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工作會省長發言稿

時間:2022-05-24 11:28:00

導語:國土資源工作會省長發言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土資源工作會省長發言稿

省政府與各市政府簽訂了土地管理責任書,這既是省、市兩級政府貫徹基本國策的莊嚴承諾,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做好國土資源工作的書面保證。國家土地督察西安局楊璐局長出席會議并將作專題講話,充分體現了國土資源部對我省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大家要認真抓好落實。剛剛過去的五年,省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取得這樣的成績,國土資源起到重要支撐保障作用,國土資源工作功不可沒。此,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在座的各位,并通過你向全省國土系統的廣大干部職工表示衷心感謝!十二五”省建設西部強省的關鍵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和闊步邁向中等發達省份的重要時期。今年是開局之年,各項任務十分繁重,希望大家再接再厲、認真履責,為實現“十二五”宏偉目標作出新的貢獻。下面,講三點意見。

第一,堅持依法行政,嚴格國土資源管理制度,確保不闖紅燈、不越紅線

隨著西部大開發和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深入實施,正在成為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的熱土,投資強度不斷加大,工業化、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國土資源供需的矛盾也越來越大,耕地保護、礦產資源管理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形勢和挑戰。大家一定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堅決貫徹落實好國家的各項政策法規,嚴守紀律,嚴格執法,做依法行政的表率。

一是從嚴審批。糧食穩、天下安,對有13億人口的中國來講,糧食上絕對不能出任何問題。穩定糧食生產的根本途徑是穩定種植面積,關鍵是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格管制用途,嚴格目標考核,確?;巨r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降低。近期的旱情和世界糧食市場的緊張狀況,再次敲響了糧食安全警鐘,國家下達給我們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5837萬畝的指標,是一條誰也碰不得的高壓線。在這個問題上各市的情況不一樣,面臨的壓力也不盡相同,比如西安要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確?,F有耕地面積不減少的難度很大,必須統籌考慮,相互協作,通過各市之間的指標調劑來支撐全省的發展。

二是節約用地。能用存量的不用增量,能用差地的不占好地,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非占不可的要嚴格控制規模,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投入強度和產出率。當前我省單位面積土地的產出率遠低于東部發達省份,西安高新區每公頃土地所產生的GDP僅相當于蘇州工業園的70%左右,資源集約節約利用的潛力還很大。今后一定要走立體化發展的路子,千方百計增大用地容積率,促進地盡其利、地盡其用。比如西咸新區建設,就要按照“核心區+組團”的模式,以“便捷交通連接、優美小鎮點綴、都市農業襯托”為目標,引導產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耕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改變過去村莊星羅棋布、耕地分散且使用效益不高的狀況。

三是嚴厲打擊違規用地、無證開采、濫采亂挖、非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特別要堅決制止批小占大、圈而不建等行為,杜絕囤地、炒地現象發生。國務院就土地增減掛鉤試點問題專門發了文件,圈而不建的不僅要收回,還要收取土地閑置費,各位市長要狠抓落實。近期,國土資源部正在對衛星遙感執法檢查情況進行驗收評估,要以此為契機加大對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責任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堅決查處各類違法行為,該通報的通報,該處理的絕不手軟。我在最近的調研中還發現,土地非法轉讓、礦產資源反復倒賣等問題比較突出,有關部門要進行深入調查,采取科學有效的監管措施徹底加以解決,“十二五”期間必須把違法用地率控制在10%以內。同時,進一步規范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和交易秩序。

第二,增強大局意識,積極主動作為,為加快發展、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國土資源保障

加強國土資源工作既是加快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推動科學發展的關鍵環節。國土資源部門要圍繞全省工作大局,把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的要求貫穿于工作的各個環節。

一方面,要挖掘潛力、盤活存量,保障我省重點區域、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對國土資源的需求。貫徹落實好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嚴格規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切實做好農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深入開展存量建設用地調查摸底,加快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存量挖潛改造工程,切實做好“空心村”綜合治理和土地復墾工作,努力實現占補平衡、增減掛鉤。近幾年西安市的城中村改造力度很大,有效地盤活、用好了土地存量,這一點各地都有潛力可挖。去年我省有50多萬農民進城落戶,但由于大多數村民沒有搬走,退出的宅基地無法連片整理。下一步,要按照“建設農民幸福家園”的要求,借鑒天津華陽鎮的經驗,通過政策支持和財政補貼,建設好農村社區和學校、醫院、敬老院、文化站等公共服務設施及水電路氣等配套設施,盡可能讓農民群眾在不花錢、少花錢的情況下搬遷到社區居住。這樣既盤活了大量土地用于發展,又大幅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和質量,有利于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地質找礦力度,加強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鐵礦、黃金等資源的勘查開發,努力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不斷提高礦產資源保障發展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發揮好“閘門”作用,合理配置資源,加強宏觀調控,促進我省發展方式轉變。轉變發展方式是“十二五”發展的主線,土地和礦產資源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必須結合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和經濟結構調整,通過存量調結構騰空間、增量優結構擴空間,合理控制資源供給總量,優化供給結構。特別要嚴格把關,上高水平項目,下決心淘汰落后產能,低水平項目堅決不能供地,為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置換出更大的發展空間。前段時間省上通過關小上大在陜北淘汰了200多家小蘭炭企業,最近一些企業在利益驅使下又恢復了生產,對此一定要高度重視,站在科學發展的高度嚴格管控,堅決把這些“三高一低”產能淘汰掉。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下大力氣優化能源產業結構,在推動傳統能源深度轉化、延長產業鏈條的同時,積極發展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產業,形成與傳統能源互相補充、協調發展的能源產業新格局。這些都是全省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舉措,用地一定要有可靠保障。

第三,突出工作重點,創新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服務效能

為加快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步伐,省委、省政府在產業結構調整、西咸新區建設、重大項目建設、重點鎮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扶貧搬遷和避災搬遷、實施民生工程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這些工作涉及面很廣,而且投入高、難度大,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必須運用智慧、創新方法,圍繞發展重點優先保障資源供給。

一是要在市場配置資源方面邁出更大步伐。積極推行經營性基礎設施用地有償使用,落實“招、拍、掛”等制度,引導資源有序流動和高效配置。比如保障性住房建設,“十二五”期間全省要解決210萬戶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按照以往的常規安排,每年投入10多億元,到2020年也不一定能完成。為解決這個問題,省政府決定拿出10億元,由延長石油集團組建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管理公司再注資、貸款90億元,共100多億元作為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啟動資金,與各市、縣簽訂保障性住房建設協議,為進城農民、鄉鎮人員建設經濟適用房,在縣城主要建設公租房和廉租房,建成后由各級政府根據協議收購,這樣又回籠了資金,以后可以繼續滾動發展。我們要求這個公司不要賺錢,但也不要虧本,用這樣一個市場化運作和政府購買服務產品的模式,在五年之內徹底解決好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30個重點鎮建設也要同樣按照市場化的模式來推進,“十二五”期間每個鎮基本上按照1000畝土地的指標供應,其中一部分用來安置農民,一部分用來招拍掛,收益用于農民安置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在強調市場配置資源的同時,對公益性、服務性項目的建設也要通過行政手段給予保障。比如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用地,就是要采取政府無償劃撥的形式予以解決。

二是要創新國土資源審批和管理方式。處理好嚴格管理與搞好服務的關系,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創造性開展工作。在項目審批上,屬于省里審批的要提早介入,簡化手續,重大項目要現場辦公,加快進度。屬于國家審批的要主動銜接,加強協調,與市縣、企業一起匯報爭取。要積極做好煤炭礦業權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不斷完善礦業權出讓制度。省政府已投入10億元設立了地質勘探基金,對四家地質單位進行了“事改企”的改革,還新組建了省地調院,下一步,要繼續完善以省級地勘基金為引導、礦產企業和社會多元化投入、商業性勘查為主體的勘探投入機制,按照公益性與商業性分開的要求,切實加強地質礦產勘查勘探工作。

三是要積極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征地制度,認真貫徹《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創新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宅基地管理辦法,在群眾自愿的前提下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有序流轉。最近省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推進農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轉的政策措施,根據農民外出務工情況和土地調整的現狀,在保證土地用途不變的情況下推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流轉,增加農民的資產和財富積累。土地連片復墾后我們將大力發展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附近群眾還可以通過在園區打工再獲得一筆收入。高陵縣把小村并大村新增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指標掛牌出讓,做法和經驗值得推廣。我們就是要通過土地制度創新,來增加耕種面積、提高農民收入。

同志們,今年的國土資源工作任務十分艱巨,省委、省政府對于國土資源工作寄予厚望。希望大家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省發展大局,埋頭苦干,扎實工作,以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