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社區建設意見
時間:2022-10-04 05:50:00
導語:模范社區建設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來,**街社區緊緊依靠黨組織和居民群眾,圍繞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這個目標,以服務老人,提高老人生活質量為根本出發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把老年活動中心辦成居民擁護和老年人歡迎的康樂之家。
一、創新理念成立古鎮康林運動中心
始建于80年代的牛街鎮老年協會活動項目單一,針對這一情況,牛街社區在敬老、愛老方面創亮點,出資購置跑步機、舞人站、舉重床、多功能霹靂馬、仰臥起坐板、瘋狂甩身機、沙袋等健身器材,成立了“古鎮康林運動中心”。在管理上,社區居委會和老年協會共同創新理念,集娛樂和營業為一體。每天早上6點至9點,下午5點至8點,老年人在運動中心健身娛樂。社區派人輪流值班,教會老年人使用這些健身器材,確保安全使用。在解決老年人活動項目單一的同時,滿足老年人需要的前提下,對外開放運動中心,用于營業,吸引了一批愛運動的年輕人,營業收入用于老年協會的辦公經費。真正實現了老有所樂。
二、綠化環境
看到社區老年人的娛樂場所自修建完工以來,上面一直光禿禿的,一棵花草都沒有。社區干部頂著烈日,四處找單位、個人捐款,籌得款項共計2萬多元對老齡委娛樂場所進行綠化布置。如今,各種樹木花草都已成活。每天清晨、傍晚,老人們在院壩里唱歌跳舞,談古論今;中年人在樹下擺弄手中茶杯,聊聊中外大事,小孩子在花叢中互相追逐嬉戲。通過綠化,不僅給社區老年人營造了一個綠樹環繞、鳥語花香的娛樂園地,也給牛街人民提供了一個茶余飯后的休閑場所。
三、節日送溫暖
每逢敬老節臨近,為慶祝屬于老人們的節日,豐宣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全社會營造尊老、敬老、助老的濃厚氛圍,社區都會牽頭開展不一樣的慶祝活動。社區干部職工歡聚在老年活動中心為慶?;顒拥臅霾贾?、壽宴準備、文藝活動排練做著緊張的籌備工作。在社區的組織下,老年人準備了腰鼓、太極拳、功夫扇、海派秧歌、柔力球等精彩節目,充分展示了老年人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正是一曲“夕陽雅致黃昏頌,老驥雄風絢彩虹”。除了歡慶,社區還組織開展特別活動以示紀念,**年敬老節,社區組織老年人揮動掃帚清掃街頭巷尾,給人們的心靈來了一次大掃除;**年,老人們走上街頭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讓老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即將到來敬老節,社區正在籌劃新的紀念活動。
社區對老年人住院皆委托老年協會帶著禮品到醫院進行慰問,對老年人病逝時皆送上花圈以示哀悼;凡逢年過節,皆帶上慰問品上門拜訪,進行問寒問暖,體現社區黨組織的關心和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年春節,社區組織人員到南華街看望慰問老黨員劉春階,當這位五保老人接過100元的捐款時,激動的說:“社區讓我感受到黨組織的真心關愛和黨員的真情幫助?!蹦先A街老黨員劉慶文老人也收到了社區的慰問。**年春節,社區了解到劉慶文的孫子劉良彪當兵在外,不能陪老人過年,先以慰問軍屬的名義去看望老人,隨后又以慰問老黨員的名義再次去看望老人。老人在電話里告訴孫子,要好好當兵,一定要聽黨的話,爭取早日加入黨組織。據悉,劉良彪已經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每逢節日,貧困老黨員、五保老人、高齡老人都在社區的關愛中渡過愉快的節日。
就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社區組織看望了劉春階、劉慶文、陳知友三位貧困老黨員和牛街社區九十歲以上老人,南華街的左開秀老人坐在靠背椅子上笑瞇瞇地說:“如今我是享福了,兒孫孝敬,你們還常來看我!”,張定芝老人用社區的慰問金買了月餅,她向鄰居談起時,還說:“還是現在好啊,逢年過節還有人來看我!”據介紹,九旬老婆婆王子秀因為投靠親戚不在社區,社區也通過各種方法尋找到她,送上節日的慰問,老人激動的說,一直不把戶口遷走,就是因為舍不得社區的這份溫暖。在老年活動中心,歌聲洋溢,原來,社區給他們送來了一套新的音響設備,正在調試音響;隨后,幾十位老人扭起了秧歌,社區新送來的飲水機里燒著開水,跳累了就喝點開水,再聊聊天,打打撲克,天色暗了,老人們才三三兩兩地離開。
五、抓好隊伍建設
隨著老年人的增多及服務老人的需要,社區建立了一支助老志愿者隊伍、成員由低齡健康老人、青年、居民小組長、樓道長組成,有黨員志愿者和群眾志愿者92名(其中黨員21名)。老年活動中心現有600多平方米的活動場所,會員267名,設有文化娛樂室、棋牌室、健身室等老年活動服務項目,還有室外的健身項目、舞臺等。建立和完善了12項規章制度。使老年協會的各項活動,每一個會員和管理人員有章可循。
六、學習活動常開展
社區堅持以人為本,組織老年人學政治、學文化、學法律,宣傳貫徹老年人權益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利用黑板報、墻報、宣傳窗、橫幅來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市的有關條例;每周堅持2小時的學習,在關心老年人學習的同時,社區緊緊依靠廣大老年人,以老年協會為依托,創辦了墻報《夕陽紅》,匯集了社區老人們的書法、繪畫、詩歌、散文等作品,成為宣傳古鎮、弘揚古鎮精神的專欄。來往的客人在閱讀作品的同時,也感受了牛街古鎮濃厚的文化底蘊。
七、豐富業余生活
人的生命在于運動,老年協會的生命在于活動。老年人除了到活動中心打打牌、走走象棋、下圍棋,看看有關報刊雜志、參加學習外,老年協會還辦起了老年文藝宣傳隊。目前有秧歌隊、木蘭扇、鑼鼓班、腰鼓隊、舞劍隊、太極拳。每月三次的街頭宣傳,會吸引趕集的群眾參加法律法規的學習,多則上幾百人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寓教于樂、寓教于德構成了社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社區十分關心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斷激發老人們發揮“余熱”的熱情。**年,牛街申報千年古鎮,街頭巷尾的垃圾讓社區費盡心思,最后,廣大老年人率先垂范,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掃干凈,協助社區鏟除垃圾,特別是18位老人義務當起了監督員,冒著酷暑和嚴寒,行走在大街小巷里進行勸導、督查、宣傳創衛政策、糾正不衛生行為,堅持長效管理,動員每個居民都參與到自覺維護古鎮形象的活動中來。老年人群體的作用一旦得到有效的發揮,就變成了年輕的精神食糧,牛街鎮居民自覺實行門前三包,社區的環境一天天好了起來,今年,牛街還順利通過了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的驗收。社區在每條街道都設有矛盾糾紛調解點,除了義務值班的老人,還有行走了街道上巡查的老人,以便及時調解糾紛,維持秩序,一些為了討價還價、擁擠踩了腳、語言粗俗的糾紛在老人們的勸說調解中平息了下來,一般民事糾紛在萌芽狀態就得到解決。
幾年來,社區以滿足為老年人服務的需求為出發點,對老年人以關愛工作為核心,急為老人所急,想為老人所想,積極為廣大老年人提供各種有益的服務,在優質為老人服務中激發老人們的潛能,在點點滴滴的公益活動中作奉獻,不斷地促進了社區的精神文明進步。社區讓老人們感受到黨和社會的溫暖,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也得到有關部門的肯定,二00七年,社區被評為全國敬老模范社區。據社區總支書記肖遠杰介紹,下步,社區還準備成立家政服務中心,為廣大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務,社區為60歲以上的老人建立了檔案,老人們只要一個電話,社區工作人員會馬上出現在他們的面前,為其排憂解難。當老年人需要哪項服務時,只要一個電話,就會有人上門服務;需要水果時,水果送上門;需要電工修理時,馬上有人來修理;需要蛋糕時,有人將蛋糕送上門。
相信,老人們會在社區的關愛下,生活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