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經濟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時間:2022-02-13 02:47:00
導語:縣經濟社會發展計劃草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是實施“***”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實現“率先突破”,加快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一年。安排和實施好20*年計劃,對于保持全縣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傮w上分析,明年我縣經濟具備很多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有利因素多于挑戰和困難,只要我們搶抓機遇,就可以保持經濟社會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好勢頭。
從外部環境看,經濟全球化、一體化趨勢深入發展,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步伐加快,為我們承接國際產業轉移、擴大利用外資帶來良好機遇。國家明年將保持宏觀政策的連貫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更加注重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深化體制改革、促進協調發展、改善人民生活。這將為明年的經濟發展創造一個更加有利的環境。
從我縣內部看,經過“十五”以來的快速發展,經濟增長的基礎條件和承載能力顯著增強,發展條件進一步改善,老城提升和新區開發步伐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一大批重大項目竣工投產并發揮效益,投資、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斷增強,大規劃、大投入、大發展的局面初步形成,為今后全縣經濟和社會更快更好發展增添了動力。
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五中全會和省市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率先突破遠郊縣為動力,以對接省會經濟、服務省會經濟、融入省會經濟為切入點,以增強經濟的內生力、內動力和匯聚力為突破口,大力實施工業經濟、城鎮建設、農業產業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四項重點突破,用發展的辦法、改革的思路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用市場經濟的手段抓經濟工作,用創新的精神培植發展新優勢,運用大手筆,體現大氣魄,落實大舉措,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為“***”規劃的實施開好局、起好步。
20*年我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6.5%,達到87.8億元,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4%、18%和18.7%,分別達到13.1億元、53.1億元和21.6億元;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4.9∶60.5∶24.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9.7%,達到2.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分別達到4450元和855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達到29.8億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以內。
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化農業內部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城鄉統籌,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逐步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
深化農業內部結構調整。圍繞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在穩定提高糧食總產量的前提下,突出玫瑰、林果、蔬菜、畜牧等產業的主導地位。著力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農產品,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建設,新增綠色無公害品牌5個,新發展設施農業5000畝,力爭主導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65%以上。圍繞伊利乳業、長榮畜產、綠安食品、惠農公司等龍頭企業,抓好3萬頭奶牛、50萬只肉羊、20萬頭瘦肉型豬、3萬畝玫瑰、5萬畝無公害蔬菜、120萬平方米食用菌等配套基地建設,推進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突出抓好南水北調、黃河灘區安全、水庫除險加固、土地整理和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加快推進生態能源富民、農村扶貧開發、省級農業綜合開發亮點、節水灌溉以及道路、電網、通信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發揮綠色農產品的資源優勢,抓好生態觀光農業開發,加快小城鎮建設,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搞好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抓好農村戶籍制度、就業制度、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改革,完善一批農村教育、信息、衛生、敬老院、文化娛樂等設施建設。不斷推進基層民主建設,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實施振興農村教育計劃,完善農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體系,擴大農村養老覆蓋面。落實好各項增收和支農政策,加強就業培訓、就業信息、職業介紹等服務,組織轉移勞動力5000人,確保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二)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增強工業經濟實力。大力實施工業立縣、工業強縣戰略,突出骨干企業、工業園區、支柱產業、名牌產品的帶動作用,實現工業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突破200家,實現銷售收入140億元、增加值46.8億元、利稅18億元,分別增長23.8%、25%和23%。
增強骨干企業帶動力。積極引導縣域企業特別是優勢骨干企業尋求外資嫁接,實現要素整合,雙贏發展。繼續堅持把技改創新作為改造傳統產業、增加經濟總量的措施來抓,整合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和優勢產品,帶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重點扶持瑪鋼公司、平陰山水、伊利乳業、齊發藥業等骨干企業,建設培植機械裝備、水泥建材、食品加工、醫藥化工四大支柱產業,力爭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企業的70%以上。
提高工業經濟的發展后勁。繼續加大工業投入,安排1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35項,總投資29億元,當年投資15.8億元,重點抓好山水余熱發電、齊發藥業擴產、福膠集團阿膠擴產及機械加工、奔騰泵業水泵及配件生產、越宮鋼構件擴產、豐源炭素鋼電極等項目。進一步做好平陰鋁廠、縣水泥廠重組工作,力爭早日啟動生產。同時,篩選和儲備一批工業重大項目,增強工業經濟的發展后勁。
培育打造知名品牌。依托“邁克”馳名商標,圍繞溝槽管件、無極變速器、阿膠制品、玫瑰精油等優勢產品,努力打造馳名品牌,充分發揮品牌效益,努力提高產品知名度和競爭力。繼續完善落實重獎納稅人政策,積極引導企業開發有規模效益、有技術含量、有市場優勢的名牌產品。20*年力爭新創國家級名牌2個、省級名牌3個、市級名牌5個。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圍繞“新區開發、主城提升、園區拓展、整體推進”的工作思路,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提升基礎設施水平,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錦東新區建設。按照“一次規劃、分批實施、重點開發、整體推進”的原則,切實打造建筑精品和綠地精品。20*年高標準完成錦東大街和高速公路引線建設任務,力爭物流中心、長途客運中心、職業教育中心、檢察院偵技大樓、公路局服務大廳、福膠產品展廳、網通公司機房等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同時積極搞好房地產開發,加快新區開發步伐。
城鄉道路建設。配合搞好濟菏高速平陰段建設,繼續實施農村公路改造工程,做好220國道平陰段拓寬改線的前期工作,重點對青龍路、黃河路、東關街以及榆山路、五嶺路等城區道路進行大修改造,更換路沿石,修補路面,進行高標準的綠化和亮化,徹底治理道路兩側的臟亂差現象,提升縣城道路形象。
城西萬畝濕地保護性開發。以建設形成集生態濕地、黃河文化、湖光山色于一體的觀光旅游區為目標,對城西水面進行高起點、高標準設計,將項目進行精細包裝,吸引開發商投資建設。20*年重點做好項目的立項、審批和爭取資金等工作,爭取列入省市重點建設計劃。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在鞏固20*年整治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今年的道路改造工程,逐步擴大整治范圍,徹底治理縣城環境存在的亂停亂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等現象。啟動建設無害化垃圾處理廠,落實“門前五包”責任制,逐步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實施拆墻透綠工程,擴大縣城綠化面積,力爭新增城區綠化面積10萬平方米,提升城市品位,美化縣城環境。實施燈亮工程,確保燈亮率95%以上。通過政策推動、市場拉動,啟動“城中村”改造工程,清除“三大堆”,治理“臟亂差”,加快改善人居環境。
水利設施建設。建立城區、沿黃、沿匯三處區域集中供水工程的實時監控系統,使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以上。建設*縣污水收集管網和雨污分流管網。繼續扶持推進水庫加固、河道治理、水源地保護、小流域治理、節水示范園等工程建設。
(四)大力發展服務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按照“率先突破”的要求,以規范市場秩序、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商業網點建設為重點,強化推動一、二產業發展的服務功能,強化為廣大居民生活服務的功能,努力調整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推動服務業快速健康發展。
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加大服務業基礎設施投入,提高傳統服務業檔次水平。打造提升榆山路的商業區中心地位,突出平陰商場、百龍超市、百貨大樓等零售商業品牌地位,把休閑、娛樂、購物、餐飲融為一體,擴大銷售,促進消費,提升檔次。加大市場建設整合力度,提升黃河路農副產品、東溝、宏源等批發市場的檔次。突出山水園林城特色,改善玫城公園環境,擴大環秀公園規模。加大玫瑰園、翠屏山、圣母山、大寨山、云翠山等景區的招商和開發力度,完善配套設施,開發旅游精品。
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保持信貸資金穩定增長。建立銀企、銀政合作長效機制。積極推行網上開戶、保證客戶安全、方便、快捷地辦理業務。搞好房地產開發,加快推進環秀東區、偉業家園、嘉瑞高層住宅的建設步伐,籌建社區服務中心,完善商業網點、物業管理、連鎖店、便民店,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條件。加快物流中心建設,充分發揮區位、交通、信息優勢和運量大的市場優勢,圍繞濟菏高速兩出口建設各具功能的物流中心。
(五)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增強經濟發展后勁。按照“投產達產一批、開工建設一批、規劃儲備一批”的要求,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力度。力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達到48.8億元,投資率為55%。
強化重點項目建設。著眼于增強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城鎮服務功能、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初步安排重點投資項目78項,總投資92.5億元,年度投資28億元。其中,農業項目13項,總投資16.1億元,年度投資3.4億元;工業項目35項,總投資29億元,年度投資15.8億元;基礎設施項目15項,總投資41.4億元,年度投資6.6億元;社會事業項目9項,總投資2億元,年度投資0.6億元;服務業項目6項,總投資4億元,年度投資1.6億元。
加強重點項目管理。進一步完善年初有計劃、日常有調度、年終有考核的重點項目管理體系。主動服務、超前服務、靠前服務,不斷加強重點項目的動態管理,通過周報、月報、季報等多種形式,及時全面準確地掌握項目建設進度,對照計劃進行節點控制,保證重點項目管理工作規范、有序開展。認真貫徹落實《*縣政府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加大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力度,實現規范化運作、科學化管理,切實提高政府投資的效益。
做好重點項目的策劃與儲備。加快推進泰聊鐵路,濟西工業園區東區、南區,城西萬畝濕地保護性開發,220國道拓寬改線等項目的前期工作,力爭盡快開工建設。在編制完成“***”重大項目庫的基礎上,完善入庫項目的相關資料,努力形成由入庫項目匯總表、入庫項目簡介、入庫項目建議書或可行性報告組成的層次分明的項目庫。圍繞城市建設、結構調整和重點產業發展,謀劃和儲備一批投資數額大、關聯帶動能力強、支撐作用明顯的重點項目,搞好規劃論證,為投資的持續增長創造條件。
(六)強力推進對外開放,實現開放型經濟的新突破。抓住南資北移和濟資外移的機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促進外貿出口與利用外資的持續增長,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外向度。力爭全年完成出口創匯1.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00萬美元,引進內資20億元,分別增長17.8%、48.2%和25%。
加強招商引資的載體建設。加強濟西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園區繼續擴大土地整平面積,提升檔次和品位,提高承載能力,為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創造更加寬松的條件。同時,加快推進濟西工業園東區和南區起步區建設,扎起道路框架,實現“四通一平”,具備招商引資的基礎條件。
改進招商引資的方式。以企業招商、資源招商、委托招商、專業隊伍招商、產業鏈招商為主要方式,按照培育和引進龍頭企業、拉長產業鏈條、建設產業基地、形成產業集群的基本思路,根據我縣產業結構調整趨勢和資源優勢,著重引進汽車摩托車零部件和通用零部件、機床和通用機械、冶金冶煉、建材、化工、紡織服裝、儀器和醫藥等優勢產業,開展好產業鏈招商工作,力爭在產業集群招商方面實現較大突破。
擴大招商引資的范圍。以省會濟南及蘇浙閩粵等經濟發達地區作為招商重點,以投資過億元的大項目和實力雄厚的戰略投資者為主攻方向,吸引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和資本外擴項目落戶我縣。在利用外資方面,以日本、韓國、臺灣、香港為招商重點,以合資、合作、獨資等方式,吸引外資進入。同時,利用省市搭建的招商平臺,參加對外招商活動,拓寬利用外資渠道,擴大招商引資的范圍。
(七)堅持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不斷推進社會文明,提高國民素質,保護生態環境,努力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大力實施“科教興縣”戰略。以實施素質教育為核心,加快普及義務教育,提高高中教育的普及率和辦學水平,重點抓好農村學校校舍改造提升,搞好實驗小學擴建和城南幼兒園建設。優化整合職業教育資源,規劃建設職業教育中心,力爭列入全市“農村職業教育振興五個一工程”,確保早日開工建設。
增強社會保障能力。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成果,建立覆蓋全部行政村的合作醫療制度。抓好重大疾病防治,進一步完善防治機制,健全監測網絡,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進一步深化衛生管理體制改革,整頓規范醫藥衛生市場秩序,擴大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目標。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農村養老保險參與面,積極創造就業崗位,妥善安置下崗職工,新增城鎮就業崗位4200個。加快老年公寓建設,推動慈善和福利事業發展。
加快發展循環經濟。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大力實施生態能源工程,新建沼氣池2200個。完成退耕還林5000畝,新建綠色通道300公里。加強礦產資源管理,搞好資源的節約利用,積極推廣車用乙醇汽油,加快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在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等領域的應用。
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嚴防各類重大事故發生。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積極發展體育事業。進一步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的作用。保障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認真實施《*縣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和《信訪條例》。同時做好統計、檔案、氣象、物價、地方史志、防震減災、廣播電視等工作。
各位代表,20*年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讓我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解放思想,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做好“***”起步之年的各項工作,為促進全縣經濟在新的起點上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