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社區服務管理工作要點
時間:2022-12-03 11:06:19
導語:全區社區服務管理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總體思路
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全區城鄉社區服務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社會管理創新,以區社情民意直通車指揮中心為依托,以繼續打造“社情民意直通車”、“薪火行動”兩大品牌和創建全國城市社區社會化服務、全國農村社區創新性建設兩個新模式為重點,探索社區管理的新路子和服務民生的新模式,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社區服務,解決“有錢出錢”、“有物出物”、“有地方出地方”、“有人出人”的問題,逐步形成多部門、多領域、多行業共同參與社區服務管理的新格局,實現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指數的顯著提升。年內打造10個社會化服務示范社區,爭取全省社區社會化服務工作座談會在我區召開,抓出5-6個農村社區建設典型模式。
二、工作重點
一是在打造“社情民意直通車”品牌上狠下功夫。依托“社情民意直通車指揮中心”,打造“9600919”區民生熱線,在深化服務層次、拓寬服務領域、提高服務質量、創新服務形式上下功夫,暢通民生訴求渠道,傾聽群眾呼聲,關注民生,服務民生,由專人24小時對服務熱線登記和收集的問題進行梳理、歸類、分解,實現“電子幫扶”便捷服務。二是在打造“薪火行動”品牌上狠下功夫。不斷豐富“薪火行動”內容,通過多種方式激發社會各界關注、幫扶弱勢群體的熱情和積極性,開展區“薪火行動”暨市自來水公司“甘霖助困”活動,為部分城鄉低保家庭減免自來水費用。三是在社區社會化服務上狠下功夫。大力發展培育社會組織,對社會組織服務社區工作進行積極培育、監督管理和規范引導,引領社會組織開展特色品牌活動,每年組織每個街道開展5項以上特色活動。四在社區專業化服務上狠下功夫。繼續培育發展振軍工作室,在每個街道至少建立一處專業化服務基地。邀請人民大學、大學等高等院校專家來區建立基地,為居民開展專業化服務。建立“機構+基地+項目”的運作模式,積極與相關專業性社會組織聯系溝通,共同確定專業化服務項目,由政府出資購買社會組織的服務項目,委托符合條件的社區開展服務活動。五是在農村社區建設上狠下功夫。重點打造碧霞國際等11個農村社區,建立農村社區黨組織和發展協調委員會,每個社區配備5-7名工作人員,包括兩名大學生社區工作者。開展民政、社保、農資等部門“十進農村”社區活動,各職能部門下移服務職能,細化服務項目,簡化辦事程序,實現工作人員、工作任務、服務承諾、考評監督和工作經費“五到社區”,讓農村居民不出社區就能解決各種問題。
三、工作措施
一是建立市場運作機制。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督促“十進社區”、“十進農村”部門購買1-2項服務項目,采用公開招投標和項目化管理等形式,委托社區管理或社會組織落實。組織有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和社區居民代表對項目實施過程和完成情況進行第三方評估,根據評估結果落實資金。二是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通過各種渠道籌集不少于1000萬元的農村社區建設專項資金。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方式進行農村社區建設,結余的建設土地整理復墾為合格農用地的,每畝按照相關規定給予有關街道(鎮)補助。要切實把握政策,加大對上爭取力度,整合各部門支農惠農資金,將新農村建設、農、林、水等資金,集中向農村社區建設傾斜。三是建立社工管理機制。已完成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的社區,及時合理地配備工作人員,原則上不超過7人,主要由街道(鎮)下派或在所輻射村的干部中選聘。對農村社區服務中心人員實行實名制管理,建議其生活補貼參照城市社區社工人員標準撥付。引導高校畢業生到社區任職,每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一批農村社區工作者,年底實現“一社區兩名大學生”的目標。四是建立調度考核機制。制定具體考核辦法,在城市社區開展10個社會化服務示范社區創建活動,農村社區實行星級評定機制,每半年進行一次考核,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 上一篇:民政局救助工作要點
- 下一篇:司法局政治理論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