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十四五”發展規劃
時間:2022-11-06 10:04:23
導語:金融業“十四五”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產業作為從事資金融通的產業,在現代經濟中具有優化資源配置、調節經濟運行的基礎性作用。做強做優做大金融產業,是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經濟安全的重要保障。緊扣“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金融產業自身發展”兩條主線,結合區實際,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到2025年。
一、“十三五”回顧
過去五年,是金融辦成立以來各項工作全面展開的五年,也是區金融業快速發展的五年。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發展形勢,全區金融系統緊緊圍繞全區中心工作,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著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全面營造良好的中小微發展金融環境,金融供給總量不斷擴大,金融改革創新不斷深入,金融體系不斷健全,金融生態不斷優化。
(一)金融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0上半年,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53億元,各項貸款余額94億元,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十二五”末增長44.1%和25.35%,實現金融業增加值0.89億元,占全區服務業增加值的6.3%。
(二)金融服務體系日趨健全?!笆濉逼陂g,引進保險分支機構6家,評定信用鄉鎮6個、信用村48個,全區新增三農終端和便民服務點131個,建成鄉鎮農金站7個、農金室61個,實現了61個行政村全覆蓋。
(三)企業掛牌上市逐步推進。截止“十三五”末,累計培訓企業80余家,助推全區45家企業在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上市,實現股權質押融資2.3億元。
(四)金融創新不斷深化。在涉農企業融資抵質押方面主推“三權”抵押貸款,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農村居民房屋產權等在涉農貸款中充分發揮作用,“十三五”期間,累計投放“三權”抵押貸款504筆,4560.7萬元,主要以農村房屋抵押貸款為主,解決企業、農戶融資擔保難題。
(五)金融生態持續良好?!笆濉逼陂g,金融風險防范能力不斷提高,全區打非、風控工作基本實現了常態化、機制化。加強了對轄內金融機構的監管措施,不斷提高監管效能,堅持促發展與防風險兩手抓,進一步做好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相關工作,持續改善金融生態環境。
二、規劃背景
未來五年,經濟發展將進入中高速、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金融必須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發揮自身優勢,搶抓發展機遇,實現跨越發展。
(一)發展金融產業是堅持“五大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實現“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笆奈濉逼陂g,要緊緊抓住“互聯網+”的重要發展趨勢,運用多種手段開辟各類渠道,開發新的產品,實現金融創新發展。要統籌協調傳統金融機構和新型金融業態的發展步伐,努力實現互利共生、和諧共贏。要繼續深化普惠金融發展,豐富合法的理財通道,著力增加人民群眾的財產性收入,讓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金融改革的成果。
(二)發展金融產業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途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是“三去一降一補”。結合實際,要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重,支持企業“去杠桿”。要創新綠色信貸,控制產能過剩行業授信,壓縮退出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的“僵尸企業”貸款,支持企業“去產能”。要大力推進農村綜合產權抵(質)押貸款業務,發揮農村居民在房地產去庫存的重要作用,支持房地產“去庫存”。要做強做大金融產業,構建組織完善、競爭有序的金融產業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提供充裕的信貸資金有效供給,降低貸款利率浮動比例,規范金融機構收費,支持企業“降成本”。要強化金融政策制定的針對性、有效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金融領域的制度供給、制度結構,支持金融業“補短板”。
三、“十四五”時期金融業發展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宗旨,在中央、省市金融工作方針指引下,以促進金融服務現代化、普惠化、便利化為目標,以市場化為導向,統籌發展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傳統金融業態與新興金融業態,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進一步優化金融發展環境,激發金融創新活力,防范金融運行風險,為金融與經濟協調、均衡、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力爭到2025年末,在全區基本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競爭有序、風險可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
(二)總體要求。
以黨的和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樹立五大發展理念,落實區委、區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目標導向和補齊短板相結合,以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創新,緊扣“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和“金融產業自身發展”兩條主線,健全金融機構體系,培育金融新興業態,擴大金融市場規模,完善金融產業鏈,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精準性、有效性,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保障。
(三)發展目標。到2025年末,全區本外幣存款余額超200億元,各項貸款余額超136億元;金融業增加值超2億元,占服務業比重的10%以上;掛牌上市企業數量超60家。基本形成金融實力雄厚、區域布局合理、組織體系健全、市場功能完善、行業發展協調、金融運行穩定的金融產業發展格局。
四、重點任務
圍繞“加大資金要素供給、加強資本市場建設、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加快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擔保公司等多種所有制金融機構的發展及防范處置金融風險”等方面展開,努力將金融業培育成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切實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和支持經濟轉型發展的能力。
(一)加大資金要素供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一是擴大金融供給總量。強化考核,優化服務,完善財政性資金“貸存掛鉤”考核制,實行“多貸多存、多稅多存”,鼓勵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和其他銀行類金融機構向上級行爭取更多信貸規模,激勵金融機構擴總量、調結構,加大對實體經濟有效信貸支持。引導保險資金參與地方經濟建設,深入挖掘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信貸潛力,為區域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充分的資金保障。
二是優化金融要素投向。充分發揮銀行主力軍作用,重點保障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建設等融資需求。引導金融機構圍繞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大對小微企業有效信貸投入。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積極銜接各金融機構,主推“三權”抵押貸款,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農村居民房屋產權等在涉農貸款中充分發揮作用,解決企業、農戶融資擔保難題,推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助推我區“鄉村振興”戰略。
(二)加強資本市場建設,提升我區經濟實力。
一是積極推進企業掛牌上市。加強與股權交易中心的對接,走訪區內企業,建立擬掛牌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強化宣傳培訓,按照掛牌上市標準,培育我區所有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在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上市。目前我區掛牌企業42家,在這些企業中再次篩選幾家優質企業,進行重點培育,爭取在新三板上市1家,科創板上市1家。
二是積極銜接股權交易中心,組織區內企業參加掛牌上市培訓會,為企業樹立融資意識,提高融資效率,改進資本結構,促進企業發展。
(三)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一是深入實施普惠金融工程。強化農村金融服務網點和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提升金融普惠水平。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加強與市金融辦的溝通對接,學習借鑒兄弟縣區的成功經驗,加強與金融保險機構的協作,進一步推進我區農金室的規范運營,督促各鄉鎮高度重視農金室的建設運行工作,因地制宜的引領各村農金室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做好金融惠農政策宣傳及農業綜合保險承保等工作。加強金融知識宣傳培訓工作,逐步提高農村金融服務室的金融業務水平,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安全防范。打通金融服務農村的“最后一公里”,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是創新建設農村金融要素市場。探索農村綜合產權貸款、保證保險業務。強化信用鎮、信用村、信用戶“三信”工程建設,擴大農戶小額信用貸款規模。開展形式多樣、面向基層的普惠金融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公眾的金融知識水平。
三是大力推進綠色金融試點。探索綠色金融的體制機制,完善綠色信貸體系,積極支持基礎設施、民生工程等重點領域的節能減排項目和服務。支持傳統企業依托科技創新實現轉型升級,促進傳統產業形成綠色新業態。
(四)加強服務體系建設,暢通企業融資渠道。
一是搭建好政府服務平臺。把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發展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著力點,加強政銀企交流,加強政府部門的協調服務職能,打通融資壁壘,破解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構建各主要部門信息共享的合作平臺,定期、不定期組織召開銀政企對接會,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壯大。
二是創新政銀企合作新模式。開展“引銀入企、引企入銀”雙向對接活動,通過政銀企現場對接,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提出方案,加大對企業發展的資金扶持力度。通過項目推介會、重點企業調研、一對一服務等多種措施,抓實、抓細、抓好民營和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五)破解貸款“擔保難”題,服務地方經濟。
一是健全以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主導、民營融資性擔保機構為補充的融資擔保體系,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服務。著眼引進省級擔保機構在設立分支機構。積極對接省金控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爭取更多的銀行貸款資金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并積極協調爭取金控集團分公司在區設立分公司。
二是著眼重啟區級政府性擔保機構。積極籌備重新啟動我區政策性擔保公司,計劃由再就業擔保中心承擔此項業務。
三是著眼規范民營擔保機構發展。我區現有民營擔保機構一家,積極對接該企業,盤活資金,發揮好擔保機構的作用。
(六)積極推動創新,實現金融服務新突破。
一是險資入企實現新突破。積極對接我省各保險公司,利用保險資金額度大、期限長、來源穩定的優勢,支持我區小微企業的發展,使保險業成為實體經濟資金最穩定的供應者。與銀行、證券、信托和基金不同,保險資金更傾向于收益穩定的長期投資和流動性較好的短期投資。
二是設立中小微企業轉貸基金。由于經濟形勢持續低迷,轉貸壓力逼迫企業走入絕境,需要先行還款才能續貸。中小企業轉貸基金由政府牽頭,同時撬動社會資金參與。轉貸資金到位速度非???,基本周期只有傳統過橋業務的1/3,大大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是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一項金融制度創新,積極引進或成立轉貸服務機構1家。
三是開展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落實授信盡職免責辦法,增強信貸投放和服務能力。探索開展銀行“首貸率”指標考核,引導金融機構提高信用貸款、無還本續貸發放比例。加大金融工具的創新,靈活融資放貸,簡化辦理流程,服務地方經濟。
(七)切實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風險,守住金融風險底線。
一是始終堅守金融風險防控底線。始終把防范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生命線,提高轄內金融機構和組織風險管理水平,促進轄內金融機構合規、有序發展。
二是健全理順金融風險監測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市監管部門監管政策和年度工作安排,加大風險監測分析和現場檢查力度,提高監管有效性,完善信息共享和監測預警機制,及時全面準確掌握金融風險狀況。
三是持續強化非法集資防范處置。著力完善政銀企風險處置合作機制,明確各相關單位風險防范處置責任、流程和措施。
四是著力推進重點領域清理整頓。加大風險排查力度,堅持清理排查與依法打擊相結合,重點對投資理財類公司涉嫌非法集資風險進行全面排查,逐步消除滋生非法集資的土壤。
五是規范完善金融領域監管制度。健全金融監管體制,進一步提升金融監管效能,健全事中事后監管制度,改善和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實現信息共享,推進金融監管協調工作規范化和常態化。
六是充分發揮綜合防控聯動機制。充分發揮監管部門行政措施的前置引導和規制作用,加強刑事執法與行政執法銜接,加強刑事、行政部門的協作配合,切實把握好工作的尺度、力度、范圍和時機,堅決防范處置風險。
七是大力推動信用懲戒體系建設。推動信用環境建設,加大非法集資、反假貨幣的宣傳力度,維護區域金融秩序穩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在區金融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加強各部門對金融產業發展的溝通協調,及時研究全區金融改革創新發展的重大事項。主動加強與省市金融管理部門對接聯絡,加強信息共享,形成推動金融創新發展的合力。
(二)加強政策激勵。爭取省級及以上各種金融改革創新試點在先行先試。完善金融產業發展的配套政策,通過區級財政繼續加大對全融要素保障、全融產業發展及企業掛牌上市等重點領域的扶持,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政策支持,形成政策疊加效應。
(三)加強人才引育。在大力開展金融產業活動中,更加注重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全力引進金融領域專家學者。深化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金融人才促進金融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
(四)加強考核引導。每年出臺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核辦法,調動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各金融機構的創造性,擴大信貸總量,優化信貸結構,提升服務水平,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繼續營造經濟、社會與金融良性互動發展的良好氛圍。
- 上一篇:公立醫療經濟管理年實施方案
- 下一篇:區醫保局基金監管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