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司法行政實施要點

時間:2022-11-26 11:08:48

導語:全縣司法行政實施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縣司法行政實施要點

2013年全縣司法行政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項目突破和生態創建為抓手,以推進法治、平安建設為目標,以建設司法行政便民服務流動平臺為主線,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努力在打造法治品牌、服務實體經濟、特殊人群管理、規范基層建設、工作模式轉變、作風能力提升六個方面有新突破,為促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和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一、緊緊圍繞法治建設,全面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1、要圍繞“項目突破和生態創建年”,深化“法律六進”活動,積極開展主題法制宣傳活動,聯合婦聯、團縣委、文明辦等部門開展“學雷鋒、奉獻社會、共創文明”和“三八”婦女維權周志愿服務月活動。

2、進一步健全完善普法依法治理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加大部門行業依法治理和基層法治創建活動工作力度,扎實推進法治建設。

3、創新宣傳載體,豐富宣傳內容,搞好流動法制宣傳平臺建設,打造法治建設新品牌。

4、深化法治縣(區)、法治鄉鎮(辦)創建活動,6月份按照創建考核標準對各鄉鎮開展法治鄉鎮(辦)創建情況進行檢查,推出2-3個示范亮點。

5、全力做好省、市“六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督查迎查工作,按照上級要求的檢查內容、督查標準及辦法,對各部門、單位準備情況進行抽查,各司法所6月底前報自查情況。

6、深入開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動,每個司法所至少開展2次以上具有各自特色的送法進校園活動。

7、積極開展法治文化展示年活動,大力推廣法治秧歌的編排傳唱,每個司法所培育創新具有各自特點、特色的法治建設典型經驗,把建設特色法治文化納入重點工作考核。

8、做好部門學法和領導干部學法用法,組織好2013年全縣科級干部普法考試。

9、積極開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區”等基層創建工作,每鄉鎮推選2-3個民主法治示范村。

二、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全面提升法律服務工作水平

10、圍繞“項目突破和生態創建年”,積極搭建法律服務平臺,積極建立健全重大項目法律顧問跟蹤服務制度,為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提供配套法律服務。

11、以縣域工作園區建設、招商引資、社區(村居)合同規范、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為切入點,積極探索搭建工業園區大項目法律服務平臺,組織全體公證員、律師,開展“法律服務進園區”活動。

12、在村莊整合、農房改造、土地流轉、社區搬遷等重大工作項目中,協調有關部門,建立法律顧問強制介入制度,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負責項目的法律論證、合同審查等服務。

13、積極與銀行、房管局、土管局、信用社等部門聯系,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實現“雙贏互惠”。

14、加強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強化行業管理和自律管理,健全完善律師、公證員及法律服務工作者監督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法律服務質量。

三、緊緊圍繞法治社會建設,全面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工作

15、成立擬適用社區矯正調查評估審核委員會,同時對社區矯正工作進行規范整理,匯編成冊,推進社區矯正規范管理品牌。

16、建立集學習、培訓、安置于一體的過渡性安置基地,對“三無”人員等重點幫教對象進行過渡性安置,確保其順利回歸。

17、建立法律咨詢、人民調解、法律援助“三位一體”調解工作體系,以流動便民服務平臺為載體,把人民調解工作延伸到全縣的每個角落。

18、加快特殊人群信息化管理建設,實現實時監控、數據統計、網絡互通、資源共享,依靠現代信息技術破解特殊人群管理服務難題。

19、大力加強行業性、地區性人民調解委會建設和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推動在全縣公安派出所設立人民調解室。

20、以開展基層基礎建設規范年活動為契機,加強司法所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完善司法所工作考核制度,對司法所的工作目標進行細化分解,全面考核,形成科學規范、注重實效的激勵機制。

21、制定律師輪流值班制度,定期參加“六長接訪”,跟隨流動便民服務車深入基層,及時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

四、緊緊圍繞維護公平正義,全面加強民生法治建設

22、按照上級確定的法律援助任務目標,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實體標準、程序標準、質量標準和業務流程,完善相關制度規范,圓滿完成目標任務。

23、健全完善法律援助工作考核體系,拓展和規范非訴訟調解業務,深入開展“法律援助走基層”主題實踐活動,各司法所按時完成40件非訴訟法律援助案件,努力為基層困難群眾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法律幫助。

24、開通公證服務綠色通道,對五保戶、低保戶等生活困難群眾要積極申請公證法律援助或適當減免公證費用。

25、圍繞就學、就業、就醫、勞動權益保障、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深入開展律師法律服務進社區“雙百”活動等民生法律服務工作,依法維護群眾權益和社會穩定。

26、健全完善“148”服務熱線聯動機制,建立與法律援助、法律服務整體聯動的大服務平臺。

五、緊緊圍繞改革創新,全面推進工作模式轉變

27、探索建立司法行政流動便民服務平臺,整合法制宣傳、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社區矯正、人民調解等司法行政便民服務職能,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接觸,打造便民、惠民服務品牌。

28、建立網上辦公系統,完善司法行政業務管理應用系統,推進視頻會議、應急指揮等辦公系統建設,實現業務管理信息化和辦公自動化。

29、對工作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完善各科室和司法所的考核細則,堅持年度考核與平時考核相結合,及時做好督導通報。

30、制定培訓方案,分期分批做好全縣司法行政系統干部對黨的十八大和業務知識的學習和集中培訓,堅持以十八精神為引領,積極創新工作思路,優化工作方法。

31、大力加強信息宣傳工作,健全完善信息報送制度,及時做好《司法信息》的刊發和報送,各科室所按照年度50篇信息的任務目標及時報送,提高質量,努力培養宣傳典型,打造宣傳品牌,有效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知名度。

六、強化監督,廉潔自律,全面加強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

32、健全完善干部職工考勤制度、“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機關效能督查制度以及崗位職責、責任追究等廉政建設規章制度,有力保障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扎實推進。

33、健全完善局機關、司法所、法律服務機構工作目標責任管理辦法,全面規范執政從業行為,定期實施督導通報,堅決查處不顧大局、違法亂紀、誠信缺失的部門、機構和人員。

34、進一步完善車輛管理、公務接待、專項經費管理等制度,對警車使用、物品采購、公務接待、財務報銷等進行全面規范,做到標準統一、程序嚴謹、結果透明。

35、積極開展黨務、政務公開暨權力運行“陽光工程”,健全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堅持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積極開展行風民主評議活動,廣泛接受群眾監督、人大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

36、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創先爭優活動和“四德工程”建設,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實施方案,及時做好總結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