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時間:2022-03-20 11:56:00

導語: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一、上年度地質災害情況

年我縣年降水總量較常年略偏少,未發生地質災害。

二、本年度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1、降雨趨勢預測

據氣象部門對年的氣候預測,預計年汛期(4-6月)雨量略偏少,為700-750mm(多年均值為781mm)由于降水時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區短時間可能發生洪澇或內澇,汛期結束期本縣略偏早,在7月上旬初

2、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年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仍然不可掉以輕心,一是年前且有險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未得到有效排除和治理;二是重點工程建設的不斷增加,引發地質災害的因素增加。根據降水趨勢預測,結合地質環境條件分析,我縣地質災害預計將和去年相近。雖然我縣是一個地質災害少發區,但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加強預防。

三、年地質災害防御重點

綜合上述分析,年我縣地質災害防御重點是:

1、文港鎮南灣村委會陳家下陳村小組山體崩塌地質災害點,在汛期或持續強降雨期間可能會再次發生山體崩塌、滑坡地質災害,威脅當地村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2、320、316國道、進公路兩側切坡建房可能造成崩塌、滑坡等。

3、前途一下埠集一水庫以南為崩塌滑坡防范區(省級預案中劃定的次易發區);

四、防御方案

1、地質災害調查

汛期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與各鄉鎮人民政府,認真開展地質災害調查,對轄區內地質災害危險點與一般災害點進行全面排查,核實災害隱患的位置、類型、規模、成因及危害程度等情況。建立地質災害危險點(區)卡片。及時編制轄區地質災害的防治方案。

2、監測與巡迴檢查

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和重點防范區段,由所在鄉鎮政府、村委會(村小組)及施工單位負責日常監測工作。通過監測了解地質災害的演變過程,及時捕捉地質災害的特征信息,為地質災害的正確分析評價、預測預報及治理工程提供可靠的資料和依據,尤其是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如:文港鎮南灣村委會陳家下陳村小組地質災害點,必須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具體監測人員和監測內容、方法及要求。制訂臨災前群眾撤離信號、路線,有關主管部門負責協調監測和巡迴檢查督查工作。責任單位在雨季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

在監測中要建立各危險隱患點的監測責任制,實行層層目標責任分解。

縣各管理部門要加強對自己管理范圍內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重點防范區段的巡視檢查工作。汛期巡檢一般不少于2-3次,對各危險點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密巡檢。

3、預防預報

發現地質災害危險點,要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暫無條件治理的,應針對性提出規劃。對由工程建設引起的地質災害危險點,要及時通知,監督有關建設單位進行治理。

切實做好危險點險情預報,一般情況縣每月通報一次,重要險情隨時通報。

4、避險

對經監測,危險點險情有擴大,加劇異變情況者,縣政府將組織國土等部門立即派員到實地進行進一步的調查認證,確認進入危險階段,立即啟動防災應急預案,一方面采取緊急避災和搶險措施,及時動員受災害威脅的群眾以及其他人員按制定的撤離計劃,做好人員、財產的撤離。并在地質災害危險點一定范圍內,劃定危險區,設置警示標記。另方面按照地質災害災情分級報告規定,向上級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報告。

5、搶險救災

地質災害發生后,縣政府將啟動并組織實施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及時將災害及發展趨勢等信息按照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報告上級人民政府。

縣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突發性地災害應急分工,做好相應工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會同建設、水利、交通、公路等部門迅速查明地質災害發生的原因,影響范圍,發展趨勢等情況,提出應急治理措施,減輕和控制地質災害災情。

五、保障措施

年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堅持“以預防為主、以預測預報為主、以災前避讓為主”的方針,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建設,提高地質災害監測預報水平,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帶來的損失。

1、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縣人民政府對全縣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各鄉鎮主要領導和有關部門主要領導是轄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保持警惕,加強預防,大力宣傳,落實責任,嚴格按照方案的要求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突出重點,加強網絡建設

按照“以人為本,群專結合”的原則,把地質災害預防作為工作重點,不斷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體系建設,加強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警預報工作。各級財政要列出專項監測經費,保障群測群防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

3、完善各種制度,認真抓好督促落實

要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汛期值班制度、災情速報制度、災情巡查制度、“兩卡”發放制度、災害應急調查制度,并認真抓好督促和落實,使其充分發揮好作用。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值班時間定為每年4月1日至9月30日。

4、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宣傳教育和監督管理

隨著城市規模、工程建設、生產活動范圍的擴大,人

為誘發地質災害因素增多。因此,要利用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提高全民防災減災意識,以消除和減少誘發地質災害人為因素。要依法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的監督管理,對可能誘發和加重地質災害的違規工程活動,要及時給予制止、糾正和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對已經發生造成危害的,要依法督促責任單位負責治理。

5、強化運作,加快防護工程建設

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加大防護工程建設力度,結合實際做好防護工程工程量的測算,工程費用實行財政包干,具體由鄉鎮負責。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不等不靠,主動對接,把事關民生、事關穩定的地質災害防護工程盡快、盡早,保質、保量地建設起來,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對鄉鎮和部門爭取來的資金,全部由其自行統籌調配,工程建設的結余資金,全部作為其后續發展資金。

6、加強協調配合,積極組織搶險救災

災情就是命令,一旦有地質災害發生,各級人民政府要把確保人民群眾人身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根據地質災害災情,啟動相應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有關部門要按照《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進府辦發號)要求及職責分工規定,迅速組織力量趕赴災區,參加搶險救災工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點的監測、預警、預報工作;交通、公路、電力、通訊部門要在最短時間內恢復災區道路、供電、通訊的暢通;水利部門要及時修復被毀的水利設施;衛生部門要做好傷員救治和衛生防疫工作;民政部門要做好災區群眾的安置;公安部門要做好維護災區社會穩定工作;氣象部門要及時主動提供災區氣象預報,配合國土資源部門做好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工作。要通過快速反應機制,最大限度的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