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廳工作計劃2
時間:2022-11-28 05:07:00
導語:省科技廳工作計劃2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精神,實施海南省“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按照“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圍繞《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有所為有所不為,走特色科技創新之路,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力爭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5%,科技進步總體水平在全國排序繼續向前邁進,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海南全面協調可持續做出應有貢獻。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新突破:
一、自主創新能力有新突破
1、實施科技專項。重點在熱帶生物、生物技術、新醫藥、新材料、電子信息、生態環保、新能源、循環經濟等領域組織科技攻關,力求取得突破。
2、多渠道增加自主創新投入。爭取國家和省財政更大支持。組織科技項目,爭取國家和省級財政研發投入超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撥款8000萬元,省本級財政2500萬元。加大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力度,企業R&D投入比上年增長10%以上,超13億元。爭取落實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專項資金,爭取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更大支持。
3、加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建設,提高自主研發能力。組織編制可研報告,爭取基本建設投資項目扶持。推動中石化、武鋼等一批大型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并爭取有1家以上成為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爭取建立國家熱帶作物種質改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加強科研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建立海南省大型科學儀器網絡共享平臺。指導國家級靈長類海南獼猴實驗動物種源基地項目建設。整合資源,籌建海南實驗動物研究中心。
5、做強林科所、工科所,逐步向科學研究院發展。加強高等院??萍脊ぷ?,發揮其基礎、骨干作用。
6、加強科技園區的指導建設。完善政策,推動??诟咝聟^二次創業,加快發展。建設海南儋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爭取通過國家驗收。進一步完善園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設園區核心區科技成果示范及產業化基地。指導和推動中國三亞農業科學城建設。實施科技項目,建設公共服務平臺。
7、完善科技項目評價機制,加強跟蹤檢查、統計分析和總結宣傳,發揮科技項目的作用和效益。
8、組織開展“雙大互動”,加強專利技術的引進和再創新。
9、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推動與東盟科技合作平臺建設。組織參加第三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申辦中國—東盟藥用植物保護、研究和利用研討會,籌備在海口舉辦的泰國食品技術展覽,開展海南與東盟區域科技合作中專利戰略研究,加強海南與東盟科技合作基地建設,接待泰國國家研究委員會代表團。協助中國科學院舉辦第三屆中日科技政策與戰略高層論壇和世界光學大會。協助海南大學舉辦亞太力學國際會議。此外,組織實施對外科技合作項目。繼續實施、跟蹤管理中泰、中巴、中歐等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加強對外科技培訓,邀請中外科技外交官來瓊開展科技交流。
10、加強國內科技合作。積極推動泛珠三角、長三角區域科技合作。具體落實我廳與廣東省科技廳簽訂的科技合作框架協議;加強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等科技合作。
二、科技產業發展有新突破
11、實施火炬計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力爭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突破200億元,加強指導高新科技園區建設,培育和壯大高新技術龍頭企業。做好高新技術企業、項目、產品的認定和考核工作。做好高新技術企業接待日工作。舉辦海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層論壇。發揮省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促進會作用,組織企業與金融機構開展對接活動。落實高新技術企業、項目、產品優惠政策。做好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監測統計分析。開展創建節約型高新技術企業標兵活動。
12、實施星火計劃,發展農業科技產業。爭取20個以上項目列入國家星火計劃。建立和完善馮家灣蝦苗星火產業帶、澄邁福山熱帶水果星火產業帶、樂東-東方香蕉星火產業帶和三亞-樂東熱帶蘭花星火產業示范帶等,構筑具有我省區域特色的農業科技產業帶。
13、建設省南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化基地,推動我省南藥科技產業發展。
14、加大漿紙林高產、抗風品種的培育、引進和推廣,推動漿紙林科技產業發展。
15、加強對全省科技招商的統籌組織、動態分析和跟蹤落實。做好深圳高交會、北京科博會等科技招商工作。
16、發揮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突出重點,提高效益。
17、積極爭取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更大支持,力爭超過1000萬元。做好項目跟蹤、檢查。做好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的組織落實。
18、實施省十大科技成果示范推廣工程項目。加強跟蹤管理,指導示范點工作,編發工作簡報,及時通報宣傳。
19、做好省科技獎勵工作。爭取改革完善省科技獎勵辦法。
20、建設技術交易市場,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三、推進農業科技服務“110”建設有新突破
21、落實全省農業科技服務“110”現場會精神。加快服務站點建設,擴大覆蓋面。
22、加強已建站點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建設,爭取全省建設100個標準服務站。
23、完善指揮管理、智能網絡、技術服務和基礎設施四大系統,擴大視頻站點50個以上,實現指揮中心、服務站和專家服務團之間的聯通。
24、開展土壤營養診斷與施肥工程,建立數據庫,完善充實863智能農業專家系統。
25、加強服務站點的動態管理,做好信息及分析統計工作
26、建設瓊海、儋州農業科技服務“110”區域指揮中心。
27、落實國債項目資金。積極推動市縣政府將專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
28、爭取企業加盟,籌建省農業科技服務“110”集團公司,逐步實現連鎖經營。
四、服務新農村建設有新突破
29、開展市縣科技進步考核工作。推動市縣建立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指導市縣推動科技進步,加大科技投入。
30、做好與澄邁、萬寧、瓊中等市縣共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工作。
31、實施國家和省科技富民強縣(市)行動計劃。指導瓊海、儋州開展國家科技進步試點市工作。
32、建設科技示范村。積極探討和推動農業科技服務“110”與創建文明生態村有機結合,建設100個科技示范村,促進農村科技水平提高。
33、推進科技聯結活動??偨Y推廣陵水、保亭等縣經驗,抓好東方市大田鄉聯手扶貧工作,促進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科技工作。
34、加大農村科技培訓力度。組織科技下鄉,多渠道多層次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和轉移勞動力技能培訓20萬人次。
35、加大對海南省農村十大科技致富能人宣傳力度,促進農村科技人才脫穎而出,形成崇尚科技致富的社會氛圍。
五、科普工作有新突破
36、辦好第二屆海南省科技活動月。
37、完善海南虛擬科技館首期工程,建設二期工程。充分網站內容,完善網站版面,增強網站美感、趣味性。新建工業館、交通館、航天館、信息館、能源館。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建設海南虛擬科學館展示中心,擴大影響面。
38、充分利用農業科技服務“110”平臺開展農村科普活動。
39、充分利用發揮國家和省科普基地的作用,加強指導管理,提高水平,使其逐步成為科普工作的重要載體。
40、與新聞媒體加強溝通與合作,創辦科普專欄(題),加大科普宣傳力度。
41、辦好《大科技》等科普刊物,擴大科普宣傳陣地。
六、專利工作有新突破
42、加大專利申請資助和宣傳培訓力度,力爭全省專利申請量比上年增長20%,發明專利申請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
43、做好知識產權宣傳和培訓工作。組織舉辦大型知識產權宣傳周、知識產權文藝會演等活動。舉辦培訓班,指導企業、高校開展知識產權工作。建立全省專利信息采編隊伍,加強省知識產權局網站建設和專利政務信息工作。辦好中國知識產權報海南聯通站。
44、做好專利行政執法。落實《關于加強專利行政執法工作的若干意見》,規范執法管理。在商品流通領域開展查處冒充和假冒專利執法行動,評選10家無假冒專利商品商場。
45、大力引進專利。完善省專利技術交易市場,籌建全國專利技術市場??谥行?。籌備*年中國(海南)新科技成果、專利技術和產品博覽會。收集、編印、專利技術信息,舉辦專利技術推介會。
46、強化專利實施,提高專利產業化水平。組織實施“專利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爭取引進一批有較大影響的專利技術項目。做好第三批全國企事業單位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工作和省*專利試點工作。
47、組織舉辦第二屆海南省十大專利發明人評選活動和全國發明人峰會。
七、科技體制創新有新突破
48、制訂具體實施管理辦法,實施扶持非公有制科技企業發展科技專項。
49、貫徹落實《關于促進民營科技機構發展的若干意見》。開展民營科技企業的認定或備案工作,做好科技類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審查工作。做好民營科技機構的統計分析和調研工作。
50、協調推進省屬科研院所改革。推動和指導科研單位建立有效的人事、分配制度,增強活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51、繼續開展科研體制創新獎評選活動。
八、科技創新環境建設有新突破
52、全面落實國家關于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
53、研究提出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國家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的具體實施意見。并切實組織落實,主動做好全省科技大會的準備工作。
54、爭取《海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條例》列入省政府立法計劃并通過審定。
55、制訂實施《海南省“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
56、加大科技宣傳。加強海南科技在線網站建設,發展壯大全省科技信息員隊伍。在海南日報等新聞媒體組織專欄,宣傳先進典型。辦好《海南科技》,完成《海南省科技志》編制。
57、做好省政府科技顧問委員會秘書處工作。堅持每半年定期向科技專家通報工作。
58、切實加強“三型”機關建設。繼續開展市縣科技部門與廳機關干部雙向掛職鍛煉,鼓勵機關干部在職學習進修,建設完善廳干部文庫,堅持理論中心組和以支部為單位的集中學習制度,制定廳*年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任務分解方案,堅持處室主要負責人述職述廉制度,加強廳黨建、思想政治和老干部工作,改版廳辦公自動化系統,逐步實現無紙化辦公,爭取實現省重點科技項目網上申報,抓好各項管理規章制度的落實,加強檢查督辦、檔案管理和保密工作,整治機關辦公環境,營造安全有序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