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辦工作總結和工作要點

時間:2022-01-05 05:20:00

導語:綠化辦工作總結和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化辦工作總結和工作要點

一、綠色生態體系基本建成,三道綠色生態屏障已經形成

全市郊區完成造林4萬公頃(60.5萬畝),植樹5800多萬株,綠化造林的面積和植樹株數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45.5%,比去年增加1.5個百分點。其中,山區造林2.7萬公頃(40.5萬畝),植樹3264萬株,山區林木覆蓋率達到62%;平原地區造林1.33萬公頃(20萬畝),植樹2510萬株,平原林木覆蓋率達到25%;城區植樹100多萬株,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9%,人均綠地達到42平方米。

(一)綠化造林十大重點工程全面完成

城市綠化隔離地區綠化任務提前完成。2002年,拆遷各類建筑200多萬平方米,實現綠化面積1665公頃(2.5萬畝),植樹656.4萬株(三年來城市綠化隔離地區新增綠地64.3平方公里,綠化總面積已達102.3平方公里,提前實現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用三年時間完成100平方公里綠化任務”的預定目標)。形成了10塊面積在5000畝以上的大型綠色版塊,其中有7塊達到萬畝以上。綠化隔離效果已經開始顯現,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以“五河十路”綠色通道建設工程為重點的平原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再創佳績。共綠化716公里,增加綠地面積1.2萬公頃(18萬畝)?!拔搴邮贰本G色通道建設工程拆遷各類建筑40多萬平方米,實現綠化366公里,綠化面積9700公頃(14.55萬畝);全面完成了首都機場路兩側綠化帶的提高改造工程;完成縣級以上公路、河道綠化350公里,植樹158萬株;高標準建設農田林網790公里,植樹500多萬株;更新改造過熟林380公頃(0.57萬畝)。

山區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繼續推進。在密云、懷柔水庫上游營造水源涵養林5333公頃(8萬畝),新增封山育林面積2萬公頃(30萬畝),飛播造林1.3萬公頃(20萬畝);完成爆破整地造林1386.8公頃(2.08萬畝),植樹184.3萬株。營造彩葉樹3333(5萬畝)公頃,栽植黃櫨、火炬等彩葉樹木400多萬株。中幼林撫育全面展開,完成撫育4.7萬公頃(71萬畝)。

城市中心區綠化美化建設取得新的進展。拆房建綠、拆違還綠、見縫插綠取得實效。高標準建成了昌蒲河公園、順城公園、明城墻遺址公園、長椿街綠地、太陽宮綠地、柳浪莊公園、東莊綠地、*玉泉公園等萬米以上大型公園綠地16處,總面積達110公頃(1650畝),形成了京城新靚點;以二環路綠化改造為主的城市道路綠化取得明顯成效;以居住小區、單位庭院綠化美化為主體的花園式單位創建活動成效顯著,新創建花園式單位334個。

衛星城、中心鎮綠化美化步伐加快,水平明顯提高。遠郊衛星城和密云太師屯、順義后沙峪、房山長溝等10個中心鎮,新增綠地897公頃(1.35萬畝),有效地改善了郊區衛星城和中心鎮的環境面貌。

“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防沙治沙工程有了新的突破。五大風沙危害區(康莊、南口、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營造防風固沙林2667公頃(4萬畝),全市沙區播草蓋沙3341.2公頃(5.01萬畝),植樹367.3萬株。

退耕還林工程全面啟動。全市共完成退耕地造林1.53萬公頃(23萬畝),配套荒山造林1.5萬公頃(22.5萬畝),植樹1000多萬株。

(二)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健康發展

2002年,全市有300多萬人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新植樹木540多萬株,撫育170多萬株。中直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干部和300多位部級領導參加植樹勞動;駐京解放軍、武警部隊先后出動25萬余人次參加首都綠化美化建設(共植樹10萬余株,整地100多萬平方米,種草50萬平方米),軍委、四總部和駐京部隊各大單位的80多名將軍參加了海淀區四季青鄉的植樹綠化勞動;首都的大、中、小學生踴躍參加了植樹護綠活動;數萬名由市民和社會各界組成的綠化志愿者隊伍在京郊28個義務植樹點參加了義務植樹勞動。

(三)科技支撐力度進一步增強

2002年金市共組織林業科技推廣示范項目35項,推廣實用技術50多項,應用科技成果的年獲直接經濟效益超億元;大力引進新優品種,引種了美國紅櫨、黃金槐、香花槐等優新品種及檸條、花棒、沙柳等耐寒抗旱沙生植物;規范了林業有關技術標準,已初步建立起與國際規則接軌的標準化質量管理體系,順義寶島牌新世紀梨、門頭溝東山京白梨已通過ISO9001等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加強了與中國林科院、北林大等科研、院校的合作;政府綠化林業網站功能進一步完善,綠化綜合數據庫已基本建立,市重點生態工程信息管理系統也已經正式啟動。

(四)國際合作交流進一步加強

2002年,我市已與20個國家建立了綠化林業技術交流與合作關系,與6個國家正在進行合作項目7個,引進資金550萬美元。

二、綠色產業體系基本構成,林業富民工程取得實效

(一)果品產業發展勢頭持續高漲,果品生產實現增產增收。全市共發展果樹2.76萬公頃(41.4萬畝)2718萬株,累計興建觀光果園533個。其中新植2.29萬公頃(34.4萬畝)2353.4萬株,分別比去年增長43.4%、60%。果品產量達6.9億公斤,出口果品4639萬公斤,分別比去年增長7.8%、17%。果品收入14.6億元,比去年增收1億元,創歷史最好水平。

(二)種苗產業健康發展。北方國家級林木種苗示范基地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發揮了輻射帶動作用。全市累計育苗總面積達到2.47萬公頃(37萬畝),比去年增加22%。其中新育苗6000公頃(9萬畝)3.1億株,出圃苗木1.2億株,產值達9.6億元。

(三)花卉產業取得新進展。目前,全市花卉種植總面積達3067公頃(4.6萬畝),花卉生產基地和企業已達550多家,高效生產園20個,產值達到4.4億元。

京郊蜂業生產穩步發展,全市蜜蜂飼養量達14.5萬群,總產值5000多萬元,出口創匯300萬美元。

(四)速生豐產林快速發展,共營造速生豐產林3667公頃(5.5萬畝),植樹242萬株。

(五)森林旅游業已經成為郊區經濟新的增長點。全年共接待游客210萬人次,實現總收入8000萬元。

局直屬單位保持了平穩發展態勢,完成收入2.1億元,實現利潤1000萬元。

三、森林資源安全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依法行政從嚴治政水平進一步提高

(一)森林防火基礎工作明顯加強。全市已建成1000人的森林消防總隊,在8個區縣建成了比較現代化的森林防火指揮室,正式啟動直升飛機滅火工作。山區新建及改擴建31座防火了望塔(目前全市共有了望塔88座),在重點林區增加了7套電視自動監控系統(全市現有自動監控系統18套),自動監控面占山區林地面積的1/3。2002年全市沒有發生重大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發生一般森林火災1起,森林火警3起,比上年度防火期分別減少1起。

(二)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完成“四率”指標任務。共防治森林病蟲害2.72萬公頃(40.8萬畝),防治率為91.84%;實施監測覆蓋53.46萬公頃(802萬畝),監測覆蓋率為95.72%;實施種苗產地檢疫1.62萬公頃(24.3萬畝),檢疫率為97%;病蟲成災面積140公頃(2100畝),成災率為0.25‰,全面完成了國家林業局下達我市的“四率”指標任務。

(三)林政資源管理工作扎實有序。林地管理和林木采伐審批工作進一步加強,共審核同意征占用林地55件77.92公頃(1168.8畝),減少征占用林地35件80.25公頃(1203.75畝)。全市審核林木采伐4149件,審批發證2754件,批采林木8.547萬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減少7.863萬立方米。加大對2001年度征占用林地項目需恢復林地的監督管理,全市已恢復林地114.51公頃(1717.65萬畝)。深入開展林權登記發證、古樹名木養護和對全市木材經營(加工)單位的清理整頓工作,并取得實效。濕地保護工作有了新進展,全市共建成濕地保護區6個,面積達2萬公頃(3O萬畝)。

(四)“首都綠化管理年”活動成效顯著。按照市政府的部署,首綠辦下發了《關于開展“首都綠化管理年”活動的通知》。各區縣進一步建立健全森林防火、林木病蟲害測報防治責任制度,明確崗位責任,加強考核與責任追究。加強綠化造林工程設計、施工和養護管理的科學性。堅持“以綠引資、以資興綠、以綠養綠”的原則,積極推進綠化管理機制創新,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使全市綠化林業建設從重造輕管向造管并重,質量為先轉變。經國家林業局檢查驗收,我市和湖北、福建榮獲全國營造林質量獎。

(五)林業依法行政執法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活動。全市共受理查破各類林業案件起289起,處理違法單位121個,違法人員176人,補種樹木4.4萬株。深化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管理,開展4次公開大檢查,對32個重點單位進行了檢查整治,收繳野生動物153只(頭)。認真管理木材運輸,嚴格檢查治理公路“三亂”。

一年來,全市綠化美化和林業建設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與黨中央的要求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與實現“綠色奧運”的目標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綠化美化的整體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林木綠地的養護管理仍然是一個亟待加強的薄弱環節;綠化造林的體制、機制與首都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還不相適應。首都綠化美化和林業建設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二○○三年計劃

200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十六大對加快生態環境建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作出了重大決策。做好2003年的綠化美化建設,意義十分重大。按照市委、市政府對2003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提出了2003年首都綠化美化工作的安排意見。

一、總體要求: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加快步伐,提升水平,加強管理,創建精品,推進首都綠化美化建設跨越式發展,為建設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城市而奮斗。

二、目標和任務

按照“新*、新奧運”對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以“綠色奧運"為主題,確立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為主體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山川秀美的生態文明社會,加快推進三大體系(高標準的綠色生態體系、高效益的綠色產業體系、高水平的森林資源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構筑三道綠色生態屏障(城市隔離地區、平原和山區),加大城市綠化美化力度,加快大型綠地建設。

2003年,基本完成城市隔離地區綠化任務,啟動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綠化工程,完成三環路綠化的全面整治,基本完成“五河十路”綠色通道綠化和山區退耕還林,全面完成沙區播草蓋沙,完善提高風景區綠化美化,繼續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加快以中心鎮為重點的小城鎮綠化美化。全年完成綠化造林3.6萬公頃(54萬畝),林木覆蓋率增加2個百分點;城區新增綠地500公頃(7500畝),人均綠地增加2平方米。

到2005年實現“雙五十”和“四無”的目標,即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50%,市區人均綠地面積達到50平方米;完成隔離地區綠化,實現五環路以內城區無裸露地面;基本完成山區宜林荒山綠化,實現山區無宜林荒山;完成沙區造林和播草蓋沙,實現沙區無裸露沙地;平原實施綠化和保護性耕作,實現平原無揚塵土地。到2008年奧運會,首都*將形成城市青山環抱、市區森林環繞、郊區綠海田園的優美景觀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三、重點抓好十大工程,實現綠色生態體系建設的新突破

(一)基本完成城市隔離地區綠化工程

繼續按照“多種樹、種大樹,綠樹成蔭,形成市區森林環繞”的要求,新增綠化面積1000公頃(1.5萬畝)。要突出重點區域、重點部位的綠化建設。結合企業搬遷、農民上樓,加大拆遷力度,注重大片綠地連接,建設精品綠化工程。同時加強已建成綠地的提高完善,增加樹種、增加灌木。要加強養護管理工作,鞏固綠化成果。

(二)啟動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綠化工程

規劃建設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是市委市政府改善首都生態環境的又一重大決策。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位于五環路和六環路之間,涉及朝陽、海淀、石景山等10個區,總用地面積1650平方公里。按照市政府《*市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規劃》的要求,2003年要以“兩河一路”(永定河、溫榆河、六環路)及九片楔形綠地為重點,啟動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綠化工程2000公頃(3萬畝)。

(三)全面提高城市中心區綠化美化水平

城市集中大綠地建設要有大的發展。城八區每個區至少建設一處萬米以上的大型公園、綠地。大力推進“500米半徑內建公園、綠地”工程。為解決城市中心區少綠的問題,根據城市規劃的要求,在城市中心區逐步實現居民出門不超過500米范圍內,即有一個街心公園或綠地的目標。城市道路、居住小區綠化要全面提高水平,創建精品。要對三環路兩側綠化美化進行全面整治,對二環路、四環路綠化完善提高。要大力開展見縫插綠、垂直掛綠、拆墻透綠和陽臺綠化活動。完成以實施綠化為重點的黃土不露天工程400頃(6000畝)。

(四)基本完成“五河十路”綠色通道工程建設任務

基本完成“五河十路”綠色通道工程建設的主體任務。重點抓好五環路(二期)、六環路(二期)、京承路(一期)、京九鐵路、大秦鐵路、北運河、大沙河、永定河綠化工程,完成綠化長度290公里,實現綠化面積7333公頃(11萬畝)。要完成市級以上公路、河道綠化300公里。河道綠化要結合河道治理,充分利用河流、坑塘的自然條件,加強濕地的恢復、建設和保護工作。恢復和建設一批蘆葦蕩、荷花塘景區。要加快農田林網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防護林帶1000公里。

(五)加快衛星城、小城鎮綠化美化步伐

以創建園林城鎮為目標,全面加快衛星城、小城鎮綠化美化建設速度,增加林地、綠地面積400公頃(6000畝)。重點再抓10個中心鎮綠化美化工作,推進園林式小城鎮建設。

(六)繼續實施造林治沙工程

要在五大風沙危害區(康莊、南口、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營造固沙林2667公頃(4萬畝)。要完成沙區播草蓋沙工程,實施封沙育草、播草蓋沙3333公頃(5萬畝)。要基本完成山區退耕還林工程,完成退耕還林1.2萬公頃(18萬畝)。

(七)搞好山區綠色生態屏障建設

荒山造林要堅持封造結合、喬灌結合,宜喬則喬、宜灌則灌的原則,完成荒山人工造林1.33萬公頃(20萬畝),爆破造林1333公頃(2萬畝)。新增封山育林面積3萬公頃(45萬畝)。完成飛機播種造林作業面積1.33萬公頃(20萬畝)。繼續推進彩葉工程,結合山區綠化,在公路兩側、風景區、前山臉地區,栽植彩色樹種300萬株,構造層林盡染,萬山紅遍的景觀。

(八)加快中幼林撫育工程

按照市政府“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中幼林撫育”的要求,加快撫育步伐,提高撫育質量,完成中幼林撫育6.67萬公頃(100萬畝)。

(九)繼續更新改造“過熟林”工程

目前,全市共有過熟林4000公頃(6萬畝),生長停滯,樹勢衰弱,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很差。結合枯死樹木的清理,積極推廣應用楊樹伐根嫁接先進技術,加快更新速度,提高生態效果。完成重點地區的過熟林更新改造667公頃(1萬畝),

(十)抓好重點景區的綠化美化工程

重點抓好門頭溝靈山、懷柔紅螺山、豐臺青龍湖、延慶野鴨湖、平谷金海湖和潮白河、永定河、北運河、房山周口店、昌平十三陵、密云司馬臺長城等重點風景區的綠化美化建設,突出生態景觀效果,為發展旅游業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四、實施林業富民工程,推動綠色產業建設的新發展

按照生態優先、產業優化、景觀優美、高質高效的原則,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林業經濟、綠色產業,實施林業富民工程。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統一。要抓好5項林業富民工程。要繼續推進五大果品(大桃、蘋果、梨、柿子、板栗)基地建設,開發名、特、優、新品種,促進果品產業大發展。進一步擴大主導產品規模,加快老果園更新改造,建設標準化果樹管理基地、精品果園,推進旅游觀光采摘活動。要繼續推進種苗產業發展。以北方國家級林木種苗示范基地為龍頭,優化林木種苗產業,林木良種使用率達到40%以上。要繼續推進花卉產業的發展。加強花卉園區、花卉產品標準化建設,建立花卉市場信息服務體系。要推進速生豐產林的發展。要繼續大力推進森林旅游產業的發展。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加大對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的環境整治,完善設施,改善服務,使森林旅游業成為郊區經濟新的增長點。

五、保障森林安全,推進森林資源安全體系建設的新進展

(一)切實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以實現森林防火專業化、正規化、現代化為目標,進一步完善林火預防監控體系、林火指揮撲救體系和森林防火保障體系。加強基礎建設,全面提升森林防火現代化水平,要完成市、區縣森林防火監控、指揮、撲救系統建設,新建及改擴建30個防火了望塔,增加電視自動監控設備20套,使主要林區自動監控面達到60%以上;加強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建設,提高森林防火專業化程度;完善機制,健全制度,促進森林防火工作規范化,全面落實行政領導負責制和區域管護負責制,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二)加強危險性林木病蟲害防治工作。嚴防美國白蛾、松材線蟲病等危險性林木病蟲傳入。加強常規病蟲害防治工作,要進一步完善三級預測預報網絡,使監測覆蓋率達到85%以上。加強林木種苗的檢疫和林木病蟲害的防治,推廣生物防治,增加生物農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防止林木病蟲害重大災情的發生。

(三)堅持依法治林,加大執法力度。要加強林政資源管理,特別是重點抓好林木采伐(移植)和征占用林地管理、古樹名木管理、木材經營監管等工作。要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森林和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要加快林業法制化建設,起草制訂《*市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城市綠化隔離地區綠化管護條例》等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要進一步加強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

六、工作措施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改善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使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已經擺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根據副總理關于“林業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生態建設最根本、最長期的措施。在可持續發展中,應該賦予林業以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應該賦予林業以首要地位”的指示精神,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創新機制,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堅持高標準規劃,提升綠化美化整體水平

首都的綠化美化建設要按照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生態環境要求,瞄準世界一流標準,實施科學規劃,全面提升整體水平。規劃是龍頭,科學的規劃是綠化造林工程建設快速、健康發展的基礎。高標準的規劃是創建一流生態城市和率先基本實現首都綠化林業現代化的前提。創建一流的生態城市,就是要實現城市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利用城市自然地域的空間形態,加強綠地系統規劃力度。首都綠化林業現代化就是要用現念指導綠化林業、現代科技支撐綠化林業、現代設備武裝綠化林業、現代手段管理綠化林業。為此,綠化林業規劃要按照跨越式發展的要求,吸收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結合實際科學規劃,修訂和完善綠化林業發展總體規劃。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均應按照總體規劃的要求,精心設計,明確總體布局、建設重點、質量標準、完成時限、政策與措施,實現綠化美化建設快速、健康發展。

(二)堅持高質量建設,創建綠化美化精品工程

質量是綠化造林的生命。要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把*建設成為生態環境達到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建首善、創一流”的目標要求,綠化林業工程都要以爭創優質、建設精品為目標。要充分發揮首都科技力量的優勢,進一步加強與首都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科技合作,積極開展生態建設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工程建設中,按照“五多”(多林種、多樹種、多植物、多色彩、多層次)、“四好”(好種、好活、好管、好看)的要求,優選種苗,優化配置,實行喬灌花草相結合和植物材料的合理搭配,注重高大喬木、亞喬木、花灌木的空間立體配置和植物色彩的季相變化,積極采用節水技術,中水澆灌綠地林木,創建一批優質工程、精品工程,全面提升綠化林業水平,爭創全國一流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三)堅持高水平經營,推進綠化美化機制創新

創新是首都綠化林業建設再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的不竭動力。要大力推進政策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要積極推進政策創新。在實施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綠化、防沙治沙、山區造林等重點工程中積極采用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發展綠色產業,實施林業富民。要大力推進機制創新。要引進市場機制,采取招標、承包、租賃、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引導企業參與首都綠化美化和林業建設。要按照“誰造誰有,誰經營、誰收益”的原則,鼓勵農民承包造林營林。要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進一步推動綠化造林社會化。2003年要開展以“為奧運植一棵樹,建一片綠”為主題的林木綠地的認建認養和以“綠化首都,美化家園”為主題的百萬市民植雙百萬棵樹活動。三要推進管理機制創新。強化門前綠化、單位庭院綠化的法制化。

(四)堅持高效能管理,鞏固綠化美化成果

首都綠化造林面積總量迅速增加,實施高效能管理,鞏固綠化美化成果,已成為綠化造林工作的首要任務。要加大管理力度,推進管理創新,實現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要堅持依法治林,保護綠化成果。依據《森林法》和《*市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條例》、《*市城市綠化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下大力氣抓好林木綠地管理、森林火災和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活動。要切實轉變綠化造林管理方式,實行工程質量的全面監管。要按照首都生態環境建設的總體目標,樹立新的管理觀念、質量理念。堅持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監理制、政府采購制等制度。實現營造林工程質量管理由傳統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向市場經濟管理模式轉變,從注重結果管理向全面質量提高轉變,確保首都綠化造林成果和森林資源安全。

(五)切實加強領導,確保任務全面完成

黨的十六大把生態建設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各級領導要從首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從建設“新*、新奧運"和實現“綠色奧運”的高度,充分認識搞好綠化美化和林業建設的重要性,把綠化美化和林業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增加投入,全面落實“嚴管林、慎用錢、質為先”的要求,為綠化林業建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繼續實行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和檢查評比制度,切實抓好綠化美化和林業建設工作。要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綠化美化、植樹造林、防治風沙,徹底改善生態環境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綠化意識、環境意識、生態意識。動員和組織廣大干部群眾,與時俱進,團結奮斗,創造新業績,開創新局面,推動首都綠化美化建設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