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建設健康城區行動工作計劃
時間:2022-06-04 10:01:00
導語:區縣建設健康城區行動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積極應對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給市民健康帶來的諸多挑戰,**年,本區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針對生態環境、市容環境、居住環境、人文環境中存在的問題,相繼實施了**年-**年和**年-**年兩輪建設健康城區三年行動計劃。六年來,本區建設健康城區行動圍繞2010年**世博會籌辦、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市容環境、新農村建設、農民與農民工的健康促進等重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為主線,以滿足市民健康需求為出發點,動員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和市民共同參與,推進開展衛生創建工作,全面開展了“五個人人”健康市民行動和健康場所建設等健康促進活動,倡導市民提高健康意識、養成健康生活方式,探索了以市民健康自助互助管理為主體的疾病群防群控模式,初步建立了全民健康的社會支持系統和市民參與健康城市建設的動員機制,并且在不同層面上建立了政府分級負責、多部門合作推進、專家技術指導的有效工作機制,有效促進了市民健康與環境、社會和諧發展,并使市民健康素養、環境健康水準、社會健康評價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我區建設健康城區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就,城鄉環境綜合水平明顯提高,市民健康綜合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明顯提升,在建設“經濟實力更強、城鄉環境更美、人民生活更好、社會更加和諧”的現代化濱江新區進程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隨著本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市化程度不斷提高,市民的健康需求與日俱增,城鄉社會生活中還會產生影響健康的新問題,市民對健康的實際需求也在不斷提高。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2010年**世博會舉辦在即,本區建設健康城區行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為進一步推動本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努力提升我區的軟環境和軟實力,進一步提升城鄉環境綜合水平,進一步推進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健康綜合素質,繼續深化建設健康城區工作,使寶山建設成為生態、生活、生產協調的具有輔城功能的現代化濱江新城區,為2010年**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創造良好條件。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市建設健康城市2009年——2011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市府辦〔**〕54號)和《寶山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寶山區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綱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行動目標
繼續完善建設健康城市的政策環境、公眾參與機制和全民健康的社會支持系統;進一步控制影響人群健康的各類環境因素;全面提高市民健康素養、倡導健康生活方式,不斷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促進人與環境和諧友好相處。
二、行動策略
(一)以人為本,注重參與。堅持以人的健康為本,以公眾對健康的主動追求為重,充分尊重和反映市民在這一行動中的主體地位,根據不同人群解決自身健康問題的實際需求,因人制宜、積極創設各類公眾參與平臺,促進市民健康素質全面發展。
(二)服務世博,融入全局。緊密結合世博會,制定各項任務指標和推進活動計劃,積極推進“健康寶山”系列主題活動的全面開展。既使健康城市理念與世博主題有機融合,逐漸滲透到市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又在服務世博中持續推進建設健康城市行動,使之融入我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全局。
(三)縱橫協作,立體推進。建設健康城市行動由部門建設項目和社會推進活動組成。一方面,不斷強化社會動員,依托這一平臺為政府職能部門認真履行職責、開展項目建設創設條件;另一方面,充分集聚部門合力,依托其資源優勢深化各個層面的社會推進活動。以社區和單位為最基本的工作單元,堅持重心下沉,強化指導服務,實現重點突破,真正形成“縱橫協作、立體推進”的工作模式。
(四)聚焦重點,拓展內涵。不斷關注城市化進程和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健康問題,通過借鑒已有經驗,創新工作機制,研究制定健康促進的保障性措施,切實解決其中的一些重點問題,不斷豐富這一行動的內涵,努力完善可持續發展的行動機制。
三、主要任務與要求
(一)營造健康環境
根據《寶山區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綱要》的總體要求,以健康環境建設為著力點,以衛生創建為抓手,以環境整治為突破口,鞏固衛生創建成果,繼續推進國家衛生鎮創建,大力推進寶山生態環境、生產環境、生活環境的建設,切實改善本區城市面貌和環境質量。
1.全面加強水環境治理,大力推進雨污水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雨污水處理能力和水平。
2.制定和實施第四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加強重點污染行業和企業的環境整治,切實從源頭上防治污染,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3.加大綠化建設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強沿街、沿路、軌道交通沿線、高架橋蔭等各類綠地的建設和管理,啟動一批生態綠化工程建設,提升整體綠化景觀質量和養護管理水平。
4.加大中小道路、農貿集市、建筑工地、城鄉結合部等市容頑癥的整治力度,建立有效的長效管理機制,切實改善市容環境面貌。
5.聚焦迎世博“一網三治”的工作要求,著力改善環境面貌,加大房屋整修、清洗力度,著力加強市容環境、小區環境、道路河道、集市貿易、村容村貌等各項基礎建設,。
6.不斷加強以消滅孳生地為重點的有害生物防制,有效控制蟲媒傳染病的發生,堅持開展“讓蟲害遠離生活”活動,把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最低水平,不斷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7.進一步加大食品衛生安全監管力度,全面營造市民放心的食品消費環境。
8.加強公共場所控制吸煙工作,營造室內無煙環境。
(二)完善健康服務
全面推廣和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應具備的理念、行為和技能,積極提供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逐年提高市民對健康素養和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識知曉率和行為形成率,不斷改善市民健康綜合素質。
1.進一步完善適應我區發展的公共衛生體系。
2.繼續推進社區重點慢性病規范化管理,提高高血壓、糖尿病、腫瘤、精神疾病等重點慢性病的管理率。
3.發揮“優醫組團”工作優勢,深化社區衛生服務集團的內涵建設,建立網格化全覆蓋的社區衛生服務平臺,逐步落實家庭健康服務責任制,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六位一體”綜合衛生服務。
4.促進精神衛生工作發展,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開展重點人群干預。
5.推進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廣泛開展中醫適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的優勢,使得中醫藥服務深入人心,鞏固**市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創建成果,構建中醫特色預防保健服務體系。
7.大力普及生殖健康、優生優育、避孕節育和預防艾滋病知識。
8.不斷完善社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建立網絡化、全覆蓋的社區體育指導機構和社區體育配送服務平臺,發展各類群眾性體育健身團體,大力宣傳科學健身方式,開展體質干預。
9.全面普及合理營養知識和推廣支持性工具,不斷優化市民飲食結構。
10.向農民工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和健康體檢,開展送知識、送健康服務活動。增設健康教育宣傳欄,開設健康專題講座,引導農民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育良好的健康行為。
(三)加強健康管理
落實區政府實事工程,大力實施社區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組,提升公眾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1.全面組建各類健康自我管理小組,力爭覆蓋全區各居(村)委和健康單位,不斷提高健康管理工作水平。
2.醫療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積極參與群眾性自我管理工作,不斷提高技術指導和服務能力。
3.不斷開發健康城市宣傳陣地,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充分發揮電臺、電視臺、政府網站、報紙等各種宣傳陣地,著重圍繞“世博,讓寶山更健康”和“5個人人行動”多層面、多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傳愛國衛生工作。充分發揮基層愛衛貼近群眾的工作特點,拓展健康社區宣傳渠道,提高居民群眾的健康素養和知識技能。
4.持續深化和推進健康社區、健康樓宇、健康企業、健康校園、健康家庭、健康村等建設活動,結合場所特點,不斷拓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渠道,使不同健康場所在健康自我管理方面各具特色。
5.積極探索開展健康示范村建設活動,著力提升健康村整體建設水平。
四、重點推進活動
(一)“人人動手清潔家園”行動
以發動群眾參與、清潔社區環境、強化社會監督為切入點,在全區廣泛開展群眾國衛生運動。進一步發揮全區愛國衛生志愿隊伍和全區市民群眾的積極性,以愛國衛生月、節假日、重要活動和每月15日愛國衛生“環境整治日”等活動載體,組織全區性的市民義務勞動,著力解決中小道路、菜市場及其周邊、建筑工地、河道及其兩岸環境、交通樞紐及其周邊、居住小區、農村村宅以及醫療衛生單位等中存在的環境臟亂差問題以及市民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教育引導廣大市民群眾,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維護公共環境的點滴小事做起,養成講衛生愛環境良好生活習慣,不斷改善城市整體環境水平。
(二)“人人勸阻室內吸煙”行動
圍繞“無煙世博”的主題,積極倡導市民樹立控煙意識,養成不在公共場所吸煙、勸阻室內吸煙、不主動敬煙和不接受敬煙的行為習慣,大力營造全面控煙的社會氛圍。餐飲、賓館和文化娛樂場所全面標注控煙標示,部分餐飲集中地區逐步實行區域性控煙。積極開展無煙機關、無煙醫院、無煙學校的創建工作。
(三)“人人堅持日行萬步”行動
全面倡導“體育生活化”理念,以開展“健康生活周”為抓手,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教育的新高潮。從日常生活和工作入手,引導市民每天進行累計相當于一萬步左右的身體活動。積極開展各類群眾性體育活動,通過健身操、萬人跑等形式,不斷擴大參與人群的范圍。加強健康生活方式的陣地建設,在公共綠地、公園和小區的有關道路上建設科學健身路,建立以健身為主題的宣傳指示牌,倡導“市民體育生活化”的理念,普及科學健身知識,方便市民健步行走。
(四)“人人掌握控油控鹽”行動
廣泛宣傳“每人每天攝入鹽控制6克以內、攝入油控制25克以內”的知識。向部分居民戶免費派發健康生活方式支持工具和相關的健康宣傳資料。以社區居民家庭、中小學生、農民和農民工、機關企事業單位為主要工作重點,推廣實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積極推進文明公共場所和文明示范街創建,在全社會形成“人人掌握控油控鹽”知識與技能的良好氛圍。
(五)“人人學會應急自救”行動
按照市政府實事項目——群眾性現場救護培訓工作的要求,廣泛深入地開展自救、互救知識技能的培訓活動,通過宣傳,引導不斷增強市民應急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大力普及識別危險標識的知識和技能,提醒市民注意周圍環境,防范潛在危險,保護自身安全,減少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在做好救護培訓工作的同時,要注意做好救護復訓,現場演練等工作,以鞏固救護培訓的成效,進一步擴大“人人學會應急自救”行動的社會影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要加強對建設健康城區工作的領導,充分依托各類專業性、行業性行動計劃,整合目標載體,做到資源共享;進一步完善建設健康城區的組織網絡,明確各部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工作職責,建立高效運作的協調機制;不斷加大對建設健康城區工作的投入保障力度。
(二)完善參與機制
建立健康城區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健康城區聯席會議,交流工作進展情況,解決推進中的重大問題,布置下一階段工作任務。建立健康城區志愿者隊伍管理機制,進一步提高公眾參與建設健康城市行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建立激勵機制,每年評選健康城市工作先進社區、單位、集體和個人,調動不同主體開展建設健康城市活動的積極性。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健康城區建設項目。
(三)實施監測評估
要探索建立我區健康城區評估指標體系和市民健康行為監測系統,全面、科學、公正地評估行動計劃的進展情況和實施效果。按照年度計劃要求,于每年末做好建設健康城市工作評估及總結。結合迎世博600天行動計劃的各階段工作要求,于2010年開展重點項目區內評估,于2011年以自我評估與外部評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終末評估。
(四)拓展交流合作
要不斷拓寬區內外、市內外等合作交流領域,利用專業期刊及各類傳播載體,介紹、交流健康城區的最新信息、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探索和創新健康城區建設理論。
- 上一篇:保障局政務年終工作總結
- 下一篇:縣委書記大接訪活動的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