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科技工作總結
時間:2022-03-15 06:30:00
導語:全區科技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主要工作
一、推進高新園區分園基礎設施建設
高新園區分園新修道路1、5公里,投資8萬元完成綠化面積10585平方米,鋪設給排水管線600多米。
二、加強企業引進工作
1、灣引進遠東工具有限公司,占地面積56000平方米,注冊資金150萬美元,職工總數427人,生產各種型號、規格的麻花鉆、特種鋼材,產品全部出口,年出口額800萬美元。
2、凌水引進“進一化工()有限公司”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筑面積2300平方米,以韓國的“進一化工”為主,開發生產亮光劑、腹膜膠等高新技術產品。
3、凌水引進龍神制冷設備有限公司以研制制冷設備為主,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注冊資本3000萬元,員工2300余人,其中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0余人,現已有五項產品獲得國家專利。
4、南關嶺引進百事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Raylink無線系列產品、USB便攜硬盤、FireWire硬盤等產品,投資30萬美元,預計年銷售收入100萬美元,利潤10萬美元。
5、南關嶺引進科林生態產業有限公司,生產生態紙棺,投資100萬元,預計銷售收入600萬元,利潤300萬元。
三、推進三儀藥業、廣匯化學、利泰塑料項目建設
三儀藥業3000平方米綜合樓已封頂,2100平方米生產車間已完成,設備陸續進行安裝
廣匯化學現已正式投產,月產聚丙烯酰胺300噸,產值600萬元。
利泰塑料第四條生產線正在調試,已投入生產的三條線月產量120噸,銷售收入360萬元。
四、引進新技術、新工藝,解決技術難題
到目前為止,全區引進新技術、新工藝110項,解決技術難題110項。
五、軟件園擴建工作
軟件園東軟信息學院33550平方米學生公寓已建成,9月1日已正式投入使用,軟件園二期工程計劃擴建6萬平方米,現已啟動。
六、民營科技企業創業中心二期工程
民營科技企業創業中心二期工程6層5000平方米綜合培訓樓已進入內外裝修。
七、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器建設
正在申請建立的《省涂料研究開發中心》將成為我區的一個專業孵化中心,該中心集科學研究、新產品開發、產業化轉化和市場推廣應用于一體,達到和滿足公司經營和行業發展對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的要求,該中心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現有科技人員62名,按應用技術、涂料產品、樹脂產品和工藝技術設置4個專業研究室,1個研究分部,1個理化檢測中心和1個信息情報研究所,形成了對相關技術領域的全方位覆蓋,具備了為氟涂料行業及相關應用領域提供成熟、成套技術的能力。
八、成功召開了〈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工作會〉
三月份召開了全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工作會,動員全區廣大干部群眾,充分認識高新技術產業在我區經濟發展中的重大作用,統一思想,抓住機遇,實現全區經濟發展的新突破。會上表彰了3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先進集體,10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先進單位,5個突出貢獻獎個人,6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帶頭人。
九、推薦上報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安排區級科三經費
推薦上報市級科技計劃項目32項,立項10項,獲得省、市科三經費支持315萬元。通過市以上科技成果鑒定3項,確立區本級重點科技計劃項目29項,安排科三經費575萬元。推薦申報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5項(待批),成立民營科技企業8家,啟動軟科學研究試點工作,首批立題14項,安排專項經費20萬元。
十、加大招商力度,轉變服務職能,促進區域經濟穩步發展。
為進一步促進我區技術市場及經濟的發展,組織基層60余人到蘇州、南京、哈爾濱等地參加高新技術招商會,取得顯著成果。北大凈化設備有限公司在蘇州簽訂技術合同500萬元;三儀制藥有限公司簽訂技術合同1000萬元。
十一、民營科技企業
審批民營科技企業7家。
存在問題:
1、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科技企業存在資金不足,科技成果轉化速度不快等問題。
2、機制不活,開放意識不強,產業化程度仍然較低??萍既藛T的積極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引進的科技成果轉化和自主開發的科研成果產業化,障礙性因素很多,企業獨立自主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
3、開發能力有限,引進渠道還比較狹窄,具有牽動作用的大項目不多。
4、人才相對匱乏,高科技開發及管理人才短缺,全區沒有形成一支有較強競爭能力的人才隊伍。
來年工作打算:
一、結合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繼續抓好“3423”工程的實施,發揮軟件園、創業中心、高新園區分園的研發、孵化和產業化功能,加速構建我區的科技創新體系,促進產業結構和優勢產業的優化升級。
二、繼續加大與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聯系,推進產、學、研三結合。在走訪大專院校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組織院校與企業的聯誼活動,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引進新技術、新工藝。
三、重點抓好三儀藥業、利泰塑料、廣匯化學等高新技術項目的產業化和規?;?。
- 上一篇:全縣村級衛生改革工作方案
- 下一篇:全縣五力提升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