼于推進工作,對主動率先拆除舊房的農民,優先安排建房用地,優先兌現優惠政策,甚至可以讓其自主選擇建房用地,并在其他優惠政策配套時給予特別傾斜。這個原則,要靈活掌握運用,達到促進工作的目標。三是全面改造和重點保護的關系。實施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必須嚴格按照新農村建設和村莊規劃的要求,該搬遷的搬遷,該撤并的撤并,該拆除的拆除,該改造的改造,全面改善農村面貌。但也要切忌搞“一刀切”,對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古村落、古民居、文化古跡,以及具有生態旅游價值的村莊、古樹名木等,不僅不能拆,還要重點保護,甚至重點修復,重點優化,實現建設新農村和傳承歷史“兩不誤”。四是強調共性與彰顯個性的關系。實施舊村改造和建設安置小區,首先要強調共性。要體現新農村建設的標準和農村的傳統特色,對全村(小區)的布局、戶型、主基色、建筑立面實行統一標準、統一設計。這里特別強調一點,所有的新建農民住宅和小區安置房,必須一律采用坡頂,杜絕“赤膊墻”。坡頂房既是我們江南民居傳統,也更美觀,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必須堅持。原已建設的平頂房也要逐步進行“平改坡”的改造。同時,要彰顯個性。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按照“與生態環境相協調、與原有風貌相協調、與歷史文化相協調”的原則,使每一個農村(小區)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亮點,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村(小區)。
3、圍繞“復墾”這個根本,大力拓展土地綜合利用空間。推進農村宅基地復墾,既是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的配套工程,更是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的重要目標之一。一方面,農民舊房拆除之后,必須通過復墾,實現土地再利用;另一方面,通過復墾,可以最大限度地取得恢復生態、集約用地、破解農民建房難、拓展發展空間的綜合效益。做好宅基地復墾工作,一要因地制宜。在高山遠山、庫區和地質隱患區域,要以恢復生態為主;在松古平原,要以復墾為耕地為主,因地制宜,不可千篇一律。二要建房優先。通過復墾新增的建設用地指標,必須首先保障農民建房和合理的生產建設用地需要,多余用地收歸村級集體所有。鼓勵把多余用地指標用于農民異地轉移安置建房,并享受相關的配套政策優惠。三要抓好結合。要把宅基地復墾與土地綜合開發利用等工作有機結合,形成政策配套組合優勢,使農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四要做大空間。從發展的實踐看,宅基地復墾最重要、最現實的目標之一,就是要為農民異地轉移和拓展經濟發展空間作出貢獻。要切實加大力度,加快進度,今年要確保啟動30個左右的舊村改造試點村,力爭實現宅基地復墾1000畝,土地開發3000畝的目標。
4、圍繞“增收”這個目標,大力提升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的綜合效益。實施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最終的目標都是為了促進“增收”,既要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收”,又要努力實現社會綜合效益的“增收”。要通過大力推進山區農民異地轉移,在幫助山區農民下山脫貧、增收致富的同時,積極促進人口向中心鎮、中心村集聚,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化的進程,形成人口集聚的規模效應,并促進山區生態恢復,改善生態環境。要通過大力推進舊村改造和宅基地復墾,全面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面破解農民建房難的問題,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并為村集體騰挪出更多的耕地,用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夯實農民增收基礎,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和社會綜合效益的“雙增收”。
三、切實加強領導,確保完成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工作目標
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工作,內容多,任務重,涉及面廣,必須加強領導。要進一步明確領導職責,落實領導責任,健全領導機制,強力推進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工作,確保各項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1、強化領導,建強工作班子。要努力構建縣級領導親自抓、鄉鎮領導重點抓、相關部門協同抓、村級組織具體抓、農民群眾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切實加強領導,推進工作進展。要建立強有力的舊村改造工作領導小組,長勇同志任組長,、廷喜、祖武同志任副組長,縣委辦、縣府辦、建設、國土、農業、發改、交通、水利、電信、供電、環保、文廣、電視臺、信用聯社等14個單位為成員,下設辦公室,全面負責舊村改造工作。要建立縣領導聯系舊村改造試點村制度,每位縣領導要聯系1個聯系鄉鎮的舊村改造試點村,指導、協助聯系鄉鎮和試點村開展工作。縣下山脫貧工作領導小組要負起農民異地轉移工作的領導責任,下山脫貧辦要加強日常工作的指導、協調和督查。各鄉鎮、村要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得力的工作班子,具體負責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工作,全面實行“一把手”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班子成員協同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要發揮村級組織的基礎作用,為工作順利推進提供基礎保證。
3、強化宣傳,做好發動工作。宣傳群眾、發動群眾,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各鄉鎮、各部門和新聞宣傳部門要切實加強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工作的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手段,充分發揮《新》、廣播、電視等主流媒體的宣傳導向作用,做到“會議次次講,廣播天天播,電視天天放,標語村村刷,傳單戶戶發”,真正形成強大的輿論宣傳聲勢,營造出強力推進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工作的濃厚氛圍。要大力加強對群眾的宣傳和思想發動工作,要講清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的好處,講清各項優惠政策,講清對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要讓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到,這是一次農村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的重大機遇,做得好,農村巨變、農民受益;不去做,農村面貌依舊,我們還將繼續落后五年、十年。要大力宣傳縣內、縣外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的先進典型,組織黨員干部到典型村、示范村、先進村學習。要大力宣傳我縣舊村改造、農民異地轉移和農民增收工作的新進展、新舉措、新成效,促進各項工作深入開展。各鄉鎮各部門要組織干部認真學習這次會議精神,各鄉鎮要抓緊召開動員會,切實組織廣大干部深入農村、深入群眾,特別要深入到困難戶、思想有疙瘩的農戶家中,開展深入細致的宣傳發動工作。要大力宣傳全縣各級黨員干部深入農村、深入群眾,親歷親為推進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工作的新作風、新行動,激勵廣大干部群眾以更高的熱情和更大的干勁,推動工作落實。
3、強化責任,狠抓工作落實。要完成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工作,基礎在農村,主體在農民,業主在村兩委,關鍵在鄉鎮。村兩委班子和全體村民要充分履行主體職責。村級工作做得如何,是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能否順利推進的基礎。村兩委班子作為業主,要負主責,在思想上更加重視、工作上更加投入、措施上更加有力,積極主動開展工作,以最大努力統一全體村民的思想,激發全體村民參與舊村改造、農民異地轉移工作的積極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當好業主,負起責任,認真組織實施,規范工作程序,努力克服困難,確保舊村改造、農民異地轉移快速、有序推進。各鄉鎮要高度重視,強力推動。這里我對鄉鎮提三點要求:第一,動作要快。要切實增強“搶抓機遇”的意識,充分利用當前省市扶持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的前所未有的優惠政策,抓緊時間,加快進度,決不允許紙上談兵、浮而不實。特別是192個低收入農戶集中村,一定要抓緊包裝項目,爭取更多更大的政策扶持,確保政策機遇不錯過、不流失。第二,力度要大。各鄉鎮要組織精干力量具體負責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工作,鄉鎮主要領導必須親自披掛上陣,至少負責1個舊村改造村;其他班子成員必須全員參與,全力抓好調研摸底,全力配合村里做好發動群眾的思想工作,全力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全力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原則上每個鄉鎮要確定1-2個以上的舊村改造項目,1-2個以上的自然村撤并項目。第三,必須完成任務。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是今年的中心工作、中心任務,是今年下半年的頭號工程,是必須完成的硬指標,即使困難再大、問題再多,也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如果這兩項工作完成不好,其他工作完成得再好,也要“一票否決”。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合力推進。各部門特別是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強化大局觀念,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積極發揮職能作用。國土、建設、農業等業務部門要增強服務意識,加強業務指導。交通、水利、供電、電信、電視臺等部門要協同配合,主動做好舊村改造村和安置小區的基礎設施配套工作。信用聯社等金融部門要積極給予信貸資金支持,幫助村里解決好啟動資金問題。對各項審批手續,要服務從優、速度從快,實行“一站式”服務,費用能免則免,能減則減。總之,要真正形成各部門各司其職、各方聯動、齊心協力狠抓工作落實的強大合力。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h委、縣政府督查室和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切實加大對舊村改造和農民異地轉移工作的督查力度,定期通報工作進展情況,促進工作落實。要切實加大考核獎懲力度,縣委、縣政府將設立200萬專項經費,重點用于工作獎勵、貸款貼息和開展日常工作。對工作進度快、效果好、完成任務出色的,要加大獎勵力度;對工作重視不夠、落實不好、配合不力的,要通報批評;完不成任務的,堅決“一票否決”。
- 上一篇:創文明縣城迎檢查測評會
- 下一篇:縣加強辦信工作提高辦信質量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