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建養老服務體系意義
時間:2022-06-20 10:24:00
導語:組建養老服務體系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鄉鎮、街道辦事處,縣直屬各單位: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健全社會化養老服務機制,大力發展老年社會福利事業,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政發[2008]72號)和《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構建市區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政發[2009]63號)文件精神,結合天實際,現就加快構建我縣養老服務體系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構建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意義
我縣是全省最先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縣(市、區)之一。據統計,截止2009年底,全縣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7.8628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3.45%;80歲及以上老年人1.1454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4.54%。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發展,老年人生活照料、醫療健康、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顯現,養老服務問題日趨嚴峻。加快構建養老服務體系,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三個天”總戰略的重要內容,是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建立老年福利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必然要求,是拉動內需、擴大就業、改善民生、服務大局的重要舉措。各鄉鎮(街道)、各有關部門要從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深刻認識加快構建養老服務體系的重大意義,采取切實有力措施,推動我縣養老服務事業科學發展。
二、加快構建養老服務體系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的原則,圍繞“多輪驅動、城鄉統籌”的思路,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不斷提升老年福利水平,逐步建立健全與人口老齡化程度相適應、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服務方式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居家養老普及化、服務隊伍專業化,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努力實現老年福利向適度普惠型發展。
(二)總體目標。以發展老年福利事業為重點,全面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增強社區照料功能,加強機構養老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完善社會化服務機制。到2012年,實現全縣城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基本覆蓋,機構養老服務床位數保持年均增長10%以上,享受機構養老服務人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3%以上。
三、加快構建服務體系的主要任務
(一)建立和健全縣社會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強化業務指導和行業管理。依托天縣社會福利中心搭建相應養老服務平,建立具有組織、指導、服務、培訓等功能的社會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強化對養老服務機構和居家養老服務的行業管理和指導。按照社會化示范要求,建立健全低收入老人、高齡老人、重度殘疾老人等特殊困難老人入院評審制度和行業自律守則、行業管理制度。到2012年,我縣應建立具有設施齊全、功能齊備的社會養老服務指導中心,指導中心可與現有的社會福利中心合署辦公,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h財政保證其必要的工作經費。
(二)建立健全鄉鎮(街道)社會養老服務中心,改善、提升鄉鎮(街道)敬老院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實現敬老院向區域性社會養老服務中心轉型。鄉鎮(街道)敬老院要拓展服務對象,通過改建、擴建和建立入院評審制度等方式,在確保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的基礎上,重點向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難老人、高齡老人以及重度殘疾老人等特殊困難老人提供養老和護理服務;要拓展服務范圍,依托敬老院向居家老人提供日間托養、短期寄養、配送餐等服務,開放老年文體活動場所;要拓展服務功能,建立完善集中供養、寄養、社區照料和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
(三)鼓勵有條件的村建設村級老年公寓,使農村大量的空巢老人安心居家養老。村級老年公寓是推進農村養老的一種有效辦法,要結合新農村建設,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村建造村級老年公寓,為老年人提供居住、文體、衛生、康復等服務,滿足農村老人既不離土又不離鄉的居家養老需求。
(四)大力推進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加快養老服務社會化步伐。通過建設資金補貼、公建民營、稅費優惠、政府購買服務等優惠扶持措施,促進民辦養老機構的發展。到2012年,全縣民辦養老機構床位數占全部床位數的比重力爭達到50%。積極鼓勵扶持社會興辦養老服務業,同時也積極鼓勵引進外資創辦養老服務業,培育多種服務方式和不同收費標準的服務行業供給主體,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養老服務需求。
(五)全面建設城鄉社區“星光老年之家”,進一步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結合城鄉社區建設,進一步加強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點建設,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配套措施,提高為老服務水平,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要把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鄉總體規劃,在規劃新建小區時,要配套建設養老服務用房。依托城鄉社區“星光老年之家”,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統籌社區各類養老服務網點,組織實施居家養老服務的具體工作,承接政府為困難老人購買服務,負責居家養老服務隊伍管理,建設轄區內義工隊伍,組織實施義工服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按照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要求登記。到2012年,全縣60%的城區社區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農村社區建立具備生活服務、文化活動、老年教育等基本養老服務功能的“星光老年之家”。
四、加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政策扶持力度
(一)大力支持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1、加大居家養老服務網點的補助力度。對全縣符合條件的鄉鎮(街道)社會養老服務中心、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和新建的“星光老年之家”,縣財政在省財政補助的基礎上按不同類型、不同標準給予適當補助。各鄉鎮(街道)和村居(社區)應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相應配套補助和必要的運行經費保障。
2、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居家養老服務。各地要積極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加大資金補助、提供服務場所、實行稅費減免等優惠扶持政策,引導和鼓勵社會中介組織、家政服務企業等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為廣大老年人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務。將居家養老服務列入社會公益性崗位,對各類養老服務組織招用城鎮“4050”失業人員、城鄉低保戶人員、低保邊緣戶人員、需贍養患有重大疾病直系親屬的人員、農村復轉軍人與被征地農民中的“4050”人員等符合《關于重民生促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天政發〔2009〕63號)規定的就業困難人員參與養老服務的,縣民政、勞動保障部門應開展必要的技能培訓,所需經費從就業再就業資金中列支。
(二)加快發展民辦養老服務機構
1、加大對符合規劃的民辦養老服務機構財政補助力度。全縣范圍內用房自建的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達到50張(含)以上、取得《社會養老服務機構設置批準書》和《民辦非企業單位證書》并投入使用后,在省財政核定補助的基礎上,縣財政給予每個床位不少于500元的補助;用房租用且租期5年(含)以上的非營利性民辦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達到50張(含)以上,在省財政核定補助的基礎上,縣財政分5年給予每個床位每年不少于100元補助。具體補助辦法由縣財政局、民政局另行制定。
2、認真落實對養老服務機構優惠扶持政策。按照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等10部委《關于全面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意見》(全國老齡辦發〔2008〕4號)、《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政辦發〔2007〕40號)等文件精神,認真落實有關老年服務機構稅費扶持政策,對養老類的養老服務機構提供的養老服務免征營業稅;對符合規定條件的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免征企業所得稅和自用房產、土地、車船使用稅。下達給我縣的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符合規劃的,要優先安排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用地。非營利性社會福利設施建設用地實行劃撥供地。政府主辦和特許經營的供水、供電、供氣、通信、有線(數字)電視等經營單位,應為養老服務機構提供優質服務和優惠收費。其中:用水、用電等與居民用戶實行同價,并免收相應的配套費;免收養老服務機構電話、有線(數字)電視、寬帶互聯網一次性接入費,并減半收取通信費、基本收視維護費。
3、實行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接收安置農村五保人員的供養補助轉入政策。對民辦養老機構接受安置農村五保人員的,所在鄉鎮(街道)應按規定標準將其生活、醫療費等補助轉入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用于支付其生活、醫療、照料服務等所需費用,不足部分,由所在鄉鎮(街道)給予適當補助。
4、支持民辦養老服務機構設置內部醫務室,為養老對象提供醫療保健服務。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所辦醫療機構已取得執業許可證并符合定點醫療機構資格條件的,經批準后可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
(三)完善公辦養老服務機構的運營機制
進一步加強對公辦養老服務機構的運營管理。凡以財政和福利彩票公益金投資為主建設的養老服務機構必須用于養老服務,嚴禁改作賓館、飯店、寫字樓和其他商業用房。在滿足當地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的同時,對閑置、空余和暫時住不滿的養老服務機構和床位,允許向為老年人服務的社會福利和社會公益事業項目短期(最長2年)出租,租金收入上繳財政,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允許公辦養老服務機構接收社會自費寄養老人,凡是有條件的公辦養老服務機構,要逐步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在確保農村“五?!?、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的前提下,空余床位和服務設施向社會開放。接收社會自費寄養老人服務的收費標準,由價格主管部門根據設施條件、服務項目和標準,通過成本核算后確定收費標準。
五、加強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組織領導
養老服務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相關部門要強化責任意識,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行動計劃,當作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著力形成黨政主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要進一步加強規劃引導,根據當地老年人口發展速度和養老服務需求狀況,認真制定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和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并嚴格組織實施。要進一步完善各項養老福利政策,切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財政保障機制,多渠道籌集養老服務資金,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加快發展。要進一步明確部門職責,加強部門協作,整合社會資源,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養老服務。
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h政府成立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縣發改局、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財政局、人勞局、國土資源局、建設規劃局、文廣新局、衛生局、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局、廣電局、供電局、電信局、人民銀行天支行、慈善總會、消防大隊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養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民政局。各成員單位要根據各自的工作職能,制定社會化養老服務的扶持政策,加強協調,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各鄉鎮(街道)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
縣民政部門是機構養老的行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機構養老行業管理,繼續把好養老服務機構的組建關口,主動加強對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的監督管理,并通過老年福利服務相關行業協會,加強全行業規范與業務指導。要建立健全社會化養老服務評估、評審制度,對養老服務機構的財政專項資金的落實和使用、養老服務機構和服務組織的服務技能和服務質量、入住公辦社會福利(養老)機構對象的資格審核以及政府補助的對象等方面開展評估、評審。
要切實加強專業化與社會化相結合隊伍建設,按照《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開展資格證書培訓,實行養老護理人員技能上崗,提高養老服務隊伍的專業化水平。逐步提高養老服務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待遇,確保人員隊伍穩定。要積極倡導、發展志愿者服務隊伍,建立義工服務時間儲備制,積極探索“義工銀行”等自助互助服務途徑,動員各類人群參與社區為老服務,鼓勵低齡和健康老人為高齡老人服務,提供鄰里互助,推動志愿者為老服務的普遍開展。
要加快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縣、鄉鎮(街道)機構養老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并納入政府職能部門數據庫管理,及時向社會提供養老服務需求和資源供應信息。建立完善居家養老信息服務網絡,依托社區服務信息平,普遍建立為老服務熱線、應急呼叫系統等便捷有效的求助和服務信息系統。
- 上一篇:解決國企改制在職職工醫保問題通知
- 下一篇:經濟普查暨單位清查大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