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和科技局主要工作部署

時間:2022-05-23 04:07:00

導語:經濟和科技局主要工作部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和科技局主要工作部署

堅持“生態城區、現代成華”的發展定位,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全力實施“1413”發展戰略,著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促進結構調整,加強運行協調。培育一戶企業上市,做強做大二個產業集群,推動數字文化和研發設計等高技術服務業發展,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科技進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大人才開發力度。推進經濟、科技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各項目標,為成都最終建成“世界現代田園城市”而努力奮斗。

一、經濟方面

工業經濟方面成華區曾是成都市老工業基地,90年代中期工業總產值占全市的半壁江山。近年來,隨著“東調”戰略的實施和城市建設發展,大量工業企業搬遷,成華工業經濟處于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年全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2家,比2009年凈減少21家。如果按現行的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標準不變,預計年搬遷和下規企業約有10家。加快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推進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實現產業結構向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城市產業體系轉變,將成為成華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

(一)發展工業經濟的力度不能松,年全區全口徑稅收79.39億元,其中全口徑工業稅收31.03億元,占全口徑稅收的比重為39.1%;全區地方實得稅收14.3億元,其中地方實得工業稅收為1.92億元,占比13.4%,雖然遠遠低于房地產稅收占比(41.14%)和建筑業占比(13.45%),但仍然是成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必須繼續高度重視工業經濟發展,積極引導和支持具有市場發展潛力、產業規模優勢和現代企業制度完善的較大企業做大做強、提檔升級,向產業和產品的高端發展。同時,積極協調搬遷企業把總部留駐成華區內發展,形成總部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二)狠抓重大工業項目,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一是切實抓好重大項目引進。圍繞城鄉統籌,建立完善全區一盤棋的招商引資機制,創新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大項目招商引資統籌方式。切實加強工業招商引資工作,增強與知名企業的聯系,吸引一批企業在我區建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采購中心;加強與省、市的對接,積極爭取在我區布局重大項目;積極抓住外資西進、內資西移的機會,吸引經濟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狠抓以企招商,圍繞延伸產業鏈開展對外合作,做大一批項目;加強重點產業分析,圍繞我區重點產業中產業鏈的缺失環節和關鍵環節,策劃包裝重大項目,引進一批產業帶動力較強的重大項目。二是要繼續收集完善工業項目計劃,要加強和完善項目管理平臺建設,建立分級協調制度、問題即時報送制度、目標督查與服務問責聯動制度,充分調動各方服務項目、促建項目的積極性,緊盯重大工業項目狠抓落實。三是切實抓好重大產業化項目實施。按照“四個一批”的要求推進重大產業化項目,增強全區工業發展后勁,加強協調服務,健全完善項目促進機制和工作體系,確保項目促建“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盯”,加強與相關部門的銜接和協調,合力推進項目,對項目進行動態管理。根據初步收集的“十二五”工業項目計劃,年有工業項目34個,總投資10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9.5億元,其中總投資1億元以上項目有28個,總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有8個。

(三)強化企業技術進步,發展壯大重點產業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對技術落后、污染較重、能耗較高企業的技術改造,促進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加大產學研聯合。充分發揮財政貼息和補助資金的導向作用,拉動更多社會資金和銀行資金投向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堅持貼息和補助資金向重點產業、優勢企業傾斜,切實推動全區工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

(四)加強三大體系建設,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繼續推進中小企業信用服務、擔保、公共服務“三大體系”建設,加強對優勢中小企業和重點產業鏈中配套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提高中小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促進中小企業信用征集、評級制度的全面實施和失信懲戒機制的不斷強化,積極探索和完善聯保新模式,不斷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功能,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一是鼓勵支持我區優勢企業通過上市、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加大對企業上市的培育,抓緊完善成都軍通有限公司上市的沖刺工作。成都軍通公司是我區自己培育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我局將密切配合市經信委、券商,加強與企業的協調,力爭明年完成上市工作。做好信息產業電子第十一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富森美家俱有限公司上市培育前期工作。二是將龍潭裕都打造成我區融資工作品牌。龍潭裕都入駐企業的按揭貸款是成都市總部經濟融資貸款的首創,年將進入實質性的運作階段。工作重點是擴大宣傳,抓緊籌辦“總部經濟融資專項對接會”,力爭讓這個融資品種成為我區融資工作的亮點、品牌,成為總部經濟城招商引資有力手段。三是加大中小企業服務工作。建立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將工商、稅務、金融、就業等部門工作職能集中形成全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讓全區中小企業的服務落到實處。

(五)實施品牌戰略,提高企業市場占有率遵循政府引導、市場導向、企業主體、政策激勵的原則,大力發展區域品牌,集中力量培育、扶持和發展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品牌。實施“走出去”戰略,通過各種推介會、博覽會、展銷會,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大力提升我區工業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的知名度,逐步推進實現我區工業向品牌經營型的轉變。

(六)加強工業經濟的監測、預警和分析加強與重點企業信息聯絡員和各部門單位的聯系,理順和完善工作網絡,進一步完善“信息員直通車機制”,通過“重點企業信息員網絡”和“重點工業項目信息員網絡”收集問題后,通過“街道、部門、區領導”分級協調機制切實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通過快速的信息回饋管道,及時了解重點企業運營情況,提高工業經濟運行分析的時效性和準確性。

(七)加大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和問責制,將全區節能減排工作目標任務層層分解落。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工作,關閉關停區內落后工藝、生產線以及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做好LED照明示范工程,完成3條中小街道LED路燈應用示范,完成40個建筑物或光彩工程4000盞LED燈安裝工作,400戶家庭或企業單位推廣安裝1.1萬盞LED燈工作,加強建筑節能和機關節能工作,認真落實好“十二五”第一年節能工作。

二、科技工作

(一)繼續加大專利申請工作力度,著力提高我區專利的申請量和授權量。深化知識產權綜合服務,鼓勵專利技術實施,促進專利技術產業化。繼續深入開展“雷雨”、“天網”知識產權執法專項行動。積極配合市局“12330”維權援助舉報投訴咨詢服務公益熱線工作,進一步規范維權運行機制、工作模式,提高維權援助質量和水平,及時處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

(二)做大做強產業聯盟一是搭建“精密機電裝備創新聯盟”。將“成都精密焊接裝備創新聯盟”擴展為“精密機電裝備創新聯盟”。以龍潭“精密焊接裝備產業園”為基礎,將中國南車集團成都機車車輛有限公司,四川柯士達汽車制動系統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建材設計院有限公司裝備部分等企業納入新的產業聯盟核心成員,鼓勵跟多中小企業加入“精密機電裝備創新聯盟”,鼓勵企業招商引資,力爭“精密機電裝備創新聯盟”的產值從目前的6億元到年底達到15-18億元。二是搭建“電力產業創新聯盟”。以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南電力設計院為龍頭,摸清我區電力設計、電力裝備生產與制造的企業數量,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力爭“電力產業創新聯盟”在年中形成調研報告,年底前將電力產業創新聯盟搭建完成。三是打造環保產業研發基地。用我區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加大對環保產業研發基地的支持力度,力爭在年,將我區環保產業培育壯大。

(三)打造科普旅游特色,做出科普工作亮點。打造成華區科普旅游特色線路,推動科普工作創新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三、信息化工作

推進信息化工作繼續做好“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工作,繼續完善小區公開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在全區所有小區建設便民信息系統,從而為小區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政務服務。推進全區電子政務網絡(含各部門專業網)建設,加強指導區信息中心承擔成華區電子政務網絡平臺及硬設備的管理和運行維護工作,推進成華區各領域的信息化應用工作。繼續抓好我區信息產業、信息服務業發展,為促進我區新媒體產業發展服好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