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衛生體制改革工作要點

時間:2022-12-04 09:32:55

導語:全區衛生體制改革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區衛生體制改革工作要點

一、強基固本,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2013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按照國家、省、市對深化醫改的部署和?;?、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把推進醫改與提高衛生事業發展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提高統籌協調能力和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能力。進一步鞏固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努力完善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有序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大力加強基本藥物制度建設,精心組織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吃透上情,摸清下情,認真研究,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確保各項改革目標任務如期實現,讓人民群眾真正受益。

二、突出重點,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

按照省、市要求科學規劃和設置村衛生所,達到村衛生所服務覆蓋每個行政村的要求。嚴格村衛生所建設標準,合理配備鄉村醫生。嚴格鄉村醫生準入和執業管理,將鄉村醫生和村衛生所納入衛生行業管理范圍,對服務行為、藥品器械、經費使用和服務收費等統一進行監管。堅持村衛生所公益性方向,實現向公共衛生服務的轉型。完善鎮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村衛生所一體化管理,建立以崗位責任與績效為基礎的考核和激勵機制。鞏固和擴大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在前期7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率先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基礎上,自2013年元月份起,在全區省規劃村衛生所推行基本藥物制度,實行零差率銷售,其庫存藥品和新購入藥品全部按進價銷售,取消藥品加成。制定實施標準,完善推進機制,嚴格執行基本藥物制度的各項政策,認真做好組織動員工作,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政策宣傳和教育培訓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確保村衛生所基本藥物制度的順利實施。健全完善國家基本藥物采購制度,認真做好基本藥物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管理工作。積極開展基本藥物制度監測評價工作,加強藥品監管,確保藥品質量安全。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財政補償機制,確保鄉村醫生的合理收入不降低,使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工作健康持續運行,切實降低藥品費用,減輕農民群眾看病負擔。

三、創新提升,注重加強基層基礎工作

(一)加強規范化建設,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加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服務能力建設和制度建設,完善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年內完成8處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所)新改貌建設任務。繼續開展星級站(所)創建活動,年內新創建五星級站所8個,四星級站所7個。

(二)鞏固發展新農合制度,提升新農合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新農合制度,鞏固提高農民受益水平,繼續保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行政村和農業人口覆蓋率100%。2013年新農合人均籌資水平將達到300元。其中,各級財政補助240元,個人繳費60元。積極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區范圍內實行門診總額預付制。擴大按病種付費的范圍和種類,最大限度地控制住院費用的不合理增長。進一步完善網絡基礎設施,鞏固“四級聯網”的成果,積極做好統籌區域外定點醫療機構即時結報工作,加強參合農戶信息管理,探索實行“一卡通”,規范新農合補償費用公示制度,強化監管措施,對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動態管理、協議管理、分類管理,制定《區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誠信等級評價標準》,針對不同的誠信級別,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確保新農合基金安全有效運行。

(三)強化措施,提升重點傳染病防控能力。繼續抓好甲型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結核病、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防控,進一步完善傳染病監測網絡,積極做好疫情跟蹤監測、預警報告、流調處置等工作,確保不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暴發。加強免疫規劃管理,降低疫苗針對疾病發病率,抓好接種門診規范化建設,規劃免疫疫苗免費接種率達到99%以上。抓好疾控重點項目建設,堅持以“項目融資金、以項目求支持、以項目帶科教、以項目促發展”的路子,全力做好“省全球基金結核病防治(領域流動人口)項目”、“區肺結核患者治療手機管理信息系統研究項目”、“全球基金瘧疾控制項目”、“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和“中央轉移支付艾滋病防治項目”等五大項目。積極籌措資金,繼續加大投入,抓好疾控中心檢驗檢測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

(四)依法行政,提升衛生監督執法能力。認真履行食品安全綜合協調工作職責,充分發揮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作用,定期研究解決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向食品安全委員會匯報食品安全的問題和對策,按時完成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任務。繼續鞏固食品添加劑、問題奶粉、地溝油、學校食品安全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及時發現和查處各類違法生產經營行為,進一步加強對集貿市場、個體商販、小作坊的監管力度,切實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積極開展衛生監督精細化管理年活動,提高公共場所衛生、職業衛生、放射衛生、學校衛生、醫療機構監管和傳染病防治等精細化監督管理水平,擴大監督執法覆蓋面,增加衛生監督頻次,季監督覆蓋率100%。深入開展公共場所“示范店、示范街、示范行業”創建活動,年內公共場所量化分級管理率要達到90%以上,集中式供水單位建檔率、衛生許可證、涉水人員健康證持有率要均達到100%。加大餐具集中消毒整治力度,進一步拓展飯館(餐飲企業)公共衛生許可與監督的覆蓋面。大力開展職業衛生推進、醫療市場規范和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三項工程”,著力解決群眾關注的突出衛生問題。集中抓好職業衛生“六進”宣傳和“四個一”工程,積極開展洗滌機構消毒衛生監測,拓展職業衛生技術服務的新領域。年內,企業接害職工查體率達到90%以上,疑似職業病患者診斷率、職業禁忌癥調離率、放射診療單位監督覆蓋率均達到100%。集中抓好醫療廣告專項整治、打擊非法行醫專項整治、醫療機構“三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醫師執業證》、《護士執業證》)持有情況專項整治三項工程,進一步凈化醫療市場。突出抓好學生健康查體、校舍衛生監測、學生飲用水管理、學生常見病、傳染病防治和托幼機構消毒監測等工作。繼續開展衛生監督力量下沉活動,探索實施衛生監督協管服務新模式,充分發揮三級公共衛生網絡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前哨作用,解決基層衛生監督相對薄弱的問題。

(五)創新模式,提升婦幼保健服務能力。創新婦幼保健服務模式,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孕產婦管理,全面實施婚前保健、孕前及孕期保健和嬰幼兒系統保健“三期保健”,提高孕產婦和兒童保健覆蓋率。區婦幼保健院與岱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創新兒童保健服務模式,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聯合,創新婦女保健服務模式。組織開展“婚前醫學檢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深入落實農村婦女孕前和孕早期補服葉酸、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年內,全區婚檢率達85%以上,住院分娩率達99%以上,孕產婦系統管理率達95%以上,兒童系統管理率達90%以上。

(六)突出特色,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堅持“中西醫并重”的衛生工作方針,落實各級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防控、應急處置以及醫療救治和治未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完善服務體系,適應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能力建設,年內全區村衛生所、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藥服務能力達到100%。加強中醫重點特色??茖2〗ㄔO,年內,將中醫二院東院進行改造,建成兒科醫院,創建為省級重點專科;完成2個省級重點專科能力提升任務;新創建1個市級中醫特色??啤<訌娭嗅t人才隊伍建設、加快中醫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實施培養名醫、創建名科、建設名院和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的“三名三進”工程,進一步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建立和完善融預防、養生、保健、康復為一體的中醫保健服務體系。

四、打造亮點,努力實現“三個突破”

(一)狠抓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在醫療機構診療水平上求突破。進一步完善公立醫院服務體系,以病人滿意為標準,繼續做好臨床路徑、預約診療、優質護理服務、幫扶基層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試點工作。規范臨床診療行為,積極開展醫療服務名牌、醫療質量示范科室及護理服務示范病房創建活動。繼續實施“衛生強基”工程,通過對口支援、衛生支農、合作共建等多種方式,扶持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和發展。促進公立醫療機構內部運行機制的改革,實行目標責任制,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推行成本核算,引進競爭機制,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實行按崗定酬、按業績定酬,拉開收入差距,優勞優酬,多勞多得。繼續深入開展“醫療質量萬里行”、“平安醫院”創建工作,加強醫療服務監管,強化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嚴格醫療機構、醫療技術、人員和設備準入,建立醫療質量管理與評價體系,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年內,區人民醫院創建為二級綜合醫院。

(二)扎實推進衛生服務均等化,在社區衛生服務規范化上求突破。積極開展公共衛生服務提升工程,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特色建設,規范公共衛生服務行為,延伸公共衛生服務內涵,提升公共衛生服務質量,進一步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

一是開展五個“萬人健康管理行動”。對全區23.1萬名重點管理人群進行健康體檢,并建立和完善電子健康檔案;對12萬名高血壓、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開展“健康面對面隨訪活動”,提供人均4次面對面隨訪服務;開展“健康生活促進行動”,覆蓋城鄉居民5.5萬人次,在每個社區、村開展1次健康教育講座、1次健康教育咨詢活動和發放12種健康教育資料;為5.3萬名0-6歲兒童開展兒童保健服務;為10萬名婦女提供婦女保健服務。

二是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特色創建活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建全省星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市級規范化接種門診;岱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建全省星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市級規范化兒童保健門診;泰前、上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邱家店衛生院創建市級規范化兒童保健門診;徐家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建市級公共衛生示范全科團隊;省莊鎮衛生院完成門診綜合樓二期工程建設。

三是打造便捷高效的健康服務平臺。通過打造“一封公共衛生服務公開信、一張居民聯系卡、一塊責任團隊網絡公示板、一份完整的居民健康檔案、一部健康服務電話”的“五個一”社區居民健康平臺,提高社區衛生綜合服務能力,加深社區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了解與信任,更好地保障社區居民的健康安全。

(三)不斷完善衛生應急機制,在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上求突破。進一步完善以區直醫療衛生單位、各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所)組成的三級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決策和指揮信息系統平臺建設,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和衛生應急預案,建立常態下的衛生應急工作機制。加大衛生應急人才培訓力度,建立專業化、規范化的衛生應急人才隊伍,年內組織開展1—2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模擬演練。各相關單位儲備充足的衛生應急物資和藥械,切實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范和應急處置工作,提高衛生應急敏感性,落實衛生應急責任制,衛生應急處置率和及時率均達到100%。年內,爭創“省級衛生應急示范區”。

五、倡樹形象,努力推進“五項建設”

(一)推進行業作風建設。積極開展“作風建設整改年”活動,突出解決好“空、虛、散、慢、低”五個問題,強化“大局意識、學習意識、創新意識、服務意識、效率意識、奉獻意識”六種意識,倡樹“善于學習、勤于鉆研,精于動腦、勇于創新,敢于克難、專于攻堅”的良好作風,推動衛生事業發展實現新突破。繼續加強醫德醫風教育,重視醫務人員人文素養培養和職業素質教育,深入開展改善服務態度,加強醫患溝通學習教育,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繼續深入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扎實推進長效機制建設,樹立衛生行業新形象,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二)推進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學習培訓,綜合運用多種載體,創新形式、改進方法,采取理論研討會、專題講座、交流座談、外出考察、深入社區調研、參觀區里重點建設項目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習效果。開展“關愛健康”知識講座活動。邀請醫學專家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干部職工開展大型健康養生保健知識講座,提高干部群眾的健康保健意識。落實衛生人才培養規劃,建立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基金,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養和引進一批高層次衛生專業人才和學科帶頭人。抓好全科醫學教育,培養合格的全科醫師。制定優惠政策,高度重視衛生管理人才的培養,大力開展衛生管理干部崗位規范化培訓,造就一批適應衛生事業發展的職業化管理隊伍。

(三)推進衛生信息化建設。強化組織領導,統一規劃協調,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地建設綜合衛生信息管理平臺,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區衛生信息網絡系統,建設以居民健康檔案為基礎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促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重點推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醫療救治、衛生行政管理、衛生統計和醫改監測網絡直報、傳染病網絡直報、疾病控制與監測、衛生監督、婦幼保健、藥品配送、社區衛生、新農合實時結算、遠程醫療、遠程醫學教育與培訓等領域的信息化建設,建立分工明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互動的衛生服務網絡,以信息化建設促進衛生改革與發展。

(四)推進平安衛生建設。深化平安醫院創建活動,加強醫療機構內部安全管理,經常開展隱患排查,落實人防、物防、技防,確保不發生失火、失盜及重大治安事件。認真落實安全生產措施,杜絕安全事故發生。健全完善醫患糾紛預防處置機制,確保醫療安全,保持衛生行業平安和諧穩定。

(五)推進衛生文化建設。繼續深入開展“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的“三好一滿意”活動和“創先爭優爭做衛生先鋒”活動。以“文化建設”為載體,開展衛生系統思想文化研討,營造具有醫療衛生特色的思想文化活動氛圍,開創衛生文化建設新局面。加強醫院文化建設,開展優質服務承諾活動,使用文明用語,樹立白衣天使圣潔形象。搞好醫療衛生單位綠化、美化、凈化工作,切實改善院容院貌,為群眾創造優美的就醫環境。繼續抓好文明單位創建活動,鞏固衛生局“省級文明機關”創建成果,繼續保持中醫二院省級文明單位、區人民醫院和區疾控中心市級文明單位稱號,積極開展文明科室、文明家庭、巾幗示范崗等創建活動。注重品牌的創建,不斷創新工作方法,提煉品牌特色,拓展品牌內涵,推廣品牌效應,培育和發掘更多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創建更多的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