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氣保障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23 09:59:00

導語:燃氣保障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燃氣保障工作意見

區于年在郊縣率先實現全氣化。目前全區共有燃氣用戶近51萬戶,其中管道人工煤氣23萬戶、天然氣7萬戶、液化石油氣21萬戶(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流動人口和用于餐飲業)。燃氣已成為廣大城鎮和農村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能源。隨著“西氣東輸”工程的快速發展,清潔高效的天然氣將被廣泛使用,的城市能源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對此,區政府相當重視天然氣的在我區的發展,并于今年初制定了《區天然氣發展規劃》。區以其社會、經濟、人口的快速發展同樣受到了燃氣發展商的青睞,按規劃要求天然氣管網的敷設正在加緊建設之中。

根據“世博會與新一輪發展”大討論的要求,按區政法委“為推進區新一輪發展保駕護航”專題討論的布置,我們根據《市燃氣災害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結合區實際情況,就“區社會穩定及應急事故處置中的燃氣保障”提出如下意見:

一、減災工作概述

(一)行業特征

區現有人工管道煤氣、天然氣銷售企業1家(系市大眾燃氣銷售有限公司);液化石油氣銷售企業4家(骨干企業為市液化石油氣經營有限公司和燃氣公司),其中包括2座液化石油氣儲配站、28個液化石油氣供應站,另有3個液化石油氣小區氣化站、6個液化石油氣加氣站、2家自有液化石油氣儲罐的生產性企業、其它大容量使用、儲存液化氣的飯店和生產性企業。

(二)致災原因和發展趨勢

1.災害構成

(1)天然氣的特征:主要成分是甲烷、熱值約7500~9000千卡\立方米、爆炸極限約為5~15%;

(2)液化石油氣的特征:主要成分丙烷、丁烷等,熱值約為21000~29000千卡\立方米,爆炸極限約為2~10%;

(3)人工煤氣的特征:熱值約為3800千卡\立方米,一氧化炭(CO)是人工煤氣的可燃成份之一,因其為毒性氣體,且無色、無味,一定量的吸入會引起中毒或死亡,爆炸極限約為5~50%。

2.致災原因

(1)各類燃氣設施和管線上方因野蠻施工、堆積重物、構筑建筑物、超負荷載重車輛等原因致使燃氣管道接口松動、斷裂;腐蝕性化學物任意排放,侵蝕燃氣管道;熱脹冷縮和自然沉降導致燃氣管道接口松動、管道下沉、斷裂;野蠻拆除舊房或違章搭建損壞燃氣管道。

(2)液化石油氣的灌裝、儲存、運輸和銷售等各類設備由于老化、保養不善等各種原因而發生的泄漏。

(3)液化石油氣運輸車輛在運輸過程中發生行車事故、劇烈顛簸和撞擊造成容器及連接管道閥門嚴重損壞而發生的泄漏。

(4)液化石油氣在供應環節中因違反安全操作規程、違章作業而造成的泄漏。

(5)自然災害:因臺風、寒流、潮汛、雷擊、地震等造成重、特大燃氣供應事故。

(6)其他致災的主要原因

單位、個人私接私裝;

燃氣設備故障、燃氣操作人員操作不當或違章作業;

燃氣在輸配、運輸過程中發生的突發事故;

液化石油氣鋼瓶材質不符、角閥、調壓器密封不良、超期使用運行而引起燃氣泄漏。

(7)新的致災源

根據天然氣發展的規劃和進程,我區將較大規模的發展天然氣和推進天然氣的轉換。天然氣的管網壓力機制遠遠地高于現有的人工煤氣壓力,且我區現有及規劃有大量中、高壓天然氣管道,一旦遭遇外力損壞而引發燃氣事故,必將影響巨大,后果極為嚴重。天然氣轉換工作量大、環節多,亦可能留下致災隱患。

有關建設單位設計制作的窨井蓋或電纜蓋板無透氣孔,燃氣無法泄爆,達到爆炸極限遇明火而致災。

二.應急處置的程序

(一).信息來源

1.公安、消防、醫療、民防等社會公共救援單位;

2.事故單位、市民或所在社區;

3.主管或責任單位。

(二)信息接受

社會公共救援部門、燃氣企業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接到燃氣突發事故信息后,迅速通知事故所在地的燃氣企業、燃氣管理部門、以及公安、消防、醫療、民防等社會公共救援部門和鎮政府(街道)趕赴現場,并向各自的上級主管部門報告有關情況。

燃氣行業應急熱線“83777”

(三)事故的處置

1.燃氣供應事故

當燃氣災害事故影響我區燃氣供應時,應及時報市燃氣調度監測中心,并有該中心根據事故影響程度、恢復時間、輸氣預測等情況,適時啟動燃氣調度應急預案,迅速有效地判斷、編制、實施全市燃氣調度平衡方案,下達應急調度指令。

2.燃氣生產性災害事故發生后(僅指我區液化氣灌裝單位),企業應立即根據單位內部事故應急預案采取相應措施,防止事態擴大。并根據事故原因,及時通知相關部門,排除故障;如發生火災或人員傷亡,同時通知消防、醫療、民防等社會公共救援部門,并迅速將相關信息報區、市燃氣管理部門。

3.燃氣社會事故

一般事故:區燃氣管理辦公室接到燃氣災害事故報告后,應立即通過市政應急中心通知有關燃氣急搶險責任單位實施先前處置,同時通知市燃氣管理協調現場處置及參與事故調查。

重、特大事故:區政府接到燃氣事故信息后,迅速趕赴現場,會同市政局和市政府的有關職能部門組成現場指揮部,開展事故處置現場指揮,確定安全警戒區域,疏散附近人員,并負責事故處理的善后工作。

有關燃氣企業的主要領導必須迅速趕赴現場,組織搶險人員采取應急措施,必要時切斷氣源,防止再生、衍生事故的發生。盡快查找事故發生的原因,并實施搶修,如無法有效處置,應及時通知有關部門,并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四)事故原因的調查

燃氣事故發生后,根據事故性質,由公安、消防、燃氣管理部門和區政府有關部門組成事故原因聯合調查組,必要時邀請有關專家參加,共同對燃氣事故的原因進行調查,并出具調查報告,報有關方面。

三.組織結構和職責分工

(一)組織機構

根據燃氣事故的性質、范圍、損失及傷亡情況,必要時成立現場應急指揮部,為臨時機構,總指揮由區政府領導擔任;搶險工作現場指揮由主管、責任單位領導擔任;重、特大災害事故由市政府領導擔任總指揮。

區計委(燃氣辦)會同市燃氣調度監測中心具體負責區內日常燃氣生產、輸配和儲存的調度監測。必要時,由市燃氣調度監測中心指揮全市燃氣的應急調度,下達應急調度指令。

(二)職責分工

1.一般燃氣災害事故由各責任單位負責應急處置的指揮。

2.重、特燃氣事故由現場指揮部負責應急處置的指揮。

3.燃氣事故危及全區燃氣正常供應時,由市調度監測中心負責燃氣的應急調度指揮。

4.區政府負責區域內的燃氣事故應急救援指揮并實施屬地管理,負責相關保障,組織開展對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

5.衛生系統組織緊急輸送受傷(中毒)人員并做好院前急救。

6.消防局負責排除險情。

7.公安局負責維持治安秩序,疏導交通。

8.民防辦負責協助現場偵檢,需要時參與應急救援。

9.區計委燃氣辦協調處理,通訊聯絡。

10.電力公司配合現場應急處置,控制危險區電源。

四.應急保障系統

(一)信息保障

信息的暢通能保障燃氣應急指揮中心迅速組織人員、物力進行救災搶險,最大程度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我們將逐步建立相應的信息數據庫,通過日常信息的溝通,及時掌握有關燃氣動態。在接到有關事故的報告后,屬應急處置范圍的應先行處置,同時將信息迅速傳遞給上級部門及有關相應的救援職能部門。平時將救災搶險重要信息資料儲存在數據庫,為救災搶險指揮提供決策依據。

(二)人員保障

燃氣應急處置組織人員實行統一指揮,燃氣應急處置現場指揮部由區政府領導擔任總指揮,搶險工作現場指揮由燃氣企業領導擔任,同時設搶險副總指揮(同企業1~2人)。擔任指揮人員應當有組織、協調應急處置能力,并熟悉應急預案。從事處置搶險人員須參加過業務技術培訓,掌握燃氣行業安全、防護知識和技能,配合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在現場指揮領導下,有序地執行所承擔的職責。

(三)物資保障

按照市燃氣災害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的有關規定以及企業內部的應急預案,有關企業須配備必須的應急設施、裝備、車輛和通訊聯絡設備,并保持良好的狀態。在應急處置中,按現場指揮部要求,可以在本市道路、公路建設養護和各燃氣企業緊急調用物資、設備、人員和場地。

(四)專業保障

在應急處置中,指揮管理機構和應急處置工作部門應當要求相關企業單位對可能發生或將要發生事故場所和設備采取緊急處置措施,涉及到支援隊伍必須服從區政府管理部門的調動,參加應急處置搶險工作。

(五)相關保障

在應急處置中,公安、消防、衛生、交通、電力、通訊、民防等社會公共救援部門根據事故現場需要,各司其職,行使保障職能,防止事態擴大。參與搶險人員必須是專業人員,并配備專業設施設備。

五.應急防范體系

(一)加強防范管理

防災管理的內容主要是圍繞為防止燃氣災害事故發生,以及燃氣災害事故發生后,快速處置,把災害損失減少到最底程度。燃氣供應企業應嚴格執行安全制度,加強對燃氣生產、輸送設備的檢查;各燃氣經營企業對居民、單位使用的燃氣設備要進行安全檢查。

(二)加強宣傳教育培訓

按條塊結合的原則,加強燃氣設施保護及安全使用燃氣的全民教育。宣傳教育覆蓋面不斷擴大,以安全用氣和保護燃氣設施為核心內容,以中、小學生、社區居民及外來人員為主體,采用形式多樣、內容由淺入深的宣傳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使人們對燃氣的防范、減災意識進一步增強。

燃氣經營企業應經常派出專業人員進入社區、企事業單位進行安全使用燃氣的教育,區燃氣管理部門繼續加強區內燃氣安全管理,做好燃氣設施安全保護和安全使用燃氣的宣傳教育;燃氣企業加強對職工的專業安全培訓、消防培訓、崗位培訓。

(三)加強防災網絡

燃氣應急處置組織平時要與本區的公安、消防、衛生、交通、電力、通訊、民防等社會公共部門加強聯系,將有關部門的聯系人、通訊地址輸入數據庫,建立防災網絡。

(四)加強經驗分析

專業企業和管理部門應對事故原因和相關信息進行分析總結,并對相關的專業(如住宅設計、物業管理)管理工作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五)加強預警演習

區內各燃氣企業應建立應急預警演習制度,不定期的組織燃氣應急處置演習(每年不少于一次),不斷提高搶險救災能力,并確保負責急搶修的隊伍始終處在預警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