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實施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作意見

時間:2022-04-13 11:06:00

導語:大學實施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實施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作意見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指導思想;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和工作要求;保障措施幾個方面進行闡述。其中,主要內容包括: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以育人為宗旨強化人才培養目標,以創新為主線提升人才培養水平,以需求為導向增強人才培養意識,致力于構筑農業教育、科技、服務和新農村建設平臺。工作要求,注重宣傳引導,營造創業氛圍、注重創業教育,培育創業苗子、注重資源整合,強化創業服務、注重優勢,深化創業培訓。保障措施,加強領導、政策支持、資金扶持、陣地建設、智力支撐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為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八屆五次全會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積極引導和鼓勵我校師生主動投身**“兩個先行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實踐中經受考驗,增長才干,做出貢獻?,F就我校實施**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程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和西岸“兩個先行區”建設,根據《福建省建設西岸經濟區綱要》和《西岸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五年規劃綱要》的部署,牢牢把握西岸經濟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歷史契機,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科技和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學校長期辦學所傳承的優良傳統和深厚底蘊,堅持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辦學理念,發揮我校學科和人才優勢,突出我校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先試地位,繼續凝聚各方優勢資源,不斷拓展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創業平臺,最廣泛地引導和組織全校青年大學生投身到**新農村創業的廣闊天地中,為**“兩個先行區”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二、總體目標

按照省委**書記“根在福建、為在**、志在中華、路在腳下”的要求,以育人為宗旨強化人才培養目標,以創新為主線提升人才培養水平,以需求為導向增強人才培養意識,致力于構筑兩岸農業教育、科技、服務和**新農村建設平臺,繼續依托“6·18”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合作大學生創業培訓圓夢工程”創業品牌,創新大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的人才培養體系、實踐模式和政策導向機制,緊密結合我?!鞍诵汀毙@的創建,充分發揮農林專業在**新農村創業實踐中“起步最快、風險最小、帶動最廣、見效最快、門檻最低、意愿最強”的獨特優勢,明確大學生投身**新農村建設的歷史使命,著力培養一大批“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新農村創業人才,使我校大學生成為**新農村創業的先行者、農業創業合作交流的推動者、“五種品格”精神的實踐者,成為踐行“**建設,青年先行”的生動典范。

三、主要任務和工作要求

(一)注重宣傳引導,營造創業氛圍

1、落實中央精神,積極推動以創業帶動就業。十七大提出要積極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這是解決就業的一個重大方針,創業不僅是創業者自己實現就業,還可以通過發展多元化創業主體和多種創業形式,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更多的人就業。各學院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廣大師生深刻理解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明確以創業帶動就業的重大意義,積極營造自主創業、基層創業的良好校園氛圍。

2、濃厚輿論氛圍,明確**新農村創業使命。各學院和有關部門要準確把握青年學生的思想實際,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加強輿論宣傳和思想引導,開展感恩教育、誠信教育、廉潔教育,強化青年學生服務**新農村建設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實踐熱潮中,在實踐中鍛煉成長,在實踐中實現人生價值,為推進**新農村創業者工程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3、弘揚“五種品格”,強化**新農村創業意識。學校把長期辦學歷程中所形成的艱苦奮斗、堅韌不拔、開拓進取、勇于拼搏、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與**先行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創業創新熱潮歷史大背景下勇于競爭、敢于爭先、善于創新的時代精神相結合,凝煉出了具有福建農林大學特色的“五種品格”。各學院和有關部門要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從推進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戰略大局,大力弘揚以創業精神為核心的“五種品格”,將“五種品格”內化為青年學生到**新農村創業的精神動力,激勵農林大學子投身**新農村的創業實踐。

4、樹立創業典型,激發**新農村創業熱情。各學院和有關部門在推進**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程建設中,要繼續樹立和挖掘校友創業典型,充分發揮典型校友的榜樣示范作用,通過定期邀請優秀校友中的創業典型回校做報告,繼續征集在創業實踐和服務基層工作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校友先進事跡材料,匯編并出版《創業者智慧與拼搏》系列專輯等方式,幫助學生牢固樹立自立自強的創業精神,激發我校大學生積極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創業熱情。

(二)注重創業教育,培育創業苗子

1、完善創業教育體系。堅持把就業創業教育指導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全過程,在組織編寫好大學生就業創業教程、開設《創業指導》公共選修課的基礎上,將創業就業課納入必修課;要充分發揮大學生創業協會的作用,通過舉辦大學生科技節、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等活動,增強大學生投身**新農村建設的創業意識,提高創業技能;要積極鼓勵專任教師尤其是畢業生導師發揮自身優勢,及時發現具有發展潛力的創業苗子,加強教育和培養,幫助他們到**新農村建設的第一線去建功立業。

2、創新創業教育載體。各學院和有關部門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將課外科技和創新活動納入培養方案;要不斷優化課程體系,科學合理地組織教學;要加強實習基地的建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要加大開放實驗室的力度,提高學生實驗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與學校的改革和發展事業相結合,不斷提升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組建創業教育團隊。建立三支隊伍,一是創業培訓團隊,負責創業教育、創業培訓,并具體指導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二是創業指導團隊,以我校專業優勢為依托,從校內外遴選創業經驗豐富、專業精通的專家,組成一支專業的創業指導團隊;三是策劃咨詢團隊,聘請政策研究、創辦企業相關的管理服務部門的專門人士,為參加**新農村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實用的創業咨詢、項目帶動、智力支持。

4、構筑創業教育平臺。精心組織和支持學生參與“6·18”項目成果交易會;制定激勵政策,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早發現、早培育、早使用有創業意愿和實踐能力的創業苗子;加大經費投入,充分利用好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用于資助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及表彰在各級學生科技創新競賽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和集體;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建立良好的訓后輔導服務機制,為培訓學員設立數據庫,開展定期回訪,為到**新農村創業的畢業生提供后續培訓的機會,為**新農村建設繼續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和人力支持。

(三)注重資源整合,強化創業服務

1、發揮辦學優勢,推動教研實踐結合。根據**建設實際需求,進一步科學調整學科、專業設置,調整人才培養模式,充實創新教學內容;引導激勵教師將最新科研成果及時進課堂、進教材,讓學生了解學術前沿,增強創新意識;堅持把組織開展社會實踐做為“推進**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程”的重要抓手,通過社會實踐增強學生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和了解,通過社會實踐開拓視野、檢驗知識、鍛煉才干,真正做到以科研促教學,以實踐檢驗教學、帶動科研成果的轉化。

2、集聚平臺優勢,推進創業陣地建設。加快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將植物園(近500畝)、L樓(1258平方米)作為大學生服務**青年先行的創業實訓、創業孵化基地,促成一批創業團隊或項目成功啟動和實施。通過校友創業協會,爭取有條件的校友提供一定的創業實訓基地讓有意愿參與“**新農村創業者工程”的大學生進行創業實踐。開辦**新農村創業網站,建立信息化平臺,及時工商、金融、法律等企業經營所需的信息,宣傳創辦企業的基礎知識及政策法規,開通專家咨詢信箱,提供專業輔導和咨詢服務等。開辦**新農村創業論壇,以之為交流平臺,開展**新農村創業政策研究,探討、總結**新農村創業的經驗與教訓,邀請專家、政府部門主管、創業成功人士講授企業文化、戰略管理、市場營銷等企業管理知識,為大學生**新農村創業提供有力支持。

3、整合校友資源,推行創業典型帶動。在校友總會下設立創業校友協會,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交流互動平臺,發揮互幫互助、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作用。設立福建農林大學大學生創業者基金會,學校從校友基金會、校學生經費中籌措校大學生創業擔保基金,為應屆畢業生創業提供一定的資金擔保。

4、爭取社會支持,推廣創業前沿模式。積極爭取省人事廳、勞動社會保障廳、經貿委、團省委、扶貧辦的支持與合作,從政策、資金、人員等方面給予傾斜,推動**新農村創業者工程深入開展。爭取引入YBC有關資助項目,為**新農村創業者提供創業啟動金;與勞動保障廳共同商議為創業者籌措小額貸款擔保金等,解決創業者的資金困難;與農業廳合作共同推進**新農村農業機械化進程,豐富創業者的實踐載體;與仙游臺灣農民創業園合作,共建我國首個“兩岸大學生創業園”,為我校大學生提供創業場所和基地,為我校大學生所實施的創業項目給予稅收和資金信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和政策性項目扶持。

(四)注重優勢,深化創業培訓

1、加強合作,吸收創業先進經驗。臺灣開展創業培訓已有近40年的歷程,汲取了世界先進的創業經驗,具有遍布全民的創業培訓體系,創業模式、創業經驗均較為成熟。要積極引進臺灣優質的創業資源,大力開展合作創業培訓。

2、傳承五緣優勢,導入成功創業理念。發揮兩岸“五緣”優勢(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著重引進臺灣優質的教育資源,導入成功的創業理念,借鑒成功的創業實例,通過兩地語言相通、商貿聯系密切,臺商在福建地區投資創業基礎堅實等有利因素,有效地推動**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程。

3、推進圓夢工程,深化創業教育培訓。在對大學生進行創業培訓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創業對接活動,聯系和組織兩岸從事連鎖加盟模式產業、創意產業、傳統特色產業的企業,提供30至50個創業項目,與有意創業的同學進行對接,由理論培訓、課程培訓進入創業實戰,先行先試,樹立一批**新農村創業實踐典型。

四、保障措施

學校從政策支持、資金扶持、陣地建設、智力支撐等方面制定十大創業扶持政策,鼓勵畢業生到**新農村自主創業,為**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程的實施提供堅強保障。

(一)加強領導

學校成立以黨委書記、校長為組長,分管副書記、副校長為副組長,組織部、宣傳部、學工部、團委、人事處、科研處、教務處、研究生處、對外聯絡處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制定整體工作意見和方案,指導、協調和落實具體工作。

各學院成立以分黨委書記、院長為組長的“**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程”領導小組。要結合各專業的辦學特點和學院的教學科研實際,積極對學生開展創業意識教育、創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全院師生積極參與,全面、深入加強**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程建設。

各學院和機關各部門要加強宣傳、廣泛動員,明確職責分工,主動承擔任務,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推動**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程順利實施。

(二)政策支持

1、學校在評選優秀畢業生時,向到**新農村創業的畢業生傾斜,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評選指標單列。

2、到**新農村創業的畢業生報考我校專業碩士和博士,給予政策允許范圍內的傾斜和照顧,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3、學校為到農村就業創業的畢業生建立檔案,每年派專人走訪,跟蹤了解他們在農村生活、學習和發展情況,并在項目、技術咨詢等方面提供幫助。

(三)資金扶持

1、到**新農村創業的畢業生已獲得校內貸學金的,免除在校期間的全部貸學金。

2、設立“**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程”創業擔?;稹W校從校友基金會、校學生經費等籌措校大學生創業擔?;穑瑸閼獙卯厴I生創業提供一定的資金擔保。

3、設立“**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程”專項基金。學校向每一位到**新農村創業的畢業生一次性發放創業補助費2000元。

4、定期評選福建農林大學“十大**新農村創業之星”,并頒發證書和獎金。

(四)陣地建設

1、建設“**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程”實訓孵化基地,將校植物園、L樓作為大學生**新農村創業先行的實訓孵化基地,促成一批創業團隊或項目成功。

2、成立校友創業協會。加強與校友的聯系,充分挖掘校友資源,通過創業成功的老校友幫扶、支持、帶動創業的新校友,發揮傳幫帶作用,形成良好的互動、傳承的氛圍。

(四)智力支撐

1、將《創業就業》課程納入必修課,計算學分。深入挖掘校內外資源,根據畢業生所學專業、創業意向和生源地特點,明確項目,明確對象,有針對性地開展食用菌、花卉、茶葉、農作物、經濟動物等實用技術培訓和基地現場觀摩活動,切實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

2、成立“**新農村創業者培養工程”專家服務團。從校內外遴選100名造詣較深、社會聯系廣、經驗豐富、敬業奉獻的專家組成服務團,為面向農村就業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實用的技術咨詢、項目帶動、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