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規劃實施意見

時間:2022-02-25 05:47:00

導語:生豬養殖規劃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豬養殖規劃實施意見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委、辦、局:

為加快畜牧產業發展步伐,促進農民增收,推進生豬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現就實施生豬產業“三百工程”提出如下意見。

一、“三百工程”的內容及目標

(一)“三百工程”內容

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走以加工帶養殖、以龍頭連基地、以品牌拓市場的生豬產業發展路子,著力實施“生豬產業建設基地化、基地建設規模化、規模養殖園區化、園區生產標準化、產品安全生態化”的生豬產業發展模式,轉變生豬產業發展方式,實現生豬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從年開始到2015年,市生豬產業發展實施以如下內容為主的“三百工程”:

1.建設100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每個小區飼養能繁母豬300頭,年出欄肥豬5000頭以上,增加出欄肥豬50萬頭。

2.扶持100戶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企業(場),每個企業(場)飼養能繁母豬300頭,年出欄肥豬5000頭,增加出欄肥豬50萬頭。

3.扶持100個生豬標準化養殖專業村,每村扶持養殖戶100戶,每戶出欄肥豬50頭以上,增加出欄肥豬50萬頭。

(二)發展目標

目前,我市年出欄肥豬245萬頭,通過實施“三百工程”,力爭用6年的時間,到2015年,全市增加肥豬年出欄150萬頭以上,使全市肥豬出欄突破400萬頭。

二、“三百工程”規劃布局

(一)主要建設地點選擇

根據全市生豬產業現已形成的優勢產區,從年起,選擇生豬產業基礎好、飼養水平高、交通便利、領導重視、群眾積極性高的35個重點鄉鎮實施“三百工程”,通過政策的扶持引導,進一步發揮優勢,做大做強,建成主導產業。(規劃布局詳見附表一)

(二)實施“三百工程”年度規劃

從年到2015年,全市實施生豬產業“三百工程”,建設總體目標計劃分6個年度實施。(各縣區分年度實施計劃詳見附表二)

(三)發展模式及布局

1.標準化養殖專業村:布局在群眾基礎好、養殖積極性高的重點村,有選擇性的扶持。

2.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布局在領導重視、群眾積極性高、生產條件好的壩區、熱區和半山區。

3.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布局在壩區、熱區和半山區。

(四)主要技術措施

1.推廣“約長杜保”、DLY雜交組合,生產優質肉豬和仔豬。

2.能繁母豬二元雜交化,改良配種以人工授精為主,本交為輔。

3.實行計劃免疫,控制主要疫病,推進健康養殖。

4.嚴格按生豬養殖無公害生產技術標準,推行《市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規范及備案管理辦法(試行)》,規范全市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

5.推廣生豬生產“八改”、“五統一”實用畜牧科技集成配套技術?!鞍烁摹保焊呐f式圈內積肥為衛生圈舍,改劣雜品種為規范化雜交,改仔豬隨母豬吃奶為提早誘食補料,改傳統飼料為配合飼料,改熟喂為生喂,改吊架子飼養為直線育肥,改春秋兩防為按免疫程序綜合防制;“五統一”:統一生豬品種、統一防疫程序、統一飼養管理規范、統一健康養殖標準、統一圈舍工程標準。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為形成抓好生豬產業發展的工作合力,一是成立市、縣發展生豬產業領導小組,由市、縣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畜牧、發改、財政、國土、扶貧、農業、金融、商務等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在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整體聯動,齊心協力抓好生豬產業發展的工作格局;二是強化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建立領導掛鉤生豬產業和交納風險抵押金制度,明確任務,細化責任,實行目標管理,為生豬產業發展提供保障;三是實施嚴格的考核獎懲制度,特別要在招商引資方面加大力度,重點突破,高位推動,引進和培植有規模、上檔次的加工龍頭企業,打造畜產品的優勢品牌;四是加強畜牧獸醫隊伍建設,提高服務水平。

(二)完善政策,加大扶持。一是認真落實畜牧業用地政策,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第37條的規定,把生豬產業用地納入鄉(鎮、街道)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認真貫徹執行《國土資源部關于促進規?;笄蒺B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充分利用“四荒”土地和房前屋后的閑置土地建設、改造豬舍,養殖場(戶)建設畜禽養殖小區、養殖企業(場)用地按農業用地處理,免交各種費用。同時,要注意防止以借發展養殖業為名亂占土地的行為發生。生豬加工龍頭企業的用地政策按《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開放投資市場擴大投資規模的若干意見》(云政發〔〕45號)給予扶持。二是采取信貸支持、財政補貼、社會投資等方式,建立“業主投入、部門幫扶、信貸支持、項目支撐、政府獎補”五位一體的產業發展投入機制,激活民間資金,吸引外地資本進入。推進銀政合作,積極爭取省、市金融部門每年發放畜牧業專項貸款1億元,用于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養殖場、養殖專業村的基本建設和生產發展。增加小額信貸資金對生豬產業的扶持,對年出欄肥豬50頭以上的養豬示范戶,每戶給予0.5萬元以上的小額信貸資金扶持。建立企業擔保、合作社擔保、養殖戶聯保等方式并行的擔保機制。

(三)突出重點,整合資源。養豬產業屬于“短、平、快”項目,在發展初期需要一定的貸款支持。一要用好國家扶持畜牧業的政策資金。當前,生豬產業發展面臨中央強農惠農政策資金用于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生豬外調大縣獎勵等難得的政策機遇,要將這些專項資金用出效益。二要加大補助資金籌措力度。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的項目資金支持;市縣財政適當補貼;項目業主或農戶自籌;爭取小額信貸等金融支持。三要有效整合支農資金、集中打捆使用。對移民搬遷、扶貧整村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小額信貸及新農村建設方面的村容村貌治理、國債沼氣項目等支農項目資金進行整合,用于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建設。四要結合山區綜合開發工作,逐步實施林畜結合、茶畜結合、種養結合,使產業相互依托,共同促進,提升效益。

(四)扶持龍頭,突破加工。目前我市生豬產業化發展最關鍵的問題是缺乏有核心競爭力、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為此,要按照“點上突破,面上推廣,線上拉長”的工作思路,積極引進生豬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戰略,主動同全國知名的食品加工企業對接,積極做好加工項目的推介工作,引進有實力的肉食品加工企業入駐,通過龍頭企業這個核心,搭建生豬標準化生產平臺,形成以種豬場、LY母豬擴繁場、育肥場、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養殖場、專業村、養殖示范戶、豬肉食品加工廠為主要內容的生豬產業化經營鏈,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帶動當地農民就地務工,使生豬產業化發展成為我市新農村建設新的突破口。

(五)立足科技,健康養殖。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的發展,要強化污染物的治理,保護環境,立足科技,推行健康養殖。一是生豬規模養殖規劃布局要避開水源地、風景區,與城鎮居民居住區應有一定距離。二是在壩區建設規模養殖場,提倡生豬發酵床養殖,做到污染物零排放。三是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企業(場)的污染物治理要與沼氣建設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生產發展與污染治理納入配套建設內容,積極推進農業循環經濟建設。四是按照生豬規模養殖“住衛生房、飲清潔水、食綠色料、用安全藥”要求,推行《市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規范及備案管理辦法(試行)》,規范全市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場)建設過程中的選址、規劃、豬舍建設、飼養管理、疫病防治、污染物處理、組織管理和備案管理,加強產品質量監管,促進生豬產業發展方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