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農村中小學管理工作意見
時間:2022-06-08 03:48:00
導語:教育局農村中小學管理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中小學校內部管理,規范學校辦學行為,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制度建設,規范辦學行為
1.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指導思恕,實施素質教育。為學生有個性的全面健康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條件。
2.全面落實校長負責制。校長要依法擔負起全面管理學校的職責。校長每學期要向全體教師述職,并將述職報告在校內公示。學校領導要分工明確,密切配合,高效廉潔。
3.建立和健全行政管理、教學管理、教職工隊伍管理、學生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檔案管理等學校內部管理制度。各項管理制度的制訂要有教職工的充分參與,并經校教職工大會討論通過。
4.堅持民主決策、科學管理。要建立科學規范的議事、決策及管理規程;堅持校務公開制度;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監督保證作用和教代會、工會、共青團、少先隊等群團組織參與學校管理;積極推動鄉鎮、村(社區)、學生家長以適當形式參與和監督學校管理。
二、加強教學管理,不斷提高教育質量
5.嚴格按照國家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頒布的課程設置方案和課程標準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安排好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按時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不隨意增減變更課程和課時,不任意提高和降低教學要求。按照課程設置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體育、藝術和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的教學,組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和藝術活動。加強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保證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質量要求,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6.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體系。建立規范、有效的學校、年級、學科三級教學觀摩機制;建立對教研活動、集體備課和教學設計(教案)、作業內容、作業評改、試題質量等工作進行檢查、評估、獎懲制度;建立學生有效參與課程實施的機制。
7.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教師備課、聽課、課堂教學、作業布置及早讀、自習和課外輔導等教學要有基本要求,有學生預習、上課、復習、作業等學習的基本要求。
8.建立符合素質教學要求的學生學業考核辦法。不得簡單地以學科成績或升學率評價教師,不得給教師下達升學指標,不得按考試分數給學生排名次、排座位。要落實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有關規定,合理安排學生作息時間,不得利用節假日、雙休日、課余時間和早晚自習給學生集體補課或上新課。不隨意停課和放假。
9.規范教學用書管理。每生每學科只能選用一種版本教材,保持教材的穩定性,不得隨意變更教材。未經教育部和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的教材,一律不得擅自選用。任何學校、教師都不得要求學生統一購買教輔用書,不得指定教輔用書的內容作為考試內容。
10.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控制班額,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做到小學班額控制在45人,初中班額控制在50人。學校要及時將大班額情況報告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妥善解決。
三、落實德育為首地位,積極推進評價制度改革
11.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在學校日常工作中充分體現德育的全員性、全程性特點。以系列化、生活化和推進科技創新活動為重點,進一步深化“三講兩實踐”活動。把思想道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加強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的建設和管理,多種形式地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相銜接。加強德育研究工作,不斷創新德育的內容、方法和途徑,努力提高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完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視班主任工作,不斷提高班主任的地位和待遇。積極爭取支持,健全和完善校內外相銜接的機構、人員、經費和制度等保障機制,為學校德育工作健康發展提供應有的保證。
12.積極探索和制訂學生評價制度。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體現差異和特長相結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保證評價的公平有效,評價結果既是各學段學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又應對改進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反饋。
13.積極改革升學考試制度。落實小學升初中免試、就近入學的制度,公辦初中一律不準組織任何形式的入學考試。改變以部分學科考試分數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標準的做法,發揮初中升高中考試對實施素質教育的正面導向作用??荚囋u價工作要有利于為中小學生營造一個生動活潑,寬松和諧的發展環境。
四、嚴格學籍管理,保證學生完成義務教育
14.嚴格執行學籍管理的有關規定,做好學生入學、轉學、休學和借讀等管理工作,積極創造條件建立中小學電子學籍檔案。按照規定每學期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學生人數和變化情況,不得虛報、瞞報。
15.農村中小學,特別是農村初中要配合當地政府采取有效的控輟措施,如發現學生輟學,及時報告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并配合做好學生復學工作。
16.建立學生請假、銷假制度。發現學生曠課應及時與家長聯系,盡快讓學生返校復課。發現學生失蹤,及時向當地公安部門報案。
五、加強公用經費管理,努力提高使用效益
17.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和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編制預算,將一切收支全部納入預算。學校預算要經學校領導班子集體討論通過,并應征求教代會或教師代表的意見。
18.學校要遵循勤儉辦學的原則,嚴格按照批準的預算安排支出,節約使用。
19.學校要設立公用經費和代收費公示欄,將學校公用經費的預算、決算、每季度財務報表和代收費使用情況等向師生公示,接受監督。
20.學校除可以收取省上規定的有關代收項目費用外,不得再統一收取其他費用。代收項目收費要據實結算,不許收取任何形式的回扣和實物,違反者按亂收費嚴肅處理。
六、有效管理學校資產,充分發揮教育資源作用
21.建立健全校舍、信息技術設備、實驗儀器和圖書資料的管理制度。每學期組織開展一次教育資源使用情況的檢查,堅決防止閑置、浪費,充分發揮設施設備的作用。
22.建立健全學校資產維護和檢修制度,及時維護和檢修損壞的設施設備,提高教育資源的完好率,保證設施設備的安全使用。
23.充分開發利用所在地區的鄉土教育資源,加強學校與家庭、村鎮(社區)的聯系,并將學校資源向社會開放,實現資源共享。
七、強化學校安全管理,保障學生健康成長
24.校園安全工作實行學校一把手負責制。發生重大學校安全責任事故,依法追究校長責任。
25.建立健全門衛、巡邏、值班和校舍、食堂、宿舍等校內安全管理制度,嚴格實行崗位責任制,責任落實到人。
26.定期對學校建筑物、設備、設施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危房及其他安全隱患,立即停止使用,及時組織維修或更換;學校無力解決的,要采取防護警示措施,并及時書面報告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和政府。安全檢查、安全隱患消除等情況要有詳細記錄。
27.嚴格執行教育部、衛生部的《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食堂物資要定點采購并索證、登記,飯菜要留驗和記錄,要監督飲用水的衛生安全狀況,保障師生飲食衛生安全。
28.農村寄宿制中小學有專人負責住宿學生的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要堅持夜間巡查值班。學校樓梯間要設有警示標志,錯開學生集中上下樓梯時間,在容易擁擠的時段要有專人定崗疏導,防止發生擁擠踩踏事故。
29.學校接送學生的車輛必須經交管部門審核合格,要定期維護和檢測,不得租用個人車輛接送學生。接送學生車輛的駕駛人員應當具備相應準駕車型三年以上駕齡,最近三年內無致人傷亡的交通責任事故記錄,身體健康。
30.采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開展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并在開學初、放假前結合當地安全事故發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集中進行安全教育。學校要有應對突發自然災害和公共安全事件的應急預案,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全體師生參加的自救逃生演練,努力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 上一篇:縣企業人才站問題的意見
- 下一篇:律師職業價值研究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