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發展經營管理工作計劃

時間:2022-12-22 05:37:00

導語:農村發展經營管理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發展經營管理工作計劃

各鎮人民政府,*風景區、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根據嘉農經管(20*)1號精神和縣委、縣政府“一城三地”工作部署,結合我局20*年度工作思路,現將20*年全縣農村經營管理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認真做好貫徹落實工作。

20*年農村經營管理工作要圍繞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和諧為目標,繼續抓好農村三大管理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的指導、服務、協調工作。

一、以合作社作用的發揮為重點,抓好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以法律、法規為指導原則,重點從數量的增加向質量的提升轉變,在穩定發展的基礎上加強規范化建設,發揮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作用。年內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5家,規范化合作社7家,“五化”合作社7家,省級示范性合作社1家以上,對縣、市二級的示范性合作社實行動態管理,重新認定縣級示范社10家,以充分發揮合作社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的作用。

(一)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聯合會作用,建立*名、特、優農產品直銷店2家以上,積極探索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銷售網絡建設,增強聯合會的凝聚力,增強合作社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提升競爭力;

(二)開展合作社財務制度和會計核算的培訓,建立合作社財務報表體系和報表上報制度,加強對合作社財務活動的監督;

(三)深化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按照合作社規范化、“五化”、市級和省級示范性的建設標準,指導合作社對照、完善、提高。對已被認定為規范化和“五化”的合作社開展復查;

(四)完善對合作社的資金扶持政策,加大對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開展對合作社的授信活動,解決合作社資金短缺問題;

(五)積極培育、發展服務型農民專業專業社,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統一服務水平;

(六)開展合作社農產品生產檔案記錄的專項檢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

(七)開展合作社規范化、“五化”、示范性的檢查、驗收,提高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水平;

二、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為重點,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以《*省貫徹落實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辦法》為指導,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建立土地承包長效管理機制,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抓好土地承包仲裁機制建設,爭取在年內制訂出臺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政策措施、建立土地承包仲裁機構、新建土地股份經濟合作社1家,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1家,實現新增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面積2000畝。

(一)進一步做好土地承包檔案的信息化管理,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穩定完善工作,并開展專項工作檢查;

(二)加強土地承包權證的動態管理,做好權證的變更、換發、回收、注銷等日常管理工作,確保地證相符;

(三)建立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完善土地承包管理體制;

(四)制訂出臺加快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政策措施;

(五)做好因土地承包與流轉而引發的糾紛調處,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促進農村社會的穩定。

三、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重點,加強集體資產和農村財務規范化管理。加大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政策扶持,加快經濟薄弱村的轉化速度;100%的鄉鎮、村財務管理達到規范化要求,深化、完善農村財務公開;充分發揮縣、鎮二級農村財務監管網絡,并向村級延伸,爭取實現三級聯網的村達50%;完成35個村的農村審計,完成1個以上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的改革。

(一)繼續開展省級財務規范化管理示范點的創建活動,總結于城鎮的創建成效,充分發揮示范點的示范效應;

(二)繼續做好經濟薄弱村的轉化工作。加強對07、*年重點扶持項目的指導、服務和監督,確保安全,加快建設進度,爭取提前完成這一輪的全部重點扶持項目,出臺下一輪的扶持對象,并落實好扶持項目,加快經濟薄弱村的轉化步伐;

(三)組織開展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檢查,確保農村財務管理制度的落實到位;

(四)召開農村審計工作座談會,總結交流農村審計工作經驗、問題,充分發揮農村審計在推進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中的監督作用;

(五)組織開展股份合作制改革村之間的交流活動,推進股份合作制改革進程。

四、以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為重點,加強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探索農民負擔長效管理機制建設,加強農民負擔監督員隊伍建設,在于城、秦山、通元三鎮設立農民負擔監督員,并繼續堅持月報告制度,健全預警體系,加強對各類涉農收費的監督管理,確保不出現因農民負擔問題而引發的惡性案件和群體性事件。

(一)召開全縣減輕農民負擔工作會議,部署今年的工作;

(二)完善農民負擔監督員制度,健全減輕農民負擔預警體系,確保農民負擔管理規范化、正常化;

(三)組織開展農民負擔暗訪活動,對發現的案(事)件按規定嚴肅查處;

(四)組織開展農民負擔年度工作考核,落實部門責任制,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

五、以加強農經隊伍建設為重點,強化農經基礎業務工作。

(一)圍繞農村土地承包管理、農村集體資產與財務管理、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等農村工作中的熱點、難點,積極開展調研;

(二)按時、保質完成各類農經報表的統計上報,提高農經統計質量。加強統計資料的分析利用,開展對農經信息戶記賬質量的檢查、指導;

(三)加強農經隊伍培訓。以鎮為單位組織開展對村出納員的培訓,要求在年內全面培訓一次。由縣組織鎮(區)經管辦負責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輔導的同志進行培訓,提高農經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適應新形勢下對農村經營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