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經濟發展目標
時間:2022-02-13 02:48:00
導語:縣經濟發展目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一年,也是進一步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積極轉變的關鍵一年??傮w上分析,今年我縣經濟發展有利因素多于矛盾和困難,經濟社會將繼續保持協調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從外部發展環境看,國際貿易繼續擴大,投資日趨活躍,外部環境總體上比較有利。國家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一方面繼續從嚴控制土地和信貸“兩個閘門”,提高市場準入“一個門檻”的政策不會放松,另一方面更加強調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確保調控政策進一步落實到位。這將有利于我們轉變增長方式,優化經濟結構。
從三大市場需求看,“***”規劃確定的一批重大項目陸續開工建設,今年投資能夠保持穩定增長。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消費預期將明顯改善,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會進一步增強。雖然受貿易磨擦、人民幣升值、國家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部分行業擴大出口的難度增加,但隨著出口結構的調整優化,外貿出口總體上仍會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
從供給支撐能力看,我縣糧食持續增產豐收,新農村建設進展順利,工業規模效應明顯,支柱產業支撐作用增強。服務業近年來保持了一定的發展速度,發展空間很大。特別是隨著濟菏高速公路的竣工通車,聊泰鐵路、220國道拓寬改線等項目的實施,都將推動全縣經濟較快發展。
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推進科學發展為主題,以率先突破為目標,認真落實上級經濟工作會議和縣十二次黨代會議精神,圍繞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新平陰,抓住改革開放、自主創新、結構調整“三個關鍵”,搞好發展規劃、基礎設施、主導產業“三個對接”,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三化進程”,實施縣城農村、三次產業、經濟社會“三個聯動”,突出工業經濟、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三項重點”,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為:
——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提高。生產總值增長16%,三次產業分別增長6%、18%和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7%;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出口創匯增長15%;金融機構各項存款和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3%和10%。
——經濟結構繼續優化提升。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3.8:61.9:24.3。三次產業投資比例調整為7.1:69.7:23.2。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增長17%,占GDP比重達到55.2%,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17%,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
——運行質量效益明顯改善。稅收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比重達到67.3%;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增長17%、利稅增長20%;研發經費占GDP比重達到1.2%;萬元GDP綜合能耗降低6%。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投資增長5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城鎮新增就業人數達到37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1.5%,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降低4%,環境空氣質量良好率達到88%;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27.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增長0.9%,達到10.7平方米。
三、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深化工業結構調整,實現工業經濟新突破。立足現有工業基礎,加快結構調整步伐,膨脹發展支柱產業,力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銷售收入、利稅分別增長21%、17%和20%,總量分別達到56億元、165億元和21.7億元。
注重技改創新,增強骨干企業帶動能力。充分借助省會城市科技力量雄厚和各類人才密集的優勢,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力爭新建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4家。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制藥、環保與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業,力爭明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7%以上。加強與大企業集團的合作,積極培育打造骨干企業,力爭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突破30家。
狠抓產業鏈項目建設,膨脹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圍繞現有特色支柱產業,抓好產業鏈延伸項目的建設與引進工作。重點建設完成伊利乳業公司冷飲生產、山東鴻瑞石油化工、山水低溫余熱發電、新新太陽能公司空調及洗衣機、瑪鋼公司擴產等十大項目,壯大機械裝備、水泥建材、醫藥化工、食品加工等四大支柱產業,力爭支柱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14億元。
提高創新能力,轉變工業經濟增長方式。以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為重要抓手,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增長方式轉變、質量和效益提高。嚴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項目的建設,依法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抓好鋼鐵、有色金屬、煤炭、電力等重點行業的節能工作,培育一批創新型企業,努力提高創新型企業發展水平。
(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按照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的要求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穩定完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發展農村經濟,加大“三農”投入,增加農民收入,圍繞全市新農村建設“十大行動”,不斷推出新舉措,推動新農村建設邁出新步伐。
深化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突出玫瑰、林果、蔬菜、畜牧等產業的主導地位。加快畜牧業發展,新增奶牛1萬頭;以平原蔬菜開發、山區果品開發、油用玫瑰基地等建設為重點,壯大蔬菜、林果、玫瑰產業,新發展平原蔬菜2萬畝、核桃1.2萬畝、油用玫瑰2000畝。力爭四大主導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75%以上,糧經比例由20*年的5.8:4.2調整為5.7:4.3。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增強農業抗災能力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生產設施,重點建設匯東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農村生活設施,圍繞“一建三改”重點建設農村自來水、生態能源富民、農村公路改造等工程,續建涉及78個村7.1萬人的供水網絡3處,新建沼氣池1萬個,改造農村公路135公里。同時,發揮綠色農產品的資源優勢,做好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
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鞏固、完善、加強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強就業信息、職業介紹等各項服務,通過廣播電視、宣傳報道等多種方式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引導農民有序流動和轉移,力爭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18000人,確保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三)大力發展服務業,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堅持突出縣域特色,發揮比較優勢,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并舉,努力調整服務業內部結構,實現服務業合理布局和有序發展。
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加大服務業基礎設施投入,積極培育熱點消費,擴大服務性消費,提高傳統服務業的檔次水平。以市場建設為突破口,規劃改造平陰市場、宏源市場、黃河市場。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引導超市向農村延伸,為農民購物創造便利。注重新興業態發展,在合理規劃設施布局的基礎上,發展一批超市、連鎖店,促進各種現代營銷方式發展。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物流業,重點以物流設施建設為中心,抓住濟菏高速公路通車的時機,圍繞錦東新區、孝直兩出口,推進物流配送中心、長途汽車站建設,促進物流業發展。房地產業,在完善環秀山莊、偉業家園的基礎上,重點抓好盛座明都、金冠名城、樂盛匯豪名郡、錦源居等小區建設,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旅游業,緊緊圍繞“文化修身、玫瑰養顏、洪范泉水和東阿阿膠益壽”的主題,大力發展特色旅游。圍繞玫瑰湖濕地建設,積極打造濕地公園景觀。精心策劃、包裝、宣傳以玫瑰之旅、生態農業觀光為主題的“一日游”、“二日游”,吸引周邊城市居民前來休閑度假。積極發展會計、咨詢、評估、法律、房產服務、營銷策劃等中介組織,形成種類齊全的中介服務體系。
(四)適度提高固定資產投資,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堅持突出重點、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分類指導的方針,不斷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力爭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達到53.4億元,投資率為51%。
強化重點項目的帶動與支撐。初步安排千萬元以上投資項目105項,總投資93.8億元,當年投資32.5億元。其中,農業項目13項,投資17.5億元,當年投資4.1億元;工業項目53項,投資33.8億元,當年投資18.2億元;社會事業項目11項,投資2.7億元,當年投資1.1億元;服務業項目7項,投資3億元,當年投資7719萬元;基礎設施項目14項,投資31.6億元,當年投資7.1億元;房地產項目7項,投資5.2億元,當年投資1.2億元。
抓好重大項目的策劃與包裝。緊緊圍繞聊泰鐵路、220國道拓寬改線、濕地開發等重點項目,編制建設性規劃,開展可行性論證,做好項目申報立項等前期工作。圍繞園區資源整合、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產業發展、骨干企業膨脹和重點產業鏈的延伸,深入調研、科學論證,謀劃一批投資數額大、關聯帶動能力強、支撐作用明顯的重點項目。
加強投資項目的監督與管理。加強新開工項目的審批、核準和備案管理,搞好政策配套聯動,增強投資管理的主動性和有效性。突出千萬元以上投資項目和政府投資項目的管理,繼續完善科學的項目管理體系,做好重點項目的監測分析和服務管理。不斷深化投資體制改革,認真貫徹《*縣政府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加大項目管理力度,實現規范化運作、科學化管理,不斷提高政府投資的效益。
(五)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塑造山水園林城新形象。按照“新區開發、主城提升、園區拓展”的總體思路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要求,努力塑造環境優美、設施完善、生態和諧、特色鮮明的山水園林城新形象。新區開發,完善錦東大街、平石路,新建6號路,推動長途客運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建設,確保職業教育和教師培訓中心、勞動力市場和路政服務大廳投入使用。主城提升,做好錦水河街東延、南門路北段、府前街等道路的改造工程,對縣供銷社、運輸公司及物資局附近等片區進行治理,對西橋口等城中村進行改造。園區拓展,安城片區重點建設山水工業園的道路框架;孝直片區重點建設天然氣管道及供氣站,做好生物質熱電站的前期工作。
(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招商引資新跨越。適應國家出口政策調整的新形勢,加大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斷改進招商方式。力爭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000萬美元,引進內資24億元。
突出招商重點。突出重點區域,面向長三角、珠三角和青煙威等地區招商,主動承接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突出重點對象,引進一批先進制造業的旗艦項目,嫁接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產業配套能力。突出重點行業,引導鼓勵外資更多地投向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節能環保和現代服務業等重點領域,推進上下游項目聚集,促進主導產業集群發展。
改進招商和外貿增長方式。實行敲門招商,派駐精兵強將到發達地區蹲點;推行委托招商,聘請招商顧問,掛鉤中介機構,依托行業協會,延伸招商觸角,降低招商成本,提高招商效益。加快出口商品結構調整,控制高污染、高能耗、資源型產品出口,擴大高科技產品、機電產品、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出口,鼓勵紡織、農產品出口企業提高產品競爭力。
推進各項改革。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不斷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體制保障。重點抓好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投融資體制、社會領域體制、醫療衛生體制、農村綜合等方面的改革。
(七)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進和諧平陰建設。按照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不斷提高保障能力,推進社會文明,提高國民素質,促進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積極發展教育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抓好科技項目的管理、推薦及高新技術產業的引進、培植和提升工作。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確保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在85%以上。抓好縣職業教育和教師培訓中心、龍山幼兒園、農村校舍改造提升等工程建設。提升文化體育事業,培育文體隊伍,增建文體設施,搞好全民健身。改建、擴建、新建鄉鎮文體活動廣場7處,文化大院115處,健身廣場123處。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化就業再就業的工作機制,安置城鎮就業再就業人員37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完善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完善各項社會保險制度,城鎮養老保險人數、失業保險人數、醫療保險人數分別增長8%、4%和12.9%,力爭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6%以上。完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推進鄉鎮衛生院等農村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老年公寓建設,推動慈善和福利事業健康發展。
注重節能減排與環境保護。把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強化政策配套,落實工作責任,健全考核體系和監測體系,確保實現全年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6%的任務目標。高度重視環境保護,立足優化縣城人居環境,重點抓好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城區污水收集管網等項目建設。同時,加大環境監測和執法力度,確保實現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1.5%、化學需氧量排放量降低4%的目標。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扎實推進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公民素質和文明程度。加強法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搞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完善突發事件應急機制,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發生。進一步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的作用。保障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同時做好統計、檔案、氣象、物價、地方史志、防震減災等各項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明年的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要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圓滿完成全年的各項工作任務,為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