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衛生監督工作計劃
時間:2022-07-08 04:13:22
導語:全區衛生監督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1年全區衛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統領衛生事業發展,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抓好醫療質量、科教行醫、行風建設和健康城市等重點工作,進一步增強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進一步拓寬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
一、抓好醫療衛生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一是注重基礎建設,抓好醫院改革工作。抓好市??漆t療中心建設,注重質量管理,倒排建設工期,規范安全施工,6月底主樓封頂,12月底完成主樓裝飾和部分醫療設備安裝;公立醫院要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崗位管理,繼續落實按崗聘用制度,做好公立醫院人員編制核定,進一步規范非在編人員的管理;加快建立公立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推行分級診療制度,醫院主要負責危重急癥、疑難重癥病人及特色??圃\治工作,基層醫療機構主要負責常見病、多發病以及診斷明確的慢性病診療服務。
二是加強??平ㄔO,提高醫療質量水平。注重抓好公立醫院質量建設、服務建設、文化建設;完善醫療質量分級管理,強化核心制度、抗菌藥物分線(分級)、重點病人(重點時段)、手術分級等管理;進一步推行臨床路徑管理;開展“醫療質量示范科室”創建活動;提高疑難重癥診療能力和突發事件醫療救治能力,重點加強骨傷、肛腸、中醫特色??平ㄔO,著力發展微創和無痛技術,重點培育脊柱微創、中醫骨傷、中醫肛腸3個??疲蒲姓n題立項和開題20項,完善“院院聯合、學科合作”方式,拓寬服務項目,提升品牌影響力;建立醫院感染暴發報告管理責任制,提高醫院感染暴發的防控和處置水平;加強院前急救建設和規范化管理,提高急救急診服務能力;同時,加強合理用藥監測,建立藥品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嚴格管理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管理;加強安全生產和信訪工作,確保安全生產和信訪工作穩定。
三是抓好費用控制,推進醫院創建活動。積極推進醫療服務、藥品、醫用耗材和大型設備檢查治療成本監控與收費標準調整工作,推進按病種收費試點改革,改進醫療服務收費方式;加強醫院財務管理、成本核算和費用控制,規范公立醫院臨床檢查、診斷、治療、用藥行為;完善費用控制措施,探索建立醫藥費用預警制度和醫藥費用公示制度;堅決查處超范圍收費、超標準收費、重復收費、分解收費等違法違規行為,控制醫藥費用過快增長,合理控制全區門診、住院均次費用增長。積極開展“平安醫院”創建活動,依法嚴厲打擊“醫鬧”行為,進一步加強醫院安全保衛體系建設,加大安保設施投入,完善急癥室等重點部門、重點部位的監控設施,認真落實“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防范措施;完善醫患溝通制度和投訴處理調節機制,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同時,與菏澤市鄄城縣建立對口支援衛生工作機制和交流機制,確保完成年度支援目標任務。
四是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提高中醫藥服務水平。全面貫徹落實中醫藥扶持政策,建立中醫藥工作協調機制,加強中醫機構建設,大力培養中醫類別全科醫師,鼓勵提供和接受中醫藥特色服務,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藥服務全覆蓋;著力打造中醫名科,注重中醫骨傷、中醫肛腸建設,抓好實施列入市局2011年度中醫科研計劃“中醫分型分期治療腦卒中的臨床”項目研究,完善養生保健指導門診,規范服務模式;加強中醫藥科普宣傳,開設中醫科普大講堂,在社區舉辦中醫科普宣講活動,提高居民中醫藥科普普及率,形成全社會關注中醫、信賴中醫、接受中醫的良好氛圍。
二、抓好社區衛生建設,切實減輕群眾負擔
一是加大監督管理力度,穩步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工作。按照“鞏固、完善、擴面”的原則,加強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監督管理,規范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舉辦的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建立健全基本藥物配備使用的分析評估和監督機制,規范臨床首選和合理使用基本藥物;推進建立基本藥物多渠道補償機制;加大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及合理用藥知識的宣傳培訓力度,著力改變不合理用藥習慣,引導群眾首選基本藥物,逐步降低非基本藥物使用比例。
二是健全基層服務體系,推進社區衛生規范化建設。以人員培訓、質量監督、財務監督、績效考核等為重點,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管理,建立有激勵、有約束的內部運行機制,推進社區衛生“建設標準、服務工作、機構管理、信息統計”四個規范化建設,實施社區衛生服務團隊工作模式;強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績效考核,健全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數量、質量、效果和居民滿意度考核的機制;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落實補償政策,推進綜合配套改革,健全基層衛生服務體系,新建小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大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選址和規劃設計;深入實施“衛生強基”、“衛生支農”工程,加強人員培訓交流和業務指導,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水平。
三是建立完善各項機制,提高基層人員服務能力。建立完善有序規范的基層首診引導機制,發揮好基層醫療機構“守門員”作用,引導病人首選基層醫療機構就診;完善雙向轉診制度。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在基層首診,疑難重癥通過綠色通道轉到醫院就診;在醫院的康復期病人和需長期護理的病人轉回轄區基層醫療機構治療。嚴格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規范,明確診治范圍、轉診標準、工作流程,對符合轉院診療的病人予以轉院治療,不得截留病人,延誤診治。建立穩定長效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輪訓機制,加大全科醫學培訓力度,組織全區60%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參加全科醫學、公共衛生、社區護理培訓,全面提升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業務水平。
三、抓好公共衛生建設,夯實為民服務基礎
一是注重婦幼保健建設,提高為民服務水平。實現省、市、區三級聯網,抓好婦幼信息質控管理;組織母嬰保健技術從業機構專項檢查和從業人員培訓,加強婦幼保健專家到社區蹲點培訓和技術指導工作,開展“生殖健康社區行”等公益健康品牌活動,堅持每周兩次優生知識講座,積極拓展延伸性服務項目,提高婦幼保健服務水平;倡導促進自然分娩和母乳喂養,降低剖宮產率,全區孕產婦死亡率控制為20/10萬以內,嬰兒、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控制在8‰和10‰以內,婚檢率達85%、孕檢率達60%以上,通過加強婚前孕前檢查、孕期保健、產前診斷、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努力減少新生兒出生缺陷。
二是注重衛生監督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大對醫療服務市場監督執法力度,深入開展打擊無證行醫、非法行醫、非法醫療廣告等活動;組織拉網式檢查個體醫療機構,抓好診所標準化建設和醫療機構年度校驗工作;組織對二級以上醫院傳染病、一級以上醫院手術分級管理進行專項檢查;全面推進醫療機構亮證經營和不良執業行為記分制度;狠抓職能交接前餐飲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做好國家對我區食品安全評估考核工作;深入開展職業衛生“四個一”工程,加強職業衛生和放射衛生的監督管理,全面推進公共場所衛生信譽度管理,公共場所量化分級管理率達90%以上,打造3條公共場所示范街,加強對餐館類公共場所的衛生許可與監管,嚴格審批標準,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質量,對部分公共場所試行衛生許可告知承諾制,辦證率達90%以上。
三是注重疾病防治建設,提高衛生應急水平。進一步完善傳染病疫情報告和癥狀監測機制,提高疾病預警預測的敏感性和及時性,加強學校傳染病防治,因病缺課癥狀監測網絡直報率、及時率100%;繼續加大艾滋病、結核病、霍亂等重大傳染病綜合防控力度,緊緊圍繞“努力降低流行強度,減少疫情危害”的目標,全力開展手足口病、流感、急性出血性眼結膜炎等傳染病防控,有效控制疫情的流行;落實國家免疫規劃策略,規范預防接種門診行為,15歲以下兒童麻疹全程免疫率、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率均達到95%以上;加強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完善心理危機干預網絡;大力推廣“每天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推進“健康加油站”進機關、進廠礦企業、進事業單位;開展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區(單位、食堂/餐廳)創建活動;在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中開展腦卒中和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監測;開展食品污染物、職業病危害等健康相關危害因素監測,提高防范危害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進一步明確衛生應急功能定位,加大培訓和演練力度,全面提高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應急專業隊伍的現場處置能力。
四、抓好項目信息等建設,打造健康惠民品牌
一是全面實施基本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九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要完成以下指標:完成全區80%以上居民的健康檔案建立;39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健康教育講座450場次以上,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達80%;轄區0-6歲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達95%,建卡率達100%;傳染病及時報告、登記率達100%,結核病、艾滋病等傳染病知識知曉率達60%;高血壓、糖尿病管理率達80%;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率達90%;0-3歲兒童保健管理率達90%;孕產婦保健管理率達90%;65歲以上老年人管理率達80%。同時,全面實施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等重大公共衛生項目。落實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動態監管,強化全方位、立體化宣傳,抓好公共衛生服務績效考核,提高服務的效率和效益。
二是深入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努力打造人民滿意的醫療衛生機構。扎實開展“服務好、質量好、醫德好、群眾滿意”活動,實施“優質服務示范‘窗口’創建、流程再造、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志愿者溫馨服務、醫患溝通、‘陽光’、‘綠色通道’暢通”七大工程,全面推行預約診療服務,群眾就醫實現24小時預約,實行門急診診療服務“醫卡通”,繼續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推出常設化志愿服務崗位,集中重點開展“溫馨導航—門診首程陪診、出入院專程陪送”項目,實行醫療機構執業許可信息和醫師、護士執業證書亮化公示管理,完善急診標準,優化急診服務流程與規范,加強院前急救與院內急診銜接,密切醫院科室之間協作,確保生命“綠色通道”暢通高效。
三是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抓好衛生民生實事。建立財務、人事、資產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一體化衛生信息管理系統,并加強對基本藥物的配送、流通、使用、價格、處方等實時動態監督管理,實現對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部分工作量化考核和績效評價信息化;建設基于市民一卡通的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系統,推行“先診療、后結算”模式的就醫一卡通服務,方便群眾就醫。積極打造全區衛生系統“健康惠民”服務品牌,全面做好2011年八件民生實事,開展“真情骨醫、愛助坦途”活動---為全市25例低收入股骨頭缺血壞死患者救助等實事,采取定期督查與聽取匯報相結合方式,加強對實事辦理的跟蹤檢查和指導,確保每件民生實事做實做強做細。
四是實施“6+1”工程,強化為民服務實效。以開展“基礎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建立工作機制,實施“6+1”工程,在衛生系統內培樹“6個一批”先進典型,在全區范圍內打造一批食品放心單位。“6”即實施黨建堡壘工程,培樹表彰一批先進基層黨支部;實施黨建品牌工程,培樹表彰一批優秀黨務工作者和優秀黨員;實施技能競賽工程,培樹一批優秀護士;實施創新提效工程,培樹表彰一批先進科室;實施衛生科研工程,培樹一批科研拔尖人才;實施群眾滿意工程,培樹一批衛生服務明星?!?”即實施飲食安全工程,打造一批食品放心示范單位。
- 上一篇:區委城管執法工作安排
- 下一篇:全區服務業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