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目標考核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2-27 04:58:00

導語:工業目標考核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目標考核發展工作意見

為貫實市委全會精神,進一步明確工業發展目的,經過抓企業、抓項目、優情況,具體完成“三個一百”的目的任務(固定資產投資添加100億元,財務支出完成100億元,招商引資實踐到位資金100億元),促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出如下施行意見:

一、工作目的

年,完成悉數工業添加值60億元,增進46.3%;工業投資35億元,增進118.8%;工業招商引資實踐到位資金12億元;非公經濟添加值79億元,增進21%;鄉鎮企業添加值29.3億元,增進12%;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

二、突出重點,增強辦法,切實加速工業經濟發展

(一)抓好“112”工程,加大工業投資力度。大力施行項目帶動戰略,進一步加大工業投資力度,提高工業投資對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奉獻率。依照“儲藏一批、前期一批、開工一批、完工一批”的項目建立要求,圍繞重點產業發展,優化投資構造,增強投向指導,做好項目儲藏、規劃和前期工作,優選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促進產業構造調整的項目,爭奪列入省“十二五”工業發展規劃。突出抓好“112”工程(10個投資上億元、10個投資5000萬元以上、20個投資1000萬元以上工業建立項目),完善項目治理機制,增強協調服務,積極爭奪國家、省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全力推進項目盡快開工、建立、完工、投產、達產,構成新的經濟增進點,完成增投資、擴總量、強基本、增潛力、促晉級的目的。

(二)抓好招商引資,加速優勢產業發展。依照“構建產業鏈條、培養產業集群、強大中心企業、建立嚴重項目”的思緒,發揚我市小水電、礦產、生物資源等特征產業優勢,積極引進產業聯系關系度高的項目,延伸產業鏈,新上一批嚴重產業項目,強大一批優勢企業,發展一批產業集群,培養一批品牌產物,構成大中小企業配套、上下流產業聯動的產業集群。大力施行工業領域開放引進戰略,增強對國表里本錢、技能轉移規則的研討,多方搜集投資意向信息,論證、挑選一批前提相對成熟的項目,精心籌劃包裝,采取經貿活動推介、收集推介、行業協會推介等多種方法,自動增強與省表里大企業和投資機構的對接溝通,引龍頭、引資金、引技能、惹人才,促進優勢資源轉化為優勢產業、優勢競爭力。重點圍繞中小流域近期可開發應用的113萬千瓦水能資源和鉛鋅、硅、銅、鐵等礦產資源,增強礦電項目招商引資,加速礦電產業發展;引進酒及飲料、制茶行業戰略投資者,加大行業整合力度,提高集約發展程度;結合特征農業基地發展,引進農產物深加工企業,積極培養新興產業。

(三)抓好扶優培強,加強企業發展實力。依照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劃化,著力培養支柱產業群的要求,堅持提總量與優構造偏重的準則,抓住國家大力發展七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促進經濟轉型的新時機,立足資源優勢,重點在生物加工、新動力、新資料等行業追求打破,著力促進我市傳統的農產物加工產業、動力資源型產業的構造不斷優化、晉級、轉型。著力施行“工業發展倍增方案”,加速企業組織構造調整,經過重組結合、嫁接革新等多種路子,促進優質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發展一批主業突出、競爭優勢分明、帶動力強的大企業。以年銷售收入在300-500萬元的小企業為重點,施行企業培養和生長工程,增強指導、提高綜合本質,發展一批優質中小企業,加強企業全體競爭力。

(四)抓好園區建立,建立產業發展平臺。工業園區建立是促進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的基本性工作。要在加速工業園區建立發展的還,積極推進各縣(區)工業園區的規劃建立,著力打造各具特征的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平臺,力爭把工業園區建立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帶動區、技能創新的實驗區和城市發展的新興區,吸引更多的優勢企業、項目入園,促進產業集聚。年重點做好縣礦電工業小區、勐省工業小區、區博尚高嶺土加工小區、鳳慶縣滇紅茶葉加工小區的總體規劃編制和市級特征小區認定申報以及建立推進工作。要抓住規范廠房建立的時機,加速園區規范廠房建立,對入駐工業園區規范廠房的企業執行免租、零費、列支津貼及就業定補政策優惠,用3年時間建立50萬平方米的規范廠房,年重點組織完成工業園區、、區、縣規范廠房規劃、設計、建立工作,年內新建10萬平方米規范廠房,爭奪省上的支持,切實加速規范廠房建立,為加速工業發展發明基本前提。

(五)抓好循環經濟,改善資源生態情況。節能降耗既是轉方法、調構造,快發展、上程度的必定要求,又是企業提高效益的一項主要辦法。要加速裁減掉隊生產才能,推進低溫余熱應用、水循環應用、電機系統優化等節能技能革新。深化開展全民節能行動,大力推行綠色照明等節能環保產物,增強一、二、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的節能降耗力度。加速施行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應用為重點的節能減排工程;加大企業施行節能技能革新力度,推進重點節能工程建立,構建節能型產業系統,加速傳統產業革新晉級,不斷延長產業鏈,抓好10戶重點企業和省“雙百”企業節能工作;突出抓好礦冶、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的節能工作,加速推進節能減排技能提高;加大資源開發的調控力度,大力推行資源應用率高、污染發生量少的潔凈生產技能、工藝和設備,降低動力耗費;深化開展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工作,儲藏一批循環經濟項目,力爭奪得循環經濟發展新打破,積極支持糖業循環經濟鏈關鍵技能創新,促進提質增效,加速循環經濟發展。要努力構建縣政府大力推進、市場有用調理、企業自覺行動、大眾積極參加的促進節省型社會建立的運轉機制。

三、增強指導,完善體系體例機制,為工業發展供應保證

(一)增強指導,落實責任。市人民縣政府成立由鎖飛市長任組長、張中義副市長任副組長,市發改、財務、經委、招商、環保、國土資源、建立、國資、國稅、地稅、工商、供電等部分為成員的市服務企業工作指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經委。堅持月度工業經濟情勢分析準則,有用整合行政資源,推進落實“三個一百”相關工作,研討、協調停決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堅苦和問題,構成加速工業發展的合力。進一步落實責任,堅持全市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掛鉤聯絡機制。針對企業、項目審批難、落地難、融資難等首要問題和堅苦,對36戶規劃以上重點企業和投資額在4000萬元以上的21個重點項目,堅持由發改、財務、工業園區、計算、國土、環保、農業、林業、質監、金融、稅務等部分掛鉤聯絡幫扶機制,協助協調停決用地、規劃、資金、水、電等制約要素,促進企業發展,推進重點項目建立。歲終以企業生產運營目標、項目進度和完成投資目標為根據,對掛鉤部分服務企業狀況進行綜合審核,依據審核后果賜與表揚獎勵,詳細審核方法另行制訂。(見附件:《年重點企業掛鉤表》、《年重點項目掛鉤表》)

(二)堅持健全工業發展體系體例機制

1.堅持工業發展責任目的制。年起,以昔時工業發展目的為根據,按一年必然責任書、一年一檢查的方法,堅持市縣政府對縣(區)縣政府和工業園區管委會的工業經濟發展責任目的審核準則。對昔時完成責任目的任務100%的責任單位,市縣政府賜與一次性獎勵12萬元;對完不成目的任務的,賜與傳遞批判。還把責任目的完成狀況作為責任單位首要指導政績審核的主要根據。

2.堅持企業上臺階鼓勵機制。年起,以上歲終為基數,對昔時銷售收入辨別打破20億元、15億元、10億元、5億元以上,還上交稅金辨別打破2億元、1.5億元、1億元、0.5億元以上的企業,市縣政府一次性辨別賜與企業法定代表人10萬元、8萬元、6萬元、4萬元上臺階獎勵。

3.堅持嚴重投資項目鼓勵機制。年起,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昔時實踐完成工業投資1億元以上、投資在前10位的項目,年內由市縣政府一次性辨別賜與項目業主6萬元的獎勵。

4.堅持“市工業十強企業”評選鼓勵機制。從年起,對銷售收入和上交稅金排名在前10位的當地工業企業,由市委、市縣政府授予“工業十強企業”聲譽稱號,并對企業法定代表人賜與5萬元的獎勵,延續三年被評為十強的企業將作為我市的重點企業,享用縣政府特殊支持:一是依據企業征稅狀況,按稅收征繳級次,從2013年起五年內,由縣(區)人民縣政府對當地分享收入的局部按必然比例返補企業,專項用于技能革新、擴展規劃和市場開辟;二是優先保證煤、電、油、運以及原資料等生產要素裝備;三是作為市創業獎和其他聲譽評選的優先前提。

(三)完善工業投融資機制,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1.加速金融服務系統建立。建立銀企交流平臺,完善銀政企聯席機制,深化銀企協作,加大信貸對工業的支持力度。加速堅持融資擔保系統,依照國有控股、企業參股或國有獨資的方法,加緊落實投資主體及本錢金,年內完成市級國有融資擔保公司的組建工作并積極開展擔保營業;落實民營融資擔保公司稅費優惠政策,堅持政策性融資擔保風險賠償機制,支持民營擔保機構的設立和發展強大。增強企業上市培養,拓展直接融資渠道。

2.堅持國有本錢投資機制。以國投公司為主體,增強國有資產本錢化運作,經過市場手段,施行對重點產業、企業的戰略性投資,發揚國有本錢在重點行業整合、嚴重項目建立、龍頭企業發展等方面的調控、指導、杠桿效果。以白糖、有色金屬、茶等首要工業品為對象,堅持主要工業產物收儲機制,發揚縣政府收儲在調理企業庫存、調度資金周轉等方面的效果。

(四)增強綜合協調服務,營建工業發展優越情況。依照“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劃化”的要求,增強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及配套扶持政策意見的研討、制訂工作,重點在水電、礦產、生物產業上追求打破,指導農產物加工產業、資源型產業為主的產業構造優化晉級。完善經濟運轉監測系統,堅持月度經濟運轉分析例會準則,增強對縣(區)責任目的、重點企業生產運營目標、市場供求及價錢變化狀況的監測、分析、預警猜測和對策研討工作,加強調控的自動性、針對性、有用性。抓好方案用電治理,協調推進城鄉電網革新,理順小水電上網通道,采取大用戶直購電、枯豐谷峰價差優惠、電價和礦產物價錢聯動等多種方法,堅持發、供、用三方多贏的電價機制,努力營建我市工業用電本錢“凹地”;妥善處理蔗渣漿紙項目、新型干法水泥項目投產后煤炭供應均衡;與省級部分協調好出省產物的鐵路運力分派;推進甘蔗、畜禽、竹(木)等生物原料基地建立和境表里礦石供應渠道建立,保證企業生產需求。

(五)增強工業人才培育,注入工業發展生機。堅持科學的人才引進、培養、運用系統,加大對工業經濟部分干部的培育和選拔力度,以經濟類和復合型人才為重點,拓寬工業經濟治理人員選人用人渠道,加大現有工業經濟人才的選調力度,充分經濟系統工業人才治理步隊。采取請進來、送出去、掛職磨煉等多種路子,增強干部本質教育,提高專業本質。增強企業運營治理人才、專業技能人才、技能工人三支步隊建立,著力培育引進開放型、創業型、創新型企業家,提高企業創新才能和運營治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