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局工作打算

時間:2022-01-31 09:29:15

導語:農業農村局工作打算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農村局工作打算

今年以來,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農業農村工作的大政方針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緊緊圍繞“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目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鄉村振興為總抓手,圍繞省委“10+3”農業產業體系建設要求,加快建設“1+5+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現將2020年主要工作完成情況和2021年工作打算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穩產保供任務全面完成

1、糧油產業

完成糧食種植面積125.73萬畝,較上年增1.37萬畝,增1%,總產40.9萬噸,較上年增0.2萬噸,增0.5%。其中:完成大春糧食播栽面積114.2萬畝,較上年增加1.37萬畝,增長1.2%,總產39.2萬噸,較上年增0.2萬噸。完成小春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1.53萬畝,總產量1.7萬噸,較上年持平。

完成油菜種植面積39.3萬畝,較上年增1.3萬畝,總產6.57萬噸,較上年增0.4萬噸,增6.75%;完成花生種植面積4.5萬畝,較上年增0.3萬畝,總產1.24萬噸,較上年增0.09萬噸。

經作生產:全縣經濟作物栽培面積達到29.27萬畝,預計總產量達到30.88萬噸。其中水果種植面積達8.06萬畝,較去年同期增加5.22%,預計全年水果產量5.03萬噸;全年完成蔬菜播栽面積18.51萬畝,較去年同期增加1.87%,預計全年產量達25.48萬噸;中藥材、青花椒等其他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2.7萬畝,預計產量0.37萬噸。

2、畜牧業(預報數據)。

預計生豬存欄53.45萬頭、山羊存欄36.76萬頭、牛存欄0.48萬頭,小家畜禽存欄503.46萬只;生豬出欄72.31萬頭,牛出欄0.2萬頭,山羊出欄62.18萬只,小家畜禽出欄605.63萬只。預計實現畜牧業產值約43億元。

3、水產業

全縣水庫、池塘、稻田養殖面積4.6萬畝,放養各類魚種3000噸,預計全年實現水產品產量20191噸,產值3.25億元。

(二)扶貧成果鞏固提升

我縣對標“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舉全縣之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縣貧困人口收入不斷提升,“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貧困群眾增收“再提升”,保障“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再整治”,幫扶干部作風“再深入”,順利通過歷時44天的國家脫貧攻堅普查。

(三)宜居鄉村工作持續推進

一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開展。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大排查,到目前為止,排查出的40余個問題已全面整改完成。做好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考核驗收,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到目前為止,全縣集中開展村莊清潔行動10余次,新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3000余戶,開展各種環境衛生保護宣傳30余次。二是鄉村振興“三級聯創”工作順利推進。圍繞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扎實開展2019年1個省級鄉村振興先進鎮及4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獎補資金實施方案編寫及項目推進實施工作。編寫2020年1個市級鄉村振興先進鎮及10個示范村方案。三是農村風貌得以提升。已新安裝路燈230盞,新建道路2600米,院壩硬化3000余平方米。

(四)項目爭取工作推進有力

截止目前,共爭取國省行業主管部門項目15個,總下達資金21212萬元,超額完成任務。2020年共編制重點項目14個,其中:市級重點項目5個,縣級重點項目9個。2020年計劃完成總投資11.85億元。截止目前應開工項目14個,實際已開工項目11個,5個市級重點項目均已開工。新開工項目及續建項目完成投資3.6億元。已成功入庫項目11個,入庫總投資7.4億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綠色農業生產發展,保障農業供給充足

1、穩定糧油生產,保障糧食安全。一是抓糧食增種擴面。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2.3萬畝,承擔0.7萬畝的擴種任務。2020年培育糧油新型經營主體80個(戶),經營面積5628.4畝。二是抓生產能力提升。依托托縣大自然農牧有限公司基地,建立青貯玉米化肥農藥減施增效核心示范片100畝,對實施藥肥“雙減”工作進行有益摸索。2020年全縣計劃示范推廣農業生產實用技術累計面積228萬畝次以上,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96%以上,示范區實現100%覆蓋。三是抓示范基地建設。依托省級現代農業發展工程項目,在石湍、通旅、東山、寶林等7個鄉鎮建立水稻高質高效示范片1萬畝,重點突出秋洋芋,擴大秋大豆,落實全縣秋糧作物面積4萬畝。四是抓技術指導服務。積極開展農業技術指導,加強線上技術服務,利用課堂、廣播、微信、院壩會等多種形式,開展各類農業技術培訓80余場,培訓農戶0.96萬人次。

2、創新養殖發展模式,保障生豬恢復生產。一是加快推進在建規模養殖場建成投產。22個在建生豬規模養殖場中,16個商品育肥豬場已建成投產,其余6個分別12底前建成。建成后新增產能10萬頭。二是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建設加快推進正大、新希望、德康、正邦、安佑種豬場建設進度。目前,6個種豬場均已開工建設,3家種豬場已建成投產,新增母豬存欄3600頭。其余正邦2.4萬頭種豬場、雙河1.35萬頭種豬場和德康雙河種豬場預計2021年初建成投產。三是創新養殖發展模式。創新“散養戶+集團農牧公司定點幫扶發展”模式,對散養戶進行定點幫扶發展,采取公司保底包回收、政府補助購仔豬、部門技術指導服務等方式,保障生豬逐步恢復生產。

3、結合產業特色實際,逐步構建“1+5+2”產業體系。一是蠶桑產業穩步發展。全縣養蠶農戶2.05萬戶,生產蠶繭4610噸,蠶繭產值1.6億元,蠶農戶均蠶繭收入7880元。全縣桑園面積13.5萬畝;桑園綜合開發9.85萬畝,桑園開發和蠶桑副產物綜合利用產值3.45億元,同比增加4700萬元,全縣蠶桑產業農業部分綜合產值達到5.05億元。培植養蠶大戶1200戶,家庭農場103個,合作社27個,新建專用大蠶房35處,13000平方米,共育室2處,1000平方米,新栽植桑園面積4000畝,現代蠶桑產業園評為市級農業園區。二是山羊產業發展形勢趨好。完成南方現代草地畜牧業推進行動項目建設(350萬),完成肉羊基地縣建設項目建設(400萬)、川中黑山羊(型)遺傳資源保護項目建設(25萬),實施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山羊產業)項目。三是花卉苗木產業勢頭強勁。建成集珍稀花卉苗木種質資源保護、花卉苗木種苗組培快繁、特色花卉保護設施生產于一體的生物技術組培中心;對標AAA級標準,建成以林業旅游為特色的“五彩林鄉”景區一個;已成功舉辦首屆花卉(果類)生態旅游節會活動。四是農旅融合產業有序推進。積極開展羊叉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相關工作,薛苞古鎮文化廣場、勞動鎮百花村特色產業示范園正常推進,完成工程量60%,川中農耕文化展覽館完成工程量80%。五是畜禽種業基地建設,目前,園區一期工程,“生豬基因交流中心已建成投產,涵蓋了當前生豬生產發展主要品種。園區二期工程,“草食動物(肉牛、肉羊)種業基地”和“牧草種業基地”已啟動建設,“肉雞、肉兔種業基地”已完成場地勘測、實施方案編制等前期工作。園區三期工程,已完成建場規劃、實施方案編制等工作。

4、夯實農業產業基礎,助推農業綠色健康發展。一是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我縣2019年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2.7萬畝,高效節水灌溉0.3萬畝,計劃總投資4110萬元。目前,項目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100%,完成田土整治9559畝(其中,田2569畝,土6990畝),建成排灌渠6116米,新建蓄水池30口,整治山坪塘21座,新修生產作業道7164米,新修機耕道17512米,開展地力培肥2萬畝。二是機電提灌建設及維修。今年維修提灌站15座,功率610kw,提灌機械出勤8310臺次、6.7萬千瓦,共提水6290萬方,保灌面積46萬畝。三是加強農業機械技術推廣。2020年全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小麥88.48%,水稻72.5%,玉米41.29%,油菜53.28%。四大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52.34%,較上年增長2個百分點。2020年全縣注冊擁有農機專業合作社10個,,作業服務面積為6.8萬畝。四是推進綠色植保防控。全縣針對水稻、玉米、小麥等主要糧經作物開展病蟲專業化統防統治54.4萬畝次,主要糧經作物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2.6%,平均防治效果達到了91.0%。

(二)抓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1、持續推進農村戶用廁所改造??h2019年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項目10041戶,50個村,中央項目資金1525萬元,省級項目資金425萬元,已撥付項目鄉鎮1400萬元;縣2019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縣廁所革命項目14597戶,208個村,省級項目資金1775.4萬元;縣2020年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項目11932戶,36個村,中央項目資金1290萬元,已撥付項目鄉鎮757萬元??h農業農村局建立專戶對財政資金實施專賬管理,自籌資金到位率100%,投資完成率達到100%。

2、抓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一是狠抓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結合關鍵節點,全縣投入宣傳車21臺,開展專題培訓會50余場次,懸掛宣傳橫幅700余幅,張貼宣傳標語1000余條,印發秸稈綜合利用宣傳資料30萬余份,組建5個督查組對10個鄉鎮進行督查,籌措資金50萬進行綜合利用補助,建設還田示范片2.5萬畝,更新調查農戶125戶、秸稈資源利用主體17家,并成功通過市級驗收。二是狠抓化肥零增長。建立開展12個土壤省級長期定位監測點監測工作,實現全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106萬畝,覆蓋率91%,保障化肥零增長。三是推廣綠色防控。全縣優質抗病蟲品種使用率達98%,稻田養魚(蝦)30000畝、燈光誘殺38000畝、水果蔬菜黃板誘控60000畝、食誘性誘13000畝、釋放天敵1000畝。設置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點500余個,糧經作物主產區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75%,保障農藥零增長。四是強化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等項目,全縣畜禽養殖場基本實現了雨污分流、干濕分離,糞污收集、處理、儲存和利用設施配套完善,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配套率達到95%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五是大力推行水產健康養殖。今年新增稻漁綜合種養示范面積400余畝,示范帶動面積2000余畝。

(三)抓“四大舉措”,鞏固夯實脫貧攻堅成效

1、推動貧困群眾增收“再提升”。受肺炎疫情影響,及時出臺《產業就業扶貧十一條激勵措施》,從產業、就業、消費扶貧三個方面給予補助。鼓勵支持貧困戶外出務工增收,依托農村淘寶等網絡銷售平臺,有效解決農產品“運難”“賣難”問題。

2、推動貧困群眾保障“再改善”。積極與住建部門配合,開展農村住房評定、摸排統計工作,今年新增實施貧困戶CD級危房改造1417戶、一般維修加固903戶,所有住房建設現已全面完工并搬遷入住。通過新建大院集中供水、新接自來水、新打單戶井、全覆蓋開展水質檢測等方式,點面結合、綜合施治,解決1577戶貧困戶飲水安全問題。

3、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再整治”。首創“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購買社會化服務”模式,聘請專業公司開展清掃保潔、河道打撈、垃圾轉運等服務。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在87個貧困村創新組建村級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實現貧困群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

4、推動幫扶干部作風“再深入”。創新推行脫貧攻堅掛牌督戰“半月考”,將工作成效,每半月進行量化考核,督促發現問題整改。開展脫貧攻堅“應知應會”知識測試,開展常態化暗訪督查、脫貧攻堅專項巡察,對項目建設、資金管理、問題整改等方面進行全面“體檢”,進一步嚴明紀律作風,壓緊壓實主體責任,推動問題全面整改銷號。

(四)抓農業農村綜合改革,激發產業發展活力

1、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做好土地確權頒證掃尾工作,截止目前,已頒發證書189505本,頒證率達到98.03%,數據匯交率達100%。進一步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印發《關于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管理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程序,防范農村土地流轉風險,截止目前,全縣新增土地流轉面積0.8萬畝。

2、積極開展農村改革工作。全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穩步推進,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全縣共清查核實農村集體土地面積202.56萬畝、經營性資產15287.93萬元、非經營性資產21279.07萬元,確認村(社區)集體成員691932人;開展股權量化登記為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的村集體525個,占村級集體組織總數的86.2%,發放股權證書211625本,未開展股權量化登記為股份經濟聯合社的村集體84個;支持124個村發展集體經濟,建成集體規模生豬養殖小區25個、果蔬藥材基地8000畝、水產養殖基地2000畝;集體經濟組織年經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31個,2019年全縣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集體收入450余萬元,人均集體經濟收入約33元。

3、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一是持續細化方案,不斷完善《縣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確定《縣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點位實施方案》,開展“五探索、二完善、二健全”試點工作,其中明確勞動鎮舊居村作為探索宅基地使用權抵押制度試點點位、高寺鎮清水村作為健全宅基地收益分配機制試點點位;二是調查摸底,實地走訪,對宅基地的現狀、分布、面積、使用、流轉意愿以及人口等情況和集體建設用地情況全面普查、登記,建立問題臺帳,目前,10個村共完成87個社,完成率38%,完成3206戶,完成率32%。

4、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推薦一批效益好、管理好、口碑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申報省級或者全國級示范社(場)。全縣新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22家,累計達到547家;新注冊登記家庭農場79家,累計達到965家。我縣共放出165筆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累計放貸共3144.9萬元。截至9月底推薦貸款52筆,實際放出26筆,共933萬元。認定新型職業農民19人,遴選科技示范戶400戶,科技示范基地8個,完成高素質農民培育172人。

(五)抓農產品質量監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試行工作。結合我縣實際,制定《縣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實施方案》,摸清并完善了我縣種植養殖生產主體名錄,形成了443家合格證制度試行主體庫。截止目前我縣農產品生產企業26家,已實施合格證主體數1家;合作社79家,已實施合格證主體數4家;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312家,已實施合格證主體數19家。共計開具合格證277張,115.26噸農產品。二是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截止目前,全縣已有146家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入駐國家(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并實施協議化管理。選定了15家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為建設國家(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示范企業。三是做好日常監管和監督檢測。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排查,全面保質保量完成省、市、縣各級主管部門下達的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任務,截止10月29日抽檢樣品626個,檢測樣品626個,合格樣品626個,樣品合格率100%。預計到12月底,抽檢樣品達到1000個以上。

(六)抓農業執法監管,保障農業安全生產

一是強化農業綜合執法。開展委托檢驗種子樣品462個,市場抽檢農藥樣品10個、肥料樣品3個、獸藥樣品8個、飼料樣品3個,全年共出動車輛80臺次,出動執法人員240人次,對轄區內4家農資批發商、3家農資生產商、21個鄉鎮、街道農資市場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共辦理案件21件,罰款沒收違法所得0.96萬元,處理涉農糾紛8起,協議賠償1.8萬元。二是強化動物執法監督。繼續全面開展了生豬定點屠宰“掃雷行動”和生豬定點屠宰廠(場)日常監督工作,清理全縣舊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官方獸醫出證賬號和動物標識。產地和屠宰檢疫申報、檢疫率100%,電子出證率100%;2020年1-9月份養殖環節集中收集無害化處理動物4700余頭,屠宰環節處理生豬434頭。到目前為止辦結動物衛生監督執法案件8起,處罰款人民幣13.4396萬元。三是加強漁業執法工作。以蟠龍河、陽化河、叉叉河流域為重點開展執法檢查,在禁漁期開展檢查40余次,出動執法人員140余人次,禁漁期共收繳地籠網等非法漁具20余張有效保護了漁業生態環境。四是加強農機執法力度。嚴格按規定進行農用車的年檢、過戶及駕駛員的審驗等業務工作,驗拖拉機駕駛證105個,駕照注銷恢復4個,轉出2個,轉入2個,身份信息變化97個,補證9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注冊55臺,檢驗322臺,舊數據修改4臺,拖拉機轉移登記19個,上門服務28人次,清理注銷拖拉機、聯合收割機362臺。五是做好行政審批工作。進一步優化完善一體化平臺行政許可、公共服務、行政確認事項認領等工作,辦理行政許可項目46件,公共服務項目10件,日常業務及咨詢93件,開展特色服務54件;政務大廳收費平臺辦理農業農村局行政執法收入28件,金額166314.40元。其它收入10件,金額89944.75元;縣良種場各項收入10件,金額2716212.00元.

(七)抓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確保種養殖業健康發展

1、開展草地貪夜蛾防控和植物檢疫工作。一是草地貪夜蛾情況。在全縣建設監測點50個,掌握草地貪夜蛾發生動態,組織植保技術人員200余人次開展大面積田間普查;發放宣傳掛圖1100份,技術資料6000份;做好應急防控,采取統防統治與群防群治相結合的方式,發生區域防控處置率達100%,危害損失率在4%以內。二是加強植物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組織專職檢疫人員開展豌豆、蔬菜類非主要農作物種子基地登記備案5個、產地檢疫面積4815.6畝、56.08萬千克。種苗(柑橘屬)基地登記備案12個、產地檢疫面積66.3畝、78.55萬株,辦理產地檢疫合格證7份。辦理調運檢疫證書省內109份、18.67萬千克、1.86萬株,省間40份、5.04萬千克、0.4萬株。

2、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全面完成春秋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目標,全縣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羊小反芻獸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達到100%。加強人畜共患病的防控,縣共采集山羊血清樣品1449份,其結果全為陰性,發放狂犬疫苗8.2萬頭份。每月定期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目前已采集生豬、山羊、小家禽各類樣品4349份,豬瘟、口蹄疫、禽流感等抗體平均合格率均超過了農業部規定的70%。開展養兔場兔病毒性出血癥2型全覆蓋采樣檢測工作,累計排查養兔場(戶)141家,排查家兔102548只,未發現異常。

3、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全面開展了“大消毒、大培訓、大宣傳”行動,發放消毒藥品14.5噸,累計清洗消面積2223余萬平方米;累計培訓相關從業人員5093人次;利用微信、短信、廣播開展宣傳18000余次,發放資料4萬余份。持續開展非洲豬瘟大排查,今年累計排查養殖場(戶)155.2萬場次、生豬2038.5萬頭次,生豬定點屠宰場7215場次、生豬18.1萬頭,排查生豬無害化處理場36個次,豬只9887頭,均未發現生豬異常發病死亡情況。落實非洲豬瘟網格化管理,實現網格化管理生豬養殖場(戶)4202個,屠宰企業網格員77名,實現網格化管理生豬屠宰企業22個。加強非洲豬瘟臨時阻截點車輛調運查驗,截止10月29日共查驗生豬及產品運輸車輛1962車,檢查生豬91525頭生豬產品0.3噸,查獲違法違規運輸車輛5輛,違法運輸生豬169頭,立案結案8件,處罰款13.4396萬元。開展重點環節非洲豬瘟核酸檢測,累計采集各類樣品2080份,非洲豬瘟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

(八)抓好惠農政策落實,保障農戶權益

一是抓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工作。截止9月30日,全縣共申報200979戶,申報補貼面積589372.86畝,共撥付了資金76142876.52元,占補貼總資金的99%。二是種糧大戶補貼項目。2020年我縣種糧大戶戶數80戶,種植面積5628.4畝,補貼資金539144.1元。三是稻谷補貼面積96376.97畝。四是農機購置補貼。截止10月,我縣農機購置補貼共投入資金270余萬元,其中中央補貼資金80.642萬元,購機農戶自籌資金190余萬元,補貼各類機具共202臺,受益農戶和農機服務組織196戶(個)。

(九)抓肺炎防控,確保農村生活生產有序

一是高度重視,深化組織領導。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成立農村工作組,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專班,定期組織召開工作例會,細化防控措施,積極參與肺炎防控工作。二是組織涉農重點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全面復工復產。組織全縣涉農龍頭企業26家,市級以上專業合作社12家,市級以上家庭農場32家全部復產;涉農市級重點項目7個已全部復工。三是進一步暢通農副產品、家畜禽銷售渠道。積極幫助業主搭建銷售橋梁,打通運輸環節,我縣農副產品和家畜禽已不存在銷售困難。四是及時組織恢復生產。推動農資入戶,有序推進大小春生產,落實生豬穩產保供各項措施,全年農業生產任務基本完成。

(十)抓基層黨建工作,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認真履行從嚴治黨職責,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從嚴抓班子帶隊伍,從實轉變工作作風。一是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重點領域安全生產監管,開展農機、漁業、農村沼氣、農藥、飼料粉塵防爆、獸用抗菌藥、屠宰企業、農業園區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推進安全重點工作,實行安全責任清單制管理。全年未發生任何安全生產事故。二是強調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從嚴抓實人才引進,不斷優化農業干部隊伍。組織218名事業專業技術人員、89名公務員(參公人員)參加網上培訓,向縣委推薦1名七級管理崗位領導人選和1名八級管理崗位領導人選、8名縣領導聯系專家人才,向市推薦領軍人才農業大師3名,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1名,完成了37名公務員(參公人員)的職級晉升。三是進一步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兩個責任”,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方針,組織全局干部職工開展廉政風險點排查,組織各股室認真開展談心談話,抓好廉潔警示教育。嚴格執行黨的“六大紀律”,堅決糾正“四風”,結合“大走訪”,社會評價滿意度提升等工作,深入推進干部職工作風轉標,提高工作效能。四是狠抓信訪維穩、掃黑除惡等工作。深入開展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排查工作,參加縣信訪集中接待22次,調處信訪案件79件次,調處本級來信(電)事項20件次、30人次;調處上級交辦來信來訪案件11件。開展掃黑除惡中央第10督導組檢查督導及第20督導組“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全年共排查行業亂象線索2條,組織相關單位依法進行了徹底整治。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糧油生產比較效益低,農戶種植積極性不高。部分糧油規模經營者經營管理不善,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制約了糧油生產水平提高,影響了種植效益。農村勞動力老化弱化日趨嚴重,新技術推廣難度增加。

(二)一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鄉鎮重視程度不一、工作力度不夠。二是確權頒證沒有做到應頒盡頒,尚未完成檔案整理移交。三是土地糾紛問題涉及面廣,調處難度大。四基層農村經營管理隊伍不完善。五是宅基地改革阻力大,群眾觀念固化,存在“一戶多宅”,整合利用困難。

(三)執法體系能力建設還有待完善?;鶎臃酪唧w系建設薄弱,執法手段不足。檢疫檢驗和執法取證設施設備嚴重缺乏,檢疫電子出證設施設備老化,嚴重影響執法工作的開展,且執法還存在點多面廣監管難度大,難以實現全覆蓋。

(四)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力度不夠,目前,我縣農機專業合作社已基本具備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能力,但與省級要求“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還有很大差距。農村電力提灌站投入不夠,且我縣未安排提灌站專項維修資金,待維修的提灌站存量較大。

(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面,農村點多面廣,人居環境整治資金需求量較大,資金缺口大。因鄉鎮村機構改革,受人員到位等情況的影響,“三級聯創”實施方案編制進度較慢,項目推動滯后。

(六)高標準農田建設方面,受疫情影響,農田建設項目進度緩慢;涉及機構改革,職責不清,致使工作開展困難;項目建設周期時間緊,要求高,任務重。

(七)“廁所革命”方面。建設進度較緩慢,建設質量有差距,個別戶廁建設標準化、規范化程度不高,未建立長效管護機制,部分農戶和承建商對廁所革命政策理解不到位。

(八)秸稈綜合利用方面。一是我縣以丘陵地貌為主,機械化程度偏低,導致秸稈回收利用困難且成本高;二是全縣無大型秸稈消納企業,缺少秸稈市場化利用理念,秸稈集中化利用困難;三是秸稈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尚不成熟,現行的秸稈利用技術效率較低,投入產出不合算。

四、2021年工作打算

(一)糧油生產方面。繼續做好相關項目實施工作,確保按質按量完成。做好糧油生產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工作。積極推廣農業機械,重點引導有條件的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全程機械化服務工作,開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的創建。積極做好“五良”融合示范園區及農機化示范縣的創建工作。

(二)畜牧業方面。加快推動生豬重點項目、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指導督促生豬監測點完成生豬補欄工作,加強非洲豬瘟防控,督促種豬場建設進度,加快建成投產。進一步加快實施仔豬調運入縣,持續狠抓生豬散養戶復產補欄。繼續推進山羊產業建設。

(三)鄉村振興方面。在鞏固好脫貧成效基礎上,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扶貧政策,做好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做好鄉村振興規劃,推動陽化河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省級園區培育工作和縣羊叉河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強院縣合作,推進成資同城化建設工作取得實效。

(四)推進農村改革。繼續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點位工作,通過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制度、宅基地收益分配機制。加強集體經濟工作指導與服務,加強培訓指導,指導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強項目管理指導。做好農村土地確權頒證掃尾工作,力爭做到不漏一戶應頒盡頒。積極做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加強農業技術人才的培育。

(五)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推進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項目組織實施,進一步強化種植養殖生產主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的監督檢查,深入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和風險監測工作,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穩步發展“三品一標”。

(六)抓好各項惠農惠民政策的落實;加強農村沼氣建設、農機購置補貼、耕地地理保護補貼等國家惠農政策宣傳,確保中央補貼資金到位落實,強化項目監督實施工作。

(七)抓好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評價,做好耕地質量長期定位監測,完成耕地質量調查評價工作,做好休耕輪作耕地質量調查監測。積極推進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工作。

(八)繼續加強農資市場監管,重點是強化對農業投入品監管和加強對農資市場檢查力度,加強對農資案件查處力度。

(九)完成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